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现代兵器杂志


二战之前的驱护舰差别很大,定位完全不同。在战列舰、巡洋舰当家的年代,驱逐舰主要干的是反潜的活,充当巡洋舰的补充力量,后期才逐渐承担有限的防空和反舰任务。而比驱逐舰吨位更小的护卫舰,起初的任务是近海反潜和护卫,在海军中的地位低,干的都是杂活。二战后随着战列舰消失、巡洋舰没落,驱逐舰开始登堂入室,逐步取代巡洋舰的位置成为海战火力核心。


法国敦刻尔号战列舰

新奥尔良级重型巡洋舰


二战后,原本以反潜为主的驱逐舰吨位原来越大,甚至超过1万吨,比一些巡洋舰都大,用途也呈现多样化,防空、反导、反潜、反舰甚至对陆攻击无所不能,堪称海战多面手。而原先打杂的护卫舰大型化趋势同样明显,接过了驱逐舰分化出来的反潜功能,并开拓出反舰、防空的能力,应该说,现代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功能重叠,本质上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叫驱逐舰还是护卫舰,纯粹看各国的定位和兴趣。
美国现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纵观目前世界各国,在海军大国中驱逐舰是绝对主力,不少中小国家则专心发展护卫舰。前者的代表,如中美日,包括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金刚/爱宕级驱逐舰、052C/052D/055驱逐舰等,这些主流驱逐舰以编队防空任务为主,兼具反潜、反舰、甚至对陆攻击能力,用途全面,性能均衡,总体战力相当强大。
伯克llA型驱逐舰脱胎于伯克llA的“爱宕”级驱逐舰

国产055万吨大驱

后者的代表则是欧洲一众小盾舰,如法意地平线/阿基坦级、德国F-124/125级、英国23型以及处于建造中的26型等,主要任务也是防空,一般排水量介于6000~7500吨之间,其中的26型预计排水量将达到8000吨以上,比很多驱逐舰还大。
德国F-125

法国阿基坦级护卫舰
,颜值很耐打英国建造中的26

型护卫舰

所以说,现在判断一艘驱逐舰的战力,不能看名称,还是得回归到最基本的排水量、武备上来。排水量越大、武器系统越先进、雷达探测能力越强,那军舰的总体战力就越强。不然,即使是驱逐舰,也有可能被全副武装的护卫舰按在地上摩擦!


兵者诡道也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舰种,从舰体特征与遂行的作战任务方面,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划分。

护卫舰是一型早在14与15世纪就已经在西方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出现的舰种,英文名“frigate”,最初的护卫舰主要承担的任务是护航护渔、近岸警戒、航路破交,由于强调机动性,因此护卫舰普遍舰型轻小、航速较快、操纵性好,但是面对大型战列舰,则有火力不足的问题。18世纪的英国海军部正式将“护卫舰”定义为一种“装备有单层火炮甲板、携带18到28门火炮的,可以用于护航的,不适用于加入战列线决战的舰种”,直至今日,护卫舰的基本战术任务与舰体特征依然没什么改变:吨位相对较小(普遍在5000吨以下)、携带导弹数量较少(普遍只有数枚反舰导弹与30到40枚防空导弹),主要承担舰队反潜、海区巡逻、护航护渔以及其它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典型的4级打杂舰。

而驱逐舰则是19世纪晚期才出现的新型舰种,19世纪晚期随着瓦斯鱼雷的研发成功与投入海战,鱼雷艇集群突击大舰队的战术一时在各国海军中甚嚣尘上。作为对于鱼雷艇的反制,各国又开始研发“反鱼雷艇舰”,研发出来的战舰吨位介于护卫舰与巡洋舰之间,装备较大口径的主炮与速射炮乃至鱼雷,机动性约等于护卫舰而强于巡洋舰,用来掩护主力舰队的战列线,驱赶靠近的鱼雷艇群。顾名思义,这种军舰就得到了“驱逐舰”的名称,而后来发现驱逐舰甚至更适合比鱼雷艇执行鱼雷攻击任务,因此又被称为“雷击舰”。二战结束之后,随着鱼雷被导弹迅速取代,导弹又将装备巨型火炮的战列舰与巡洋舰全部淘汰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本来只是一个打杂小角色的驱逐舰居然机缘巧合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吨位越来越大(目前普遍在7000吨甚至10000吨左右),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诸如神盾驱逐舰),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繁多,已经从过去的“驱赶鱼雷艇”演变成了新一代的海上通用舰。


军武次位面


驱逐舰早期一度是海上三大主力之一。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构成舰队的核心。早期的任务是为战列舰防止鱼雷艇的攻击,驱逐可能构成主力舰支威胁的雷击舰,也具备一定的反潜能力。所有战斗军舰里,驱逐舰航速最快,当然快艇除外。它往往担负警戒,反潜,防空,编队的前卫舰等角色,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多面手,吨位从三千吨至五千吨不等,个别级别的超过6000吨,但大吨位也意味着失去灵活性。护卫舰也是从驱逐舰派生而来的。吨位从二千来吨至八千吨左右不等。严格意义上讲,护卫舰吨位不宜过大,它的任务不需要像巡洋舰和驱逐舰那样的大而全的武备,它只能执行单一的反潜或防空任务,它的角色在编队里只是配角。但近年来,护卫舰趋于大型化,综合化,大有取代巡洋舰,驱逐舰的势头。现代舰船中,驱逐舰与护卫舰的界限和级差已很难区分,譬如日本护卫舰已近万吨,这只是一个称谓,因为日本无海军,只是海上自卫队,纯民兵性质,如果叫巡洋舰,则会引来众怒,国际上又会一片哗然,于是干脆叫护卫舰,一来掩人耳目,再者夹起尾巴做人,似乎是个很好的结局。再看美苏、英法等国的护卫舰,如佩里,克里瓦里级,多遂行海上专门的打击任务,与传统意义上的驱逐舰还是有些差异的。我海军护卫舰群为053,054型。在火力上均逊于同时期的驱逐舰。装备也相对较少。但这并非是护卫舰的发展趋势,未来护卫舰将与驱逐舰一道,充当海上击剑手的角色,担负起整个编队的防务与警戒,可以想像,驱逐舰与护卫舰这两个海军中的黑白双煞,必将擎起中国走向深蓝的坚强护盾,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夜探曹营


驱逐舰(Destroyer),起源于19世纪末期。19世纪中后期,一种威力巨大的海战武器出现了,这就是鱼雷。巨大威力可以让军舰一发入魂,伴随着鱼雷的出现一个新的舰种鱼雷艇也诞生了。

鱼雷艇排水量小,机动灵活,而且航速极快。各国海军为了对付鱼雷艇这种带着大杀器还满海乱窜的家伙绞尽脑汁。最后发现何不用鱼雷艇对付鱼雷艇,但是靠鱼雷打击鱼雷艇不现实。那么就为自己的鱼雷艇加装中口径速射炮和装甲。

英国于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号,该舰是一种被设计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设计航速26节,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敌方鱼雷艇,此外,该舰还携带一座三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攻击敌方大型舰艇。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展,驱逐舰已经发展成了可以伴随舰队在远海大洋机动作战的舰队驱逐舰。所执行的任务也越来越广泛,可以执行雷击作战、护航、反潜、防空等任务。

护卫舰(Frigate),是比驱逐舰更早出现的舰种。17世纪英国采用一种单桅纵帆船的小型船只作为沿岸防卫与辅助大型船只之用,当时英国人称此种船只为单桅战船(Sloop-of-war)。而后法国人于1670年代学习到此种船只的制造技术并在国内生产,并命名为护卫舰。

护卫舰所执行的任务与驱逐舰类似,但是因为吨位较小一般只在近海活动。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二战后美国和欧洲各国达成一致,将排水量3000吨以下的护卫舰和护航驱逐舰统一用护卫舰代替。

二战结束后至今,战列舰退出了海战舞台,巡洋舰也逐渐式微。而驱逐舰和护卫舰却蓬勃的发展了起来。进入新世纪驱护舰都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的驱逐舰吨位已经过万吨。护卫舰的吨位也发展到了六、七千吨。早期按吨位划分驱护舰的方法已经很难准确的区分他们之间的界线了,所执行的任务上也已经基本上重叠。以后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这种名称只会作为一种传统的命名方法存在了。


燃烧岛链


驱逐舰、护卫舰两兄弟,以前的划分很简单,按吨位功能,一个主攻,一个主守,奋战在大洋上。驱逐舰是大哥,机动强火力猛,驱赶敌人,护卫舰是小弟,为商船护航,近海防卫。

随着技术发展,兄弟俩吨位重叠,功能趋同,分界也模糊起来,让人分不清楚。

美国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满载14500吨还叫驱逐舰;伊朗“莫杰”级1500多吨,也叫驱逐舰;荷兰“七省级”、挪威“南森级”,5、6000吨还带相控阵,却叫护卫舰。为什么这样呢?

其实护卫舰虽小,出身却悠久。16世纪,人们便将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二战时,为保护交通线,打击德国潜艇,英国建造了护航军舰,一部分随货轮远航(也叫护航驱逐舰),一部分近海防卫,形成了现代护卫舰。

▲挪威“南森级”

驱逐舰诞生于二战,与鱼雷艇相伴相生。鱼雷出现后,鱼雷艇速度快,火力强,对战列舰等主力舰只威胁很大。战列舰体型大不灵活,有劲使不出,对付鱼雷艇最好的武器就是另一艘大一号的“鱼雷驱逐舰”,也就是驱逐舰的前身。

它吃水浅,速度快,机动灵活,以舰炮、鱼雷驱赶鱼雷艇,收拾潜艇得心应手,还能偷袭敌方主力战舰。

在残酷的战争中,护卫舰、驱逐舰都获得长足发展,各种先进装备堆到舰上,体型越来越大。最初的护卫舰在1000吨以下,驱逐舰一两千吨,二战后,驱逐舰飙升到4000~10000吨,护卫舰也上升到几千吨。

导弹、雷达登上船头,开辟了新天地。早期雷达体积太大,重量重,“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的SPY-1A相控阵雷达每片重12000磅,全时开启时,航程缩短2000多海里。

▲SPY-1A相控阵雷达

这个大祖宗只有巡洋舰伺候得起,驱逐舰护卫舰玩不转。直到电子技术发展,雷达体积减小,功能增强,再加上导弹标准化,以前高不可攀的装备现在也装备到驱逐舰、护卫舰上,使其任务范围扩大,功能趋同。

而柴-燃联合、柴-柴联合等先进动力,也让护卫舰跟随舰队远航,有了远洋护卫舰。但驱逐舰、护卫舰并未融合,仍有差异。

通常来说,现代驱逐舰电子设备、指挥功能更强,承担了原来巡洋舰的大部分职能,具备独立作战和指挥能力,主打区域防空、区域反潜等面防御。其装备相控阵雷达、中远程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多种装备,强调远程多目标打击,火力通道多,在舰队外层防御。也能用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对海对陆打击,还能支援登陆作战,兼顾反潜。

而护卫舰电子设备弱一些,专注于单一任务,负责点防御。主攻反潜、护航,兼顾近程防空、反舰,在编队内层为核心船只护航。护卫舰航速略低,静音性能好,装备先进的拖拽声呐、变深声呐等,很适合对潜艇细细搜索。

我国的驱护舰只分的很清楚,055、052D大中型远洋驱逐舰,054A远洋护卫舰,056近海护卫舰。

美国是远洋海军,近海防御有海岸警卫队。航母编队以巡洋舰、驱逐舰为主。以前还有“佩里”级护卫舰反潜,现在冷战结束,苏联潜艇威胁消失,护卫舰也就退役了。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退役后,航母编队中全是驱逐舰了。

而欧洲的荷兰、挪威等国家,其海军也不以远洋为目标,而是在北约体系下,加入到美国远洋编队中承担反潜、护航任务。所以“南森”级,“七省”级排水量虽大,但功能上仍是护卫,仍称护卫舰。

有些国家就掩人耳目,玩弄文字游戏了。比如日本海上自卫队,所有军舰都叫“护衛舰”,2万多吨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也这么叫。但其内部,却以DDH(直升机驱逐舰)、DD(驱逐舰)、DE(护航驱逐舰)这样的驱逐舰标准分类的。

▲上4,22DDH 出云级

还有些中小国家,买了大国的二手护卫舰,回本国承担核心任务,改称驱逐舰,这样也是可以的,毕竟任务目标变了。

现代舰艇已经脱离了吨位、火力分类,以功能、任务划分,从这个角度上说,驱逐舰、护卫舰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和风漫谈


这是一个强者为王还是胖者为王的问题,也是一个迷惑与反迷惑的问题。我是来自国防科研院所的一名研究员,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在传统上,人们习惯用吨位来区分驱逐舰、护卫舰,但随着护卫舰的大型化,二者交叉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单纯的吨位已经无法作为区分的硬标准了,必须考虑作战功能和能力,而且这应该成为主要判定标准。

也就是说,原来,胖到一定程度的肯定是驱逐舰,现在,护卫舰也有很胖的了,胖瘦就不能成为区别的唯一标准了。相反,是否足够强大上升为驱逐舰和护卫舰判定的第一标准,毕竟,太小了是不可能强的,即便大,不强,也不能称为驱逐舰。

一、护卫舰的当代定义

在现代海军中,护卫舰通常被用来为其他军舰和商船提供保护,特别是作为水陆两用远征军的护卫力量、补给舰和商船队,特别是在反潜作战方面。 被称为“护卫舰”的舰船与轻型护卫舰、驱逐舰在吨位上有交叉,4000多吨的也能叫护卫舰,当然也有4000多吨的驱逐舰。


一般来说,护卫舰的作战功能相对单一,比如反潜护卫舰,防空能力能自保,但提供编队防御就不足;反舰护卫舰,装有多门舰炮,配备反舰导弹,但反潜能力、区域防空能力肯定很弱或没有。没有区域防空功能的护卫舰,这绝不是护卫舰能完成的任务。

一些欧洲海军,如法国,德国或西班牙的海军,对他们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都使用“护卫舰”一词。了解一下地平线级护卫舰?

二、驱逐舰的当代定义

21世纪之初,驱逐舰是主力水面舰艇的全球标准,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拥有巡洋舰。驱逐舰的吨位从3000多吨到10000多吨的都有,我国的051驱逐舰就只有3000多吨,还没有美国佩里级驱逐舰吨位大。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吨位与二战时期的巡洋舰相当,火力却大大优于巡洋舰,有的还能配备核装药巡航导弹。驱逐舰也分为功能相对单一和多功能型。

反潜型驱逐舰与反潜型护卫舰相比,拥有更强的反潜能力,包括更多的反潜直升机、更强的探测阵列、更强的作战系统、更多更强的反潜武器等;反舰型驱逐舰也是一样,会拥有远射程、大威力的反舰导弹,拥有齐全的对海探测、预警手段,比如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防空型驱逐舰绝对是区域防空的能手,近百枚甚至上百没防空导弹+强大的对空搜索雷达、火控雷达,提供多通道火力控制,同时对付大批目标……

综合驱逐舰会拥有相对均衡的作战能力,防空、反潜、反舰甚至对陆打击样样不弱,当然,装这么多东西,吨位自然也就上去了,上万吨也很正常。

在510英尺(160米)长,排水量9200吨,装备90多枚导弹的情况下,美国海军DDG 51级等导弹驱逐舰实际上比大多数以前列为导弹巡洋舰的舰船更强大、装备更先进。一些欧洲海军,如法国,西班牙或德国,对他们的驱逐舰使用“护卫舰”一词,这也引发了一些混乱。萨克森级真的是护卫舰吗?

三、总结

有人故意用“护卫舰”来称呼他们的驱逐舰,用“驱逐舰”来称呼它们的航母;有的可能是为了低调;

有的肯定是为了混淆视听,掩人耳目,不要脸地大搞军备。不错,日本就是这样的!了解一下下图的日本驱逐舰?

所以不要被称呼忽悠了,防空能力强的肯定是驱逐舰,综合作战能力强的肯定是驱逐舰,吨位,作为第二考虑因素。如果把海警的万吨舰直接交给海军,叫护卫舰我都觉得不够格。


科技探索队长


吨位上的区别!


张红心


护卫舰只有美国那边比较好分,不过现代来讲,分不分没什么区别。055.驱逐舰12000吨,也叫驱逐了,还有什么好分的?


非攻天下


驱护两兄弟,以前的划分很简单,按吨位功能,一个主攻,一个主守,奋战在大洋上。驱逐舰是大哥,机动强火力猛,驱赶敌人,护卫舰是小弟,为商船护航,近海防卫。随着技术发展,两者吨位重叠,功能趋同,分界也模糊起来,让人分不清楚。欧洲国家甚至都没有驱护这个概念

一般来说驱逐舰电子设备、指挥功能更强,承担了原来巡洋舰的大部分职能,具备独立作战和指挥能力,主打区域防空、区域反潜等面防御。其装备相控阵雷达、中远程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多种装备,强调远程多目标打击,火力通道多,在舰队外层防御。也能用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对海对陆打击,还能支援登陆作战,兼顾反潜。

而护卫舰综合能力相对弱一点,专注于单一任务,负责点防御。主攻反潜、护航,兼顾近程防空、反舰,在编队内层为核心船只护航。护卫舰航速略低,静音性能好,装备先进的拖拽声呐、变深声呐等,作为大型水面舰艇的贴身保镖使用,像我们国家的驱护舰只分得很清楚,055、052D大中型远洋驱逐舰,054A远洋护卫舰,056近海防御型护卫舰。


凌乱的单调


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


1,吨位,驱逐舰最高吨位达万吨,而护卫舰则只有4000吨左右。像中国的052D导弹驱逐舰达7500吨,055导弹驱逐舰则过万吨;054A护卫舰达到了4000吨。

2,用途,驱逐舰具有对海、对空、对潜打击能力,是一种“多面手”中型舰艇。航速也比较快达到了38节之高,可以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打击等,也可以与航母一起为航母护航、侦查、警戒、打造航母警戒圈,单独行动还可以进行巡逻、布雷、火力支援登陆和打击岸上目标。

驱逐舰在无航母国家用来做舰队编队旗舰,与航母一起呢则是航母的带刀护卫。

护卫舰是一种轻、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为舰艇编队或航母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查,高达35节的航速,配上直升机,现代护卫舰已经具备了远洋机动作战能力。主要武器配载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和鱼雷。像054A就是一型导弹护卫舰,火力强,续航力大。护卫舰一般主攻反潜和防空护航,在航母编队中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



在无航母国家,护卫舰与驱逐舰组成驱护编队,驱逐舰主攻打击,护卫舰则重点做好防卫,兼具导弹打击能力。在为航母护航的时候,则贴身防卫空中空袭和水下的潜艇攻击。

这就是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主要区别,驱逐舰火力打击比护卫舰大,主导导弹打击和反导,护卫舰兼具防导和主攻水下反潜等护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