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落魄长安,得美人青睐

韩翃(719-788),字君平,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风流儒雅,性情洒脱,又长得很漂亮,是个标准的帅哥。天宝年间,韩翃到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于是留寓长安,等待下一次机会。但韩翃家庭条件不好,后勤保障跟不上,导致他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自古以来,帅哥都受人喜欢,不仅女人喜欢,男人也有喜欢的。这不,富商李宏就喜欢上了韩翃这一款,经常周济他一下。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形象

天宝十二载(753)的一天,李公子邀韩翃到他府上吃饭,宴饮之间,让爱姬出来歌舞助兴。这个爱姬绝非一般女子,姓柳名摇金,"艳绝一时",独霸京城花魁好几年;才情趣味也不差,能说会道,还能来几句解语花。酒宴是催情的重要场合,三杯两盏下肚,无情的也能逢场作戏一把,有情的更是锦上添花。柳摇金眼见得帅哥当前,情难自禁,公然对韩翃眉目传情。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与柳摇金

李宏不是傻子,怎能看不出柳摇金的眼色?但他是个豪侠男子,宽宏大量,不以爱姬"移情"为忤,反而对两人都很负责,回头问韩翃对柳摇金是否也有意思?作为三十多岁的单身汉,面对美人的秋波,韩翃岂能无意,只是不敢接招罢了。见李公子有意"转赠",便一迭连声说好。结果李公子不仅将柳摇金拱手相送,更慷慨解囊,在长安黄金地段章台买下一所宅院,再给三十万钱,玉成二人婚事。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代长安街市

安史之乱,美人失而复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老话一点儿不虚,韩翃娶柳摇金的第二年,就高中了进士。根据唐代礼制,中进士之后,韩翃回老家南阳省亲,把柳摇金留在了长安。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去就回不来了。天宝十五载(756),长安被安史叛军攻陷,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享在灵武成立了临时政府,韩翃去青州投奔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做了一位幕府书记。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画像

柳摇金真的不是一般女子,在那娇嫩柔弱的外表下,有一个坚强而冷静的小宇宙。长安陷落的危难时刻,懂得如何抓住生机,保全清白之身,她剪去长发,在脸上涂抹烟灰,换上破旧衣衫,随人流逃到效外,寄居在法灵寺中。

两年后,长安被唐军收复,韩翃派人到长安寻找柳摇金,并带去一首《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果然如韩翃所担心的那样,柳摇金已被番将沙吒利劫持到家中,做了一名小妾。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章台柳》诗意图

不久,韩翃随侯希逸到长安觐见皇帝。办完公事,心意阑珊地走在路上,欲回那个他和柳摇金曾经的家。忽然一阵清风拂来,掀起了一辆马车的帘幔,韩翃发现车里坐的竟是柳摇金。巧的是柳摇金也正在向外看,发现韩翃后,立即丢下一个小金盒。韩翃捡起小金盒,展开包金盒的锦帕,上面写着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杨柳枝》诗意图

韩翃明白了柳氏的处境,痛苦不堪却又一筹莫展。他官小位卑,不敢去跟沙吒利要人。后来,有人向唐肃宗讲述了韩翃与柳摇金的故事,唐肃宗便把柳摇金断给了韩翃,离散数年的有情人终于破镜重圆。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肃宗形象

寒食长假,京城热闹非凡

夫妻团聚不久,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到了。

寒食节来源于晋文公重耳门客介之推的故事。介之推跟随重耳流亡19年,曾经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做成肉汤给重耳吃。重耳回晋国当了国王,多次请介之推当官,介之推坚辞不受,躲进了深山。清明的前三天,晋文公让人放火烧山,逼他出来,谁知介之推宁肯被活活烧死,也不肯下山。晋文公非常后悔和伤心,就发布命令,今后每年的这一天,全国都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饭,所以这一天又叫寒食节。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介之推割股故事

到了唐代,寒食节成了全国性重大节日,放假三天,与后面的清明节相连,形成一个七天的"小长假"。每到寒食节,长安城里热闹非凡,街市上走马的,绣彩球的,荡秋千的,拔河的,斗鸡的,各种杂耍才艺,应有尽有。而且唐王朝不严格禁火,皇宫里可以点蜡烛,一些皇帝特许的重臣也可以破例,在宫中取点燃的蜡烛,带回家去。皇帝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要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代寒食节习俗

心情大好,写出千古名句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摇曳生姿,柳絮飞舞。韩翃和柳摇金踏着满地的落花,在长安大街上散步,心情极为愉悦。走到皇宫附近时,可以闻到蜡烛的轻烟随风飘散。心情大好的韩翃吟成一首《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这首诗前两句写白昼风光,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走马传烛。诗人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尤其"春城无处不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烘托出全城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诗意图

一句成名,得到皇帝重用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宣武侯李勉启用韩翃为幕僚。当时韩翃已经60多岁,同僚都是年轻人。一帮毛头小子不把韩翃当干粮,只有一个职务不高的韦巡官跟他处得不错。一天半夜时分,韦巡官突然来扣韩翃的门,说:"你升任驾部郎中了!让你主持制诰。"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代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驾部郎中是一个从五品上的官职,韩翃倒霉习惯了,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砸到自己头上,于是说:"怎么可能?他们一定是弄错了。"

韦巡官说,皇帝身边缺一位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书省上书请示,德宗批示:用韩翃。中书省的花名册上有两个韩翃,就把两人同时进呈,德宗进一步批示: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德宗李适形象

韩翃因这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被皇帝记住,从而回到权力中枢,最后升任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