01.24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重八,所以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朱元璋一开始会被称作朱重八。后来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改名为朱元璋,逐渐在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成长为大明的开国皇帝。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朱元璋是一个地道到不行的草根农民,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为地主放过牛,16岁的时候还一度遁入空门在皇觉寺出嫁为僧。虽然现代历史学者常常将汉高祖刘邦和朱元璋放在一起相比较,因为两人都是出身农民阶级,但是刘邦好歹还是一个亭长,并且通过亭长一职结交了丰沛两县的英雄豪杰。但是朱元璋比刘邦土的更彻底,离开皇觉寺后甚至一度以乞讨为生,这种艰苦的流浪生活对朱元璋性格的铸就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朱元璋一无背景,二无人脉,三无资源。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直到25岁时朱元璋才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在参加抗元的军事战争中,朱元璋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就成长为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并且在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总方针指导下,持续发展壮大,队伍中也出现了诸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杰出人物。最终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一统南方之后,朱元璋举大军北伐消灭了元朝,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朱元璋改元建国之后,功臣们本想着终于可以享受盛世太平了,却没想到新的一轮更惨烈的屠杀悄然而至。首先便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是震惊当时整个明廷的大案,株连至死的人数就达好几万人,一时之间举国皆惊。随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直属于皇帝,锦衣卫有权在朝廷上执行廷杖,工部尚书薛祥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其次朱元璋派出所谓的“检校”特务,对官员们进行无孔不入的监控,这种监视可以说是让人达到了不适的程度。即使像宋濂这样的文人学士,也不能例外,有一次朱元璋问宋濂有无在家喝酒,都见了哪些人,宋濂都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你果然没有骗我。但是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像郭恒、空印、宇文桂等就被查到贪污,于是乎就又是一阵腥风血雨。朱元璋还颁布《大诰》,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对忤逆之人进行最为严酷的惩罚。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跟随朱元璋开国的功臣们,大多都没落得个好下场,像李善长、周德兴等亦难逃厄运,只剩下汤和、沐英、郭英、耿炳文四人。朱元璋留下的这四个人,是让他们辅佐年轻的太子朱标治国理政之用。这四人非常谦卑,且不居功自傲,是屡受考验,都较为完美地通过的人,所以朱元璋对于这四人还是非常信任的。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所以考朱元璋诛杀大臣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早年朱元璋的悲惨经历造成了他猜忌、残忍的性格。二是为了防止叛乱,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朱元璋诛杀了手握重权的胡蓝二人,另一方面朱元璋又册封自己的子嗣为王,都是试图从内外两个方面,维护朱氏江山。三是为了太子掌国铺路,因为太子朱标还过于年轻,朱元璋势必会杀掉一些元老重臣,以防出现权臣擅政、尾大不掉的局面。四是朱元璋有着严格的法制精神,他的这种法制精神甚至可以说有一些严苛,凡是触犯法律的人都会予以重刑,所以被杀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触犯法律而死的。

作为草根皇帝,明太祖得天下之后为何要诛杀功臣?

可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也反映出历史走向的一种阵痛期。明代是皇权空前强化的时代,朱元璋废宰相,立三司和六部,看则只是中央政治机构的变化,实际是君权与相权、地方权力激烈交锋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朱元璋出身平民,他不像刘秀或李世民一样,背后有着强大的家族力量作为支撑,所以他只能以非常之手段,行非常之事务,达非常之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