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俄羅斯大力發展機器人武器裝備有何意義?能提升俄羅斯整體作戰水平嗎?

星誠軍情


俄羅斯今年展示了兩種無人戰車,實際上就是戰場機器人,這兩種無人戰車分別是“天王星”6和“天王星”9,這兩種無人戰車基於同一無人履帶式車輛平臺開發,雖然無人戰鬥車輛或者戰鬥機器人已經很常見,但是這兩種戰鬥力較強的大型無人車輛還是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圖為俄羅斯新研發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相比於小型的武裝機器人,這種無人戰車堪稱是“坦克”了。


過去,不論是美國的“大狗”機器人,還是其他國家展示的一些可以攜帶一挺機槍的小型作戰機器人,或者是排爆機器人,都是在一般的低烈度衝突場合使用,還沒有達到改變戰場形態的水平。但是俄羅斯展示的這兩種無人戰車,長4.5米,寬2米,高1.4米以上,具有較大的行使速度,較長的行使距離,裝甲也可以防備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的直射,已經具備在高烈度作戰區域,比如城市作戰中使用的條件。

圖為俄羅斯的無人工程車輛,下圖為“天王星”6戰車。


其中,“天王星”9無人戰車裝備有2A72型30毫米速射炮,PKT 7.62毫米通用機槍,4具9M120-1型“攻擊”式反坦克導彈、“針”式防空導彈、“什米爾”雲爆火箭彈等武裝,公路最大行駛速度70公里每小時,越野時速40公里,重達10噸,甚至比一般的裝甲反伏擊車輛還要重。這還是其體積較小,不載人,內部沒有載人設施的情況下達到的重量,甚至可以推倒一般的建築和樹木向前行進,在城市戰中可以在複雜街區破牆穿行,非常機動靈活。

圖為“天王星”9無人戰車,可以由卡車拖載運輸。


這種無人戰車可以由重型直升機掉裝部署,也可以由中型運輸機快速投送,部署非常快捷。這種無人戰車是俄羅斯在敘利亞長期實戰中積累的經驗成果,在市區無法展開重型裝備的高烈度抵抗區域,可以由這種無人戰車開路,即便被損壞也不會有人員傷亡,另外,他的裝甲足以抵抗狙擊步槍的射擊,可以快速對攻擊方向做出反應,依靠遙控瞄準裝置,射擊精度還比人為射擊精度更高,炮塔攻擊俯仰角度很大,不需要考慮射擊死角問題。

圖為此前出現過的小型無人車輛,作戰能力有限。


俄羅斯如今陸軍規模銳減,陸軍總兵力只有20多萬人,而在實戰中,俄羅斯發現陸軍雖然需要高科技化,但是為了完成戰場控制,和據點清理,還是需要部署大量的部隊完成戰場監控,隨時打擊出現的敵人目標。這種“天王星”9無人戰車可以進行戰場巡邏,他的遙控距離長達3公里,可以70公里的公里最大公路時速行進,完成高烈度衝突區域的穿插巡邏,對於減輕兵員壓力非常有幫助。

上圖為“天王星”9無人戰車的操作室,下圖為“天王星”9戰車的具體性能。


美國的國防科技發展局(DARPA)就曾經預言:未來的戰爭中無人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武器是發展趨勢。俄羅斯這些戰場上的“機器人”恰恰就代表了戰爭發展的趨勢,再加上已經出現的察打一體無人攻擊機、無人加油機、無人偵察機、無人巡邏快艇,也許一個無人裝備佔據主導的未來戰爭正在到來。


海事先鋒


所長覺得,這絕對是俄羅斯總結了自己在敘利亞作戰經驗後的結果!敘利亞戰爭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參與的最大一場規模的戰爭,雖然消耗了俄羅斯大量的國力,但是從純軍事角度來看,這場戰爭對於俄羅斯來說意義非凡。

如果不出所料,俄羅斯在完成組建多功能機器人部隊之前,絕對會在敘利亞戰爭當中進行實戰的檢驗,因為有報道說俄羅斯已經在進行相關的試驗了!敘利亞戰爭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的練兵場和武器試驗場,俄羅斯不光把國內部隊採用輪戰的方式調往敘利亞戰場,而且敘利亞戰爭還成為了俄羅斯新式武器的訓練場。

比如俄羅斯沒有服役的兩款著名武器:S500防空導彈系統和蘇57戰鬥機,都先後在俄羅斯進行了實戰測試,效果不錯,俄羅斯也對外公佈了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證明了俄羅斯製造武器的可靠性。

敘利亞戰爭,也算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因為敘利亞反對派幾乎沒有空中支援,俄羅斯在敘利亞則部署有強大的空天軍!不過因為是領土爭奪戰,不可避免進行地面作戰,所以俄敘聯軍,在進行地面戰,尤其是城市巷戰時候,就付出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所以俄羅斯很有可能為了減少人員傷亡,使用機器人作戰裝備代替人執行任務,傷亡效果會大大減少。

不只是俄羅斯,對於其它國家來說,大力發展機器人武器裝備是必然趨勢!不過所長覺得,機器人武器裝備並不能提升俄羅斯整體作戰水平,只是在特殊的情況下,代替人出戰,減少人員傷亡。比如在敘利亞攻城戰,就可以使用機器人進入城市當中,肅清躲在掩體的敵人,或者進入地道當中摧毀目標,但是它們並不會發揮什麼戰略性質的作用。

所以機器人武器裝備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並不能提升一個國家整體作戰水平,戰爭的主體還是要靠人來完成。


資訊所長


歷史上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發展,新的科技總會使得戰爭的基本形態發生劇變。而如今的人類也在經歷新變革,那就是過去存在在科幻小說,漫畫,《終結者》等電影當中的軍事戰爭機器人目前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近年來,軍事機器人領域正在成為各軍事強國的下一個競爭焦點,而作為軍事強國的俄羅斯更是非常看重它。俄羅斯近日更是表示,將在2025年左右組建正式的機器人部隊。

俄軍2025年第一步在陸軍方面組建的還不是像“終結者”那樣的人形機器人部隊,而是地面機器人戰鬥車輛部隊,但是俄軍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那就是未來機器人部隊可能單列成“軍種”

早在二戰當中,蘇聯紅軍就有試驗過遙控T-26,德國也有“歌利亞”遙控戰車,將戰車變成機器人,可以說只是發展機器軍的第一步。實際上目前機器人車輛在俄軍當中也已經有大量服役,它們在敘利亞戰場上發揮過掃雷,排障,攻堅等重任,如今俄軍專門組建機器人部隊,是有意讓其進一步代替人力。

俄軍目前擁有重型“天王星”系列履帶式機器人戰車,輕型的MRK-27-BT和涅列赫塔戰鬥支援車等多種陸軍戰鬥機器人。對俄羅斯而言,機器人能部分解決未來兵源不足的問題,而且可以減少傷亡,顯著的提升俄軍的戰鬥能力。在未來戰場上,戰鬥機器人可以攜帶重型武器,而且裝甲堅固,反應靈敏,感知能力也更好,對於人類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可以說,未來的地面戰爭如果哪一方有實力投入大量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參戰,完全可能將對面的人類軍人打的毫無還擊之力。

此外,其他形式的戰鬥機器人也是世界各國發展的重點。例如俄羅斯此前曾將一臺名為費奧多爾機器人送入太空,它不但能夠使用電鑽,扳手,螺絲刀等工具出太空艙進行設備維修,而且能像“小馬哥”一樣手持雙槍射擊,命中率幾乎是100%,美國許多軍事專家認為,俄羅斯很可能在這臺機器人的基礎上研製更多的戰鬥人型機器人。

不過美國人自己也沒有閒著,波士頓動力公司是美國這方面先進技術的代表之一。此前該公司為美國陸軍研製了名為“大狗”的步兵班戰鬥支援系統,堪稱現代版本的木牛流馬,可以克服複雜的地形條件運輸物資。而且改成武器並不難:攜帶一挺內置機槍,裝上紅外掃描,光電探頭和夜視儀,然後安裝防彈板,就能迅速化身“戰鬥狗。而在測試中,這條狗的奔跑速度十分驚人,最高速度能達到11米每秒,日後加入蜂群技術,這些身手靈活“狗群”完全會化身恐怖武器,對預定區域展開突襲。

此外,Atlas仿人機器人也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研究重點,他擁有人的外形,而且在測試當中表現良好,具備極強的“身體素質”,它能進行後空翻,原地轉體360度類似體操的高難度動作,目前唯一的缺點是電池限制了它的持續時間。

在未來戰場上,其實不光是戰鬥機器車或者戰鬥機器人,機器狗能發揮作用,戰爭這個領域本身都會被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滲透,相應的軍人也會被取代。

根據需要的不同,未來為戰爭服務的機器人可以分為戰略戰術決策機器人,導彈管理機器人,後勤物資運輸機器人,戰鬥機器人,信息通訊機器人,偵察型機器人等等,它們可能具備和人一樣的外形,也可能是各種各樣的形狀,甚至只是一套程序或者一枚芯片。

它們可以取代相應軍人的角色,全自動的發揮作用。例如此前美國曾提出設想把核彈的發射權也交給機器人來管控,因為機器根本沒有情緒,完全依靠理性思維,決策能力也比人更為合理。這樣的趨勢或許不可逆轉,因為未來機器的運轉效能註定要超過人,在決策領域,美國現在研發的空戰機器人甚至都能夠擊敗從業十多年的空軍少校。

因此和俄羅斯一樣,美國如今將所有機器人組成的單位命名為“無人系統”,並致力於實現它和“有人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俄羅斯將機器人部隊單列為一個可能的“軍種”具有相同的含義。

而隨著機器的進一步成熟,許多有人武器也會逐步的加入“機器軍”,如自動駕駛的隱身戰鬥機,偵察機,坦克裝甲車,甚至驅逐艦和核潛艇等都會交給機器操縱,到那時戰爭就徹底變成了機器之間的較量,戰爭的形態也會徹底改變。可能不變的,就是程序員的因素仍然是競爭核心,因為設備的性能,內置的程序和算法都是人寫的,除非這些也被機器取代了,機器人程序員為其排除錯誤,自動升級,不過到那一天,人或許就真的管不住機器了。








經常用了


俄羅斯發展機器人武器裝備的意義還是挺大的,因為這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遲早都要搞,如今俄羅斯只是搶先一步,其實呢,這個技術對於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說並不是很難,許多相應的東西已經找搞出來,重要的還是主要是技術整合,以及理念上的問題。

在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作戰方面,俄羅斯屬於理念上領先進一步,不是說它的真正技術要比別人高,而在於敢作敢為,當別人還在猶豫的時候,俄軍搶先將其投入到試用裝中。早在2015年的時候,俄羅斯就已經將第1批作戰機器,投入的作戰實戰當中在敘利亞進行了規模不大的使用實驗,而且取得了成功,雖然俄方沒有公開具體的使用情況,但是可以相信俄羅斯在這方面確實已經走到了世界最前面,這一點已經沒有必要懷疑了。

關於他對俄羅斯整體作戰水平的影響,還不能過高估計,俄羅斯只是起步開始而已,未來的情況如何還很難說,畢竟這是最新技術,還處於剛剛開始的階段,其他國家也擁有研發的條件,最終到底誰保持領先還是一個未知數,


麥田軍事觀察


俄新社11月23日稱,2025年前,俄羅斯將組建能完成作戰任務的多功能機器人部隊。俄國防工業綜合體領域消息人士稱,這些機器人能實現最大限度的自動控制,很少需要人工干預,基本能完成戰場作戰任務。

所謂機器人就是陸上無人作戰平臺,與空中的無人機、海中的無人潛航器(潛艇)類似。俄羅斯作為傳統陸上軍事強國,對陸戰機器人關注必然更多一點。俄羅斯早就嚐到了機器人作戰的甜頭,2015年介入敘利亞戰爭後,在戰場上多次使用機器人進行巷戰和攻堅戰,取得理想的戰果。

“平臺-M”型履帶式戰鬥機器人

2015年12月,俄軍為爭奪一個高地,派出了由6部“平臺-M式”履帶式戰鬥機器人、4部“暗語”式輪式戰鬥機器人組成的無人作戰小組,以傷4人的代價,消滅了反對派武裝70餘人,取得了一次大勝。但機器人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機器人的搜索距離只有2公里,在建築群中遙控距離只有300米。此時的機器人只不過是遙控車,背後都有作戰經驗豐富的士兵操控。與其說是機器人,不如說是會跑的機槍。經過敘利亞戰場的實戰考驗,俄羅斯更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機器人的技術和戰術。

“暗語”式輪式戰鬥機器人

作為陸上大國俄羅斯,陸上面臨的威脅概率更高。俄羅斯在嚐到無人作戰的甜頭後,決定大力發展機器人部隊,並且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加持,實現一人指揮一個機器人作戰群的目標。目前,俄羅斯的“天王星-9”與“指向標”兩種機器人具有代表性,前者能夠加裝火箭炮、反坦克導彈、速射炮等重武器,後者採取模塊化設計,能夠執行反恐、救災、輔助地面作戰等多樣化任務。俄羅斯陸上無人作戰系統已經走得很遠,對付手持簡陋武器的武裝分子綽綽有餘。機器人在未來巷戰、高地、灘塗爭奪戰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天王星-9”戰鬥編組

“天王星-9”型履帶式戰鬥機器人

相比空中、海上的無人作戰平臺,陸上機器人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俄羅斯在人工智能(AI)技術上並不領先,空中無人機發展也很緩慢。但是,俄羅斯在豐富實戰經驗的基礎上,加上獨具一格的俄式戰術,使得其在陸上機器人領域中初見鋒芒。不過,俄羅斯以往誇大武器性能的做法也不鮮見,未來能不能領先還真不好說。


紅龍軍團長


短時間內意義不大,以人為主導的作戰樣式仍將是戰場主流。但是長遠意義還是存在的

當前,以軍用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成為俄防務領域的優先發展方向。普京十分看重這一領域的發展,不斷加大對該領域財政支持力度,組建專項基金會,成立國家機器人技術發展中心,對軍用機器人技術研發進行協調和監督。

在現有技術條件和防務環境下,俄軍針對性選擇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軍事化進程的發展引擎,實現了資金、技術、應用和安全的最佳效費比,而偵察監視、火力打擊、支援保障等領域的軍用機器人研發工作也將成為重點。

可以看出,軍用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已成為俄高層和軍隊著力推動的重點課題,在牽引俄軍人工智能軍事化進程加速提檔的同時,也正通過展覽“亮相”和戰場“亮劍”,向外界展示其軍工在尖端技術領域的核心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