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强大王朝——吐蕃

很多人也许并没在意过,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强大王朝——吐蕃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切,但是始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松赞干布即位后,吐蕃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也向唐朝求婚。求婚不仅表示吐蕃要与唐朝的缔结友好关系,更重要的对于先进中原文明的向往。​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并且命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到吐蕃。松赞干布率领本国军队停在柏海,在黄河河源亲自 相迎。他见了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等到接回公主后,松赞干布感叹自己父祖中没有与上国通婚,自己如此幸运,应该为公主建造一座城市,“以夸示后代”——这就是拉萨城。并且他也在公主影响下,脱去皮衣,穿起丝绢,接受唐风,并且派遣首领子弟,入唐朝学习诗书礼仪。​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强大王朝——吐蕃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册封了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写信给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中说道:“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并且用金琲十五种献祭于唐太宗的昭陵。唐朝也将他和十三位少数民族王公将领石像同列在昭陵。而且此后一段时间,历任赞普去世后一定向唐朝告哀,新任的赞普,也必须经过唐朝的册命才算合法。​也就是说,唐初的吐蕃松赞干布王朝自愿归顺大唐帝国成为其藩属。

​但是在8世纪中后期,唐朝相继爆发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内乱,吐蕃趁机向东、向北扩展,取得了陇右、河西,公元790年,吐蕃占据北庭、安西。吐蕃势力东进最强盛时,甚至占据了陕西凤翔以西等地域,威胁唐朝国都长安。

为防御吐蕃的东进,唐朝只好向回纥人求援。中晚唐内外交困下,唐德宗接受宰相李泌建议,先后远结大食、天竺,牵制吐蕃的四镇,南面与南诏通好,北面联合回纥,以孤立吐蕃。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强大王朝——吐蕃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王朝的疆域达到极盛,“尽据象雄、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等州,南临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

此时以赞普为中心的吐蕃帝国,控制属地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即兴起于西南亚地区的阿拉伯帝国,东至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东至唐朝浸润现今甘肃省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达天山山脉以南及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印度次大陆北部,覆盖恒河及印度河的天竺(今南亚次大陆)地区。

'至德元年(756)六月,王思礼至平凉,闻河西诸胡乱,还诣行在。初河西诸胡部落,闻其都护皆从哥舒翰没于潼关,故争自立,相攻击'。又,'党项等羌吞噬边鄙,将逼京畿'。

公元7至8世纪之交,当吐蕃与唐朝在西域频繁争夺之时,大食(即阿拉伯)东征的军队开进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阿姆河、锡尔河一带。

当时,白衣大食的军队在其呼罗珊总督屈底波的率领下,攻占了当时尚属唐朝领辖的今楚河以南、帕米尔以西的广大中亚地区,并企图向中国本土推进。本来,'安史之乱'前,吐蕃还曾与大食联合进攻唐休循州及钵换城等地方。这是由于当时大食欲东进,吐蕃欲向西北发展,目标都是唐之四镇,在共同的对手面前,出现了两者联合的可能性。

但是,公元750年,阿拔期王朝(黑衣大食)代替了哈里发政权;次年(751),黑衣大食的军队便在怛逻斯(今中亚之江布尔城)击败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所率的大军。从此,唐在中亚的势力开始退缩。

天宝十四年中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军队无力西顾;而吐蕃相继攻占陇右、河西、天山南北两路,吐蕃与大食的关系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

德宗贞元二年(786),唐润州节度使韩晃至长安,上言曰:'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以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臣闻其近岁以来,兵从寝弱,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河、陇者,五六万而已'。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强大王朝——吐蕃

《通鉴》卷233记李泌曰:'大食在西域为最强,自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天下,与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唐朝欲招结大食以抗吐蕃,后来终无结果。但我们能从唐人所言中,看出吐蕃与大食对抗的事实。《新唐书·南蛮传》贞元十七年(801)西川一战,被唐军俘获的人众中,有'黑衣大食等兵',他们当是在吐蕃与大食的战争中,被掳掠至吐蕃东线的。​

公元842年,吐蕃发生内乱,国势衰落。张议潮起义控制河西、陇右后,重新归附于唐朝。 回鹘占据北庭、安西。

10世纪,祁连山南麓的阿柴是原臣属于吐蕃的吐谷浑部落,在今青海地区的吐蕃族称为脱思麻,在原吐蕃中心地区的称为乌思,其东为波窝、敢,其西为藏,今阿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分为纳里、古格、布让、日托、麻域等部。

吐蕃这个高原帝国的突然崛起犹如昙花一现,伴随同时代的大唐、阿拉伯、回鹘走过了它的全盛时期,终于在9世纪前半叶因内乱而走向了衰亡,此后一蹶不振,沦落为华夏中心辐射下的西部边缘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