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派出所裡的平安建設“密碼”

民警朱秋冠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1986年在上海周浦派出所從警,三十三年時間裡,朱秋冠從社區民警到警長,再到如今的流動人口專管民警,一直工作在“最直接面對百姓”的一線。

“穿百家門,治百家事”,這是朱秋冠對派出所民警的理解。他也有過自己的高光時刻,早在1997年,他就因帶隊設卡時截獲3名流竄7鎮搶劫的嫌犯,榮立個人二等功。

管理、服務、打擊防控,朱秋冠的任職經歷大概涵蓋了派出所的基本職能。作為公安工作的基本單元,守護一方平安、服務一方百姓,派出所就像國家社會治理肌體的“細胞”,日夜為其提供支持和營養。

56年前,浙江諸暨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源於公安工作,有著56年的經驗傳承,“楓橋經驗”已成為派出所工作的一把鑰匙,解鎖基層治理難題,提升治理能力。全國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出一系列紮實有效的工作方法,凝聚起群防群治新力量,開闢出社會治理新境界。近日,澎湃新聞赴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實地探尋解讀派出所裡的平安建設“密碼”。

派出所里的平安建设“密码”

上海虹橋站派出所民警與“鐵路虹橋義警”隊員聯合巡邏。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管好小事

杭州青春坊曾住著一對恩怨母女,因家庭糾紛二人時常相互傷害或自傷,一度母親和未成年女兒割腕相互威脅。

長慶派出所民警沈宏記得,去年年三十一天,母女報警達5、6次,派出所每一次接處警,都只能暫時平緩雙方情緒,過不了多久,報警又會接踵而來。

矛盾再次升級是在今年7月23日,母親再次報警稱女兒在砸家裡東西,認定女兒是精神病發作,要求民警立即將女兒送到醫院看病。

出警時,沈宏同步向合歡愛家工作室彙報了警情。這是杭州下城公安分局與市婦聯家暴項目承接方合作創立的一個警民工作室,旨在合警民之力化解因複雜家庭矛盾引起的反覆家暴案事件。工作室的專業心理諮詢師給出意見,待做了精神障礙評估後再研究後續跟進。經醫院診斷,確認未成年女兒精神正常。而母親固執的表示不能接受,再次向民警求助。

7月25日,合歡愛家工作室工作人員趕到社區,聽取了沈宏警情處置過程後,與孩子母親進行了交談。母親講述,在孩子6歲的時候,她離異了。自己再找男朋友引起了女兒的排斥,上了中學之後女孩更加叛逆。工作人員的婦聯幹部身份和專業的心理諮詢背景讓她卸下自己所有的防禦,把心中的苦惱和困惑合盤托出。她拿出了自己在浙一家醫院精神科看病的資料,表示自己有過抑鬱的傾向,也想努力去改變。當天工作人員對她進行了心理輔導,沈宏用執法記錄儀做了全程錄像。

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沈宏約女孩而到社區警務室談話,15歲的女孩最初以牴觸的情緒抗拒民警的溝通。沈宏只是打開筆記本電腦,給女孩看前一天母親與工作人員對話的全過程。當她聽到母親表示自己很愛她,因為她放棄很多時,女孩情不自禁,靠著沈宏痛哭流涕。自那以後,這個家庭沒有再報警過。

矛盾不上交,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內涵,多元聯動的調解模式使得矛盾糾紛得以迅速有效的就地化解。

楊光照總是身著藏青色西裝或者淡藍色襯衫,纖塵不染。他眉毛濃密,總是面帶微笑,會把頭髮梳得整齊,給人乾淨、正氣的印象。

2008年初,浙江諸暨楓橋派出所為了方便做群眾工作,服務群眾,給熟悉群眾的老民警楊光照量身打造了“老楊調解工作室”,專門從事矛盾糾紛化解工作。2010年楊光照退休後被返聘,工作室升級為以專業調解人員為主,社區民警參與,特邀調解員輔助的“老楊調解中心”,逐漸形成多元化調解機制。

9年來,老楊調解中心累計受理各類(治安)糾紛2150起,調解結案2089起,兌現各類協議(經濟)賠償款8600餘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8%,結案率、群眾滿意率達100%。2018年,楊光照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同時當選2018年度的十大中國法治人物。楊光照說:“我能管的事兒就這麼多,但管好這些小事兒,我們楓橋就平安和睦,每個小家就和睦了,國家就平安了”。

“平安是福”

八十多歲的杭州市民錢桂邦老人依然耳聰目明。“都是熱心腸,幫我照看家園;一心為百姓,保障社區平安”,這是錢桂邦自己給長慶派出所民警寫的歌曲《平安長慶帶來的幸福》。

樸素的語言,表達的是一位普通市民對民警付出的歌頌,對平安的讚美。“平安就是福。”錢桂邦說。

拿一份杭州地圖,把它對摺,再對摺,中間交叉的點位,就是長慶派出所管轄範圍,而吳牙社區也是其中的一角。作為“市中心社區”特點鮮明,舊小區密佈,工作單位密集,外來人口約20%,給轄區公安民警帶來考驗。

2017年,社區民警沈宏牽頭,在吳牙社區成立了安全委員會,15位創始成員是社區裡熱心的大爺大媽,他們每天巡防,風雨無阻。2018年,社區範圍內的超市、銀行等40多家單位的80多位員工也加入了隊伍,巡防也從“分時段”變成“全天候”。吳牙社區“警民聯合,群防群治”使社區安防變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排除火災隱患、及時清退“群居房”、搗毀助動車電瓶銷贓窩,2018年,在長慶派出所轄區內,吳牙安委會等組織發現並協助民警處置的安全事件達200多起。

有著對平安的樸素渴望,越來越多的群眾熱情自發地投入到平安建設中來。

“紅楓義警”的秘書長陳榮周說,楓橋鎮馬路上的490多塊窨井蓋在什麼位置、有無破損,他心裡都一清二楚。每天晚上7時,陳榮周都會準時參加“紅楓義警”組織的治安巡邏。

說起“紅楓義警”,還要從一次走訪開始。2017年3月,楓橋派出所開展常態化“大走訪”工作,青年社區民警趙信在走訪了天竺街陳榮周等20多名店主後瞭解到,這一帶的群眾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參與公益組織,但苦於沒有組織和方向。於是,民警趙信積極與他們溝通,在趙信、陳榮周的帶領下,當年7月21日“紅楓義警協會”應運而生。一個月不到,“紅楓義警”就立了大功。2017年8月2日,“紅楓義警”在巡邏中聽聞一群眾說有一夥駕駛外地車輛的可疑人員在收集黃鱔血,“義警”們一邊趕赴現場,一邊報告派出所,最終協助派出所抓獲了8名犯罪嫌疑人。

如今紅楓義警已經有隊員上百名,成為心繫平安的楓橋“新警力”。無論是浙江湧現出的“紅楓義警”“武林大媽”還是首都北京的“西城大媽”“朝陽群眾”,這些響噹噹的品牌已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圖景中一道靚麗的風景,是社會治理的“源頭活水”,在社會基層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國刑事案件立案總量在連續3年下降的基礎上,同比下降6.7%;8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1.1%,保持了連續多年下降趨勢。中國成為世界上命案發案率最低、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平安是福,簡簡單單四個字,飽含著人民群眾最樸素的願望。如今,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中國”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服務本位

作為全國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虹橋火車日均到發列車350對,旅客到發40萬人次。上海虹橋派出所所長張雷說,他有一個習慣,每週專門抽出時間,穿上便衣,坐一站地鐵來虹橋站乘車,以旅客的身份,全程體驗安檢、體驗進站上車、全方位的評估虹橋站的站區治安環境、民警的值勤。虹橋派出所每天堅持安排指揮室對每個110警情,百分百全程回看視頻全過程。檢查民警的現場接警用語、報警人的感受,並適時逐個對警情做好回訪。

正是本著對民意重視的服務理念,因為2016年對一名乘車過程中表現焦急的乘客關注,虹橋派出所開闢出了器官轉運的“生命駝峰線”。

2016年接觸到轉運器官的醫生後,瞭解到縮短轉運器官時間對病患的極端重要性。虹橋站派出所打通民航、機場公安等單位,力求幫助醫生“無縫銜接”,以最快速度乘上通往目的地的高鐵。

今年9月10日下午6時許,一架航班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虹橋站派出所副所長周榮亮和他的同事們早已等候多時。在終點站無錫市人民醫院焦急等待的,是一位年僅12歲小女孩兒,經過無數次的等待、失望,期盼著適合移植的肺源。

如果走常規的轉乘通道,距離遠,耗時長,很有可能就趕不上最近的一趟前往無錫的列車,這樣將大大延長供體送達時間。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國際肺移植頂尖專家陳靜瑜介紹,供體器官缺血時間越長,器官的質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預計術後效果越差。

虹橋所特意安排了警用電瓶車,提前等在機場候機通道口,一接到護送供體器官的醫務人員,便迅速亮起警燈,以最快的速度一路駛向1000米開外的虹橋火車站。同時民警手持對講機,與派出所指揮室實時聯通,並選擇從車站到達口“反向”直達站臺這條最快通道將醫生護送至高鐵車廂,前後僅用了8分鐘。當晚民警收到了主治醫傳來的好消息:“手術很成功。”

“服務不缺位”是現代政府的本位。地處繁華商業街區的江蘇省蘇州市觀前派出所與共和國同齡,紮根蘇州老街,轄區6000餘家商場店鋪、年均超過5000萬人次遊客。50多歲的秦健負責群眾接待,他硬是把一個平凡繁瑣的工作做成了“黨員示範崗”,還擁有多項專利。觀前街有160多家旅館,每年都有不少旅客忘記攜帶或遺失身份證,又不熟悉派出所位置,需要酒店派人陪同到派出所辦理。秦健摸索出“旅客身份網絡視頻核查法”,一分鐘就能確定身份,已幫助6000餘名未帶證件遊客快速入住,方便了旅客和酒店。讓群眾時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邊”,一次次的走訪聆聽,一次次溝通互動,不斷加深警民魚水情;一項項親民愛民舉措,一次次為民利民實踐,各地公安機關不斷提升著群眾的滿意度。

派出所里的平安建设“密码”

上海周浦派出所民警定期進社區召開警情通報會,提醒居民加強安全防範。

借力科技

朱秋冠記得,剛從警的時候,做流動人口信息採集核驗,只能依靠筆和本子,登門入戶,然後回到所裡再謄抄入庫。如今,信息採集核驗只需要一部手機,便能迅速完成工作。

朱秋冠所在的周浦派出所轄區總面積22.4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8.9萬人,浦東唯一一家萬達廣場坐落於此,日常有著巨大的人流量。

依靠傳統的安全管理手段,民警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抓到嫌疑人,周浦派出所所長沈泓說,依託智慧公安,周浦派出所建設了路智能應用場景平臺。智能應用場景覆蓋了萬達商區主商業區五大出入口以及兩大活動場所,一併接入派出所監控平臺,由派出所綜合指揮警組具體負責。目前已由早期的1.0版本迭代到3.0。

沈泓介紹,智能應用場景3.0版本的核心在於形成了發現、處置的快速響應閉環。在3.0版本下,系統指揮員接到警情後,1分鐘內查看具體信息完畢,一般警情3分鐘內作出處置決定,萬達警務站3分鐘內到達指定區域,開展相關工作。若需警力增援時,3分鐘內完成多名人員出警增援。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樣也是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核心動力,新時代“楓橋經驗”當然也可以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蘇州觀前派出所,通過轄區內前端高清感知設備等系統,實現觀前轄區全時全息可視掌控。觀前派出所還於全國率先啟用5G智能巡邏機器人、移動布控哨兵,進一步賦能警務實戰。2018年以來,轄區盜竊、機竊拎包、盜竊電動自行車(電瓶)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2.3%、12.9%、50.58%。

與此同時,觀前派出所加快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整合人口、出入境、交警等多項業務推進公安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線下佈局“15分鐘便民服務圈”,派出所戶籍大廳專門開闢“不見面審批服務引導區”,在全市率先開通出入境護照全城通辦業務和身份證全國異地申領業務,率先配備身份證辦理自助一體機,實現證件識別、業務辦理、指紋簽名、快遞促發,刷卡繳費等全流程閉環服務,實現“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實踐證明,智慧公安是偵查破案的“導航儀”、是治安防控的“定盤星”、是警務改革的“助推劑”。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捕人少、治安好,矛盾不上交”,到如今新時代的“矛盾不上交 平安不出事 服務不缺位”,堅持群眾路線,“楓橋經驗”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11月9日,公安部公示了全國首批100個擬命名“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候選對象名單,在全國公安機關如火如荼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中,一種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正在生長、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