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為什麼要弄明白“‘烏海’不是海”?

為什麼要弄明白“‘烏海’不是海”?

敬愛的周總理生前給一個城市命名叫“烏海”,那是1975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建立烏海市之後,1976年1月10日正式成立“烏海市”,令人痛心的是,也就是那幾天,敬愛的周總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烏海”其實不是“海”,後來“截流黃河”形成了“湖”,但是,本質上不是“海”。

“烏海市”是內蒙古“最年輕”的地級城市(不含“盟改市”的),周總理生前將內蒙古的“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合併,並取其第一個字,命名為“烏海市”,寓意“烏金之海”。

為什麼要弄明白“‘烏海’不是海”?

事實上,“烏海市”的“烏”與“海”是“藏語”和“蒙”演變而來的。

“海勃灣”,藏語與蒙語的混合語,“海勃”,藏語“海諾布”的轉音,意為“雄獅子”, “灣”,是蒙語“陶亥”的意譯詞,“海勃灣”的漢語意為“雄獅之灣”(《內蒙古地名》,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660頁、659頁)。

“烏達”是蒙語,漢語意為“柳樹”(《內蒙古地名》,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663頁)。

這就是說,“烏海市”這個地名是由少數民族命名的2個地名演變而來,變成了一個“漢語詞彙”,體現了中華文化大融合、大發展。

為什麼要弄明白“‘烏海’不是海”?

“烏海”是黃河從青海、甘肅、寧夏進入內蒙古的第一站。1958年,因為“烏金煤礦”的發現和支持包頭鋼鐵廠的需要,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在這片熱土上紮根開拓,成為“塞外煤城”,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逐漸形成了現代化城市。如今,烏海市已經成為黃河金腰帶上的璀璨明珠,烏海擁有大河、大湖、大山、大漠。

“烏海”不是“海”,但是卻有了“湖”—— “烏海湖”,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於2010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開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烏海湖”,水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0倍、是寧夏“沙湖”的5.4倍,“烏海”不是海卻成為依山傍水、水繞城中、特色鮮明的獨特城市格局,環境更加優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明珠”。

“烏海”從面積到人口,都是“小城市”,面積23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相當於南方地區的一個“縣城”。

“烏海”看起來“年輕”,但是,出生地“很有歷史底蘊”。

為什麼要弄明白“‘烏海’不是海”?

7000年前,先人們在這裡創作巖畫;

2000年前,漢武帝在這裡駐守邊關;

800年前,成吉思汗在這裡飲馬屯兵;

400年前,各民族在這裡貿易往來;

50年前,因為“烏金”的發現,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奔赴這裡“創業創新、建立新城”。

成為黃河進入內蒙古流經的第一個城市,穿越市區105公里的黃河,給了這塊土地特殊的垂青,一改青藏高原的奔騰豪放,變得靜謐柔美。

漢朝公元前127年(漢元朔二年),漢武帝擊敗匈奴樓煩王、白羊王,收復河南地(轄境今巴彥淖爾市烏加河以南、鄂爾多斯高原),將原有九原郡改為五原郡,又增設朔方郡,郡治在三封縣(今巴盟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的陶升井,又稱麻彌圖庫廟古城)。朔方郡下設10縣,在今“海勃灣地區”設置沃野縣。

三國南北朝,活動在北方草原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號稱“五胡”,大多進入長城以南,移居黃河流域。他們互相爭戰或者與中原王朝較量,形成長時間戰亂局面。魏晉時,今“烏海”地區為西部鮮卑所據,南北朝時為前涼、後涼、北涼所割據。

隋唐時期,“烏海”屬突厥汗庭之西境,為東突厥遊牧地。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綏、銀、豐、勝等州屬關內道。“烏達地區”,隋屬甘州,治所在永平(隋改名張掖,即甘肅張掖)。唐“安史之亂”後期至九世紀中葉曾屬吐蕃。

西夏、宋、遼時期,西北地區興起的党項族趁宋、遼連年交戰之際,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這裡為党項族所有。1038年(宋寶元元年),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今烏海地區為西夏靈州之地。

十三世紀初,元朝時期,遊牧在北方草原的蒙古部落日趨強盛,鐵木真登上汗位,尊稱成吉思汗,於1227年滅西夏,這裡歸“元朝”。元朝在全國設置一箇中書省,十個行省,省下設路、府、州、縣。當時,“烏海地區”為寧夏行省中興路管轄。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改中興路為寧夏路,治所在今銀川市。

明朝時,烏海地區為甘州、肅州二衛的邊外地;1376年(明洪武九年),明朝立寧夏衛,轄烏海地區,隸屬於陝西都司。清朝恢復了元朝時期的版圖,這裡屬於鄂爾多斯“伊克昭盟”所屬區。

新中國成立後,1961年10月1日,內蒙古建立“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分別隸屬“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1975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建立烏海市。1976年1月10日,烏達市和海勃灣市正式合併成立烏海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市人民政府設在海勃灣。

因此,烏海人大部分是“巴盟人”和鄂爾多斯人。

這裡有距今5000年曆史的“太陽神”巖畫,也是“賞石之城”。烏海地質獨特、盛產美石,特殊的地形條件造就了豐富的美石、奇石資源,擁有被譽為“天書”、距今5000年曆史的“太陽神”巖畫,呈現出群眾參與廣、收藏精品多、鑑賞水平高、文化氛圍濃、交易市場活等鮮明特色,榮獲全國首個“中國賞石城”稱號。

烏海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區,地處烏蘭布和、庫布齊、毛烏素三大沙漠交匯處,黃河流經此地,沙海交織,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土。烏海市交通優勢明顯,京藏、榮烏、青銀高速公路和包蘭、東烏鐵路穿境而過,烏海機場開通國內多條航線,打通了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及西安的空中通道,構建起集公路、鐵路、航空於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系,區域內形成了“一刻鐘生活圈、半小時經濟圈、一小時城市圈”。

“烏海”雖然不是“海”,但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黃河明珠、烏金之海、葡萄之鄉、沙地綠洲、書法之城、賞石之城等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