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從學渣逆襲到人大博士,考博經驗貼

寫在前面的話:

我的本科是河北一所普通院校,研究生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現在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博士。

兩次考研,三次考博,一路走來,沒有捷徑,沒有太多的套路,就是靠著一股努力和執著跑到了現在。

我一共考了三次博,這三次都是報考的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次是在研究生最後一年考的,總分超過20多分,英語差了2分。第二次是工作期間考的,準備不充分,所以也就當滑水了。第三次是辭職以後參加的考試,這次吸取了前兩次考試的教訓,集中精力彌補了一下自己的短板,2018年考進了中國人民大學的。

我主要從學校和導師的選擇、備考資料的收集,考試進度和時間安排、複試的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幾方面講一講我的考博經歷與心得。

一、學校和導師的選擇

我相信在決定考博的那一刻,大家就會面臨一個嚴肅的問題,如何選擇學校和導師。研究生三年期間,自己的經歷和身邊同學的故事告訴我,選擇一個好的導師非常重要。

導師不光是學術道路的引路人,也是自己為人處事的榜樣。學校的排名會對博士畢業之後的就業有些影響,這也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

(一)選擇一個有修養的導師

很多時候我們在選擇導師的時候,都會去看一個導師在這個領域的名氣,看他是否是領域內的權威性人物。但是,我認為導師的人品是我們更需要去了解的。

通過什麼途徑瞭解一個導師的人品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

1.在你和導師不認識的情況下,可以從和老師的交往中體會他的修養和品行,這個是我個人的經驗。我三次考博都是考的同一個老師,時間會慢慢讓我們認識一個人,這個道理一點都不假。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我是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第一次見到我的博士生導師,我向他說明了報考他博士的意願後,他非常開心,並且把一位博士師兄介紹給了我。我在第一次考博失敗以後,給老師簡短的發了一個短信,內容是我第一次考博的成績。當時老師第一時間回覆了我的短信,說我的專業課考的非常好,可以接著再考一年。第二次我給老師在新年的時候發了一個問候的短信,老師很快的回覆了我。

2.可以通過自己的同學或者其他關係側面瞭解一下導師的人品,我覺得這個要看自己的人脈資源和運氣了。我認為錯誤的選擇大部分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如果能夠及時的、全面的蒐集到一些可靠信息,會對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有很大的幫助。

我還記得我同學講過她自己的導師,有一次下雨天,她的導師讓她和自己回家拿些東西,當時我的同學就在門外淋著雨,這位老師都沒有讓我的同學進下家門。

導師的人品至關重要,有時候會影響你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環境的看法,進而影響自己的心理,我們在網上的報道也可以看出,有些師生關係不融洽,間接的導致了一些自殺或心理疾病的發生。

(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

我當時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困擾,要不要繼續留在首都師範大學繼續讀博士,我的導師是一位學術和修養都非常有造詣的老先生,我對他非常的尊敬。

繼續留在首都師範大學讀博士是否意味著我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是否有勇氣去挑戰一下其他的學校。我的研究生導師在知道我的困擾時,鼓勵我去考北京師範大學或者中國人民大學。

選擇學校要考慮以下幾點:

1.首先要考慮和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然後選擇一個水平相當的學校。在選擇和備考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很迷茫和煩躁,究其原因我想多半是因為個人理想和能力的不平衡造成的。其實考博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容易,起碼我周圍是這樣子的。在研究生期間,我們班有六個人考博,只有一個考到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生。當然也不要為了上一個博士就隨便選擇一個不怎麼努力就可以考上的,每個人只有跨出自己的舒適區,才可能獲得成長和能力的升級。

2.考慮這個學校所在地區的經濟、地理、文化等因素。例如,有時候你在一個地方上了幾年學,畢業後就會很可能在這裡就業了。我覺得在報考博士的時候也要考慮到以後就業和生活的種種問題。

另外,可以選擇多個學校來進行備考,但是這個要考慮到以下因素:

(1)你的備考時間是否充分;

(2)各個高校博士生考試的時間是否相互衝突;

(3)報考專業方向儘量一致,不然準備多個方向會讓自己吃不消。

(三)怎樣聯繫博士生導師

我在找博士生導師的時候也是特別犯難,的確,當我們開始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時,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畏懼和膽怯心理。但是,這也是一個能力不斷升級的過程,暫且就把他當做鍛鍊自己的機會吧。

一般聯繫博士導師有以下幾種方式:

1.經她人介紹,這樣的認識方式會非常直接,節省時間,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和便利。

2.在報考學校的官網中,進入到院系師資介紹的專欄裡,去查找老師的聯繫方式,我建議最好不要直接聯繫導師,這樣比較唐突,雖然這種方式直接迅速,但是有些事情在通話裡很難充分交流。我建議還是用郵箱的方式和老師去聯繫,一般情況下,導師看到這樣的郵件都會回覆的,這個不用擔心。

3.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去認識老師,我當時採用的就是這種方式,我當時看見導師就簡單的彙報了下自己的基本情況和報考志願。導師和我聊了下,互相交換了聯繫方式,這也算不小的收穫吧。在和導師有過這次見面之後,我還是用郵箱的方式發了一份簡歷,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的求學和工作經歷。

(四)聯繫導師要說什麼

聯繫導師要說什麼這個非常關鍵,主要工作是要突出自己的優勢。我們要明白,考博和考研是不一樣的,考研主要還是看成績,但是考博過程中導師和考生自己也有很多自己的考慮。

我認為想要導師要你的機率大,還要看你的研究和學術背景是否能夠和導師的研究相對接。在眾多的研究生當中,我自感自己是最普通的。但是,我的本科專業和我的研究生專業以及我報考的博士專業算是一脈相承的。我想這個可能是我的加分項。言歸正傳,當你聯繫導師的時候,首先是態度的問題,我認為態度一定要謙虛,不管你多優秀,也請你低調一些。不然你自己以為的優秀,會因為你的態度成為別人口中的狂妄自大。

聯繫導師時要有以下內容:

1、開頭先要問候導師;

2、介紹自己、自己的學歷背景以及自己的工作背景;

3、寫一下自己的科研經歷,包括自己在研究生期間做過的研究,發了哪些論文,參加過的項目、會議和其他學術活動等等;

4、自己以後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內容。

二、備考資料的收集

考博和考研不一樣,準備研究生考試可能就需要看固定的幾本書,但是對於考博是遠遠不夠的。在資料的準備中,我建議大家通過以下途徑去獲取信息。

(一)資料的收集方式

1.資訊導師

關於備考資料我是問的導師,一般情況下導師會簡單的告訴你備考的範圍。這個信息是很可能是非常模糊的,還需要你自己去鑑別。我考的是教育學,最起碼要把核心期刊裡與我方向相關的最近5年的文章都看一下。我當時一想到要看這麼多論文,也是有些畏難情緒的。

2.資訊師兄師姐

如果能夠找到已經考上博士的前輩,去請教一些他的備考經驗,這也是很直接和迅速的途徑。聯繫的時候態度要謙虛一些,讓師兄師姐的對你有一個好的印象,他們一高興也許會跟你多分享更多的備考經驗和故事,裡面也許會有小驚喜哦。

3.網絡查找相關信息

以上兩種方式都是通過別人獲得的信息,為了使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杜絕做伸手黨的習慣,我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在網絡上搜集下信息。舉例來說,我自己在準備人大英語考試的時候也很迷茫,考博英語和考研英語不同,每個學校的英語考試內容、範圍和難度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準備考博英語資料的時候要考慮到各個學校的考試特色。

在英語資料的準備過程中,如果你請教其他人,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因為英語基礎不一樣,給你的意見也會不一樣。

我建議自己在得到別人信息的時候也一定要有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第一次參加考博就輕視了英語,在英語資料的收集和投入的時間上都沒有太用心。

很大程度上我是聽一個師兄說,英語並不難,稍微準備下就可以啦。但是想要考一個好成績,每科都要突出一些,因此一定要認真準備,不可以疏忽大意。

我第三次考博是在人大經濟的論壇上搜到了對我幫助很大的信息,人大考博英語很多詞彙是來自於人大研究生英語教程上的。所以我就在網上購買上人大研究生英語教程這本書,在備考的過程中認認真真的看完了。

4.結合現實分析歷年考博題目

尋找歷年考博題目的方式很多:

(1)可以自己在網上查詢信息;

(2)問參加過考試的師兄師姐;

(3)報名一些輔導機構,他們會提供歷年考題。

我認為尋找歷年考題是分析考試範圍的一個渠道,但是每年的考題是不一樣的,因此要結合現實。看一看這一年在你的研究領域內,有什麼新的研究,新的論文,國家出臺了什麼新的政策或法律,把握考題範圍既要考慮以往的考試題目也要結合時事。然後在根據你分析的考題範圍去搜索複習資料,掌握考試的重點和難點,這要靠自己動腦動手了。

(二)資料包括哪些

我是參加了三次考博,有些信息是我自己通過嘗試和試錯來獲取的。我準備的專業課資料包括:

1.期刊類

報考學院的所有教授發表的論文,這個是一定要看的。我這個專業要考兩門專業課,專業課一是中國社會發展與教育,專業課二考的是具體方向的知識。

兩門專業課,前者往往是院裡其他的老師來出題,因此只看自己專業方向的論文,對於備考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2.書籍類

除了看論文還要看一些專業書籍,書籍的閱讀我認為更加依賴平時的積累。如果在短暫的時間內去閱讀大量專著話,是不切實際的。

我建議先去找專業方向內比較權威的書籍,對這個方向的知識點和體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點對於跨考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書籍的閱讀對系統的積累知識是很有幫助的。

有的跨考的同學雖然也考上博士了,但是學習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他們對這個領域瞭解的並不深刻,基礎知識掌握的也不牢固。那落下的功課,也只能留在以後的時間慢慢補起來吧。

從學渣逆襲到人大博士,考博經驗貼

三、考試的進度和時間安排

考試的進度和時間要安排合理,首先是專業課和英語兩門科目的時間分配。我身邊的一些同學專業課考的還可以,但是最後都敗在英語上了。

在這種情況下,英語的複習對考博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建議大家在專業課和英語上面要根據自己的基礎合理恰當的安排時間。

(一)專業課

在專業課的準備上,你就是做再多的準備有時候也會覺得不夠,因此,我建議大家早些做考博的打算。提前看專業課方面的資料,把你專業方向的知識掌握牢固,這樣就不用把所有的壓力放到最好的一年或者半年的時間裡了。

(二)英語

英語的複習因人而異,我報考了兩所大學,一所是北京大學,一所是中國人民大學。

因為北京大學在11月會提前進行英語考試,所以我在11月份之前,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當中,聽力算是我的弱項,在這段時間裡我集中攻克了聽力的問題。

當時看的英語資料有李笑來的《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託福高分範文大全》,《雅思作文》,《人大研究生英語精讀教程》,《華慧考博英語》以及在經濟學人等外文網站下載的資料。

(三)研究計劃和英語面試

有的學校考博施行的是審核制,中國人民大學有些學院還是實行的考試製。如果是審核制,那就需要提前把研究計劃等資料整理好。

像人大這樣的實行考試製的學校,雖然是初試後,複試之前交研究計劃,(研究計劃相當於一個開題報告,主要包括選題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現狀、擬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內容),但是我建議在專業課複習的過程中就要慢慢寫出來一個研究計劃,哪怕一個簡單的雛形。

儘量不要將這些工作全部都放在初試後,包括複試中的英語面試準備,也要在備考英語的時候,有計劃的按照可能問的問題組織一些語言。我覺得學習是相通的,有些準備不需要單獨拿出時間,穿插在專業課和英語的複習過程中就比較有效率、有質量。

四、複試的準備

(一)複試需要準備的資料

複試準備的資料包括研究生登記表;學歷、學位證書複印件;兩名與報考學科有關的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推薦書;碩士課程學習成績單原件和複印件、碩士學位論文(應屆畢業碩士生可提供論文摘要和目錄等);公開發表的與報考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本人研究計劃。

(二)專業面試和英語面試在初試通過後,我建議大家也不要放鬆下來,要繼續看看學院裡各位老師的論文。一方面專業課面試的時候是要抽籤回答問題,抽籤具有很大的隨機性,你抽到的問題也極有可能是你不會的;另一方面教授們提問的問題會是自己研究領域的,而非你專業方向裡的問題。

總而言之,看一看其他教授的文章是有利無弊的。即使初試成績考的不錯,也千萬不能放鬆下來呀。

英語的面試我認為主要考察的是運用英語的能力,問題不會太難,從內容上講你需要準備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包括你的家鄉、學術背景,工作背景,老師會在你的自我介紹裡找一些他感興趣的點繼續深問下去,所以在準備英語複試的過程中,可以自己試著將問題進一步深化和擴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最好把你的研究計劃用英語流利的說出來,有的老師可能對你的研究計劃感興趣,從而進一步向你提問題。

(三)態度和著裝的問題

我覺得態度是特別重要的,因為老師不但要看你的學術水平還要考察你的人品。一個簡短的複試能夠看出什麼東西呢,老師們有火眼金睛,的確能夠慧眼識人。我覺得即使你再優秀,也要學著低調和謙虛點。關於著裝問題不要用力過猛,但是也不要太隨便。男生的話,穿的整整齊齊、清清爽爽就可以了。女孩子最好畫個淡妝,穿著樸素淡雅就好。

我覺得衣服和外貌固然重要,但是有修養的談吐才是最關鍵的。進門先鞠躬問候各位老師,我當時複試的時候,問候完各位老師一直站在那裡,是一位教授說坐下吧,我才坐下。

無論哪位老師問我問題,不管會不會,我都儘量保持微笑。會的言簡意賅的答,實在不會的就如實承認,不懂裝懂是最大的忌諱。有的人認為自己所知甚多,就自顧自的指點江山,這樣便給人留下自大驕傲的印象,也是不好的。複試結束後,要再次鞠躬和各位老師表示謝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給大家,諸君勉勵

本文僅做分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