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现在一些人鼓吹要买5g手机,现在5g连一线城市都没布局完全就算覆盖也可能有一段时间信号质量不好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其实说穿了,是否购买5G手机,是否选择5G套餐,就是一个钱包薄厚的问题,没有必要劝导一定要买5G手机,也没有必要看不惯别人买5G手机,每个人的经济实力是不同的。

5G信号的覆盖速度并不平均,5G覆盖会在经济比较强大的城市里边实现市区的基本覆盖。

5G和以前的移动通信制式不太一样,以前的移动通信制式组网速度要比5G快,而且往往都是全国统一开通商用。

但是5G这次不同,5G的覆盖主要是先从一些大城市的市区开始的。

实话实说,这次工信部的5G商用牌照发放是提前了的,这也打乱了三大运营商原先的预想的5G部署。

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这些地区,5G覆盖还是不错的,主要的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了不少5G基站,至少移动的速度要快一些,已经基本的实现了市区的覆盖。

也就是说,在这些城市,购买5G手机,还是不会出现有手机,没有5G信号的问题的,不过可能还是有些覆盖不足,室内区域的体验可能会差一些。

5G资费前期也会略贵一些,5G手机的价格也会高一些,这些都导致了只有高端用户才会选择5G。

5G的手机和4G的手机相比,现在的价格还普遍的比较贵,都是属于高端手机的价格区间,并不象现在的4G手机一样,从百元到几千元,涵盖了高中低端。

而5G套餐,三大运营商的定价也略微高一些,不象现在有大量的4G套餐是19、29、39等档次的,而且流量也可以满足普遍使用,5G套餐以及都会从190元以上开始,运营商的优惠期也就是半年,到期了就恢复原价了。

其实决定是否选择5G的,就是钱包的问题,别的问题其实都是扯淡。

5G现在就是贵,是高端用户的选择。但是5G的使用体验,不管是上传下载的速度,还是手机的体验,还是会高于4G的。现在的5G手机,即使是不接入5G,只接入4G,也是4G旗舰级手机的配置,也会比普通的4G手机要强。

说穿了,这就是一个钱包的问题,对于一部分高端用户而言,这一部分的性能的提高就足够选择5G手机了。所谓的5G性价比够不够高,那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选择。

这个和一些有钱人购买跑车一样,跑车在城市里,可以跑出哪个速度吗?不能。购买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就是不同的人的经济实力不同,也就是这样了。所以,没有必要去劝别人买5G手机,也没有必要看别人买5G手机觉得是“什么鼓吹",经济实力不同,看问题的着眼点也是不同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任何一种产品(商品)都有生命周期:推广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5G手机无疑还处在推广期,由于推广期的产品购买者不多,企业不可能大批量生产,企业的研发制造成本必然通过产品价格体现出来,推广期产品的价格肯定高。

随着5G网络布局的完善,5G手机才可能逐渐进入发展期,没有大量的用户使用,5G手机的价格就降不下来,使用5G手机的用户越多越有利于5G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不排除某些企业出于占领市场的需要,以成本或低于成本价推出5G手机,但肯定是有限度的,也肯定比4G的中低价手机价格高。

价格高、资费高,网络不完善的5G手机必然只有那些高收入群体购买,市场也往往依靠他们推广开来,购买高价格产品不仅仅在于产品体验如何,还有很重要的心理体验(这一点和购买苹果手机的心理体验是一样的,尽管是不同收入群体)。

假如苹果现在也推出5G手机,说鼓吹购买5G苹果手机的人肯定少许多。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不想解释。

同时5G的资费比较高,买得起5G手机不见得使用的起,因此5G还不是大众机。

许多网友说:现在购买5G手机是在交智商税,被割韭菜。但是他们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没有这些人交智商税、被割韭菜,5G手机可能永远推广不成功,5G(手机)技术也可能永远成熟不了,价格也永远无法下降,那么多数网友肯定是永远购买不起5G手机了。

因此:不要用“鼓吹”这个字眼,也不要有“羡慕嫉妒恨”心理。

高收入群体的大量使用,有利于5G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可以促使企业大量的生产。如此:5G手机的价格才会逐步下降,资费自然也会逐步下降。

再者:5G技术是最先进的技术,中国企业不加紧布局推广,难道让国外企业占领市场吗?

就是交智商税交给国内企业是不是也比交给国外企业强呢!

不知道提出这种问题的网友有没有这种智商呢?

中国因为科技落后,给西方发达国家交了太多的智商税,网友们不是不知道吧!

中国每年购买国外芯片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购买石油资金的总和。

受制于人的痛苦,中国许多企业(政府)太知道那个滋味儿了。

中国政府和许多企业已经明白(花钱买教训、增智商),因此在努力追赶西方,这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

网友们即使帮不上什么忙,尽量不要添乱、干扰好不好呢?

对于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事情,最好去多了解一下,多学习学习。

每天看那些垃圾信息,只会让你满嘴戾气,不仅降低了你的智商还会让你更不成熟。


搜藏夹


为什么会有一些人在鼓吹要买5G手机!这是当下科技届内的一个热点,而基本在购买5G手机的第一批人里基本上都是科技爱好者和经济实力好一点的尝鲜者!

那么我们是否也要去纠结自己要不要买,这其实要有一个明智的选择,虽然说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买来的却是一块不实用的板砖,那将毫无意义!

目前就5G覆盖这个问题仍然是所有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们觉得麻烦的一件事,虽然大家都在抢抓这个售卖5G手机的风口,但还对于卖出的手机能不能用的上5G网络还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因为目前的5G网络建设还在起步中,毕竟4G网络也才刚刚实现全国基本覆盖!所以要想立马转身为了5G手机的推出而做出短期内覆盖5G网络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到底要不要买5G手机我自己觉得有几个小意见可以参考一下

  1. 首批5G手机价格定位,5G手机作为一个新鲜产物在初始阶段售价肯定是偏贵一些的!等到手机厂商们都在做5G手机的时候,市场竞争做大,那个时候的价格自然会下降,现在在没有5G网络的地区朋友没必要去做第一批尝鲜者,毕竟往后发展成熟的5G手机还会搭载更多的科技!
  2. 5G网络的商用覆盖问题,现在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实地关于5G的各种应用场景,其实5G网络的覆盖仍然是目前不用着急购买的重要原因,因为5G的辐射范围比起4G要小的不是一丁半点,所以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将是用的4G网络,那么忍住在5G真正实现全面的商用的时候再换,肯定是很划算的
  3. 5G的套餐资费,对于在4G网络初期的用户都深有感触,4G套餐最开始相对于现在是比较贵的,而现在各种无限流量套餐以及优惠套餐的选择确实要好的多,那么5G刚出来加上5G超快的网速在资费定价上肯定比目前要贵得多,可能尝鲜者们就会做第一批被割韭菜的了!

所以我们目前可以做一个观望者,而经济实力好并且在有5G网络覆盖的城市的小伙伴可以购入一款5G手机,做第一批使用然后分享5G体验的人,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底,我们可以等着用过5G的小伙伴和我们交流一下感受


科技地气说



以当前的时间点来计算,对于一部分用户已经到了可以考虑购买5G手机的阶段。我觉得当前你可以不用5G套餐,但是可以拥有5G手机,主要是因为到明年、学习这个时候,5G基本应该可以商用了。

买5G手机现在倒不是因为什么钱包的问题。因为尽管初期5G的手机很贵,现在大部分的5G手机已经降下来了,同样配置的5G手机可能比4G也就贵个几百元钱,所以手机价格不是问题。至于运营商5G的套餐,目前也都是199元这种级别,相对4G的确比较贵,但也不算是土豪价格。


的确今年5G是连部分一线城市都无法完全覆盖,因为我们看到三大运营商尚未大规模的启动5G无线侧的招标,所以推断今年的建设依然处于试点的范畴。最近传出的消息是中国联通预计在2019年底建设5万个基站,比起现在联通140万个4G的基站也只是毛毛雨而已。


所以从覆盖上来说,今年肯定是无法在一类城市覆盖完全的,信号可能也会不好,即使买了5G手机,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使用4G。

不过我们从购买手机的时间节点来看,如果资金比较充裕,是可以选择5G手机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5G基站覆盖不全,但是到明年这个时间点,一类城市的5G基站覆盖应该基本达到了可以正式商用的地步,而且到那时,5G套餐的价格说不定会进一步下降。


这个节奏和4G类似,4G当时刚开始部署的时候价格也是比较贵,但是过了1、2年随着运营商节奏的推进,4G的价格也是慢慢便宜了下来。5G也是一样,到了2020年下半年,三大运营商的5G一期应该也建设完毕,5G应该可以达到初步商用的地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买比较好的智能手机一般都会用至少1年以上,而且目前5G的手机价格也降到可以接受的空间,所以现在考虑购买5G手机,我觉得是合适的。


不过我建议,购买5G手机,还是需要购买NSA/SA双模的手机,避免明年部分地区建设SA网络,让5G手机在部分地区形成摆设。而且建议,最好是购买5G基带集成在SoC内的手机,这样在待机、信号上的优势更大,所以我们可以等等,估计再过2、3个月5G手机会扎堆上市了。


IT老菜鸟


在这珍贵时间,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5G信号的覆盖速度并不平均,5G覆盖会在经济比较强大的城市里边实现市区的基本覆盖。

5G和以前的移动通信制式不太一样,以前的移动通信制式组网速度要比5G快,而且往往都是全国统一开通商用。

但是5G这次不同,5G的覆盖主要是先从一些大城市的市区开始的。

实话实说,这次工信部的5G商用牌照发放是提前了的,这也打乱了三大运营商原先的预想的5G部署。

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这些地区,5G覆盖还是不错的,主要的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了不少5G基站,至少移动的速度要快一些,已经基本的实现了市区的覆盖。

也就是说,在这些城市,购买5G手机,还是不会出现有手机,没有5G信号的问题的,不过可能还是有些覆盖不足,室内区域的体验可能会差一些。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与观点,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创意Diy


最近刚换手机,之前我也纠结这个问题,但是5g建设应该还要两三年吧,现在买5g手机,按照我原本的想法可能是想用到5g出来就不用换手机了,但是现在一般换手机的频率都在2-3年吧,所以今年就准备换手机的暂时还可以买4g,用到下次换机再换5g我认为也差不多吧,毕竟现在5g手机价格相对偏高,而且基本上都没有5g覆盖,即使现在有相对便宜的5g手机发布,我觉得相比较同配置的手机也不太值得购买。



半称心7


哈喽 大家好 我是磊奇数码科技的磊磊

关于现在应不应该买5G手机?

看到一篇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的发言,大家看看,是否购买,还请大家自己判断。

文章较长,小结提炼:

1、中国5G战略目标是要领先的,现在商用时间无法领先,那么必须在网络上领先,就是要实现SA(独立组网)。

2、5G网络领先要做到上行快、时延低、可靠高、SA开放核心网、智能云,是最佳的选择。

3、NSA网络和5G网络特征不一样,基本上是4G增强版。

4、5G网络领先最起码两条:基于5G Core 的 SA 和高低频协同组网模式,没有这两条就实现不了5G的网络领先。5G网络领先的前提是 SA 、这是最起码的。长痛不如短痛、尽快向 SA 迁移。

5、直接SA网络规避了从 NSA 向 SA 过渡的复杂性和频繁折腾。浙江考察(NSA网络切换)一路是4G、5G没有消停,实在是痛苦万分。

尽快建成SA网络是国家战略,估计明年很多就是SA。买仅NSA不支持SA手机,估计今后不仅会网络切换会比较烦,最大问题就是SA完善后,支持SA手机有低时延优势、高速率、多应用等绝对优势,仅NSA的手机就悲催了。

各位早晨好!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是5G网络领先是实现国家5G战略的基石,没有5G领先,前面讲的所有的5G东西一个都不存在,所以这是最根本的。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不详细说了,大家看得很多了。5G跟4G的主要区别在哪,可以列出很多条,我这儿列了两条红颜色的认为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就是网络架构,我们从1G、2G、3G、4G,无论怎么变都是封闭的,从电路交换、到IP都是封闭的,只有5G是网络架构开放的,而且是实现IT化的,这是一个最大的创新,最大的代际的变化,无线空口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真正有特征的是网络架构,这是最大的变化。

第二个,整个市场变了。从面向2C消费用户,一下子转向了2C和2 B的垂直行业用户,现在大家喊得最多的就是垂直行业用户,但是要做到这一条,网络要有重大的变化,靠现在这种模式是完全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

剩下的就不详细介绍了。

5G寄希望于开启垂直行业应用。为什么要走垂直行业,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第一个,消费市场饱和了,用户数普及率超越到110%了,还能指望超越到多少,200%、300%,一个人使用两三台手机,这是不现实的。ARPU值逐年下降,去年下降了63%,今年预计还会下降20%。

第三个流量收入即将见顶,惨烈的价格战导致我们国家比所有西方国家提前两年结束了流量红利,我们预测2019年就是顶峰,流量收入的顶峰,明年就下降了,流量一直在涨,但是收入一直在下降,所以是没有希望的,5G带来很大的流量有什么用,我现在40G,只有极个别的人都能用掉,40G都用不掉,给你400G有什么用,一点不解决问题。

垂直应用潜力巨大,也不用我说了。一个,连接数远远超越了人数。服务对象从低价值的消费用户转到高价值的垂直行业用户。服务质量也有根本性的变化,包括高可靠性低时延等等。

所以5G发展是寄希望于垂直行业应用,这是有行业共识的,但是怎么转向这个,现在的网络完全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垂直行业应用要转向有新的要求,从消费用户转向2B用户,起码有5条。

第一个,上行速率高,所有现在的设计都是下行数据为主的,但是垂直行业不一样,是上行速率要很高。上行的边缘速率至少到3MB,我们才500K。

第二个,网络时延要低,有的应用可能低达一个毫秒,甚至更低,像车联网等。

第三个,可靠性、可用性要高,以前没有那么高,对移动互联网的要求是很低的。现在有的应用,如工业互联网要求5个9、6个9,现在网络肯定是不支持的。

第四个,敏捷开放的核心网。既然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消费用户,而是一大堆的垂直行业应用,每一个行业全都不一样,怎么办,靠原有的核心网门都没有,原来的核心网是刚性的、封闭的,唯一的就是转向开放的,以SBA为基础的核心网,所以号称5G Core。

最后一个就是智能泛在的云的环境。我们现在都在讲企业入网、企业上云。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庞大云的环境,5G转向企事业用户是完全做不到的,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云网协同,到最终实现云网融合。

下面是三个例子,我就不详细说了,车联网、无线机器人,无线机器人实际上就是触觉物联网,可以小于一个毫秒,车联网要求小于1到5个毫秒,智能制造时延的范围比较宽,从毫秒级一直到秒级,可用性可以到5个9甚至6个9。说明垂直行业要转过去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五个新的要求有没有满足,如果没有满足,都是胡扯。

只有5G网络领先才有5G应用的领先,5G最终是要应用的,但是网络如果不领先,你的应用领先不了。

目前世界上的韩国、美国、英国等18个国家已经推出了基于NSA的5G商用服务。原来我们国家定的是要5G领先,现在时间上已经领先不了了,已经18个了,现在宣布商用也不过是19个,所以时间领先这一条已经覆盖掉了。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要网络领先。

我们国家尽管发了4张牌照,但是目前正在进行5G网络建设,因为我们是提前一年发的牌照,所以有点早产,现在没办法只有一条出路就是NSA。但是NSA肯定是不能支持转向垂直行业应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NSA就是一个速率增强。

所以所谓5G领先到底是什么标志,我列了一个标志,到底是不是标志,大家可以商量。是成功地从流量业务eMBB转向实现5G所开创的切片、MEC、uRLLC等,从而实现从传统的2C业务迈向2 B业务,这是一个标志,5G领先。否则,停在NSA永远不会领先,已经18个国家在前边了,无非将来你的规模大一点,你的基站数多一点,用户多一点,这都跟5G的特征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基本上就是4G的一个增强版。

只有5G网络领先才有5G应用领先。所以还是回到这个结论,再要实现国家的5G领先战略,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首先要聚焦于5G Core+NR的SA为主的发展模式,光这些还不够,还要进一步采用TDD和FDD的高低频协同组网模式才能构成功能、性能、覆盖领先的5G网络,也才是实现5G应用领先的唯一途径。

这是我的一个判断,看看所谓5G领先要体现在5G网络领先上,5G网络领先最起码两条,第一个,基于5G Core的SA,第二个,要搞高低频协同组网模式,没有这两条就实现不了5G的网络领先。

5G网络领先的前提是SA,这是最起码的,但是还不够的。基于5G Core+NR的SA是实现网络领先的前提,今年只有NSA,但是NSA只是流量业务,与4G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有5G才能支持一系列的创新功能,刚才说的SBA、切片、MEC、uRLLC,才可能实现向2B业务的转型,没有刚才我讲的切片、SBA、MEC、uRLLC,转型是一个空中楼阁。

第二个,规避了从NSA向SA过渡的复杂性和频繁折腾。前一段我去浙江考察,浙江的同事带着我坐着无线的车围着西湖转了一圈,给我讲NSA痛苦万分,一路是4G、5G没有消停,实在是痛苦万分。

当然还有终端简单,成本低,不需要支持那么多套的射频系统。

劣势,SA的劣势就是时间滞后,拖延一年,初期成本比较高,希望连片覆盖,需要有大量的互联互通问题,这是一个缺点,但是任何好的东西不可能没有缺点,大家应该理解,不用我说的。当初光通信出现谁看得上,在全国99%的人都看不上的,连我都看不上的,为什么,好的东西都看不上,看到武汉院的一个专家从欧洲回来,在北邮做报告,拿来一根光纤在那儿晃悠,台下99%都不相信这个玻璃会成为实体,现在99%都成为光纤了,微波几乎没有了。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尽快向SA迁移是5G网络建设的前提。

SA还不够,还需要高低频协同组网。按照现有频谱分配方案,电信、联通只有在3.5G的频段各有100M。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如果假设上行边缘速率3M,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上行1M意义不大,4G都500K了,3M比较合适,刚好能够支持720P的视频,在这个情况下,3.5G频段较1.8GHZ和2.5GHZ上行覆盖差9dB和5dB,导致3.5G频段SA的上行覆盖、上行容量和时延均难以有效支持垂直行业应用。所以光有SA是不够的,仍然难以实现向垂直行业应用的要求。

唯一的出路就是部署2.1G和1.8G频段的FDD系统作为上行增强,与3.5G协同组网,高低频互补,时频域聚合,只有这样才能上行覆盖、上行容量和时延特性乃至投资上具备转向2 B的网络优势和经济可行性。

为什么要转2B,2C所有的考虑都没有考虑转向垂直行业,以下行速率为主的三个例子,都是下行的。典型的时隙配比也是下行为主的,联通8:2,中国电信和联通加上未来可能就是7:3,所以典型的时隙配比也是以eMBB业务为主进行设计的,没有考虑上行,没有考虑其他的业务。FDD相对来说上行速率时延更优,TDD时分双工,上行只有30%或者20%,FDD全周期发送,所以可以大大提高上行速率。按照我们的测算,计算机模拟,速率大概提高20%。然后时延,因为TDD是乒乓方式,时延比FDD要高25%,所以要搞FDD,速率增加20%,时延可以降低25%,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在边缘区,低频比高频的体验也更好。上行体验速率如果按2.1G、1.8G跟3.5G比,可以改善2.7倍,效果是很明显的。

这张图实际上就是一个总结,3.5G跟2.1G的FDD的比较,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讲了,刚才已经讲到了。

我们用这种方式,高低频协同组网,能够实现TDD跟FDD的协同,高低频的互补和时频域的聚合。基于终端单发的上行载波聚合CA优化,这种方式可以看成载波聚合的一种,只不过是载波聚合的优化,但是现在的问题它不是一个标准,需要产业链的支持,特别是需要终端芯片厂商的支持。





磊奇传媒


拿上海北京来说,今年年底会建成一万个5G基站,而要普及覆盖5G网都还要等到2020年年末,所以对于一般城市的用户来说,买5G手机真的不用急,不过如果买像小米9 Pro这样有性价比的5G手机的话是很好的,因为价格跟4G手机差不多,买来等到5G普及的时候也不用换5G手机,一举两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