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山东莒县:城阳的由来

原来城阳是这样来滴!!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位于莒国故城,辖区东临沭河、袁公河、西临柳青河,南与刘家官庄镇为邻,北与阎庄镇、招贤镇为邻。

城阳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即有东夷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商属姑幕国,清雍正《莒州志》载,“唐虞以前无考,商姑幕国,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

周属青州莒国,莒城为莒国都城。

秦属琅琊郡莒县。

汉属兖州刺史部城阳国莒县,莒城为其都。

东汉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莒县,莒城初为国都。

三国魏属青州城阳郡莒县。

晋及刘宋元魏属徐州东莞郡莒县;高齐属南青州义塘郡莒县;宇文周属莒州义塘郡莒县。

隋属琅琊郡莒县;唐属河南道密州莒县;宋属京东东路密州莒县;金属山东东路莒州莒县;元属益都路莒州莒县;明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莒州沭源乡、柘贤乡和沭阴乡。清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莒州九里牌、薛家牌和义水牌。

山东莒县:城阳的由来

1913年(中华民国2年),属山东民政长岱南道莒县;1915年(民国4年)改属济宁道莒县;1928年(民国17年)后分属山东省府莒县第一区和第三区。

城阳区:1943年莒中县将莒城周围村庄划为城阳区,隶滨海专区莒中行署。解放后仍称城阳区,1950年改隶沂水专署莒县。北邻阎庄区、南邻沭西区,东界沭河,西至柳青河与浮东区为邻。

第一区:1951年1月改称第一区。辖区及四邻未变。1952年9月,城关镇析出后,1955年10月1日一区改称大湖区,1956年2月撤销,所属村庄,分别划归竹园和阎庄区。

城关镇:1952年9月,城内和四关从第一区析出,设立城关镇,东至沭河,北、西、南三面为第一区。1953年8 月,沂水专署撤销,改属临沂专署莒县。

红旗人民公社:1958年9月,撤销城关镇,建立红旗人民公社,隶属未变。辖区东临沭河、西邻卫星人民公社(韩家村),南接超美人民公社(李家楼)、北为爱国人民公社(阎庄)。

城关人民公社:1959年1月红旗人民公社改称城关公社。辖区扩大,东临沭河、西临柳青河、南与刘家官庄公社为邻,北与爱国公社接壤。

城阳区:1963年1月城关公社与浮来山公社合并称城阳区。仍隶临沂地区莒县。辖区东临沭河、西至浮来山,南邻刘家官庄区、北与阎庄区为邻。

城阳公社:1971年2月将原城阳区分为城阳公社和庄疃公社,辖区东临沭河,西邻庄瞳公社、南邻刘家官庄公社、北与爱国公社接壤。

城关镇:1982年1月复称城关镇。隶属与辖区同城阳公社。

城阳镇:1984年6月改称城阳镇。从原浮来山公社划入大湖等6个村,增设大湖管理区。1992年12月,改隶日照市莒县。2001年1月王家墩头乡撤销并入城阳镇。辖区东临沭河、袁公河、西临柳青河,南与刘家官庄镇为邻,北与阎庄镇、招贤镇为邻。

城阳街道: 2010年,改称城阳街道,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城阳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阳镇政府驻地。

山东莒县:城阳的由来

城阳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但其名由来众说纷纭,至今史家尚无定论。兹将各说录下,留待史家考证。

一说,因春秋古阳国后为莒国之地。

二说,莒地在齐长城之南,南者为阳,所以称城阳。《战国策·齐策》中载:“而迎王(指齐襄王)与后(指莒太史敫之女,后称君王后)于城阳之山中,乃得反。”这是“城阳”有文字记载之始。由此证明,城阳之名在战国中后期已为齐人所熟知。

三说,为最新之说,1988年莒县博物馆经文物普查后,在莒城之北,以钱家屯、潘家屯,赵家屯等村为中心,东到塘子一带,北到八里庄子一带,西到柳青河,面积约55.7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大量的商代遗址。周围有比较明显的高出地带,疑为古城遗址。此说为县博物馆副馆长苏兆庆最早提出。这个古城为何城?如果是莒国故城,可能在楚国灭莒后,将莒城付之一炬,莒地归楚所有。后齐夺淮北之地,莒地归齐后,莒城残破而无法再用。而莒城南之小邑,被齐人用为城阳之地的治所,而称其为城阳,后又成莒地之治所。从此开始有莒城、城阳两名并存并用的特殊现象。

四说,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置城阳国,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莒为城阳国都城。由于都城是一国的代表,所以,史家也称莒为城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