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张幼仪离婚后的生活:痛失幼子、被二哥奚落,徐志摩信中如此描述

提起徐志摩,无人不知他的诗和感情生活,提起他的感情生活,无人不知才女林徽因和名媛陆小曼。而另一个人,仿佛空气一样存在于他的生命中的女人,却总是被人遗忘,那就是张幼仪。世人眼中的诗人徐志摩多情、痴情、深情,但他的深情一面却只给了心爱的女人,而对原配张幼仪,徐志摩只有

薄情、绝情、无情,如旁观的刽子手,冷冷将她剖析。这位伟大的诗人的一生如同一面双面镜,一面照着爱人,一面照着弃妻;一面照着自己的深情,一面照着自己的绝情。

张幼仪离婚后的生活:痛失幼子、被二哥奚落,徐志摩信中如此描述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只能看做两人人生中一段短暂的交集,于徐志摩无关痛痒,于张幼仪伤痛绵长。

婚姻起落

张幼仪生在宦官世家,父亲很有权势,从小接受新式教育,相貌敦厚端庄,没有新式的名媛小姐风韵,显得笃实坚韧。15岁那年,张幼仪的哥哥为他介绍了一个江南颇有名气的富家子弟——徐志摩。张家从政,徐家经商,这桩婚事对两家来可谓珠联璧合,因而双方父母都很满意,不久两人就举行了婚礼。

徐志摩生性浪漫自由,反叛传统,看了一眼张幼仪的照片就嘲讽她土气,觉得这样一个女人配不上自己,内心十分嫌弃,但碍于家里安排,还是跟她结婚了。这也给这桩婚姻埋下了巨大隐患。

张幼仪离婚后的生活:痛失幼子、被二哥奚落,徐志摩信中如此描述

1918年,18岁的张幼仪生下第一个儿子,徐志摩出国留学,她留在家里照顾公婆,两人两地生活,聚少离多。1920年,徐志摩转去英国后,家里安排张幼仪过去照顾他。据张幼仪回忆,徐志摩对此颇不耐烦。在莎仕顿,张幼仪细心照顾徐志摩起居,不久便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但她的不幸也降临了——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林徽因多才貌美,徐志摩对她一见钟情,张幼仪成了他恋爱的累赘,为了跟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不顾张幼仪有孕在身,向她提出了离婚。

徐志摩突然发难,连肚子里的孩子和家乡的父母颜面都不顾,传统的张幼仪如遇晴天霹雳。当时国人思想传统,休妻是件羞耻的事,张幼仪当然不想同意,但徐志摩态度坚决,甚至建议她打掉腹中的孩子,张幼仪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徐志摩全然不顾她的心情,甩下她便走了。

张幼仪被出轨又被休妻,心中既悲愤又委屈,但她还没来得及颓唐就马上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徐志摩走了她便失去了经济支持,她在英国陪读跟保姆没什么两样,不会英语、没有收入、没有亲友在身边又有了身孕……

她意识到自己维持不了生活,必须想办法解决温饱。摆在她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回公婆家,或者回父母家。但荒唐的离婚闹剧让她无法向双方老人开口,于是她选择了第三条路——求助于哥哥。

张幼仪到底是隐忍的,给德国的二哥写信时只说了离婚之事,没有多言徐志摩的不是,结果二哥竟回信道:“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张幼仪本想得二哥宽慰几句,却换来他一通奚落,仿佛是自己有辱门楣,委屈得大哭一场。但她很快收起情绪,只身去了德国。英国到德国的路漫长,一个语言不通又怀了孕的女人只身出行,途中艰难自然不必说,但她硬凭着一口气硬是找到了落脚处。

隔年,张幼仪在德国生下了一个儿子,徐志摩也终于带着一群人追上门来,逼着她当场签字离婚,只因为若不赶紧离婚林徽因就要回国去了。张幼仪看着丈夫,心灰意冷,平静地签了协议,成了民国时第一个办理离婚协议的人。

协议签好后徐志摩如释重负,对张幼仪的态度立时从仇敌变成了陌路人,还去看了刚出生的孩子。据张幼仪回忆,徐志摩格外认真赤诚地隔着玻璃窗看那个自己一心想打掉的孩子,然后也认认真真丢下了他们,追着林徽因回国了。

张幼仪离婚后的生活:痛失幼子、被二哥奚落,徐志摩信中如此描述

张幼仪曾这样形容她之于徐志摩: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给情人信中的前妻

张幼仪经历了这场婚变,心境大不相同。二哥信中得话还历历在目,她知道自己再这样平庸下去连家人都看不起自己,更何况外人,于是她立志要在德国深造。未嫁给徐志摩之前,张幼仪也曾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几年的婚姻像一块阻路巨石,阻住了她视野和将来,但也让她成长起来。

离婚后张幼仪留在柏林,一边照顾儿子一边潜心学习,学业大有所成,但小儿子却不满三岁就夭折了。张幼仪悲痛不已,给徐志摩发了消息。1925年3月26日,张幼仪与徐志摩三年后在丧礼上再见,一切已物是人非。

当时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为爱抛弃妻子的浪漫大诗人也没有多坚贞,转而与尚未离婚的陆小曼你侬我侬,而张幼仪已脱胎换骨,从15岁那年只知道帮他照顾父母的无知少女变成了独立坚强的女人,不仅有自己的圈子黑背景,思维上也非常前卫,这令徐志摩大开眼界。

张幼仪离婚后的生活:痛失幼子、被二哥奚落,徐志摩信中如此描述

徐志摩与陆小曼

当时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尚未公开,在德国停留期间频频给陆小曼写信,信中这样形容张幼仪:

“她今天挂着两行眼泪等我,好不凄惨。

刚送C女士回去,可怜的母亲,三岁的小孩子只剩了一撮冷灰,一周前死的……”

对丧子时张幼仪的表现,徐志摩也觉得还不如家里的保姆悲伤。徐志摩视而不见张幼仪坚决不打胎,拖着孕身独自从英国到德国的艰辛,也无视孩子病重时张幼仪的日夜守护,坚定认为张幼仪冷漠。

徐志摩对可怜的前妻和死去的儿子不能说不残酷,仿佛个全然无关的陌生人、旁观者、议论绯闻的街头邻居,而不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丝毫没有血脉相连的悲痛和苦楚。但他可客观地认可了张幼仪,再没有用什么“土气”之类的言辞评价她,而形容她是“有胆识的女子”,“独立”、“进步”、“什么读不怕”,他甚至断言:“张幼仪将来会丢几个炸弹,惊醒中国的鼠胆社会,你们看着吧!”极尽一个旁观者的看戏心理。

与此同时,他却捧水晶一般小心翼翼地安抚陆小曼,极尽温柔,连书信结尾都要附言道:“小曼,对你不起,收到这样一封悲惨乏味的信,但是我知道你一定生气我补这句话,因为你是最柔情不过的,我落泪的地方你也免不了落泪,我闷气时你也不免闷气,是不是?”

徐志摩堪称典型的小资、顶级的唯心主义,所爱女子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繁华中的繁华,奢靡文艺中的奢靡文艺。他对情人极度温柔,仿佛多吹一口气都怕伤了她,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她;而对前妻则极尽冷漠,生死不问。他认为自己爱的人一定温柔善良,完美无缺,生动可爱;而不爱的人则丑陋庸俗、凉薄无情,死气沉沉。

深情与凉薄的后事

张幼仪诚如徐志摩所言,成了为了不起的女性,回国后不仅做了大学教师,还出任了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和服装公司的经理,在商政两界都发展得如鱼得水,是当时社会少有的事业型女性代表。“薄情”的张幼仪一直帮徐志摩照顾父母,独自抚育儿子成家立业,直到1954年才再婚,晚年在美国家人跟前度过。而为感情折腾了半生的徐志摩34岁便空难去世了,遗骸安葬在早年夭折的幼子墓旁。

张幼仪离婚后的生活:痛失幼子、被二哥奚落,徐志摩信中如此描述

晚年张幼仪

如果徐志摩的感情是地面上枝繁叶茂的树干,看似浮华、流光映影、招摇过市,张幼仪的感情就是深植于地下的老根,不露于面,但遒劲笃厚、扎实可靠。世人都以为徐志摩是才情卓著的情痴,其实他一生所求的感情都是虚浮的,所贪恋都是表象之美。相较之下张幼仪通透的多,看穿了金玉其外的本质,回归了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成就了自己,避开了令人目乱睛迷却结局潦倒的种种绯情,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