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袁崇煥在凌遲處死的時候是怎麼表現的?

王錫臣


忠奸自古難以清除劃分,看似大忠,實則大奸。評判忠奸的角度和立場不同,所得結果也有不同。明末,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大明王朝危在旦夕。袁崇煥就在此時崛起,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對袁崇煥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曾幾何時,袁崇煥也是大明王朝錚錚忠骨的救命恩人,穩定北方邊境。但是袁崇煥就像他的人生命運和身後評價一樣,是一分為二的。他,有能力,可以力挽狂瀾,但同時他又率性而為,目中無人。將大明王朝的千里邊防毀於一旦。這樣一個看似人格分裂的人物,最終難以讓年輕而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忍受,皇命下來,袁崇煥被足足割了3543刀,凌遲處死。

據張岱的《石匱書後集》記載,對於當時袁崇煥受刑而死的情景做了詳細描述。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這天,在北京的西四牌樓,這個地方明朝時期稱為“西市”,到了今天,就是北京的西四大街十字,袁崇煥受到了封建王朝最嚴厲最殘酷的刑罰——凌遲。而其罪名,則是謀反罪,欺君之罪。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當時受刑的場面堪比一場人間煉獄。

計六奇的《明季北略》對這件事也做了描述,據稱,當時在劊子手在割了3543刀以後,皮肉已模糊難視。這個時候,旁邊圍觀觀刑的百姓,開始了一場“買肉大戰”,人們拿出銀子,爭相從劊子手裡買袁崇煥的肉,一錢買一塊肉。買的肉正是袁崇煥身上的。拿到肉以後,百姓們順手就生吃了,邊吃邊罵。沒一會兒,就賣完了。《石匱書後集》又記載到,拿到肉的百姓一口喝著燒酒,一口吃著袁崇煥的肉,嘴上還大罵賣國賊。之後,將骨頭用刀斧剁碎,只剩下一顆頭,被用來傳示九邊。這種場面,僅僅是用血腥都難以形容了,如果說袁崇煥罪有應得的話,那百姓吃其肉,削其骨的行為就更加駭人聽聞了。

相傳,袁崇煥臨死之時,還做了一首詩,叫做《臨行口占》。其中有寫到,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整個行刑過程中,袁崇煥沒做一句辯解之言,自始至終沒有發一言。這也成了袁崇煥死後人們針對他忠奸的辯論,尤其以《明史》最為他喊冤,說袁崇煥死後,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認為袁崇煥之死,是天下大冤。不管怎樣,袁崇煥死的實在是太慘。也許這也正是賣國賊的下場吧。文明如今,對於賣國者,也未必沒有到咬牙切齒的地步。


木劍溫不勝


古代犯人被凌遲時的表現無非兩種,一種是尋常的哭喊哀求,另一種就是不尋常的一聲不吭。袁崇煥被判3543刀,雖然正史中沒有記載袁崇臨刑時的表現,但據其它的史料記載,袁崇煥從頭至尾是一聲沒坑。

袁崇煥被下獄後,通敵叛國的罪行很快被確定,使得許多官員感到驚愕。面對袁崇煥即將被凌遲處死,祖大壽是遼東將領中替其求情最賣力的一人,願以官階贈蔭換取袁崇煥的性命,但崇禎堅決拒絕。

此案在審理過程中,年逾古稀的大學士成基命,跪諫崇禎“敵在城下,非他時比”,望皇上慎重處置,同樣被崇禎所拒絕。大學士周延儒的力保請求也被拒絕,之後求情的御史羅萬壽被削職下獄,平民程本直被處死。

在袁崇煥下獄的半年時間裡,孫承宗的官衙門前,為袁崇煥鳴冤叫屈人絡繹不絕。而此時的崇禎殺意已決,求情的朝臣均遭詰責,或被下獄,或遭貶謫,有些還被處死。

袁崇煥最終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和“市米盜資”等罪名而被判處“詔磔西市”。只得一面之詞的京城百姓,都認為袁崇煥投敵叛國的叛徒,個個都對其恨之人骨。

據《石匱書》所載:“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袁崇煥在臨刑前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誰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壯詩句。

另在《明史》也有記載,袁崇煥被凌遲的那天,在通往刑場的街道兩邊,聚集了近萬名百姓。這些百姓並不是來為袁崇煥送行的,而是來吃“漢奸”袁崇煥的肉的。

袁崇煥的肉被劊子手一刀刀的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搶,然後被人生生吃下。每人在吃之前先要大罵袁一聲,然後才吃。沒多久,袁崇煥已經“皮骨已盡”,但他“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

在整個行刑過程中,袁崇煥既沒有大聲哀嚎,也沒有喊冤鳴屈。面對這些瘋狂憤怒不明真相的群眾,袁崇煥只能默默承受。整個過程,史料中記載並不是很多,後來許多的傳奇情節都是後世演義而來的。

還有袁崇煥被判處3543刀,有不少的人認為袁崇煥是被割了這麼多刀。這個說法還有待商議,畢竟能捱過一千刀的犯人並不多。袁崇煥被處死後,棄屍於市,其部下佘姓義士偷偷為其進行了收屍。

佘義士趁夜色來到西四牌樓,爬上刑架取下了袁崇煥的屍骨,偷偷埋於廣渠門內。之後還為袁崇煥修了墓,並用餘生為其守墓。臨終時,他告誡子孫要世代為袁將軍守墓。佘姓後人遵守誓言,一守就是十七代三百多年。

現在的守墓人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名叫佘幼芝。她堅持每天為袁崇煥掃墓敬香,這種大義曾被央視在一代守墓人節目中報道過。這或許就是道義的力量,才能讓佘家數百年來為袁崇煥甘心守墓。

袁崇煥被處死後,崇禎仍不解氣,連續兩次下旨對袁的罪行進行了提升,最終以“通虜謀叛”的罪名對其蓋棺定論。這樣才能符合律法中的凌遲之刑,崇禎也能避免背上冤殺忠良的千古罵名。

綜上,史料中對袁崇煥臨刑時的表現沒有記載,大多是記載了群眾爭相搶食袁崇煥被割下的肉,目的是為突出人們袁通敵叛國的行為憤怒。因此,正史中也不會記載其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


野史也是史


囚車緩緩前行,袁崇煥的心在流血,他堅強地挺著。

刑場上,劊子手動作嫻熟地從袁崇煥身上割下一塊肉,鮮血霎時流了下來。袁崇煥“啊!”的一聲,然後緊咬牙關。劊子手手拿滴血的肉塊,去和手舉銀子的人交換。

反覆幾個回合後,袁崇煥也就沒了聲音,他昏死過去。



交易在繼續進行。得到肉的人就著酒吃著生肉塊,嘴唇染得鮮紅。一邊吃一邊罵,看他還通敵賣國,禍害百姓不?

華老栓得到用夏瑜的血蘸過的人血饅頭,只是暗自慶幸。這裡吃袁崇煥肉的人卻是在洩憤。

袁崇煥通敵叛國,袁崇煥引來了清兵。袁崇煥讓老百姓遭殃。

劊子手一刀刀割下袁崇煥的肉,身上的肉沒了,心臟還在跳動……

“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辭?”這是袁崇煥死前的表白。

忠心報國卻被殺,赤膽之心受冤枉,

置身度外真英雄,千古留名受愛戴。


有得觀史



答:袁崇煥不是被冤枉死的,判決給他的十大罪狀,白紙黑字,歷歷可查。

而且,這十大罪狀,全都可以根據史書記載他的行為、事蹟中找到印證,無一處屬虛構誣陷,辯無可辯。

所以說,袁崇煥下獄後,是老老實實認罪的——其實,他在殺毛文龍的當天,血漬未乾,就上奏疏向崇禎請罪,自稱:“謹根據事實奏聞,席藁待誅,靜等皇上之斧鉞、天下之評說。”

顯而易見,身誅伏法,袁崇煥自己是早有所料的。

那麼,臨刑就死前,他心中更多想到的,應該是悔恨,而不是悲憤。

又或者,恐懼已經塞滿了整個身心,既沒有悔恨,也沒有悲憤了。

畢竟,死亡,乃是人生至為恐怖之事。

而他即將面對的又是千刀萬剮的凌遲酷刑,太慘了。

話說回來,世界上雖然絕大多數人恐懼死亡,談死色變,但也不能排除有視死如歸的真英雄、真豪傑!

在明朝遭受凌遲酷刑的人遠沒有清朝多。

在清朝,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太平天國的將佐高官,凡落到清軍手裡拒絕投降的,無一例外遭到凌遲。

這裡說說太平天國兩名悍將在面對凌遲時的表現。

先說太平天國北伐軍首領林鳳祥,其於北京菜市口西市被施予凌遲極刑。時人李桓在《寶常齋叢稿》記載了自己觀刑的全過程,林鳳祥硬氣十足,“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且由於施刑過程極為慘烈,有觀者竟被驚嚇而死。

李桓的感嘆是:“劊子手之心術狠矣!其手法則絕工矣!”

還有翼王石達開之死,時任四川省城成都保甲總局提調的周之翰目睹了石達開一行的受刑全部過程,後來將該過程詳詳細細地描述給了兒子周詢,周詢在《蜀海叢談》一書中細緻如繪地寫:“三人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性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

歷史學家任乃強先生則在《記石達開被擒就死記》中寫得更詳細:“凡百餘刀,剜全體殆遍。初流血,嗣僅淡血,最後僅滴黃水。刑終,氣早絕矣。”

試看林鳳祥、石達開等人意志之堅、膽量之大,實為超越生死、超越人世至痛的超人,現場目擊者心凜膽寒,卻又不得不敬服至五體投地。

周之翰、周詢父子,直接就是石達開的死對頭,身處兩大不同陣營,睹之如見天神,心悅誠服、情不自禁地記載於文字。

前面說了,林鳳翔、石達開之外,諸多名王悍將,諸如干王洪仁玕、輔王楊輔清、英王陳玉成、甚至幼天王洪天貴福等等,被擒後也是清一色遭到凌遲。那這些人在死前是什麼反應呢?也許是死得沒有林、石二人硬氣;可能又也許有,但時人沒有記載,但我更相信是前者。

一句話,面對死亡,尤其是凌遲酷刑,哪能人人對能如林、石一樣輕鬆呢?就算是全身癱軟、面色慘白、大小便失禁,都是正常表現,誰也沒有權利去嘲笑他。

想想看,那幼天王洪天貴福自小長於深宮,養尊處優,沒經過什麼風浪,當被押上刑場,打死我也不信他能如石達開一般“神氣湛然”!

說了這麼多,該說回袁崇煥了。

《明季北略》和《石匱書》倒是記錄有觀刑百姓的表現,“皮肉已盡時,還沒有斷氣,心肺之間叫聲不絕”、“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噉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

這些文字裡,全是寫百姓的表現,我們根本看不出袁崇煥的任何反應,當然也無從惴度他的心情和心理。

時人沒有記載他的反應和表情,那麼,他就不應該是如石達開一般“神氣湛然”,也非林鳳翔一般從容自若,很可能是如干王洪仁玕、輔王楊輔清、英王陳玉成、甚至幼天王洪天貴福等人一樣的乏善可陳。

倒是《東莞縣誌》載有李覺斯《舊抄本袁督師事蹟•小引》一文,謂鄭著《存齋詩注》載有袁督師《臨刑口占詩》一首,詩如下: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實際上,鄭彥其人是誰,至今未考。

且《存齋詩注》是何書,今也未現世。

史學家從詩風上考辨,大多認為這首詩是後人託袁崇煥之名的偽作,並不可信。

最後我想說的是,袁崇煥在臨刑前的表現是從容還是驚慌失措,其實並不會過多影響史學界對他的評定,史界雖對他的個人能力存在爭議巨大,但把定位為忠烈千秋的歷史人物,卻是沒有問題的。


覃仕勇說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袁崇煥這個人,最後被凌遲,都是自找的。

袁崇煥像

誅殺毛文龍,雖然說手裡有尚方寶劍,但是沒給皇帝打報告,就砍了大將的腦袋,可把崇禎皇帝嚇了一跳。

之後袁崇煥又和皇太極秘密議和,最終並沒有換來和平,反而被清軍圍了都城,袁崇煥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又很奇怪,以至於崇禎皇帝動了殺心。

被下獄之後的袁崇煥,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就留下一首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將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被處以極刑——千刀萬剮的磔刑。

袁崇煥上了刑場後,劊子手就開始割他身上的肉,先從左乳開始割,第一刀的時候,袁崇煥叫了一聲, 隨後便緊閉牙關,任由劊子手下刀。

史書記載,當時的北京城裡,百姓都認為是袁崇煥把清軍引來的,所以非常痛恨他,人們爭著出錢買劊子手割下來的肉,然後生吞以解恨!

現在看看這些記載,還是讓人不寒而慄。

張岱《石匱書》:“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明季北略》(卷5):“江陰中書夏復甦,嘗與予雲:昔在都中,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袁崇煥死後,有佘氏收其骨骸,葬在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世代為其守墓。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功道雄奇既罪名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一輛囚車載著蓬頭垢發的袁崇煥緩緩駛入北京西市街口,也就是俗稱的北京菜市口,一路之上,群情激奮的百姓,紛紛向這個他們心目中的大漢奸,投擲石塊,瓦礫,爛菜葉,向大漢奸身上傾倒汙水,更有甚者,直接上去就撕咬這位漢奸的皮肉,袁崇煥一聲不吭,任由這些百姓洩憤,只是口中唸到,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行車來到刑場,劊子手早已等候多時,他先從袁崇煥頭上割下一塊頭皮,拋上天空,其為祭天,接著,劊子手割下袁崇煥的一塊頭皮耷拉下來,遮著袁崇煥的雙眼,以免在行刑過程中,袁崇煥雙眼放出瘮人的目光,接著用刀輕輕割去袁崇煥的雙乳,劊子手手拿著一小塊乳頭之肉,人們紛紛出價一兩購買,然後生吞下去,行刑過程及其慘烈,這裡就不一一述說了,劊子手一刀一刀的割得袁崇煥的肉,富裕人家竟向購買,窮人們則紛紛從劊子手中搶奪袁崇煥之肉,,一塊肉被撕扯成幾塊碎肉,在當時混亂的情況下,大約有一萬人搶得袁崇煥之肉,生吞下去,並且以此炫耀,可憐的袁崇煥竟被生割了三千五百四十三刀,行刑將近,肚腹之內依舊嚎叫有聲,最後之剩下一顆頭顱,崇禎帝命令遍視九邊,以震懾諸將。



袁崇煥蒙受千古之冤,崇禎帝自斷國之棟樑,中華民族的一代戰神,炮轟努爾哈赤,炮轟皇太極的袁崇煥,不是死在敵人之手,而是慘死在自己誓死保衛的漢族兒女之手,並被人們凌剮著活吃了,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這是中華民族英雄的悲哀,可恨的崇禎帝,自毀長城,自從袁崇煥死後,再無人勘當鎮守山海關的大任,只要清軍與明軍作戰,大漢奸范文程陣前一句高呼,你們只要看看袁崇煥是何等下場,就讓明軍俯首稱臣,頃刻間三軍皆繳械投降,清軍大舉入關,華夏山河再造劫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屍橫遍野之下,血流成河之下,人們是否還記得起袁崇煥,是否為當年之事後悔過,不得而知,但是如果袁崇煥不死,大明不亡,中國的文明勢必與世界同步,,明朝的滅亡,是中國的一大悲哀,一大驚歎號。




約定9521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這是袁崇煥臨死之前的絕筆之詩《臨刑口占》,袁崇煥作為大明末期最出名的將領,但是卻是死的最慘的了,很多人都說比戚夫人都要慘。相比於歷史上冤死的武將,比如說白起,岳飛等人,袁崇煥死的算是最慘的了,白起只是被賜死自盡,岳飛據說是被留了全屍的。但是袁崇煥呢?凌遲。

相信大家對於凌遲這個刑罰應該不陌生,那就是一刀一刀割其肉,一直到死亡,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千刀萬剮,被稱為是封建歷史上最殘酷的刑罰。凌遲據說最多的是3600刀,據說要是執行的人沒有割到3600刀的話,自己是要受處罰的,那麼袁崇煥割了多少刀呢?據記載是3543刀,真正的千刀萬剮。

而且袁崇煥被凌遲的時候,京城的老百姓將他的肉生吃了。在清代張岱的《石匱書》中記載了袁崇煥臨死之時的慘狀: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以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

是不是和恐怖片一樣的呢?

從袁崇煥臨死之前做的詩我們可以看到,袁崇煥是真的一心一意抗擊後金的英雄,死了還要鎮守遼東。所以說袁崇煥也算是慷慨赴死的。從這首詩也看出了他的忠君愛國之心,抗擊後金之心。

關於袁崇煥為什麼被殺在歷史上也是有不同的答案,到底是冤死還是罪有應得,不做過多的評論,但是他鎮守遼東功不可沒。只能說袁崇煥的一生悲哉,壯哉!


中國歷史研究所


袁崇煥的死,表面原因有一大堆,但那都不是真正原因。我從宿命通的角度,把他累世的歷史冤緣給大家說清楚好了。

有高人翻開我的生命過往,發現我那一世是崇禎的主元神,也可以說,我就是崇禎。袁崇煥曾是明初的朱棣,朱棣殘忍好殺,手段陰毒,歷史很多詳細描寫,我不再贅述。只說造成他被凌遲的因果好了。朱棣在位時,有一個特別寵愛的朝鮮妃子,後來突然重病而亡,死因不明。沒多久這位妃子的好友呂氏,也是來自朝鮮,被誣告為兇手。朱棣的殘忍本性又大發作,把這個呂氏活活炙烤了一個月才死。 而後,又不斷牽連,殘殺了近三千宮女妃嬪。

而崇禎那一世就是這個呂氏,後世崇禎凌遲袁崇煥,割滿三千刀,他一點都不冤。而爭相分食他肉的人,就是前世那批宮女。

至於他死時什麼表現?此生不過一個書生而已,又不是像石達開那樣鐵一般的漢子,還能有什麼出眾的表現?要是有,史書中當有記載。他不是作為一個英雄而死,也不是冤死,而是罪有應得的恥辱而死。崇禎只問罪魁,沒有禍及他家人,比起他動不動株連千人,萬人,已經是非常仁義了。

還有人說袁崇煥是忠臣,死的冤屈,但他和後金交通確是不爭的事實。他大的方略就是“戰,守,和”,認為滿人地域偏遠荒僻,人口少是天生缺陷。待國力一旦恢復,力量的差距將急劇拉開,再掃除他們就很容易了。所以他一邊忽悠滿人,穩住他們。目的先達到停戰講和,再把國內的李闖給解決,甚至想利用滿人,借兵剿匪。所謂幾次大捷,還有他後來擅殺毛文龍,就說不得他心裡是站在哪邊考慮的了。



別的方面不多說了,反正他就是這麼一個不知好歹,欺君罔上的人物。況且人心時時變幻莫測,忠奸兩面來回搖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書生之見,當滿人是傻子嗎?他自己認為的對錯,和朝廷眾臣,以及皇上的看法能是一樣的嗎?重大國策到底是誰說了算???

故定罪只認事實表現,不看重人心。要論心思,哪有忠臣?再說崇禎是什麼人?我太瞭解了,剛愎自用,急躁堅忍,眼裡不揉沙子。袁崇煥自以為聰明,一再挑戰底線,不是找死又是什麼?要說冤屈,我真正虧欠的是九千歲!不是他。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大家也不用太多爭論和惋惜,歷史是有劇本的,我們都不過是劇中人物,按照天象變化的設定在走。在王朝交替,生死交鋒中,演繹那一段段歷史,奠定人類進程罷了。更多地歷史和生命的本質揭#秘 w... tianji....cool


化身雷霆


袁崇煥受刑是在崇禎三年八月十六,即公元1630年,地點在西四牌樓,明時稱為“西市”,即今天的西四大街十字路口。其實,關於袁崇煥的行刑細節,明代史料諸如《崇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國榷》、《明史》都很簡略,根本沒有提及袁崇煥的具體死法。記錄最詳細的就是明末清初計六奇的《明季北略》和文學家張岱的《石匱書後集》。



《明季北略》:“是時百姓怨恨,爭噉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噉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劊子語無錫周無瑕曰:‘吾服事諸老爺多矣,未見如袁爺膽之大者’。



《石匱書後集》:“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噉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膛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此外,傳說袁崇煥臨刑前曾做《臨行口占》,“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死後,關於他的家人的結局以及身後事,《明史·袁崇煥傳》做了如下記載:“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 後來,袁崇煥僅剩的首級被一位姓佘的義士偷取安葬,並叮囑子孫世世代代為其守墓!後來,乾隆帝為了緩和滿漢矛盾,便找到了佘氏後人。當乾隆得知其事蹟後非常感動,表示要封官給佘氏後人。佘氏先祖早有祖訓:堅持不到朝廷做官。於是,乾隆便允許其家族世代為袁崇煥守墓。



對於袁崇煥的爭議,大福讀史不想多做評價。不過如果代入到當年的大環境中,光憑袁崇煥憑藉孤城擊退努爾哈赤八旗精銳,且多年鎮守遼東抗拒後金于山海關之外,他的忠貞既可明瞭!若是袁崇煥有心投降,恐怕明朝的滅亡會提前15年吧!


大福讀史


崇禎三年八月,大明督師袁崇煥以十大罪狀被判凌遲之刑,剮3543刀。行刑之日,近萬百姓圍觀,但這些人不是來為英雄送行的,而是來吃他身上肉的。

當袁崇煥身上的肉被劊子手一刀刀割下後,立刻被人競價買走,然後生生吃下。肉全部賣完後,連內臟都被人買走燉湯喝了。

明朝的百姓為什麼這麼恨袁崇煥?袁崇煥到底是否被冤殺?其實我認為袁崇煥死的並不冤,雖然他的罪狀中有些後人有爭議,但他欺君、矯旨斬殺毛文龍、販糧資敵這三條鐵證如山。

欺君之罪

崇禎繼位後,十分欣賞袁崇煥才能,立即封他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袁崇煥面見崇禎時誇下海口“五年復遼”,並要求五年內要保障他的兵馬錢糧。

而崇禎在朝廷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仍百分百滿足了他的要求。但結果是不僅沒復遼,還被清軍兵臨城下。所以其欺君之罪是跑不了的。

矯旨斬殺大將毛文龍

毛文龍是平遼總兵,駐守後金的後方東江,相當於抗日時期的八路軍敵後根據地。對後金有非常大的牽制作用。

毛文龍戰功卓著,為人非常狂妄,平日不太把上司袁崇煥放在眼裡。但毛文龍是個堅決的主戰派,因為他和後金有血海深仇,由於他殺了不少後金人,所以後金為了報復,也殺了他全家及親屬100多口人。

但當時袁崇煥正私下和後金議和,極力主戰的毛文龍就成了議和的一個巨大障礙,加上他和毛文龍素來不和,所以袁崇煥就起了殺心。結果導致了毛文龍死後,其部下全部降了後金。

崇禎對這件事極度不滿,同時也引起他對袁崇煥的猜疑。首先袁崇煥私自議和,私自斬殺大將。其次,東江守軍降敵不僅增強了後金的實力,還讓後金沒了後顧之憂。

販賣軍糧

袁崇煥私自販賣軍糧給蒙古,雖然他不是為了個人,但其行為不可取。其次,滿蒙素來是一家,當時後金十分缺糧,蒙古得到糧食後有可能資助後金。

崇禎得到密報後,並沒有降罪袁崇煥,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但袁崇煥卻回覆,此舉有利於分化蒙滿同盟。但結果據去後金刺探情報的探子回報,蒙古暗中把糧食都給了後金。

這相當於無形中資助了大明的敵人。就以上的幾種情形在崇禎看來,確實不能不懷疑袁崇煥的用心。對老百姓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當時天災人禍,百姓家裡都餓死人了,還得繳納軍糧抗擊後金。


而袁崇煥卻私賣糧食,還到了仇人的手裡,老百姓可不會去體諒袁崇煥的難處,再說袁崇煥也解釋不清這件事,所以當時老百姓該有多恨袁崇煥,凌遲時吃他的肉也就很正常了。

袁崇煥凌遲時的表現

袁崇煥在行刑前很平靜,並在刑場唸了一首十分感人的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袁崇煥至死仍心繫遼東,心繫大明,他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的愛國熱情也值得後人歌頌。

總之,袁崇煥的死雖說是他個人性格造成的,但其引起的結果卻是極其嚴重的。不僅打擊了前方將士的心,更是堵死了滿、明的議和之路,也讓大明失去了苟延殘喘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