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匈奴人的后裔在哪里?

用户2364083269737


匈奴是我国古代长期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早在2000年以前,匈奴就是威胁中原政权稳定的一把利剑,因为匈奴他们居无定所、逐草而居,以前是冷兵器时代,所以匈奴强大的铁骑部队常常南下对中原政权进行抢夺和杀戮。早在战国时期和秦朝、汉朝,匈奴一直都是中原政权威胁的存在。

在汉代建立初期,刘邦实行向匈奴和亲和赠送物质的方式,以换取汉初休养生息发展的时机,后来经过文景之治,汉代国力强盛起来,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以重创,最终匈奴分裂成南北两个部落。下面我就从南北匈奴部落后期情况分析后裔在哪里:

南匈奴:归附汉朝,进行南迁,汉朝政府设立匈奴中郎将也就是像现在的外交官和南匈奴进行和平外交,并每年给归附的南匈奴一定的粮食、丝帛等物资,南匈奴单于则协助汉政府共同抵御北匈奴的侵扰,后经历中原150年左右的王朝更替,至三国曹魏政权时,已经和北方的民族实现了初步的融合,南北朝时期的汉赵国开国皇帝刘渊,已是我们能找到南匈奴的最后足迹。后南匈奴全部融入汉族。其后代从区域来看则大体融合于现在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一带。

霍去病活捉了匈奴的休屠王以及浑邪王,还活捉了匈奴人用来祭天的金人。匈奴大势已去,这两个被活捉的匈奴王最后也投靠了汉朝。匈奴已经没有能力与大汉王朝相提并论,为此在汉武帝的授意下匈奴族数十万的人全部来到了大汉王朝的管辖地生存。但是由于这些匈奴人名字与中原人不一样,为此汉武帝就赐金姓给了他们,而取这个姓是因为捉到了他们祭天所用的金人。从这之后匈奴人都开始融入到了汉朝这个大家庭。

之前的投靠的休屠王有一个儿子非常擅长养马,因此被汉武帝派去养宫廷的御马,汉武帝还亲自赐给他一个名字——金日磾。金日磾的家族早已成为汉朝最为庞大的家族之一,后来金家家族和王莽家族结盟,在王莽政权被推翻之后,金家家族开始逃亡,金家人有一部分逃到了南方,而一大部分的则是逃到了朝鲜半岛生活,从这之后这一部分的人就在朝鲜半岛开始生存了,如今朝鲜和韩国很多姓金的就是金日磾家族的后裔,也就是匈奴的后代,还有当年逃亡南方的金日磾的后人则是大部分分布在四川,安徽,辽宁等地,慢慢地融合在了汉族之中。

北匈奴:北匈奴在经几乎灭顶的打击后,向西不断地进行着征战、迁居、再征战、再迁居的历史性迁徙,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几个世纪与过迁地居民的混杂、通婚和民族融合后,作为民族的匈奴在公元6世纪后也基本消失,渐渐同化到其他民族肌体之中;

有史学专家指出,如今匈牙利国人和匈奴有关,因为匈牙利人在文化、长相等等方面和西方人不一样,反倒和古匈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匈奴作为我国的一个古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融合,已经和不同民族已经进行了融合,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了。


海观世界


2004年底,有2400名匈牙利公民,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承认,他们是匈奴族,被政府驳回了,这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匈奴在我国北方活动了几百年,同中原王朝连年征战,公元一世纪后,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全车内地,后来逐渐和汉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汉武帝,大规模进击下,兵败西逃,从此,北匈奴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消失了。但他们究竟逃亡了何处?是长期不为人知的问题。大约过了近300年,一直自称匈奴的,强大骑兵队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他们凶勇善战,所向披靡。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席卷了欧洲大部,并在匈牙利平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匈牙利。

史学界不少专家认为,欧洲匈人就是匈奴,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法国学者 德奎霓,后来,英国历史学家,吉本,学者,伯克,德国学者,夏德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这一观点。中国著名学者也赞同这一观点。

人们从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欧洲匈人,再寄天地鬼神,祟拜明月,靓,雪维盟,脱帽致谢等方面,与匈奴人非常相似。20世纪初,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以东,50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在分析研究这处古墓群,墓内陪葬品时,意外的发现

而且陪葬品与公园,9到10世纪,匈牙利国内的陪葬品,十分相似。

此外,他们还在古墓群附近丶,碰到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乌戈尔人。乌戈尔人与当地的维吾尔族,截然不同,人数仅9000左右,这个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中有,73首,同匈牙利的五声音阶,完全合拍。我国音乐学院的一位教师,还发现匈牙利民歌中,有不少曲调,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欲固族民歌,极为相似。其中,欲固族的催眠曲,和匈牙利的摇篮曲,不仅曲调一致,就连发音也一模一样。西汉时裕固族,曾长期在,匈奴统治之下,因此,欲固族民歌,保留匈奴民歌的,风格是很自然的。

意大利文学家吉塞利,伊士特万,曾多次来中国,他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还发现,欲固族对有些名称的,教法和匈牙利人,完全相同,如苹果,都叫,奥尔默,绿色,都叫,凯克,妈妈,都叫,奥尼奥。他说,匈牙利人和,裕固族人有亲属关系。

但是,很多匈牙利人都不承认,匈奴是自己的祖先。他们认为,匈牙利人是中世纪时代的斯拉夫民族,从欧洲的一些,草原民族,包括马扎尔人,阿尔瓦人等,各个民族的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混血民族,加上匈牙利境内,尚无匈奴人,头盖骨,被发现。

看来,要想证明,匈奴人是否是匈牙利人的祖先,还有待时日。


绿洲大叔


不要做被洗脑的愚民。看看世界上第三者写的客观些的历史,比如法国学者写的《草原帝国》,你就会明白游牧民族是和农民完全不同的群体,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是同一人群在不同时期的称谓,原因只是主导部落的更替。


用户7148374463503


这是一个很多历史爱好者感兴趣的问题,虽然说法不一,经近代多国历史学者研究,现已基本上有了大致的推论与证据。匈奴历史上是个很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北匈奴从漠北西迁。前后三百年,北匈奴在向西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北亚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特别是影响到与秦、汉同时代的欧洲的罗马帝国。

那么匈奴人的后裔,现在是哪个民族呢?又去了哪里呢?东罗马时期欧洲人描述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壮,脑袋圆而硕大,宽脸,高颧骨,塌鼻子,胡须浓密,佩一只耳环。除了头顶留一束头发,其余部分都剃光。眉毛很厚,眼睛像突出的杏仁一般,瞳仁是活泼的。”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匈奴人是黄种人,风俗类似于北方游牧民族。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考证,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朝灭亡之后,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逃到了西北方。《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这也就是说,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在向西北迁徙的过程中,他们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六个部族,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匈奴人。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舶来之言,仅供参考。











琴簧汗舞


之前,考古界爆出大新闻: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杭爱苏木境内,中蒙联合考察队实地考察了一处汉文摩崖石刻,确认了它就是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铭》。

这篇铭文最早见于南朝范晔所作的《后汉书·窦宪传》,并为《昭明文选》辑取,流传后世;但因长期找不到真迹,被认为是班固的想象之作。

此次发现终以考古遗迹印证了文献记载,令人振奋。

此铭是车骑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后,登燕然山南麓勒石纪功的文字。其后两年,北匈奴又败于汉将耿夔,无力抵御汉军,不得不西迁远遁。

在匈奴政权控制的草原上,还生活着其他匈奴氏族和其他部族。冒顿单于东击东胡、西败月氏,一统草原后,就收纳了东胡、月氏的部民。强盛时期的匈奴,还包括了丁零、羌、西域胡人乃至中原人。

关于匈奴后裔的去向,中文史学界认为匈奴被汉军击败西迁,最终来到欧洲,引发民族大迁徙,间接灭亡了西罗马,这就是欧洲文献中的「匈人」,后来演变成匈牙利人。

但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两千年的光阴已掩盖了太多太多的真相。




不负少年游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

秦始皇三十二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

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河西走廊,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汉武帝元朔六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以长城为界,居住80年。

汉和帝永元四年,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中亚。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

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后裔,这也是岳飞的诗句中的"胡虏"、"匈奴"的所指。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在中国北方消失了,但其姓氏及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了下来。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子孙后姓刘,我国陕北姓刘的很多,其中或许就有匈奴的后裔。匈奴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也有可能是其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