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的财富规律

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的财富规律

人们对于财富的追逐,是个永恒的话题。中国人尤其是,牺牲双休日,拼命工作,也是相对普遍的事情。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对财富有着如此强烈渴望吧?

一方面由于时代贫苦的背景,中国人经历了长期的苦难和压抑后,穷怕了,又遇到了改革开放,进而进入了世贸组织参与了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激情一下被燃爆了,这也反过来推动了中国近三四十年来的蓬勃发展,国运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中国人长期文化所熏陶出来的灾难意识,加上中下阶层的人民生活压力不减,政府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养老等社会福利配套措施又不给力,很多人无奈选择固守“高储蓄、养儿防老”的传统策略。当然,这里面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一般而言,财富包括有形的财富和无形的财富。有形的财富,指的就是金钱、资产等物质财富;无形的财富,包括知识、文化、人脉等。无形的财富,往往是建立在有形的基础之上的,正如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无形财富的积累,往往需要以有形的财富去换取,譬如优质的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兴趣、爱好、补习班、旅游等等,哪一样不得花钱?另外,一切向效率看齐的时代,各种物质开始货币化、资本化,房产、土地、能源、粮食等等,无一幸免,一切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一切都有价格,甚至婚姻、爱情。其实,婚姻自古以来就是有标价的,只是当代社会,更直观更普遍而已。这一点日后有机会细说,暂不扯开。

效率,是宇宙进化的方向。宇宙,是一张进化的网,将不同的信息载体,进行结构上的重组,以更高效率形式,推进演化。人与物,是其中的信息载体。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人在空间位置的变动、物在空间上的变动等等,一切进化都指向更快、更有效率。连充当润滑剂的资本,为了发挥最大效率,甚至不惜实行负利率。

于是,钱,成了货币化的标准中介,就成了财富的代名词。齐心谋发展,一切向钱看,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

所以,接下来,就简单的梳理一下对财富的认识。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里不深入探讨人生意义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话题,众人对此各执一词。我个人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是:人生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人不过是信息临时的硬件载体而已,如此而已,就像用以支撑软件运作与更新的电脑硬件一样。硬件拆开之后,还可以重新组装成新的电脑。碳氢氧氮循环之后,加以整合,又是一个新人。人以基因信息为基础,吸收碳氢氧氮等物质元素,并加以组合,形成人体结构,并通过新陈代谢对硬件进行持续维护。整套流程,即生命过程,其目的还是在于信息的重合和优化。人体作为硬件,不过是借道用的工具而已。

如果非要追问人生有何意义的话,那便是本没有意义,想让它有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生命的意义是可以自我赋予的。

话题回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关注人的需求问题。这个理论应该是管理学上的经典理论,教科书中一开始就要讲到的东西。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的财富规律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便理解了:在农业社会文明中,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能满足基本的底层需求已经很不错了,顶层的需求不过是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奢侈品。这个阶段,谁能让个人满足温饱,谁就是主人,谁就拥有了指挥人的权力。进入了工业文明社会,诸如温饱这样的底层需求的满足,已经逐渐不再是问题了。然而,这时候就需要去工作,用劳动价值去换取食物、房子等物质。每个人被嵌入到了工业链条中。食物,是人体的营养;能源,是工业的血液。食物,支撑人体硬件的更新;能源,支撑工业硬件的更新。于是,谁拥有能源,谁就拥有了指挥世界的权力。

于是,也就有了基辛格的那句名言: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控制了世界;谁掌握了粮食;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财富,本身就是需求的产物。有需求的东西,才有价值,才能够创造财富。其实,财富和权力的大转移,也就是按照这条需求路径进行的。那么,接下来的信息时代呢?应该在支撑智能硬件更新、数据整合和优化的领域。

物质世界中,一切即链接,一切即算法。软件的优化,又反过来推动硬件的提升。碳基生命,向硅基智能的演化,这是必然。财富,不过是文明演化过程中特定需求的产物。

二、财富的积累

回到我们每个个体,对我们而言,财富的积累通常有三种途径:直线式积累、曲线式积累、指数式积累。

第一种:直线式积累

直线式积累,其实很容易理解,即财富的获得与劳动或资源的投入成正比。工作10个小时的财富回报,是工作1小时的回报的10倍。播种100公斤粮食所得的回报,是播种10公斤粮食所得回报的10倍。

这里的关键是,投资的财富回报,与资源的投入呈线性关系。财富的增加,只能靠多劳动一些、多投入些种子等资源。现在很多人财富增加的途径依然如此,譬如普通的上班族靠工资收入、出租车司机靠更多的里程更多的客户等等。

这种财富积累的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刚开始没有很大的财富基数,每次增加的量有限,减去相对固定的定期生活成本支出,想要达到一定数量级的财富,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

第二种:曲线式积累

曲线式财富积累的典型代表,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关系。

譬如说,一个人拥有1000辆出租车,可是无论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同时运营这1000辆出租车,使其产生线性收益,除非他有分身术。那么这个时候,他就需要雇佣一些员工,支付一些工资,让他们为其创造财富。这时候,相对就摆脱了财富的增加靠其本身的劳动投入这一约束条件,进而拓展至更大的规模,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财富的增值。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老板,在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等资源,但是,需要承受一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有风险,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获得良好的回报。这里面有市场的因素、有经营者素质的因素、有政策因素等等。

这个过程的形成,就是资本主义,也就是说,资本主导者一切,人不过是资本用以增值的工具而已。资本主义下产生的这种关系,就是“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的存在,打破了财富线性增长的方式,使得财富能够以更加激进的曲线的形式进行积累。

这个阶段,有原始资本或原始财富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快的财富积累。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往往会更有钱的原因。

资本的流动性,远远大于实业的流动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效率,大大高于实业的效率。相应的,资本的回报速度,也往往大于实业的回报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从实业转型做金融。这也是为什么说金融是实业的终极。效率,一切向效率看齐。

《21世纪资本论》讲的主要思想就是这个,资本的回报率远大于实体的回报率,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第三种:指数式积累

随着信息文明的开始,通讯技术、物流技术极大的缩短、甚至打破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时间、空间上的界限。

人与人之间可以实现即时通讯,人在物理位置上借助交通工具可以发生快速位移,人可以远程控制物,物与物之间通过通讯、软件等技术也可以实现自动化。

由此,物质世界,开始以网状的连接的形式进行交互,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运作。KK说,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连接。连接无处不在,将原来散乱的社会结构,整合成了即时的、扁平的、网状的社会结构,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物理位置、时间等方面的束缚。

基于连接的网状的社会结构,社会开始了更加细化的专业分工,人流、物流、资本流的效率再次提升,指数式的财富积累形式也就顺势而生。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网络上可以迅速发酵,通过互动和传播,短时间内就可以遍及全球。一个个网络的连接点,一传十、十传百,便是指数级的扩散。

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的问题,于是也就摧毁了传统生意靠跨区域信息不对称进行低买高卖的盈利模式。马太效应下,财富再次加速聚集,更多的行业开始被整合,巨头本身的规模成本优势使得更多的小生意被抹平,这个过程就诞生了像BATJ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小生意、甚至中等生意的机会,不断被巨头抹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的形式加入到工薪队伍当中,这也使得贫富分化再次被加剧。

一切向效率看齐,这就是宇宙进化的方向。一切阻碍效率的东西,都将逐渐被抹平。譬如,科大讯飞的诞生,就是为了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随后,全球经济体,也将逐步在文化、价值观等各领域进行趋同化,以消除效率低下。互联网、信息化,提高了效率,加速了社会的协作分工,也加速了贫富分化。赢家通吃,将成为常态。

当然,这属于财富在一次分配中的不均衡,整个社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政府在二次财富分配中向弱势群体倾斜,提供更好的福利。

指数型财富积累,在商业上已有很多案例,譬如摩拜单车、滴滴打车、美团、网红等。

指数型财富积累,在金融上的典型代表就是,复利。

对于个人而言,在当下这个网状的社会结构当中,要想获得指数级的财富增长,就要从嵌入网状的这个“连接点”入手,一方面突出个性或协作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增加曝光度,与外界更多的点发生连接。

对于公司而言,能与更多人、更多物发生连接的平台,譬如微信、阿里巴巴、京东等,将会获得更多的进行指数级财富积累的机会。这种量级的平台型公司,内部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甚至可以实现自我升级进化,对外也能够参与到更多的连接当中。另外,对于普通公司而言,可以选择搭上资本市场这条高速公路,通过上市、估值、杠杆、复利等各种形式进行指数式的财富积累。

三、社会金字塔

资本,天然的具有逐利性。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马太效应,必然的加剧了财富的单向聚集,也就必然的造成了社会的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其在物理上同样普及。物理元素原子越轻,则其存在的比例越多。从氢氦锂铍硼到碳氮氧氟氖,再到金属元素,再到贵金属元素等,随着其质量的提升,存在的比例逐步下降。也一点不难理解,轻质元素的聚合产生更高质量的元素,以此类推,并最终产生具有辐射性的高能粒子。这里面就告诉我们:底层元素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向高层元素进行能量输送。对于社会金字塔结构中的群体,底部阶层存在的目的,何尝又不是如此呢?这也就意味着,金字塔的顶部阶层,一定是吸收了大量底层的能量的。高能级,属于高耗能状态,必然需要更多的能源以维持其状态。换句话说,底层人士被剥削,几乎是必然的。

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中产阶级担心阶层固化。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系统型问题,阶层固化的焦虑在所难免。强者愈强、赢家通吃,将是常态。阶层的晋升,确实很难,但对于不屈的奋斗者而言,依然存在空间。历朝历代皆然。

在社会金字塔结构中,衡量社会地位的标准,通常而言,有三项比较重要:权力、财富、声望。权力,存在于社会组织中,如国家、宗教、公司等,以政界人士为代表。财富,则以商界人士为代表;声望,则以教育家、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等为代表。

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在政界,这其中的逻辑何在呢?金融的背后,是经济;经济的背后,是政治。也就是说,政治,是经济、金融的高阶维度。政治、政策,左右着经济的发展。

上面的逻辑,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投资的很多方面。借用两张图阐述:

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的财富规律

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的财富规律

这两张图等以后分享到投资的时候再细说,这里就不展开了。

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

由于资本的聚集效应,使得社会逐步出现贫富分化,出现不稳定,很容易从局部冲突造成系统性崩溃。

在中国古代王朝,农业文明的时代,土地便是极重要的物质财富。随着王朝的发展,逐步出现豪强进行土地兼并的现象。事态愈演愈烈,于是局部的冲突演变成了全国的革命,从而推动了王朝的更替。王朝建立初始,恢复百姓田地,进行了财富的重新分配,万象气新。随后,再次进入土地兼并与革命的循环。

从资本的角度而言,这属于系统性问题,是财富单向聚集的必然结果。于是,现代社会出现了再分配的政策,以国家的意志通过税收、福利等,向弱势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财富倾斜,以防止社会出现系统性混乱或崩盘。

国家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内部的平衡非常重要。其中必须要做到,阶级的平衡、区域的平衡、种族的平衡。近年来国家把扶贫、脱贫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政客的情怀与信仰问题,更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处理的问题。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问题,就是以国家意志进行主导的社会财富在各群体间实现相对平衡的问题。

其实,金融的二级市场,或者说交易市场,也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财富转移的市场,只不过财富是从低阶转移到高阶而已。对于高手来说,这里自然也可以是财富积累最快的地方。从别人的钱包里抢钱,如果没有道德因素的话,岂不很爽?当然,这是别话了。

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的财富规律

今天先写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对这个话题做补充吧。

  • 投资工作之余,分享一些个人对于全球政经、金融、投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和认识。
  • 声明:文章实为随笔,随性而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