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癫狂的皇军

看过抗日剧的人们都经常听到剧中的日军自称“皇军”,而这“皇军”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皇军”的称谓是近代日本历史产物,而非自古以来就有的。出版于明治二十年(1887年)的《圣德太子传图会》一书,在描述神武天皇率军东征时,军队行之孔舍衙与叛军发生大战,“长髓彦军势浩大,矢如雨下,皇军攀岩而上,攻击山顶”。在这本书中附图中,也有《皇军孔舍衙之战图》和《皇军过化熊之地图》等带有“皇军”一词的绘图。

但是,明治早期这些历史书中的“皇军”指的是古史中的日本军队,与后来我们听到的“皇军”并非完全一样。甲午战争爆发不久,日本人出了一本《神祇感应皇军必胜篇》,用以鼓舞日军士气。在书中,作者以“皇军”称谓古代日本军队,但同时也暗示了天皇对军队的绝对宗教领袖地位。

在甲午战争和以后的日俄战争中,“皇军”一词频繁出现于日本的大众传媒中。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朝鲜京城时,石原贞坚创作了《皇军入京城之歌》。日军在班师回国时,也被称作“皇军凯旋”。日俄战争时,“皇军”一词更是被广为使用。如在开原附近的战斗中,“今我军向北方开原地区追逐俄国残敌,自开战以来,我皇军已经将敌人驱逐,并北进控制更为辽阔区域”。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甲午战争中的日军

在明治时代的“皇军”更多意味着一种浓厚神道宗教色彩和“皇国史观”的符号象征,还谈不上是天皇私属军队的意思。在明治维新、王政复古之前,日本的军权是分散的,掌握中央政府的幕府将军也只是能控制住自己的军队而已,藩阀诸侯的军队属于各藩自己掌握。

尤其尴尬的是,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并无真正意义的国家军队。倒幕军主要由私兵性质的各藩藩兵组成,既有坚决倒幕的西南藩兵,又有迫于形势而倒戈的其他藩兵,还间杂有希冀追随政府改变自身命运的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等。

成分的复杂性、各藩之间的矛盾使得军队貌合神离,而随着讨伐对象——幕府的灭亡、政府及各藩财政的紧张,更加剧了军队解散的过程,"1868年后半年,东北诸藩平定后,萨摩藩兵归藩鹿儿岛”,其他各藩藩兵也陆续回到藩地,国家面临着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甲午中的日军

直到1870年11月,明治政府才颁布了征兵令,规定“各道府藩县,不拘士族庶人,选身体强壮堪兵卒之任者”。然而,这一次尝试建立义务兵役制的努力却失败了。1871年4月,明治政府组建中央御亲兵,“御亲兵由萨摩、长州、土佐三藩士兵组成,其中:萨摩步兵4大队、炮兵2队,长州步兵3大队,土佐步兵2大队、骑兵2小队、炮兵2队,共计1万人”。

在各军事要地上,设置镇台及镇台兵,镇台士兵由各藩健壮武士组成,“主要担负国内治安的全部镇台兵力为14个联队,大约31000名”。另外,在各县派驻1小队维持地方治安的常备兵,常备兵由1万人以上的大、中藩中选拔而成。

1871年的中央御亲兵和地方镇台兵的组建,是明治政府军队国家化的开始,同时也潜藏了军队属于皇室的阴性基因。1872年11月28日,明治政府颁布全国征兵诏书,规定陆军分为常备、后备、国民三军,设立步、骑、炮、工、车五兵种。规定全国人民不分贵贱,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这个诏书很有意义,它打破了以往武士阶层对于军人身份的垄断,在法律上确定了全民皆可当兵的制度。之后,明治政府又多次修改征兵令,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免役规定,延长了服役时间,使兵役制度更加趋于完备,从而完成了国家军队的初建。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日军

19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逐步完成了军队的现代化改造。1888年5月,日军的镇台制废除,改编成作为联队上级编制的第一至第六师团,常备兵力约为6. 4万人,最大动员兵力为22万人。1891年12月14日又把保卫皇宫的近卫部队编成近卫师团,共7个师团,这是甲午战争中日本陆军的基干力量。

在军队编制改革的同时,明治时代的日本军队也完成了军备和军事指挥系统的现代化,成为不容小觑的区域军事强国。

在国家主义主导的明治改革中,军队的国家化被转化为军队直属于天皇,在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规定了天皇是日本军队的最高统帅。如“天皇统率陆海军”“天皇规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军之兵额”、“天皇宣战靖和及缔结各项条约”、“天皇宣告戒严”等,将军队的统帅大权、人事及扩编大权、重大军事决策大权、授予军人荣誉大权都划归天皇所有。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明治天皇

然而,明治时代的军队直属于天皇其实更多是形式上的,这是军方势力为了排斥其他政治势力对于军队的插手而搞出的解释游戏。在实际军政事务中,天皇并不直接掌控或参与军队事务,而是以“敕任”的形式委托军部大臣来管理军政、军令事宜。

即便在发动甲午、日俄等对外战争时,天皇也不插足具体军事指挥,而只是就军事大局进行咨询和建议。因此说,“皇军”一词是“皇国史观”粉饰“国军”的一种手段,它借用天皇的崇高地位和绝对的权威来增强自身的“独特性”和荣誉感。

日本军队自称皇军,其实天皇一开始没有兵权,后来的历史很复杂

皇道派军人

昭和时代日本军队中的极端势力“皇道派”崛起之后,“皇军”才真正意味着天皇私属军队的意思。深受北一辉和大川周明等极端思想影响的“皇道派”军人,诸如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等,大肆宣扬“皇军”、“皇道”、“皇国”等观念,并主张消灭天皇身边“奸臣”,天皇应该掌管军部,极力拥护天皇亲政并“改造”日本,据此还勾画了以“发扬国体精华”为根本,建立“天皇政治”思想和具体国家改造的宏伟蓝图,荒木贞夫也因此得名“皇道龙王”。

尽管“皇道派”在“二二六事件”中惨败,“遭到“统制派”清洗,但“皇军”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军部独裁在“皇军”的意识形态包装下得到强化,名义上的政党内阁完全成为了“皇军”发动战争、宣扬“皇道”光大“皇国”的附庸”。日本也正是在这些“皇军”的癫狂下走向了毁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