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wm30947889


當獵手與獵物相遇,一個是為了一塊肉,一個是為了一條命,就問你,誰跑得更快?

曹操手下的大將們僅是為了一記戰功,張飛卻是以命相搏,兩方相遇,誰能夠爆發出最大的潛能?

當然是敢於“亮劍”的燕人張翼德!


中國古代歷史上名將輩出,他們的性格標籤很類似,比如,豪爽,義氣,勇猛,就像張飛就是其中典型。很多人都覺得文武雙全的人才可稱為帥才,武將傻大黑粗,在謀略方面肯定不如文人。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所有的武將都只會用刀槍棍棒說話,比如今天要說的張飛。

民間俗語,張飛繡花,粗中有細,說的就是張飛身上的智謀加持,其實人家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好不好!

張飛一直都是歷史有名的一員猛將,他給人們心中塑造的形象雖然是典型的傻大黑粗,跟李逵焦贊程咬金他們路數差不多,打起仗來那叫一個猛。

在那個拼冷兵器的時代,像他這樣擁有高超武藝的人,很多黑幫老大都希望可以將他收在自己的麾下,連心狠手辣的曹操都對他的武力值高度肯定,很希望自己可以有這樣的一位助手。


論武力值張飛的武功到底有多厲害呢?

當時和他一樣都被看中的武將還有許褚和張遼,他們倆被封的官職和張飛一樣,都是中郎將,說明三個人的武力值差不多處於同一個層次,只有和曹操處於同脈的夏侯惇被封為將軍,地位在他們三個人之上。由此可見,張飛其實在當時不算是最厲害的猛男。

張飛成為中郎將的時候是曹操打敗呂布之後才分封的,當時各路英豪都齊心協力攻打呂布,雖然很多史籍上沒有明確記錄劉備派出誰去前線,可是像張飛一樣的能人,必然會派出前去助陣,就在此時曹操才發現原來劉備的手下擁有這麼勇猛的大將。

張飛不僅勇武過人,他真正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隻身闖曹營而全身而退,“三國志”中說張飛闖曹軍大營的時候還在暗地裡埋伏了二十多位將士,先不說是否真的是獨身還是帶著同伴前去,就這樣敢和曹操叫囂的氣魄都讓人十分欽佩。

這一次闖曹軍大營,趙雲和關羽二人已經在張飛出場的時候給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造好了聲勢。關羽是因為斬殺顏良這件事讓曹操刮目相看,這才引發了曹操的強烈關注,可是關羽卻說自己不如張飛,他的二弟張飛能夠在百萬大軍中輕鬆取到將領的首級,相信這一句把曹操震懾住了。

趙雲懷抱阿斗在曹軍的刀槍之下逃生,張飛單槍匹馬站在當陽橋頭,阻嚇曹軍。

張飛心裡怕不怕?怕,不用說千軍萬馬,只要張遼許褚夏侯惇他們幾個老鐵衝過來,自己就得交代在這裡。

怕也沒用,怕也得撐,撐得住要撐,撐不住也要撐,這是一種捨我其誰、睥睨天下的霸氣。兩軍相逢勇者勝,來吧!

曹軍陣中無人敢上前正面抗擊的緣由,因為他在外人眼裡真的太厲害了。 而張飛其實已經處於快要崩潰終結的邊緣,只是外界的名聲使得很多人對他望而生畏,再加上他的視死如歸讓曹操的大將都不敢上前,一句“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讓夏侯惇都不敢去挑戰張飛,不然就憑藉比自己武功高強的夏侯惇一個人就可以把張飛變成“死飛”。

除了勇武的因素,我們還知道,張飛提前也做了有針對性的部署,他巧設疑陣,讓小兵在後面的林子裡策馬奔騰,掀起沖天煙塵。

再加上曹操也比較謹慎,感覺張飛很可能是諸葛亮派到這裡誘敵深入的道具,顧盼狐疑,裹足不前。

此時,殘陽如血,渾身血汙的燕人張翼德橫槍勒馬挺立橋頭,豹眼環睜,剩下的就是心理的較量了。

很不幸的是,在這場心理較量中,曹操一方輸了。


歷來現實


如果用兩個成語來形容張飛,那就是膽大心細,有勇有謀,張飛最開始帶著二十幾個騎兵到達長坂橋的時候,看到橋東那邊有一片樹林,就想出一計,讓這二十幾個騎兵去砍下樹枝,然後綁在馬尾巴上。

然後縱馬馳騁,這樣就會弄出很多塵土,讓人以為那邊有埋伏,張飛就自己一個人拿著丈八蛇矛然後站在長坂橋上。

趙雲通過長坂橋,而文聘追趙雲到了長坂橋,看到只有一個張飛站在橋上,又看到橋東的樹林裡面有塵土,以為那邊有疑兵,然後就勒馬,不敢往前,文聘生性還是比較謹慎的,而且現在只有他一支隊伍,所以自然還是不敢過去,等其他路兵馬過來。

沒多久,曹仁,李典,夏侯敦,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都來了,看到了張飛隻身一人站在橋頭,以為是孔明之計,畢竟在之前的博望坡和新野之戰,孔明的兩次火攻加埋伏,把魏軍給打怕了,覺得張飛敢一個人在那邊,一定是孔明的誘敵之計。

然後大家就一字兒在橋西這邊擺開,派人去跟曹操彙報,曹操聽了就趕緊過來,張飛看到魏軍將領都沒上,而一直等到曹操過來,就知道魏軍和曹操有疑心,所以得親自來看。

張飛就趁大喊道:我是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麼突然的一嗓子,真心把魏軍給嚇了一大跳。曹操對身邊的人說:以前關羽跟我說,張飛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猶如探囊取物,大家不要輕敵。

其實這句話很有意思,曹操表面跟大家說要小心,其實他擔心的是張飛能取敵上將之首級,也就是說,張飛能拿到曹操這個首級,曹操是讓大家得注意下張飛,保護好自己。

張飛看到曹操這樣猶豫,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又喊了一嗓子,曹操看到張飛敢這樣肯定有所倚仗,所以就有撤軍的想法,而且畢竟曹操現在帶的只是先行軍,魏國大軍還在後方。

張飛又繼續喊,戰又不戰,退也不退,那到底要怎麼樣?這一句話,就把曹操身邊的夏侯傑給嚇死了,曹操一看,就趕緊走了,其他將也一起跑了。後來又派張遼和許褚來查看長坂橋,知道張飛已斷橋而走,就知道張飛是心怯了,所明確實沒有埋伏,就又派兵追了上去。


歷史簡單說


三國裡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猛張飛當陽橋前喝退曹操百萬雄兵。話說,曹操南下取荊州,在新野大敗劉備,劉備扔下妻小倉皇而逃。忠肝義膽的趙雲孤身犯險,單騎救主,在曹營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向劉備撤退的方向逃去。文聘和夏侯傑率兵追擊,追至當陽橋遇到殿後的張飛。張飛在當陽橋前大喝三聲,嚇死了曹將夏侯傑,喝退曹操百萬雄兵,張飛也全身而退。

在當時,曹操身邊有數位大將,李典、張遼、樂進、夏侯惇、曹仁,還有號稱“虎痴”的許褚,但他們沒有一個敢上前跟張飛決一死戰,為何他們全都認慫了呢?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許褚的武力值是不低於馬超的,而在當時張飛跟馬超戰成平手,那麼為何許褚面對張飛不敢上前一戰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年曹操攻打張繡失去典韋,而典韋主要的責任就是保護曹操。在那時許褚跟典韋一樣,就是保衛曹操,如果曹操沒有發話,他是不會擅自行動的。張遼、夏侯惇等人,儘管武力超群,但是他們沒有跟張飛對面交手過,對張飛並不瞭解。而且,在當時眾人都知道,張飛跟呂布大戰十回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張飛是不容小覷的。所以面對張飛,他們都不想吃虧,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曹操面前吃了虧,不然在曹營中的地位就不保了。

所以張飛能夠全身而退,如果從追上來的曹營人馬先後順序上來分析,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首先追上來的是文聘,文聘作為降將,根基不穩怕出錯,外加在劉表手下不可能不知道張飛的武力值是98,所以不敢輕易行動,要回去請示;

之後上來的夏侯惇曹仁等,在諸葛亮手下都吃過大虧,所以會對張飛身後的大量灰塵驚疑不定;

關羽在曹操那裡十年,曹營有頭有臉的大將應該都清楚關羽的武力值,說不定很多人還經常和切磋,經過關羽對張飛的大力宣傳(說張飛武力值比他高很多),自然會有畏懼之心。

至於張飛直接把橋給喊斷了,這個是純屬虛構了。後來的文人,也用了神話的手法去解釋了當陽橋斷裂的緣故,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當年虎牢關前大戰,呂布方天畫戟一抖,直取公孫瓚後心。公孫瓚嚇得一閉眼,心說“我命休矣”。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猛聽得身旁一聲暴喝,如晴空霹靂:“呔,三姓家奴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在此,看槍!”話到傢伙到,就見橫刺裡伸過一條丈八蛇矛往外一格,一下子把呂布的戟給擋回去了……

呂布系天上一青龍下凡。張飛當時的怒吼驚嚇了呂布的靈魂青龍。而呂布死後,其靈魂青龍並沒有上天,躲在當陽橋下藏身。曹操南下追殺劉備至當陽,張飛橋頭大吼,驚動了橋下青龍。它隨著張飛的吼叫,嗷嗷吼叫著衝了出去,沖斷了橋樑,衝得江水倒流……

當然了,這都是神話了,不足為信。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張飛大鬧長坂橋呢?

有,也很壯烈。

史書記載: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見歷史上的張飛也非常英勇,真的是萬人敵。


王銘葦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卻不敢出戰,是什麼原因呢?難道諸位名將也跟夏侯霸(毛本中為夏侯傑)一樣,被張翼德的大嗓門嚇軟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別的不說,單看許褚、夏侯惇、張遼三人,絕對是國家的利益大於個人生死,視死如歸的典型代表人物。

許褚是繼典韋之後,曹操的第二代大保鏢,是曹魏集團最稱職的保鏢之一。每逢救主,他都可以豁出性命,不計一切代價。


夏侯惇簡直就是鐵血硬漢。眼睛被射中了,二話不說,將倒鉤連著眼珠子一起拔了出來。眼珠子還沒嚥下肚子呢!他又開始挺槍驟馬,去馳騁疆場去了。一槍戳死了射他的曹性。整個一鐵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期間,夏侯惇明知道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武藝高強。但他仍然幾番糾纏關羽,甚至揚言要將關羽生擒活捉,且無分毫畏懼。


張遼不必多說,合肥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早就把生死於度外了。


生死尚可置之度外,連死都不怕,又豈能被張飛的大嗓門給驚住不出呢?況且這邊還有十幾員戰將,張飛只有一個人,怎麼可能害怕打不過張飛呢?

所以!許褚、夏侯惇、張遼三將不出,是另有隱情……

接下來!重點分析一下,張遼等人不出馬的主要原因?

戰役簡介:

此事還得從常山趙子龍說起!

話說有糜芳來報劉備,言趙子龍投曹一事。張飛聽罷,心中怒氣難消,揚言要一槍戳死趙子龍。於是引二十騎往當陽長坂坡趕去。剛行不遠,張飛望見前面有一座木橋,橋東一帶樹木叢生。

於是,心生一計。利用獨橋與樹林,製造了一隊疑軍。

他下令隨從二十騎,將柳樹枝砍下掛在馬尾之上,在樹林裡來回馳騁。瞬時塵土飛揚,氣勢磅礴。張飛看了暗笑。


曹軍大將文聘先引一軍至橋頭,看了樹林裡的動靜,未敢輕動。緊接著,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橋頭。眾人見勢不對,趕緊報告了曹老闆。

曹老闆親至橋頭,張飛見狀,大喊一聲“吾乃燕人張益德!誰敢與吾決一死戰?”曹操想起關雲長曾說過,他三弟在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於是開始心慌。

張飛見曹操猶豫不決,又大喊一聲“吾乃燕人張益德!誰敢與吾決一死戰?”曹操萌生了退意。張飛見狀,又叫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曹操身旁夏侯霸倒地身亡。

曹軍將士見狀,倉惶抱頭鼠竄。


如此!許褚、夏侯惇、張遼等人不迎戰張飛的原因就有了……

簡單的說!猛張飛繡花,粗中有細,張飛的計謀運用成功。

首先!他在樹林裡,弄出了很大的動靜,意在告訴對手,自己的身後有大隊的軍馬。

然後!獨自立於橋頭,作出故意引誘對手交戰的舉動。

這屬於二次明示。

所謂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用兵之道。二次明示這種東西,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看破虛實的。

我明擺著告訴你,我身後有大隊的軍馬,明擺著告訴你,我要引誘你過來。就問你信不信。

所以在沒弄清虛實的情況下,曹軍將領是不敢貿然出軍的。


愛尚文史


張飛當陽橋斷後,為什麼曹操大將許諸,夏侯惇,張遼都不敢出戰?

戰爭有戰爭的策略,兵書雲:窮寇莫追,演義講張飛大喝一聲喝斷當陽橋,張飛有這個本事嗎?張飛陳壽記載程昱稱張飛萬人敵,的確勇猛,喝斷當陽橋實屬誇張,所以問答就聰明瞭,只說當陽橋斷了,沒有講張飛喝斷當陽橋,拆了當陽橋,這裡先放一放。

關羽是張遼好友,知道張遼的武藝,在後期的戰爭中張飛想追張遼,關羽為何叫張飛莫追,因為關羽心裡有底,追是勞而無功。

曹操一向軍紀嚴慎,追不追張飛要曹操說了算,有曹操的命令即使叫許諸,夏侯惇,張遼去死,他們都會勇往直前,所以他們知道劉備已逃走了,沒有必要再追下去。

在劉備集團中,(演義)關羽,在一百回合沒拿下黃忠,使拖刀計讓黃忠馬失前蹄,那張飛跟馬超基本相等,許諸跟馬超是難分難解,別說曹操三員上將,隨便加一人張飛哪有命在,這又是在說笑話嗎?高手決戰一分神腦袋就沒有了,曹操的地盤是靠一塊一塊打下來的,並非憑空掉下來的,本來羅貫中就抑曹,揚劉,但吹到最後要以事實講話,歷史為據,兵敗如山倒,要有點想像力,一人再狠難道能擋幾萬大軍,除神話小說,追不追,於不敢追是兩會事,曹操五十萬大軍怕一張飛,劉備早統一天下了,如再加一關羽,我的天曹操簡直是泥捏的,曹操的五子良將如草人一樣了,現實嗎?



9紫氣東來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吧,幾位鼎鼎有名的大將不敢上前的原因,有三條:


1、文聘沒有帶頭上前

第一個追上來的人是一個叫文聘的,文聘呢又是一個降將,不敢輕舉妄動,萬一出點差池這可不是自己能夠擔當的起的,所以他就得去請示曹操了。

2、許褚聽命令,夏侯惇、張遼有所忌憚

至於許褚,他是曹操的保鏢,首要任務就是要保護曹操的安全,沒有曹操命定他是不會輕舉妄動的,夏侯惇、張遼他們,估計都得聽說過張飛和呂布打都難分高下,這可見張飛的實力在那擺著呢,一句“我乃燕人張翼德也”震破小兵的心臟,嚇得馬後退。

3、大老闆讓退兵

曹操呢,也是一個比較小心謹慎的人,見張飛單槍匹馬一人在橋上,而身後又是塵土飛揚,諸葛亮又是聰明的大軍師,所以曹操還是選擇退軍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留言,有喜歡歷史的可以關注點贊,一起討論。


李二二啊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等皆不曾出戰,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當然背後原因是羅貫中刻意渲染張飛勇猛,這就不用說了,純從小說劇情來分析)。我們先看一段原文: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 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 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 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 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 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 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 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不敢上前的第一條,是這些人單打獨鬥都不是張飛的對手。按演義描寫。除了許褚能和張飛戰上二三百合,其餘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曹仁、李典、樂進這些人,武藝至少都比張飛差了一個檔次。如果是在平地,還可以上前圍攻。如今是在狹窄的橋上,圍攻都沒法圍攻,上去就是啃硬骨頭,所以這些人都要嘀咕。

不敢上前的第二條,雙方心態不同。曹營眾將驅趕數十萬大軍,殺得劉備全軍崩潰,正是順風順水的時候,哪裡知道忽然來了個猛張飛。曹操記得關羽說過的張飛更猛,曹營眾將多數也還記得。誰第一個上,誰就是觸黴頭。就算張飛車輪戰被戰敗了,前面去的多半吃虧。比如許褚,當初在白馬坡對顏良都不敢上前,如今對張飛幹嘛要冒這個險?相反,張飛已經是背水一戰,死活都不顧了。

不敢上前的第三條,原文也說得很清楚,怕諸葛孔明之計。這才是決定性的。如果單純是張飛在用武力挑戰,那麼許褚、夏侯惇之流上前打幾十個回合全身而退沒有任何問題。可是諸葛亮的計策,在演義中真是神鬼莫測,博望坡、新野兩把火燒掉十幾萬曹軍。如今這麼狹窄的橋,要是被諸葛亮的計策一搞,命都沒了。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曹操還沒來。如果主帥曹操在,將領上去出風頭、表忠心倒也可以,曹操都還沒來,誰去惹這個麻煩?要是輸了甚或被殺了,只怕不但沒功勞,反而要被作為責任人推出來。就算佔了上風,後面的同僚也能養精蓄銳來搶功,犯不著,還是等老大曹操來拍板吧。結果曹操一來,看見張飛威風凜凜的樣子,自己先萌生退意。老大都想退了,部下將領誰還想上前?輸了是找死,贏了是打老大的臉,於是乾脆大家一起退得了。



巴山夜雨涮鍋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的一聲大吼,喝退了十萬曹兵,為劉備撤退爭取了時間。張飛的這一聲吼,豪氣萬丈,威武霸氣側漏,可謂是張飛的人生巔峰。很多人和我都有疑問,曹操有10萬曹兵,手下有許褚、夏侯惇、張遼等猛將如雲,為何無人敢出站呢?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一戰成名。在虎牢關,面對呂布的挑釁,十八路諸侯手下大將紛紛折翼,不敢再派將出站。脾氣暴躁的張飛,忍不了呂布的囂張氣焰,出城與之大戰,打得難解難分,驚掉了諸侯們的下巴,但不得不承認與呂布有差別的,後來劉備、關羽也上場了,三英戰呂布,呂布戰敗,張飛可謂嶄露頭角,一戰成名。

關羽的輿論宣傳,增加了張飛的神秘感。當年,關羽一刀解決了顏良,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關羽的這順口一說,再一次增加了張飛的神秘感,令曹將心生畏懼。

從心理學來看,槍打出頭鳥,愛誰誰,反正我不上!在當陽橋,面對10萬曹兵,張飛大吼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而曹軍大將無人出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槍打出頭鳥,礙於上面提到的三英戰呂布以及關羽為張飛營造的神秘色彩,令許褚、夏侯惇、張遼等曹操的大將在張飛的盛名之下,不敢輕舉妄動。大家都是給曹老闆打工的,面對張飛這樣的猛將,不是自己揚名立萬的墊腳石,一不小心可能就丟了自己的性命,槍打出頭鳥,愛誰誰,反正我不上!

從戰場的實際情況看,不合適輕敵冒進。當時,張飛在當陽橋上,傲視群雄,囂張至極,難免不讓人懷疑他有什麼殺手鐧,再加上張飛命令一些士兵制造出有千軍萬馬埋伏的假象,令曹操難免不懷疑會有埋伏,不可輕易出戰。既有埋伏的可能,有沒有曹操下令出戰的命令,曹操大將也樂於處於觀望態度。

綜上所述,既有猛將,不是軟柿子,又沒有曹老闆的出戰的命令,傻子才會出戰,去戰死,因此出現了許褚、夏侯惇、張遼等曹軍大將無人出戰的怪象,張飛著實成功地裝了一次逼!


密探零零發


曹操南下,在當陽縣追上劉備的時候,劉備拋下妻兒,以及跟隨他的十多萬老百姓,只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幾十個人逃跑。

劉備看曹操追得急,派張飛去斷後。因為人少,張飛只帶了二十幾個士兵來到當陽橋邊。《三國志》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張飛)

這件事確實非常讓人費解。《三國演義》解釋曹操的大將們不敢前往挑戰的原因,是張飛神勇。甚至如“洪鐘”的聲音,還嚇得曹操這邊一個將軍從馬背上跌下來。

當然了,我們知道,《三國演義》這樣寫,只是人物塑造的需要,實在沒有這麼誇張。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曹操的大將們不上前與張飛決戰呢?

咱們先回到《三國志》,裡面的這句“據水斷橋”,其實也是不好解釋的。“據水”很明白,就是站在河岸,憑藉江水的險阻。這個“斷橋”就不好理解了。是說張飛先把橋給拆了呢?還是張飛站在橋上,阻斷曹軍呢?

《三國演義》乾脆兩者都採用,先說張飛站在橋上,嚇退曹操百萬大軍,然後走的時候,又把橋給拆了。回去以後,諸葛亮就笑他,說你嚇退百萬大軍固然英勇,但是你後來又把橋給拆了,不是露怯嗎?《三國演義》這樣說,顯然是為了表現張飛的“有勇無謀”,同時又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張飛“據水斷橋”)

我個人認為,根據《三國志》後面一句“敵皆無敢近者”來看,應該是張飛沒有拆橋,而是站在橋頭上。否則的話,也就不存在敵人不敢上前這個說法了。

如果是張飛阻擋在橋頭,那麼,橋上的作戰面積就非常小,曹操這邊的大將要是上前挑戰,如果被打敗了的話,迴旋的餘地都沒有,肯定是必死無疑。張飛號稱“萬人敵”,這是早就出了名的。因此,誰也不敢上前“碰運氣”。

不過,除了諸將不敢上前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可能是曹操讓大家不要進攻。為什麼這麼說呢?

可能有人會說,一是因為曹操是放棄了輜重,輕車簡從一日一夜狂追三百里追下來的,人員非常疲倦。雖然張飛只有二十多個人,但是,假設張飛是個誘餌,把曹軍引過橋去以後,埋伏的人圍攻上來,曹操疲憊的人馬未必是對手。二是因為劉備人馬雖少,張飛雖然只有二十多個人,但關羽的船隊已經接應上來了。關羽的船隊應該還有一些有生力量。再說了,劉備還可以坐船逃跑,曹操有可能勞而無功。

(曹操)

這兩個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一個問題不好解釋。畢竟張飛只有二十幾個人站在橋上,就算曹操身邊的大將都不敢上前,就算曹操擔心中了埋伏,曹操難道不可以一通亂箭往橋上射嗎?張飛再厲害,一通亂箭射他二十幾個人,哪裡還抵擋得住呢?

曹操不進攻,射幾通箭也是可以的嘛,為什麼他不這樣做呢?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曹操非常愛惜人才,非常敬重英雄的緣故。

只要這個人是真正的人才,曹操都想納為己有。(同時,如果這個人是偽才,比如孔融、楊修之類,他則殺之而毫不足惜。)就算不能納為己有,他也捨不得殺。劉備在曹操那裡的時候,有不少人提醒曹操殺掉劉備,但是曹操一直捨不得殺。關羽才幹卓著,被曹操俘獲以後,直截了當告訴曹操,自己要去追隨劉備。(“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曹操明知道關羽跟隨了劉備,是他的一大勁敵,但是他依然不願意殺他。關羽逃走的時候,別人要追,曹操還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所以,當曹操看見張飛雖然只帶了二十幾個人擋在橋頭的時候,出於對張飛的愛惜,他連箭也不放幾支。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張飛隻身當陽橋,喝退曹操百萬雄獅,嚇死名將夏侯傑。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這件事發生嗎?小說中描述當時曹操的大將許諸,夏侯惇,張遼等都在場,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出戰呢?


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以下皆為演義分析。

一、曹操謹慎小心,沒有允許進攻

三國志中描述,曹操隨虎豹騎與眾將領追趕劉備等人於當陽橋時,只發現了張飛一人站立於當陽橋頭,並且張飛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樣子,從當時戰場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當陽橋窄而長,並不合適輕敵冒進。

再加上當時張飛並不是沒有任何準備,三國志中描述,張飛當時派遣了二十軍士騎馬系以斷木來回奔馳,揚起塵土,製造出有千軍萬馬埋伏的假象,曹操在歷史上本就陰險狡詐,生性多疑,這眾所周知,張飛的這些舉動,令曹操難免不懷疑會有埋伏,所以他並沒有貿然進攻也是情理之中。


張飛在當世也是名聲大噪,曹操也曾聽關羽說過張飛勇猛異常,並且親眼看見過張飛與呂布對陣百回合於不敗,這讓他從心裡對張飛其實也有所忌憚。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曹操當時並沒有下令出戰,而在古代,沒有主公的命令,將領也沒有未經請示擅自出戰的資格。因此才出現了夏侯惇、張遼等人沒有出戰的怪象。

二、曹操愛惜人才,無奈退卻

這個原因在當時的背景下也不是不可能的,當時在當陽橋之前,劉備麾下名將趙雲就於長坂坡帶著劉備的孩子劉禪在百萬雄兵包圍下七進七出,斬殺曹操將領無數,當然了,這其中不免有些誇張成分,但是當時趙雲能夠如此肆無忌憚,所向披靡,自身的勇猛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曹操當時下令不能放箭偷襲,這明顯是曹操起了愛才之心,從收留關羽,並讓他有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蹟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愛才心切的梟雄。


再加上曹操深知劉關張三人都不平凡,都是不可多得人才,並且他們都已經被自己逼到走投無路了,而自己卻擁有眾多精兵良將,張飛等人或許以後可以為自己所用,所以在當陽橋,並不想對張飛還有還未走遠的劉備等人趕盡殺絕。所以並沒有讓許諸,張遼等人出戰進攻,反而下了退兵的命令。

三、新野之火,前車之鑑

大家都知道,曹操追趕劉備,大敗劉備之前,曾經派遣夏侯惇等人率領重兵進攻過劉備鎮守的新野。但是因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夏侯惇的輕敵冒進。使軍隊死傷無數,大敗而歸。

這場戰爭使諸葛亮名震遐邇,再加上身邊謀士對諸葛亮的讚美,使得曹操對諸葛亮產生了恐懼,也知道了劉備有諸葛亮的輔佐,自己萬事都要小心。


當陽橋上,怕張飛勇猛是一方面,他還可能害怕的是這是諸葛亮的埋伏,畢竟諸葛演義中是bug一樣的存在。若貿然殺過去,像新野之戰一樣,損兵折將,那就得不償失了。於是只能先行退卻,等待機會,這樣的情況下,張遼,許諸等人也只能退卻,更不用說經歷過新野之戰慘敗的夏侯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