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四好農村路”通達幸福處

“四好農村路” 通達幸福處


——今年前10月重慶新增公路通達通暢村民小組1.1萬個
本報記者 楊永芹

“四好農村路”通達幸福處

“四好農村路”在梁平山間穿行,連接城鄉。通訊員 蔣勝斌 攝

  12月3日10點,周春把23件柚子打好包,搬到壩壩上,整整齊齊擺放好,等待郵政快遞人員上門取貨。

  周春是梁平區大觀鎮廟壩村六組村民,也是村裡電商服務點的負責人。

  周春稱,往年村裡柚子常常滯銷,今年家門前兩條公路通了,柚子成了暢銷品,開始飛出大山。

  “修一條農村公路,就能打通‘最後一公里’交通瓶頸,既能讓農產品走出山區,也能讓城裡生活用品等快速地送到農家。”市交通局相關人士表示。

  如今,農村公路像一條條絲帶,縱橫交錯編織成“四好農村路”網,讓老百姓從“走得了”到“走得好”,成為老百姓奔向富裕的幸福路、小康路。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四好農村路”開工建設23000公里,完工20316公里,全市11079個村民小組實現通達(未硬化道路)、通暢(水泥路、瀝青路)。

  激活一張網絡

  電商讓農產品飛出山外

  一條農村路,激活一張物聯網,將山裡與外面世界聯起來。

  廟壩村柚子成為暢銷品,得益於今年8月村裡兩條農村公路建成通車。

  路不長,廟壩村到大觀3.4公里,大觀到安樂6.6公里。可這短短10公里的路,卻成為梁平區大觀,以及忠縣官壩、金雞和石黃幾個鎮兩萬多村民的“民生路”“小康路”。

  “以前到城裡,繞行318國道需1個多小時,現在車程不到半個小時。”周春說,廟壩村到大觀公路以前是機耕道,只有2.5米寬,貨車開不進來,村民寄取快遞都要到鎮上,非常不便。

  路通了,村民出行便捷了。腦子靈活的周春,今年10月辦起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在網上售銷村裡農產品:雞蛋、大米、蜂蜜和柚子等。同時,代收村裡快遞包裹。

  “現在正是柚子採摘時節,網上特別好賣,最多一天我賣出了200多件。貨物多了,郵政快遞員主動開車來取,不用自己到鎮上寄了。”周春稱,柚子開賣一個月,村裡柚子網上銷售收入已達5萬多元。

  路通了,大觀鎮梅花村柚子合作社也受益多多。

  該合作社負責人顏婭瓊稱,以前村裡距離高速公路約40公里,現在只有10公里車程,柚子運輸到主城、萬州都很方便,來村裡摘柚子的自駕車也明顯多了。

  “農村公路延伸到哪裡,農村物流就覆蓋到哪裡。”市交通局稱,建好的農村公路,推動農村車輛運營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約95%的村民收入明顯增加。

  催生一項產業

  村民在家門口打工

  一條農村路,可帶動村裡產業發展,成為村民致富路。

  “今年來,我幾乎每天都到合作社管理柑橘、烏梅,一天能掙100元。家門口打工,既能照顧老伴又能照顧孫子。”12月4日,雲陽縣泥溪鎮勝利村三組56歲村民餘良江,談起目前的生活,幸福笑容洋溢在臉上。

  餘良江如今的幸福生活,源於2018年以來泥溪鎮陸續啟動村組道路通暢項目建設。

  兩年前,雲陽縣泥溪鎮勝利村近一半村組不通公路。該村山大坡陡,村裡以種植包穀、紅薯、洋芋等“三大坨”為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公路通到家門口,成為村民們最大的心願。

  2018年6月,一條長3.4公里,連接勝利村一、二、三組的農村公路完工,村公路形成了環線。

  路通了,勝利村新的產業規劃提上日程。鎮上和村裡請來專家為發展產業把脈,如今勝利村已形成“短中長”產業:當年見效的香菇、菊花等,三年掛果的柑橘,五年結果的烏梅等。

  今年2月,勝利村還專門成立金香菇產業合作社,45戶貧困戶入股,種植了350畝烏梅、1200畝柑橘。

  貧困戶除入股外,還可在合作社幹零活,一年下來,至少可掙兩萬元。

  如今,“四好農村路”有力推動了當地產業發展。鎮上形成以黑木耳、香菇為主的黑色食品,以柑橘、核桃、烏梅為主的綠色食品,以及因地制宜發展柚子、辣椒、菊花、中蜂等產業。

  “四好農村路”帶動產業發展,雲陽泥溪鎮只是一個縮影。

  “產業規劃到哪裡,公路就修到哪裡。”重慶市交通局稱,在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加快建設一批資源路、產業路,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以此提升農村公路引領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連通一片景區

  自駕遊客紛紛來

  打通一條路,激活一片景,成為鄉村振興新亮點。

  今年10月底,梁平“絕佳二環”闆闆橋至蟠龍洞段農村公路,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路”,這也是重慶市唯一一條獲此殊榮的公路。

  這可樂壞了周邊村民。如今在朋友圈轉發村裡的美景,成為梁平蟠龍鎮扈槽村村民一大興趣。

  主城、萬州乃至外省市遊客慕名而來。當地“唐家坡印象”農家樂老闆朱麗娟稱,儘管今年受雨天增多的影響,客流量較去年基本持平,但來自梁平以外的遊客佔了1/3,而以前主要是本地客。

  成為熱門景點後,朱麗娟明年準備在農家樂新增一項目:中小學研學基地,讓來此遊玩的小孩子學習、瞭解更多的農耕生活和文化。“讓遊客留得下、玩盡興。”朱麗娟對新項目充滿期待。

  不僅如此,沿線鄉鎮(街道)及時抓住機遇,開設近20個鄉村民宿和農家樂,帶動改善沿線15餘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農戶人均收入上萬元,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綦江區永新鎮的梨花節已成為綦江的一張名片。以前,對遊客們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堵車。

  綦江永新鎮石坪村村支書幸定華說,春天前來賞花和夏天摘梨時節,最長堵車時間達5個小時。對旅遊團來說,大巴無法開進景區,遊客只能在離村1公里的地方下車,步行到景區。

  2018年,綦江區交通局啟動了道路改造升級項目,將4.5米的路面拓寬至7米並實行單向環道,新建和升級了5個停車場,可容納幾百輛車停放。如今旅遊大巴可以直接開進景區。“現在路修好了,不堵車了,今年自駕摘梨的比往年多了三成。”幸定華說。

  “促進農村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是‘四好農村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市交通局表示,如今,隨著農村公路延伸,我市民宿旅遊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市已有農家樂2萬多家,年營業額超過2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20萬人左右,成為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重要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