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尹兴阿”的作用是雍正派去监视年羹尧的吗?

红雨说历史


连续剧《雍正王朝》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于各类角色的塑造相当成功,剧中有太多出场不多,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伊兴阿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伊兴阿在剧中的正式出场其实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老九带着皇家十个大内侍卫前往西北大营效力的时候,十个大内侍卫自仗着皇亲国戚在年羹尧面前彰显出一副完全不服的状态,结果在年羹尧身旁表现的老老实实的部将伊兴阿一出场自报家门,直接把这十个大内侍卫吓了一跳,敢情身边这个对年羹尧服服帖帖的将军,身份地位竟然比自己还高贵,甚至按照辈分竟然是雍正的叔叔,连雍正的叔叔对年羹尧都如此服从,这些只能算雍正晚辈的大内侍卫,谁还敢在年羹尧面前嚣张?



可意味深长的是,随后当雍正接到来自西北大颖的密折,在密折的众多盒子里,恰恰也有来自伊兴阿的密折,在密折当中这位对年羹尧服服贴贴的将军却一反常态,直言目前存在在西北大营的诸多问题,比起在年羹尧面前已经彻底服软,甚至在递给雍正的密折中也绝口不提年羹尧种种争议做法的十个大内侍卫,伊兴阿的反转也出乎众人的预料,在西北大营中,他究竟以什么样的身份而存在?



以笔者的看法,伊兴阿也许是一个负担任务比年羹尧还重的将军,他不仅需要协助年羹尧处理西北的战事,还要协助年羹尧消灭在西北大营内部,与年羹尧作对的各股军队势力,但最后他更要执行雍正秘派他的任务——监视年羹尧,防止其趁机做大。

可以说多年前年羹尧接管西北大营的时候,他的压力异常之大,既有手握兵权的富宁安的满洲将军与其作对,也有来自京城各股政治力量对年羹尧的排斥,但更大的压力,还是在于自己能不能平定西北的内乱,仅靠他一个人和一张来自雍正的圣旨任命,根本平息不了如此之多的压力,年羹尧必须得到一些手握实权的将军的支持,才能稳定自己在西北大营的地位,而伊兴阿还有岳钟琪等人,就是担负着这样的任务。



但随着年羹尧在西北的稳定,另外一项任务也要开始启动,就是防止年羹尧的做大,可以说西北大将军的位置很多人可以坐,但最终的目的不止是平息西北的战事,更要时刻保持对雍正的服从,可以说西北大将军只是雍正设置在西北的代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可以享受西北大元帅的荣耀,也可以担任平息西北战事的重任,但绝不可以自立山头企图与雍正平起平坐,否则这个代理人的被拿下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随着年羹尧控制局面后所展现的种种异动,雍正背后安插的底牌也开始发挥作用。



当年羹尧控制西北大营,控制西北四省的军政权事后,面对各级官员上报的并不属实的针对西北的报告,伊兴阿却在密折中说出了实话,让雍正对西北有了正确的认识;曾经是年羹尧同僚和下属的岳钟琪,在这一刻,也享受到了可以单独接受雍正圣旨的权力,成为了年羹尧逐渐无法控制的军头势力,随后也正因为这些底牌在西北大营的里应外合,让逐渐脱离管辖的年羹尧在一夜之间被夺走了一切军权,也许在这一刻,年羹尧才明白一切问题,尽管他权倾一时,尽管他独霸西北享受着生杀大权,但在真正的大佬雍正面前,他也不过就是一个随时就可以被拿下的代理人。


辽宁资深球迷



不只是监视,还有着帮助年羹尧服众的作用。

首先我们看看伊兴阿的自我介绍:“镶黄旗佐领下将军伊兴阿,和硕简亲王三世子,按爱新觉罗宗谱,系当今皇上叔辈!”

这说明伊兴阿是宗室成员,而且血缘还不是很疏远,属于是上三旗中前往军中历练的宗室成员。

雍正将这种重量级人物交给年羹尧统领,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帮助年羹尧快速服众来掌握西北的二十多万大军,毕竟宗室成员伊兴阿都对年羹尧服服帖帖的了,其他人又有什么理由不服从年羹尧的管制?

由此可见雍正为了使年羹尧坐稳大将军之位可谓是煞费苦心,不只是派伊兴阿管年羹尧统领。之前还默许年羹尧杀了不听调遣的富宁安,甚至不惜付出了牺牲八万大军的代价。

至于伊兴阿监视年羹尧的作用呢,倒是其次,因为很多人都有监视年羹尧的兼职。

诸如十名大内侍卫都有上密折的权力,在前往西北途中有一个侍卫受风沙已久,很不痛快,所以自言自语到如果年羹尧招待不好他,要一天一个密折的奏上去说年羹尧不好。

这说明雍正给了很多人密折之权,用来监视年羹尧。

所以说伊兴阿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年羹尧服众,更好的控制军队。其次兼职则是监视年羹尧了,因为不只是他一个人监视,所以自然只能算是兼职了。


宋安之


《雍正王朝》“尹兴阿”的作用是雍正派去监视年羹尧的吗?(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对于尹兴阿这个人,在《雍正王朝》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少,但是,他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出场的时候,用了几句话就霸气十足。他来到年羹尧身边,既帮助年羹尧,也监视年羹尧。

也是彰显年羹尧在治军方面的才能,更是帮助年羹尧在军中的地位。

年羹尧在西北的时候有些嚣张跋扈,当时雍正对他有些不放心,便借机派了一个后生到他身边学习与观察。那时的八旗子弟都有些开始颓废,当时胤禟带着那个10个侍卫,是抱着逍遥快乐而来的。

对于年羹尧来说只是一个汉人而已,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把年羹尧放在心上。在京城可以收敛一些,出了京城那就另一个姿态,又一副面孔。

清朝时期,奉慈禧太后出京办差的安德海,在出行的一路上,很多官绅都纷纷伺候他,就这样还感觉不过瘾。到最后还是得到惩罚,这下子他可过瘾了。胤禟所带的十个侍卫,一路上迎着风沙,到了西宁大营之后,就找各种理由。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年羹尧也不把他们放在心上。有时间请胤禟九王爷到食堂开小灶,还让其余随从到食堂吃饭。

虽说胤禟是雍正的弟弟,但是自己也是侍卫,也到食堂吃饭,后来这些侍卫与年羹尧的士兵发生矛盾。年羹尧把手下士兵的左手都削掉了,又让这些士兵下去包扎,每个人补给3000两银子,都安排到后勤部工作,然后,对着十个侍卫进行处罚。

对于这个10个大内侍卫,他们会想天天在北京紫禁城伺候雍正,来到这里你们该伺候我们了。这些大内侍卫为什么能这么嚣张,主要是他们的身份比较高贵,这里面也有和硕公主的儿子,在说他们都有很重要的权限,他们可以直接上奏密折给雍正皇帝。

这点手段,年羹尧肯定知道,不要忘了,年羹尧曾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

年羹尧怎样才能镇压这些侍卫,还能保证大将军的权威,此时,尹兴阿正式出场,他虽然是年羹尧的偏将,但是,背景比较厉害。

尹兴阿是和硕简亲王的第三个儿子,王爷的儿子比公主的儿子厉害,这可是一个硬点子,这些大内侍卫没有一个不服气的。说白了,就是他的权贵角色比较厉害,他比年羹尧一个下人出身的地位要高一些,尹兴阿一出场就这些侍卫镇压住了。

因此,尹兴阿所起的作用之大,不仅监视了年羹尧,还帮助了年羹尧,雍正皇帝可是一箭双雕。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雍正皇帝肯定会派人帮助他,但是,雍正皇帝为人猜疑比较重,所以也会监视年羹尧。

正是雍正皇帝派人帮助他,让在西北嚣张跋扈,这些资本不是年羹尧打出来的,而是雍正皇帝一手赋予他的。如果年羹尧一旦不听话,雍正皇帝也会让他身边的人制服他。

这就好像三国里面诸葛亮用魏延,但是,又在魏延身边安排了一个马岱,一旦魏延造反,马岱就会出手制服马岱。作为雍正皇帝,他用的就是诸葛亮这招,可见雍正皇帝的谋略之才能。

总之,年羹尧收编了这个10个大内侍卫,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尹兴阿也起到了重大作用,雍正皇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让尹兴阿顺利的帮助年羹尧,也顺利的监视年羹尧。

文:长城说历史,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欢迎吐槽。

太史简


年羹尧在西北,那就是一手遮天。但是靠的仅仅是权势么?显然不都是,让皇亲国戚都听命于自己,靠的是心狠手辣,赏罚分明,令行禁止。

即便皇亲国戚,在年羹尧的地盘上,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年羹尧之下众生平等,都得靠军功来博功名、得封赏,此外无路。


而胤禟带着的那10个大内侍卫,本想着主子爷来西北了,你年羹尧一个汉人,还不得屁滚尿流地来跪舔爷的脚底板?要知道这10个人在雍正面前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内务府听起来像都是管奴才的地方。

但是那是皇家的奴才,却是天下人的主子爷。所以说什么叫有恃无恐?什么叫出了京就是另一副面孔?

这就像奉慈禧懿旨出京办差的安德海,一路上,各地官绅怎么伺候他,他都觉得不过瘾。最后到了山东地界,丁宝桢按照“中官不等出京”的祖训直接把他给剁了。这下彻底他过瘾了。

而一路风沙劳顿的十个侍卫,到了西宁大营,就找各种不同痛快。原因很简单,年羹尧无视他们。倒是把九王爷胤禟请进后堂吃小灶去了。倒是把他们几个随便安排在军营里吃“食堂”了。婶可忍,叔也不能忍了,九王爷胤禟是雍正的弟弟,可是自己虽然说是侍卫,但是谁不跟雍正沾亲带故?一个雍正的包衣奴才,眼里还有没有主子了?于是在食堂里摔碗砸碟子。

这事“惊动”了年羹尧,年羹尧上来就给他们下马威。

年羹尧只说了两个字“去手”,凡是跟这十个侍卫发生冲突的年羹尧的兵士,丝毫没有犹豫,齐刷刷地拔出佩刀,砍掉了左手。这场面实在太震撼了!猝不及防啊!年羹尧让人带这些兵士下去包扎,并没人给了三千两银子补偿,安排到了其他后勤部门。然后开始跟这十个侍卫算账!

这个场景就好比,以前网络上的一个新闻。一个小孩把宝马车给划了。宝马车主人,上来就给小孩啪啪啪就是三个大耳光。结果小孩父亲开着大奔来了,从后备箱掏出一百万,几个人咔咔咔就把宝马车给砸了。宝马车主人还心说,一百多万,自己赚了。刚准备要走,小孩的父亲说话了,你车的事解决了,现在来谈一谈你打小孩耳光的事,一个耳光一百万!没错,现在这十个侍卫的心情和这宝马车车主的心情是一样的!

但是当他们听到要把直径推出去砍了的时候,还是听不服气的,你年羹尧疯了吧?我们是什么人?雍正的亲戚加亲信啊!你敢在我们到达西宁的第一天就把我们都砍了?

但是十侍卫里面穆香阿很不服气,仗着自己是和硕公主儿子的身份,就是不愿下跪求饶!

而此刻伊兴阿隆重出场,公布了自己身份“镶黄旗佐领下将军伊兴阿,和硕简亲王三世子,按爱新觉罗宗谱,系当今皇上叔辈!”之后,穆香阿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吓得屎尿横流,赶忙跪地求饶。因为这么强大背景的人也不过只是年羹尧的一个偏将,对年羹尧服服帖帖的!加之刚才的“去手”,年羹尧是真敢杀了自己的呀!

赶紧拉上胤禟给自己求饶,胤禟是见识过年羹尧心狠手辣的,江夏镇600余口,现在想起来,还寒毛直竖!于是都给年羹尧下跪求饶了。

年羹尧顺水推舟,把这十个侍卫的底全部抖了出来,你们之所以敢放肆,还不是因为你们有秘奏权么?所以我不但可以饶你们不死,还可以安排你们干一点轻松的工作,还容易获得战功。你们自己选吧!

于是这十个侍卫就都被年羹尧给“收编”了!雍正即便派去了亲信,最后也还是得不到年羹尧的真实情况,收到的都是夸年羹尧的!

难怪雍正要说,西北被年羹尧治理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所以即便伊兴阿或许曾经是雍正派到年羹尧身边的,但是结果又能如何?还不是和那十个侍卫一样,被年羹尧收编了?

结尾彩蛋:

《雍正王朝》里的伊兴阿是杜撰出来的。历史上真正的伊兴阿,原名伊清阿,字松坪,何图哩氏,蒙古正白旗人,是道光年间因军功,选授的侍卫。咸丰三年,自请从军参与剿捻,与僧格林沁是至交,与袁世凯叔祖袁甲三曾是同僚!

雍正在位时期,承袭简亲王爵位的是雅尔江阿和神保住,他们是雅布的儿子,和雍正平辈,那么他们的儿子就是雍正的侄子,那么《雍正王朝》里伊兴阿如果是和硕简亲王三世子,那么按照爱新觉罗宗谱,不可能是雍正的叔辈,甚至是他的晚辈!



炒米视角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伊兴阿这个角色只出现了很短的时间,之后大概又零星被提到过一两次。其自报家门是“镶黄旗佐领下将军伊兴阿,和硕简亲王三世子,按爱新觉罗宗谱,系当今皇上叔辈”。这里面有几个小问题:



首先是镶蓝旗佐领下将军,清朝似乎没有这么一个说法。所谓佐领即牛录,是八旗的基层编制之一,其主官也称佐领,满文叫牛录章京,大概其就是牛录“主管”的意思。清朝的将军分几类:一、战时的临时职务,如抚远大将军、靖逆将军等;二、宗室爵位,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三、武职封赠,如骠骑将军、骁骑将军、昭勇将军等,类似于文职的光禄大夫、中宪大夫之类;四、各地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将军。而这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将军职位或名号是和八旗的具体牛录挂钩的。所谓镶蓝旗佐领下将军,要么是谬误,要么是指出身镶蓝旗某牛录的某某将军之意。但是,清朝根本没有这么论的。此外,从扯上简亲王来看,这位伊兴阿将军应该是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的后代,出身满洲镶蓝旗也就能说得通。



再一个是三世子的说法。清初沿袭明制,设置了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基本上等同于一级爵位,其性质与皇太子类似,后来取消了。也就是说,一段时期内世子只能有一个,从来没有三世子这样的说法,这必须是个谬误!个人认为,其大概意思是说自己是和硕简亲王的三儿子吧,又或者是嫡出第三子之意。



既是和硕简亲王的儿子,还是雍正帝的叔辈,那就只能是简纯亲王济度的儿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的孙子了。本人比较无聊,特地查了查资料,济度五个儿子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叫伊兴阿的!也就是说,这位伊兴阿将军纯粹是编剧杜撰出来的。那么,编剧为什么要杜撰伊兴阿这样一个角色呢?个人认为,可能有这样两个目的。



第一、为了凸显年羹尧治军严明,并不仅仅是靠着雍正帝的大舅哥这块牌子。那十名侍卫之所以看不起年羹尧,无非觉得年羹尧汉军出身,上位靠的是他妹妹的裙带关系,而自己同样是皇帝身边的人,怕他个六!这时候伊兴阿出场了,他是亲王的儿子、皇帝的堂叔,却因为年羹尧治军有方、又或者是因为屈于年羹尧的铁腕威慑,而老老实实在帐下效命。与皇帝的堂叔相比,侍卫算什么?奴才!即便是自称和硕公主儿子的那位,与姓爱新觉罗的人比,也不过就是一个外人。而且,康熙帝的公主是伊兴阿的堂侄女,那位侍卫直接是孙子辈,嚣张什么?这样的人在年羹尧帐下都不敢造次,足可见年羹尧治军严明!



第二,为了说明雍正帝并不放心年羹尧。为什么这么说?从后来的剧情看,伊兴阿是有“密折奏事”之权的,他无疑就是雍正帝设置在年羹尧身边的眼睛、耳朵!年羹尧所有的一切,伊兴阿都会如实上报给雍正帝。这一点后来的剧情也有提及,年羹尧责罚十名侍卫,侍卫们的反应,原原本本上报给了雍正帝。不过,这也完全正常,节制数省的驻军的抚远大将军,皇帝怎么可能百分百放心?更何况还是异姓,当初雍正帝二大爷福全干这差使,他爹还不放心呢。



既然是充当耳目,派谁不行,为什么非要派伊兴阿呢?就是因为他姓爱新觉罗,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异姓奴才做大、甚至反叛。而且,一旦年羹尧有什么异常,伊兴阿转头便可以接管他的抚远大将军印。当初,肃武亲王豪格的孙子延信不就是凭着宗室的身份替换下了大将军王允禵的吗?这也是一个方面。



话说回来,这只不过是电视剧虚构的人物而已,当不得真。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清世宗当初在年羹尧身边肯定是安插了眼线的。即便是心再大的皇帝,也做不到对手握重病的将领丝毫不疑心,这一点从后来给年羹尧拟的罪状里也能看出一二。至于是不是济尔哈朗的孙子,意义并不大。


农民工歪说历史


应该是伊兴阿吧。

在《雍正王朝》里,伊兴阿绝不仅仅是雍正派去监视年羹尧这么简单。

西北罗卜藏丹曾作乱,雍正启用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这遭到了以皇十四子胤禵为代表的满清贵族的不满和异议,他们认为西北大军绝不能交给一个汉人奴才。而雍正不仅力排众议启用年羹尧,还授予他很大的权力,对他极尽宠信。



而伊兴阿就是雍正试图为年羹尧立威的体现。

伊兴阿出身高贵,是镶黄旗,从辈分上还是雍正的叔叔辈。但就是这样一位贵族将领,竟然被雍正安排在年羹尧帐下效力,为年羹尧所节制,那谁还敢不听年羹尧的将令?

富宁安不听年羹尧的,结果身首异处;十名大内侍卫不听年羹尧的,结果被打了屁股,还不是得乖乖地听年羹尧的。



说到底,伊兴阿服从的不是年羹尧,服从的是皇权。皇帝给年羹尧授权,伊兴阿就服从年羹尧。但如果皇帝开始怀疑年羹尧,甚至要处置年羹尧了,伊兴阿肯定也会服从皇权,毫不犹豫,绝不手软。

于是我们看到,伊兴阿在帮助年羹尧立威的同时,也在通过密折如实向雍正汇报年羹尧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大将军行辕浪费严重,从四川运来的时鲜蔬菜专供年羹尧一人等情况。而在雍正决定拿下年羹尧时,十三爷和张廷玉发出的密令中,也有一份是交给伊兴阿的。可见在拿下年羹尧的一连串活动中,伊兴阿一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所以说,无论伊兴阿是协助年羹尧,还是监视年羹尧,他始终都是站在皇权一方,坚决服从皇帝的命令。


达摩说


在年羹尧的营帐之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存在,他就是伊兴阿,他拥有密折专奏之权,因而是替雍正监督、监视年羹尧是可以肯定的了。

雍正登基之初为了削弱八爷党的势力,同时也是对九阿哥胤禟动了杀心,所以安排胤禟带领十名大内侍卫前往年羹尧的西北大营。刚一到西北大营,这十名侍卫就同年羹尧的亲兵扭打在了一起,其中侍卫穆香阿竟然大言不惭的亮起了自己的身份。这个时候,年羹尧帐下有一位将军站了出来,他的身份让所有的侍卫目瞪口呆,哑口无言,他就是

伊兴阿。

“镶黄旗佐领下将军伊兴阿,和硕简亲王三世子,按爱新觉罗宗谱,系当今皇上叔辈!”


实际上,这样一段介绍内容在彰显伊兴阿身份和出身背景高贵的同时,也表明了雍正对于其的重视。

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可以说这是皇帝的亲兵部队,地位非常的高贵。而伊兴阿不仅是出自上三旗,而且还是亲王世子,皇亲国戚,地位更加的尊崇,远非穆香阿能够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和硕简亲王世系,在乾隆四十三年之前没有正式厘定的“铁帽子王”世系之前,就是从济尔哈朗开始的和硕郑亲王的传承世系,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世系之一,更是镶蓝旗旗主的传承家族。按照这样的历史背景推断,伊兴阿本应该是镶蓝旗旗下的,镶蓝旗是下五旗之一,而如今却在上三旗之中任职,并且是八旗中最为显赫的镶黄旗下任职,必然是经历过“抬旗”的过程,这也体现了雍正对于伊兴阿的喜爱与信任。

而在军中的伊兴阿也会通过密折专奏的方式,向雍正汇报年羹尧整个大军的动向与内部情况。特别是在雍正派去的十名大内侍卫被年羹尧恩威并施的拿下,失去了监督、监视年羹尧的作用后,可以说伊兴阿就是他在年羹尧西北大营对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眼线,通过伊兴阿在北京皇宫之中就能及时了解年羹尧的西北大军特别是年羹尧中军大帐的动向,这对于雍正来说太关键了。


伊兴阿除了监督、监视年羹尧之外,也是雍正给年羹尧派去的帮手,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稳定军心,特别是震慑那些满洲将领和八旗军队,进而让年羹尧能步调一致的领导大军平定叛乱。

在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之前,西北大军的统领权一直掌握在十四阿哥胤禵手中。尽管胤禵已经被雍正召回北京并且卸下了兵权,但是毕竟十四阿哥在西北经营了有五六年的时间,大军之中还有大量的旧部,这些人对于年羹尧未必真的服气,所以才会出现富宁安这样的抗命不遵的情况出现,而这些不服年羹尧的人大都都是满洲将领以及八旗官兵。

为了提升年羹尧的威信,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军能更好的统一指挥,接受年羹尧的统帅,雍正将伊兴阿放在了年羹尧的西北大军之中。

伊兴阿身份高贵,又是宗室王公,有他在必然可能很好的稳定军心,树立年羹尧的威信,同时帮助年羹尧去平息那些满洲将领的反对声音,让年羹尧更好的指挥打赢这场仗,这也是伊兴阿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雍正安排伊兴阿在年羹尧大帐之中,如果年羹尧有所不测或者年羹尧突然被调离,伊兴阿可以凭借其身份和地位快速的重新树立威信,保证军心的稳定和大军统治权的顺利交接,这也是雍正未雨绸缪的安排。


雍亲王府


尹兴阿的作用不止是去监视年羹尧,也是帮助年羹尧的,关于尹兴阿只是《雍正王朝》这部剧中的一个星星点点,关于权谋斗争的一个缩影,但是却深入人心,影响巨大。

《雍正王朝》本身就是一部权谋戏,阴谋论以及腹黑充斥着电视剧中的各个情节,有些时候明明就应该收尾解释清楚,结果偏偏就给你再埋下一个复辟,很多人说是春秋笔法,纵横书读得少,不是太了解,总之,《雍正王朝》里面的关系和阴谋足够烧脑。

就说这个尹兴阿,出场貌似也没几次,但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年羹尧是一个包衣奴才身份,在西北又异常的嚣张跋扈,于是雍正明面上打算派一行八旗年轻后生,也是雍正的御前侍卫到年羹尧大帐去历练和观察,八旗到了雍正这一代颓势就已经很明显了,在前去的这10个大内侍卫就可见一斑,不用说上前线打仗,就是走路到军营这一块就累得不行。

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御前侍卫,出了北京就了不起了,纵横以前上班的时候,北京总部到各分公司的出差人员,就是牛叉,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还有可能是职务上的,因为从总部来的,不是指导的,就是来视察的,以我们财务部门来说,最怕的就是内部审计,审计别的时间不来,过年的前来,不止一个人来,还领着老婆孩。

你说地方领导就是再不明事理,也得从账上记一笔其他费用支出买个小金锁啥的给孩子戴吧!

估计这个10个大内侍卫就是这个阵势,老子到了西北,你们就给我像爷一样供着,我们在紫禁城怎么伺候雍正,你们就怎么伺候我们。

为什么这些大内侍卫这么嚣张,因为他们的身份比较尊贵,里面还有人是和硕公主的儿子,另外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重要的权限,那就是直接跟雍正能密奏奏折,这点把戏,年羹尧岂能不知,不要忘了,年羹尧曾经才是雍正真正的心腹大臣。

怎么才能镇住这些侍卫,并且保证大将军的权威,这个时候尹兴阿出场了,尹兴阿虽然作为年羹尧的偏将,但背景着实厉害,就是和硕简亲王的三世子,乖乖,王爷的儿子比公主的儿子硬的不是一点点啊,这下这些大内侍卫没有一个不服的。

其实,也不是不服,他们心理一直有一个权贵包袱,认为自己这么尊贵的身份,怎么可能向年羹尧这么个包衣奴才低头,而尹兴阿的出场让他们彻底甩开了权贵包袱。

所以,尹兴阿在这里的作用,不仅仅是监视年羹尧,而是帮助年羹尧,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开始并不是对立的,而使心腹关系,雍正派去了很多人去帮助年羹尧,没有这些人,估计年羹尧也不可能号令三军,威震八方,年羹尧嚣张跋扈的资本,并不是他自己打出来的,而是雍正赋予他的。

但是一旦年羹尧不听话,那么肯定最先剁了年羹尧的人,就是帮他树立大将军威望的这些人。

这个关系就像三国里诸葛亮用魏延,身边还安排了一个帮助魏延的马岱,如果魏延不造反,马岱就是魏延身边的助手,如果魏延造反,那么第一个杀了魏延的人就是马岱。

《雍正王朝》讲的就是权谋,没有点想法的人,活不过第三集的。


史论纵横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只是清军军队的正常编制!雍正对年羹尧还是相当信任的,不至于给他派监军,主要是派也没用,年羹尧那么聪明的人派监军反而会误事。比如,后来给他派了一个孙嘉诚,结果就直接让年羹尧给杀了。如果伊兴阿给年羹尧当监军,那么伊兴阿很可能就会在某次对堤行动中英勇牺牲。

在乾隆扩军以前,清军在组建军团的时候是以满军旗来作为基础建设的。清军有六个野战军,分为5+1个司令部。其中下五旗分为五个独立军区,而上三旗作为一个军区。下五旗军区实际上可以视为乙等军,每个军有一个满军旗加上四个汉军旗,在康熙以后每旗人马大约有9450名士兵。而清朝的甲等兵团则由两个满军旗两万骑兵,加上八个汉军旗的八万步兵总计10万兵力组成的军团。

按着清军编制,年羹尧统领的部队肯定会包含满军旗在里头。伊兴阿是满军旗的统领,派在军中符合法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分在里头。


优己


监视年羹尧的人绝不只伊兴阿一个,派去十名大内侍卫是明的敲打,暗地里伊兴阿这样的绝对不少。

剧情中,雍正从钥匙柜里取出的是穆香阿和伊兴阿的钥匙,注意顺序,先看的是穆香阿的,穆香阿把年羹尧臭捧了一番,后看的是伊兴阿的,注意伊兴阿自称奴才,本为“皇叔”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报告了:军情,军需,年羹尧铺张浪费,对老九允禟礼敬有加,对十名大内侍卫威!恩!并用!雍正也就明白了穆香阿为什么臭捧年羹尧了。从雍正的小眼神中不难看出他对十名大内侍卫失望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