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探访·福州滨海新城(长乐区)最著名的山峰——董奉山。

自古以来,福州就是我国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一座老城,人文荟萃的老城里更是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如大家所熟悉的三坊七巷,自唐季五代以来,这里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中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这里保存着200多座古民居,是不可多得的“宋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一大批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的出生地和寓居地,发生于此的风云往事,书写着半部中国近代史。素有“一片三坊七巷,中国半部近代史”之美誉。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而今天介绍的则是福州另一处历史底蕴深厚之地,它就是——董奉山,原名福山,此山因纪念三国名医董奉而得名,也是福州长乐区唯一(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518米,绵延起伏十余里,气势宏伟,可全面鸟瞰长乐区,是福州东南方向的天然屏障,故有“一旗二鼓三董奉”之称。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董奉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山上长满苍松古杏原始森林,青葱郁绿、奇岩怪石、溪流清响,潮音符声是福州滨海新城难得的清幽胜地,山间中故有一村落,名为高山顶,山坳里残留多处明清时期石头厝遗址,是古代高山顶人与青桥村人、岭顶村人、岱岭村人贸易往来、市井买卖的山间集市,也是高山人唯一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董奉山除了环境优美,围绕此山脚下的各个村落,更是诞生了许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⒈董奉——建安三神医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又号杏林,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董厝里)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著名医师,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董奉山上故有“汉董奉炼丹处”古迹,山下建有“杏林始祖董奉草堂”。

董奉生前、殁后均有许多灵妙的事迹,如治愈交州刺史士燮,拯救豫章百姓等,被广西、河南、江西、福建等地民众尊为医神,奉祀香火,晋怀帝封为“碧虚上监太乙真人”。宋徽宗加封为“升元真君”,尊称为“闾山大法院监雷法主碧虚升元杏林救生真君”,其庙多称为“救生堂”。道教闾山有许徐吴董四法主之说,即许逊、徐甲、吴猛、董奉四真人。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⒉陈振龙——甘薯之父

陈振龙(约1543~1619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国家时常灾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

据古籍记载,中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间,甘薯已全面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救活数百万饥民,目前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清道光年间,后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董奉山脚均有陈振龙纪念雕像。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⒊柯尚迁——中国珠算学鼻祖

柯尚迁(1500~1583年),字时益,号乔可,又号阳石山人,福州市长乐区漳港百户村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贡生,任邢台县丞。精通算学,所著《曲礼外集》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其中“补学礼六艺”附录之《数学通轨》是中国重要数学巨作,流传甚广。

现藏日本三重县宇治山田市神宫文库。书中引有“九归总歌法语”、“撞归法语”、“还原法语”等,在珠算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他首定十三位算盘;还著有《周礼全经释原》12卷、附录2卷,《三礼全经释原》及《曲礼全经类释》14卷。

我国历史上最早适用的珠算书——《数学通轨》。书中制定了算盘图式:梁上二珠,梁下五珠,十五档。此书的命运还充满传奇色彩,成书后,它东传日本,流行极广,备受推崇,因兵灾人祸等原因,它在国内反而失传。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李俨主任在日本出席国际科学史会议时意外发现了《数学通轨》,他向游人借来手抄一本回国。从此,流浪在异国他乡的《数学通轨》得以回到祖国怀抱。沧海遗珠,失而复得,熠熠光彩,辉耀千古。

福建之“最”|福州滨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诞生众多历史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