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2019小学升初中这几点新变化最让家长头大!

转眼间马上开学了!对于准备小学升初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满意的结果的孩子要奋力冲刺了!

今年的小学升初中相较往年,更为复杂多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2019年小学升初中的新变化和新影响因素!

1、中考改革

19届小升初家长,在考虑小孩升初中的时候,都需要考虑到22年中考的事。广州中考改革政策正式落地,孩子未来将面临中考新政!根据中考改革政策,22年中考的孩子,将采取4+4考试模式,指标到校比例扩大,自主招生,异地中考条件放宽等,到时候中考的局面可能和现在大不同。

指标到校比例扩大:

22年中考,指标到校比例早已是50%,且能进行指标分配的,囊括了全市80%以上的高中,同时指标的分配,有可向教育集团内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倾斜的规定。中考时,年级排名越靠前,越容易享受中考指标到校政策的福利。

2019小学升初中这几点新变化最让家长头大!

自主招生:

22年中考,高中自主招生也早已有了数年经验和数据可参考,届时示范性高中甚至是非示范性高中,都有可能有名额进行自主招生(招生比例示范性高中上限为10%,非示范性高中上限为5%)。

而相关高中可以向自己的教育集团内的初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名额。而自主招生,不仅是高中接触学科和科创潜质优质学生的渠道,也是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渠道。

高中的自主招生政策,直接会导致不少完全中学,直接在小升初的时候,就把自己初中衔接高中的办学思路作为吸粉的有力武器,以达到小升初为高中招生圈粉的目的,而当下不少学校办的2+4在初中招生时就进行宣讲,就是很好的印证。

这也许会影响家长对于升学目标的选择思考:孩子凭相关特长,收到两个学校2+4的票,去教育集团内中梯度学校,还是去教育集团外高梯度学校?孩子的特长能被次选的学校A青睐(发2+4票),但首选的学校B却只是发普通版的票,我要去哪?

2019小学升初中这几点新变化最让家长头大!


2、多版本活动,非常复杂


民校小升初的生源选拔形式,年年在变。2019年感受最深的应该是活动形式变多了,变复杂了!活动形式包括:

1、3科笔头

2、3科太耗时间,成本不少,123和ABC更能区分学生

3、 天气不好,场地不好找,风险大。直接看资料,约谈,表达意向

4、提前的人机对话


3、异地异名的活动增加

“南海影视城”、“野战”、“登山”、“海底探秘”、“海天酱油”、“六六登山”、“四会亲子游”,均是19届的各种活动的代名词。代名词没有明确的规律和标准,是否真的可信,完全靠大家猜。

各种活动,除了异名,19届小学升初中,更是不少异地的活动。为啥选择活动在异地?一是异地活动隐秘性更强,二是跨城市,管理盲区多,活动开展限制少,容易进行。佛山等周边城市,都是不错的旅游的好地方。日后会否发展到其他城市,值得我们留意。

只是,一旦活动在异地,大家相应的参加成本也持续增加,组织方的风险也不少,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4、区内留尖


屏蔽成绩,是荔湾区六上统考惯有的动作,而这个动作,19年陆陆续续被不少区域试行,并且不一定在小六毕业班的时候。20届小升初,会不会有更多的区域屏蔽五下六上的成绩,值得密切关注!

另一方面,19届各区的六上期末大考,有不少家长评价,说难度有所增大。未来的五下六上期末考,是否依然保持比较大的难度区分度,也是值得我们留意!

屏蔽成绩和加大难度,共同的目的,很主要的就是有一方面:区内留尖。在这个市属学校多区域扩张,多方教育集团成立,民间普遍关注刷数字和成绩的小升初年代,各个区都希望自己区的尖子生,在升学阶段留在自己的区域,好让自己区的中考乃至高考成绩有更好的呈现。

在未来,如果不同区域有更多的区内留尖动作,也许跨区考民校,校内成绩参考的价值越来越少,跨区报考民校被录取的几率也许降低。而另一方面,区内留尖的力度加强,也许也会侧面刺激民校为了招到自己想要的生源,用更多方式和活动,去筛选自己的生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