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黎明之前》是一部諜戰劇的代表作品,該劇講述的年代背景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國共內戰中,國民黨即將撤離內陸退守到臺灣這個時間節點。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諜戰劇愛好者一提到《黎明之前》,大多會讚不絕口,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那麼,該劇的看點到底在哪裡?

《黎明之前》在故事情節密度設置上集中,情節粘度較大,屬於我們常說的“強情節的敘事”。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具體來說,《黎明之前》情節設置非常合理和縝密,像是一部偵探推理小說。從微觀的角度來講,本劇主要是圍繞著中統第八局內部所實施的“木馬計劃”“摩西計劃”和“誰是水手”的問題開始講故事,展開諜戰情節:

段海平為了營救莊先生和那批藥物,在護送莊雲清外逃的時候,不慎被敵人發現,最後中彈受傷及時逃離,可還是被第八局的人在藥堂門前發現車輛,最後被逮捕。劉新傑還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段海平認識到“木馬”不可破之後所設計的反間計。莊雲清是故意露面的,段海平的被捕也是他自己所設計。而且,段海平還預先準備了大量細節,用以引譚忠恕上當。因為劉新傑不知情,所以他的反應沒有漏洞。

段海平最終成功地使得譚忠恕相信——李伯涵才是中共在第八局的臥底,而整個“木馬”行動是李伯涵幫助我地下黨佈置下來對付他的,於是他殺掉了李伯涵,也摧毀了整個“木馬”基地。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水手段海平用這種暴露自己最終犧牲的手段,成功地破壞了敵人的“木馬”行動,同時保證了劉新傑不被暴露。

節奏和懸念的設置層面,《黎明之前》在節奏上一直顯得都很緊湊、很快,分鏡頭運用很多,類似於美劇的特徵。

比如,在影片的第一集,圍繞著發生在亞新飯店的槍殺案展開,鏡頭運動得很快,幾乎把主要人物都介紹出來了。劉新傑、譚忠恕和家人、段海平、邊日南、童乾坤、周漢庭等人物,重要的場景幾乎介紹得很詳細。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場景和人物設置好了之後,接下來主要是圍繞著具體的故事展開,在後面的劇情中,隨著人物的逐漸加入和場景設置的增多,人物命運的撲朔迷離使得節奏更加緊密,從而凸顯出人物命運的轉折。

相對來說,諜戰劇比一般題材的電視劇在懸念設置上更緊湊,全劇總的懸念設置是圍繞著“誰是八局的中共特工”展開,儘管觀眾知道這個人是劉新傑,但是為什麼觀眾還會繼續關注並觀看下去呢?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主要的原因是對這個懸念展開的過程中,每一次事件的發展都是對這個特工身份的進一步暴露,所以引導著觀眾看下去。

在敘事上,《黎明之前》主要是採用了一種回溯式的解答敘事模式,也可以說是局部倒敘的方式。即先給出一個故事的結果,在繼續講故事的過程中,慢慢地展開對人物身份的描繪以及他之前的往事,這種展示往往是因為這個人的身份暴露,也可以是這個人物遭受挫折和個人秘密被別人發現。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劇中開頭對劉新傑殺害亞新飯店的人員這一事件上,就體現出這種模式,後來的馬蔚然對劉新傑的體檢,這也是運用了這種方式。這種敘事的省略方式,掩蓋了故事線性時間發展中的局部細節,直接過渡到另一個環境的敘事,這其中所省略的部分,往往是對出人意料的結局做出的最好詮釋,這其實也是一種懸念的設置方式。

諜戰劇《黎明之前》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後你肯定會讚不絕口

《黎明之前》的情節連貫和密集,節奏層次感明顯,劇情緊湊,不拖泥帶水。尤其是劇中生活化的場景設置,對夫妻間的真實感情發展有較多直觀體現。這些手段的使用造就了《黎明之前》的成功,也為諜戰劇發展帶來了寶貴經驗。

小編個人覺得,黎明之前和懸崖都值得一看,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