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嚴打“炒豬團”!兩部門聯合出手穩定豬價

嚴打“炒豬團”!兩部門聯合出手穩定豬價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不斷上漲的豬價,對民生問題造成了一些影響,然而,在豬價上漲背後,隱藏著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炒豬團”的身影。

“據我們瞭解,‘炒豬團’是通過一些團伙向養殖場戶投放丟棄的死豬,然後製造和傳播養殖場發生疫情的輿論,從而誘使養殖場戶出現恐慌性拋售,再大幅壓低生豬的價格,從而達到‘炒豬’牟利。”12月17日,農業農村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王俊勳表示。

以民之利,填滿自己口袋。針對這種行為,王俊勳表示,農業農村部印發了相關文件,其中明確要求,將通過強化疫情排查、加強聯防聯控、有獎舉報等辦法打擊和防範“炒豬”行為。農業農村部還對此專門下發了《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暫行辦法》,鼓勵媒體、單位和個人通過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熱線等渠道,舉報有關“炒豬”線索。同時,強化動物防疫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一旦出現堅決打擊,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切實保護生豬養殖者的合法權益。

在同一天,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也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密切關注重要民生商品市場和價格運行,除繼續大力做好豬肉保供穩價工作外,還將指導各地做好其它“菜籃子”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確保元旦和春節期間的市場供應穩定和價格平穩運行。

遏制“炒豬團”

豬肉是重要的民生產品。今年以來,豬肉價格上漲,已經影響到了消費和物價指數。然而,近日卻有媒體發現,個別地方出現了“炒豬團”牟利。

據報道,一些不法商人瞄準生豬價差大且省際間難以監管的地區,採用各種非法手段跨省偷運生豬,暗地交易,牟取暴利,而不管其中有沒有病豬。 為了壓價收豬,有的散播疫情謠言,製造社會恐慌情緒,甚至向他人飼養的豬群投放非洲豬瘟病毒。在某養豬百強縣,有養殖戶曾發現有無人機在生豬養殖區投放不明物品,檢疫後發現該物品含有非洲豬瘟病毒。

一位養殖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生豬養殖中,99%都是中小養殖戶。由於中小養殖戶多,在非洲豬瘟多發時期,一旦某家中小養殖戶有一頭豬發病,基本所有的豬都保不住。這也使得養殖戶的信心不足,很容易被不法商販欺騙。

“比如商販說,別的地方豬都死光了,周圍都是豬病,你不賣一分錢沒有,有的人見了發紅或者發燒都害怕血本無歸,就低價賣了。對比較安全的豬場就扔死豬,想辦法傳染或者造成恐慌,養殖戶沒辦法只能給畜牧局電話,讓人拉走。”上述養殖戶表示。

“‘炒豬’行為涉嫌違反《動物防疫法》,嚴重影響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正常開展,嚴重破壞生豬生產秩序,嚴重損害養殖者的合法權益。”王俊勳說。

據介紹,為了打擊“炒豬團”,早在今年7月,農業農村部就印發了《關於打擊和防範“炒豬”行為 保障生豬養殖業生產安全的通知》,加大對運輸、丟棄病死豬等行為的排查力度,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症狀的,要立即採取控制措施,規範做好病死豬的處置。

同時,對打擊和防範“炒豬”行為實施集中統一指揮,強化動物防疫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對於發現涉黑涉惡線索的,及時向當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移交。配合《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暫行辦法》,團結廣大養殖場戶和人民群眾共同防範、及時舉報“炒豬”行為,形成社會的共治合力,全方位無死角打擊“炒豬”行為。

“目前,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熱線和政策諮詢電話公佈後,收到的反應主要集中養殖戶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恢復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用地問題,環保禁養限養問題,資金短缺及貸款問題。近期全國疫情相對比較平穩,接到的疫情舉報電話數量較少。我們暫時還沒有收到相關線索,只是從媒體瞭解到相關情況。從現在的情況看,恢復生豬生產關鍵是要讓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惠及到養殖場戶,讓他們真正獲益,增強養殖信心。針對電話反映的問題,我們正在協調有關部門推動解決,為養殖場戶加快恢復生產助力。”王俊勳說。

穩定豬肉價格

今年11月,CPI創下多年來新高,其中,豬肉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發改委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上漲的結構性特徵仍然突出。不過,近期監測數據顯示,豬肉價格高位回落後正在趨於穩定。12月2日,36個大中城市豬肉(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與11月初相比下降10.7%。

“總的來看,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價格總水平仍將保持基本穩定。”孟瑋表示。

按照部署,要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對此,農業農村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落實進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要求,要認真落實省負總責要求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將生豬生產恢復任務分解到市到縣。

同時,要確保各項扶持政策不折不扣落實落地。充分發揮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的作用,定期彙總梳理政策落實突出問題,督促各地、各相關部門逐項解決,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確保政策落實到場到戶。

據瞭解,農業農村部從9月份開始,加強了生豬生產調度,在原來400個縣定點監測的基礎上也增加了對全國規模養豬場的每月調度,從而大大強化了對生豬生產形勢的把握。

此外,12月10日和15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了兩次大型養豬企業座談會,引導大型養豬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產業扶貧,採取多種形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儘快補欄增養、恢復生產。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都出臺了文件,細化了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形成了恢復生豬生產的強大推動力。在扶持政策和市場行情的帶動下,11月份全國生豬生產全面向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止降回升,豬肉供需矛盾較10月份有所緩解,這為明年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增強了人們對生豬穩產保供的信心。

“豬肉價格上漲的勢頭出現回落是因為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生豬供應量出現回升,供不應求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這是市場因素作用的結果。應該說供不應求的嚴重時期已經過去,供求關係正在不斷向好。”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據孟瑋介紹,今後一段時間,特別是“兩節”期間,將根據市場形勢變化,擇機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一些地方也已經制定了本地儲備投放方案,在“兩節”期間,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增大投放力度。此外,還將增加進口。不僅增加豬肉進口,還將擴大牛肉等肉類進口,保持“兩節”期間肉類市場供應充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