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妖貓傳》上映後,口碑不一。其票房據說是血本無歸,被同期上映的《前任3》吊打得體無完膚。這是一部電影上映後所呈現的商業結局。接下來,我將忘記這個結果,只分析電影本身。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妖貓傳》的劇情結構:分裂的陳凱歌,分裂的電影

《妖貓傳》的劇情其實很簡單:長安城裡,當今聖上離奇駕崩。日本僧人空海與大唐詩人白居易對此展開調查。經過一番調查,二人發現長安城中所有奇詭的事都與一隻黑貓有關。隨著調查的深入,三十年前,楊貴妃之死的秘密被逐漸解開。

光看劇情簡介,會認為這是一部推理片或是斷案片。實際上,這是一部很難歸類的影片,其中包涵的元素太多。因此,我認為歸於“藝術片”比較好。

《妖貓傳》的前半段和後半段幾乎是斷裂的,是兩種不同風格的敘事。陳凱歌將《妖貓傳》生硬地撕成了兩半,這或許就是網絡上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喜歡的,稱之為“真正的極樂之宴”,討厭的,稱之為“華麗的垃圾”。

1.商業敘事

影片前半段,氛圍詭異,節奏緊湊。恍惚間,讓我有一種在看徐克的狄仁傑系列的感覺。雖然兩部電影都將背景設置於唐朝,但是,仔細體會,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徐克的唐朝注重於整體,還原的是一個宏觀的唐朝。而陳凱歌的唐朝注重於細節,儘管也有幾個鏡頭展現了長安的整體,但是,大部分鏡頭都集中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然後把這個空間的細節刻畫到極致。徐克和陳凱歌,一個寫意不拘一格,一個寫實獨具匠心。在“視覺”呈現上,陳凱歌是成功的。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妖貓傳》裡的長安城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極樂之宴

而在推理上面,兩部電影似乎恰恰相反,“狄仁傑系列”有具體的探案過程,而《妖貓傳》實際上沒有多少推理部分,真相幾乎是自動奔向沙海與白居易的。在《妖貓傳》中,沙海、白居易其實和觀眾一樣,是一個旁觀者,陳凱歌只是借他們的眼睛替我們展現了真相。這樣的設置,讓整個劇情的推進,看上去沒什麼波瀾,在“推理”這個元素上,《妖貓傳》失敗了。或許,所謂“劇情的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本來就不是陳凱歌所追求的。

2.詩意的表達

影片後半段,跳出了商業片的敘事邏輯,轉身跳入瞭如詩一般跳躍、抽象的表達之中。

白居易和沙海找到了阿部的日記,日記裡記錄了“極樂之宴”與“馬嵬坡事件”。這個時候,《妖貓傳》的女主角楊玉環才慢慢解開她的面紗。

這一部分,幾乎可以看作一出古典希臘悲劇,一幕接一幕。“極樂之宴”,畫面唯美,楊玉環的美被襯托到極致;馬嵬坡事件,戲劇衝突激烈,原來世人歌頌的美好愛情,只不過是一場騙局,“楊玉環”這個美的化身被粉碎。魯迅先生說過,所謂悲劇,便是把美好的事物在撕碎在你眼前。陳凱歌忠實地貫徹了這一點,只是不盡完美。

先說“極樂之宴”部分。如前文所述,陳凱歌擅長小空間的細節展現,“極樂之宴”的鏡頭大部分集中在酒池。華麗的雜技表演,華麗的登場人物。所有這一切美麗的事物都是綠葉,襯托楊玉環的美。儘管我得承認,電影裡的這個楊玉環並不漂亮,但是,在陳凱歌的設想裡,楊玉環就是美的化身。白鶴少年多美呀,但是他們也認為楊玉環美。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除了華麗,這一部分,有許多重要的信息。唐玄宗也給楊玉環寫了詩,但是李白珠玉在前,他便沒有把自己的詩交給楊玉環,並且,他將李白驅逐出長安;楊玉環和白龍有相通的境遇,這裡雖然沒有過多著墨,但大致可以認為,這是白龍愛上楊玉環的原因吧;唐玄宗知道阿部喜歡楊玉環,他高傲地在阿部面前,宣誓了主權;唐玄宗披頭散髮擊鼓,與安祿山共舞,並且,只是對安祿山這樣,這裡,或許可以看作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唐玄宗在向安祿山宣誓主權,而這次,他失敗了。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這些重要的信息,陳凱歌並未過多地解釋,而它們其實對於理解人物的動機十分重要,所以,如果錯過了這些信息,對之後“馬嵬坡事件”的理解便會有些困難。

“馬嵬坡事件”,這一幕是高潮,每一方勢力都在較勁。唐玄宗和楊貴妃都面臨著“生存或死亡”的困境。準確地說,是唐玄宗面臨著兩難選擇。他身為君主,在這樣的境地裡,他沒有辦法再主宰一切,對他來說,是可悲的。歷史上,唐玄宗面對的兩難,是選擇美人還是江山。在電影裡,唐玄宗面對的兩難,是選擇君主的尊嚴還是男人的尊嚴。不殺楊玉環,他失去君主的尊嚴,殺楊玉環,他也失去君主的尊嚴,並且,也將失去男人的尊嚴。這根本就沒得選嘛,因此,他只能不選,製造一個騙局,推給楊玉環選(欺騙楊玉環,這只是假死,等事情結束,我會來救你,這裡,是保存他男人的尊嚴)。我之前說,楊玉環也面臨兩難選擇,其實,準確點兒說,她根本沒有選擇。如她跟白龍所說的,她從小寄人籬下,命運由不得她自己選。她儘管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實際上,她只是權力的一個玩物罷了。於是,她接受了自己的命運,選擇了自殺。唐玄宗的尊嚴保住了。

當然,這一幕,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也比較多。為什麼唐玄宗最後沒有去救楊玉環呢?這其中有什麼隱喻?陳凱歌沒有解釋,這對觀眾來說,是不太友好的。我只能大膽地猜測下,這個猜測的依據還是得從“極樂之宴”上找——唐玄宗是一個什麼人?他大抵是一個心胸狹隘,佔有慾極強的人吧,無論最後,他救不救楊玉環,在他心裡,楊玉環都已經不是他的了,因為他已經無法完全佔有這個人(畢竟他被手下逼著放棄她,這是一種恥辱),而且,楊玉環對他來說,已經不再具有向他人展示自己權力的功用。

亦或者,陳凱歌根本就不在乎這其中的因果邏輯,他只是想表達,真相被掩蓋了,美被毀滅了,其他的,我不想解釋(這其中,多少包含了一些他拍電影的感悟與他當下的一些困惑)。所以,故事的結局,才看上去那麼理所當然,妖貓看著躺在楊玉環屍體旁的年少的自己時,他原諒了一切。怎麼就原諒了一切了呢?丹龍、白居易、沙海,所理解的“沒有痛苦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陳凱歌又不想解釋。我又只能猜測了:我們披荊斬棘,滿身傷痕,尋求生命的意義,當我們回首,看到那個年少的自己,TA那麼純真,還不知世事艱辛,他即將面對一個複雜的世界,那一刻,大概,真的什麼都可以原諒。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不知不覺,陳凱歌在《少年凱歌》裡的一句話,迴盪在我腦海:

當你自以為對這個世界很重要的時候,這個世界才剛剛準備原諒你的幼稚。

《妖貓傳》的秘密:在尋找沒有痛苦的秘密過程中,或許他真的很掙扎

《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的電影似乎總是差那麼一口氣。因此,網上大量流傳著“《霸王別姬》是他父親拍的”這樣的消息。我相信《霸王別姬》是陳凱歌拍的,原因很簡單,我並不覺得《霸王別姬》是陳凱歌最好的電影。

《霸王別姬》雖好,但它終究是以“故事”取勝的。這段故事裡,有人性,有荒誕,有殘忍……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構成了“獵奇”。“獵奇”是一個奇怪的東西,它總能夠輕鬆地吸引人。快手、抖音、熱點新聞,每一個人都在運用“獵奇”吸引關注。

我個人認為,小說家是“會講故事的人”,而不是“會編故事的人”。會編故事的人,只能說是三流小說家。真正偉大的小說家,他不敘述稀奇古怪的故事,他敘述的是一種普遍的狀態。

同理,導演也是如此。導演應該是“會拍電影的人”,而不是“會拍故事的人”。在電影商業化的潮流中,陳凱歌一直在試圖成為前者。“商業化的敘事規則”和“內心對詩意的追求”在陳凱歌的身上糾纏著,他要繼續拍電影,就得適應這個規則,於是,他分裂成了現在的樣子,於是,《妖貓傳》分裂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大致揣測下陳凱歌的心理掙扎:

  1. 陳凱歌希望自己的電影被更多觀眾接受,然而,這些年,他遭受了太多罵聲。他或許在思考,是哪裡出了問題?是我的電影太深奧,凡人不懂?那麼,我就按照商業片的拍法來吧,拍到一半,陳凱歌又想,不行,我不能完全失去自己,我得守住我心底的美。啊?怎樣才能拍好一部電影啊?到底什麼是美?
  2. 《妖貓傳》,這本小說還可以。白龍,白居易,咦?他們的狀態,讓我有一種熟悉感、親切感。

於是,陳凱歌借用《妖貓傳》,又完成了一次自我分裂,以及一次對“電影秘密”的探尋。《妖貓傳》的結局,每個人都找到了“不再痛苦的秘密”。也許,陳凱歌也找到了吧(我還沒找到)。畢竟,《妖貓傳》裡,白居易是他,白龍也是他。

那個赤身在雪裡苦苦思索,只為求一佳句的白居易,是他。

那個為了守護楊玉環,不惜化身妖貓,忍受孤獨的白龍,是他。

因此,忘掉故事吧,想一想整部電影裡,每個人呈現的狀態,或許,你正處於其中某一個狀態。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吧。

《無極》12年後,陳凱歌依然被誤解:《妖貓傳》裡有他的痛苦掙扎

說實話,這並不是一部多麼偉大的電影,它有許多缺點,甚至有許多冒犯觀眾的地方。但是,這絕對不是稱之為“爛片”的理由。《妖貓傳》的確是不為大多數喜歡,我不想說這是“品味”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說不清的。我只能說,當你在沙縣小吃點了一碗餛飩,而店主給你端來了一碗魚子醬的時候,希望你不要因為魚子醬不下飯或者吃不飽而說它難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