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能造重型魚雷的國家比會造航母的國家都少?

嘯鷹評


重型魚雷一般指的是口徑在500毫米以上,重量超過1000千克,最大航程能夠超過20公里,水下航速能夠超過30節,戰鬥部裝藥超過150千克的魚雷。這類魚雷通常是裝備在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之上,主要用於執行反潛和反艦任務。魚雷裝藥量大,由於水體幾乎不可壓縮,能夠成為傳遞能量波的良導體,並且還能產生空泡倍增效應,因此魚雷爆炸的威力通常能夠達到同質量反艦導彈的兩到三倍以上。



美軍目前最主流的533毫米口徑MK48魚雷,曾經在演習中一發就將澳大利亞排水量近3000噸的特拉侖斯護衛艦攔腰炸斷,即使萬噸級驅逐艦也很難承受兩枚重型魚雷的攻擊!正是因為魚雷威力大,且隱蔽性很強,因此成為了各軍事大國爭相研究的對象。

由於重型魚雷技術含量高,研發投入巨大,因此全世界能夠研發魚雷的國家屈指可數。除了五常之外,能夠自行研製重型魚雷的還有德國、日本、意大利、瑞典、伊朗等國,總數量只有十個。而全世界能夠自行研製並製造航母(包括輕型航母)的國家只有五常加西班牙、意大利,能夠設計和製造重型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6萬噸以上)則只有五常,印度那艘“國產航母”排水量只有4萬噸,而且是由意大利設計,上面的各項設備則都是萬國牌,建造了十年還沒完工,壓根算不上具備航母製造能力。這麼一算,能夠製造的魚雷的國家比製造航母的國家要多了至少三個,但是仍舊是鳳毛麟角!

魚雷設計和製造之所以難,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水下動力

魚雷分為熱動力和電動力兩種,由於水下沒有氧氣,因此熱動力魚雷必須使用小型的閉式循環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原理與AIP潛艇動力類似,但是體積要小的多,並且工作環境更為惡劣,並且還必須保證足夠的功率讓魚雷獲得足夠的速度和射程,掌握這項核心科技的國家寥寥無幾。


▲熱動力魚雷發動機

而電動力魚雷則是使用電池加電動機的組合,說起來原理和電動車如出一轍,但是為了保證魚雷在克服巨大水下阻力後仍舊具備和熱動力魚雷相當的速度與航程,並且儘可能少的產生噪音,電動力魚雷必須使用先進的聚合物或者氧化銀電池和永磁直流電動機的組合,而這二者都是當今世界最為尖端的科技,沒有兩把刷子根本不可能研製成功。

第二、水下導航

現代重型魚雷最常用的制導方式是線制導加末端聲自導的組合,線主要使用光纖,長達百公里的光纖直徑不能超過0.5毫米,並且還要保證在抽離過程中不能斷,能夠承受水壓和腐蝕,這種工藝目前也沒有多少國家掌握。而末端聲自導其實就是一部微型高靈敏度聲吶,通過聲吶信號轉變成電信號,控制魚雷尾舵轉向,世界上能夠研製高性能聲吶的國家尚且不多,微型魚雷聲自導裝置就更少了。



第三、水下穩定

我們都知道子彈在水下射擊時會因為巨大的阻力而導致彈道紊亂,最終失去平衡,因此子彈雖然速度快,但是在水下的射程往往不足兩米。而魚雷作為一種全程在水下行進的武器,如何保證它在水下具備穩定的彈道,如何在克服水下阻力的同時獲得最高的速度,所以魚雷必須具備一個完美的外形。要設計出這樣的外形,必須經過大量的流體動力學試驗和計算,沒有強大的基礎科學基礎以及相關的高科技流體實驗室,即使想設計出一款合格的導彈外形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軍武吐槽君


圖片上蘇聯時代研製的65型魚雷,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魚雷,雷徑是650毫米,要比通常的533毫米魚雷大了很多,當然它的航程和破壞威力都要超過533毫米魚雷。

魚雷和航母是兩種不同的武器,航母的大型武器平臺,而重型魚雷是大型水下兵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彈藥,它們之間本質上是沒有可比性的,從軍事工業製造的角度來說,目前世界上可以自行建造排水量超過4萬噸航母的國家只有四個,也就是中美、英法,可見其技術水平非常高,已經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工業強國都擋在了門外。
著名的MK48型反艦/反潛兩用魚雷,已經升級了很多次,最新型號已經可以攻擊水下1000米的潛艇!它目前仍然是美軍現役唯一重型魚雷,也沒有研製更新的型號,因為研製一型魚雷的費用太高了。


魚雷也是需要頂級的冶金、機械加工工藝、微電子技術才能製造出來的,目前世界上不到十個國家可以製造,但從整體複雜程度來看,航母顯然是大型武器平臺,要比魚雷複雜的太多,當然是航母技術水平更高一些。

那麼,重型魚雷為什麼也只有極少數國家可以製造?這是因為它的製造技術等級太高了,不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冶金和金屬加工工藝沉澱甭想將它製造出來,而且現在的魚雷又加上了微電子技術,智能化水平提高了,更加提高了製造難度。
魚雷的推進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燃料電池、銀鋅電池、鉛酸電池...等電池組推進,另一種是熱動力機,但“銀鋅電池”由於造價昂貴,加之動力不足,不適宜重型魚雷使用,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重型魚雷都採用熱動力機推進,圖片上就是魚雷的斜盤式熱動力機(蘭金閉環發動機),是非常高級的動力機械裝置,533毫米雷徑的魚雷熱動力機的最高功率要在500馬力以上,才能使魚雷的航速超過60節以上,那麼500馬力上什麼概念?現在的履帶式步兵戰車的發動機功率都在380千瓦左右,換算也就在500馬力左右。從體積上來說魚雷的熱動力機體積要大大小於步兵戰車的柴油機,公斤/功率比是相當高的。


魚雷熱動力機工作狀態就是圖片上這樣,斜盤式結構可以讓驅動軸的行程更長一些,提高熱效率。魚雷的熱動力機由於形狀複雜,有很多薄壁的精密鑄造件,需要使用流動性好的銅合金製造的,零件的外表要鍍鉻提高耐熱和耐腐蝕性,而且零件的機械加工精度極高,這些都需要有非常高的精密鑄造技術和精密金屬加工技術才能做到。
圖片上是美軍MK48型魚雷所用的蘭金閉式循環熱發動機,早年間的熱動力魚雷使用煤油和“過氧化氫”也就是雙氧水(助燃)為熱動力燃料,但是“雙氧水”需要二氧化錳做催化劑才能快速釋放出氧氣,但在釋放的過程,釋放量不穩定忽大忽小,在助燃煤油時非常容易引起“過燒”現象,而“過燒”是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俄羅斯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爆炸原因就是這種原因引起的!

所以,現在的先進熱動力魚雷都是使用“奧托2燃料”作為魚雷的熱動力機的推進燃料,“奧托2”的主要成分是:丙二醉二硝酸醋75%、硝基二苯胺1.4%,癸二酸二一22.2%的化合物,是一種液體,熱穩定性好,不溶於水,無腐蝕性,可在容器當中存放許多年,而且它在“蘭金機”內是封閉自循環,廢氣不排出雷體的外面,也就形不成我在電影當中看到的那條明顯的“魚雷航跡”...知道“奧托2”燃料大體配方並不難,但是知道精確配方只有倆國家,除美國之外肯定不是俄羅斯,要不然“庫爾斯克號”也不會發生重大事故而沉沒,而且“奧托2”需要又很高精細化工能力才行,只會做口紅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知道它最精確配方。
這是一戰期間德國魚雷所用的GA VⅢ型雙自由度陀螺儀,陀螺儀是魚雷和導彈裡的重要零部件,它的作用相當於人的小腦是管理人的平衡神經的,魚雷的陀螺儀也是一樣,如果沒有陀螺儀的控制,魚雷發射出去不到100米就開始打轉,根本不往前航行,也更談不上擊中目標了!


圖片上是現代魚雷的陀螺儀,遠比一戰陀螺儀加工精度高了許多。

但是,陀螺儀的加工工藝要比熱動力機還要高,直觀的說加工精度和瑞士高級機械錶的零件相當,達到了十幾微米級(0.010毫米)的水平,因為陀螺儀轉動要非常靈活的,精度稍微差一點點就有可能將陀螺卡死,其後果就是魚雷發射出去之後原地打轉,停滯不前,搞不好還把自己的艦船或者潛艇擊穿了很危險,所以陀螺儀的加工工藝太高,又是魚雷難以製造的一個原因。


圖片裡是魚雷的頭部,裡面安裝則主被動聲吶,現代魚雷要比二戰時期的魚雷先進了許多,就有了微電子技術後使魚雷具備了智能化,可以安裝聲吶進行探測,搜尋目標發出的噪音或者發射探測波再接收到目標聲吶回波,來精確的找到目標的方位,提高打擊精度!

魚雷的主被動聲吶也是製造難點,它雖然很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與製造大型聲吶標準幾乎是一樣,也使用高檔“鈦酸鋇”電子器件製造,如果“鈦酸鋇”器件要是製造的標準很低,就不可能探測/接收到艦船和潛艇發出的噪音,所以必須要有很高的電器零器件製造能力才行。

重型自導魚雷要同時安裝主被動聲吶,比如說:40公里的射程內,前10公里由潛艇的主動聲吶+拖線(信號/數據傳輸)進行引導,但10公里後魚雷尾部的切刀會將導線切斷,因為潛艇的聲吶長時間鎖定目標方位根本不能機動,這對自己的安全非常不利,導線過長也會增加“死重量”,減緩魚雷的航速,所以要切斷。
美軍MK46魚雷的聲吶,包括:水聲探測器件、濾波器、功率放大器、數據存儲器(硬盤)、計算機...等組成,它的體積大小和我們在超市裡面看到的5升裝油桶差不多,當然重型魚雷是533毫米(以上)主被動聲吶的體積也要大於MK46的324毫米,但是與5~6米甚至更長的魚雷體積相比它實在是太小了,還要在30多公里的嘈雜海洋背景噪音當中去識別、跟蹤、引導打擊目標,確實要求設計與製造都很精密!否則連十幾萬噸的貨輪和百十噸的漁船都分不清...也就沒法實施打擊了...通常來說,魚雷攻擊目標是先使用被動模式監聽敵艦船發出的噪音,最後幾公里才開啟主動模式去最後確認,因為過早的開啟主動聲吶模式發出的探測波會被敵艦船接收到,進行反魚雷作業。

美軍AN/SLQ25“水妖”魚雷誘餌。目前世界上有點規模的海軍都裝備不同型號的“魚雷誘餌”,就是要干擾魚雷的的聲吶探測波或者發射模擬艦船發出的噪音讓魚雷被動聲吶出現信號接受紊亂。

通過上面對魚雷的動力裝置、陀螺儀和聲吶的粗略介紹,就會明白魚雷製造的複雜性,需要有完善和高超的工業能力才能將它製造出來,也因為魚雷的製造精密導致了它的價格昂貴,目前一枚反艦/反潛重型魚雷售價超過了500萬美元!要比一枚“戰術戰斧”巡航導彈貴了數倍之多,所以它也是一般國家裝備不起的水下兵器,比如說:越南有6艘“基洛級常規潛艇”,一艘最低配置12枚53型魚雷,6艘最低也得72枚,再乘以每一枚的價格...軍費開資的壓力非常大!


當然,即便是魚雷製造工藝複雜,若是與航母相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僅一個核反應堆的技術要求在任何方面都要大大超過魚雷的熱動力機,反應堆在任何方面都是最高技術標準的!

所以,魚雷和航母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器裝備,但是它們的製造都依託於強大的工業才能製造出來。


皇家橡樹1972


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了,全球現在能造重型魚雷的國家至少在10個以上,像美、俄、中、英、法、意、德、瑞典、日本、韓國、印度等都研製和生產了自己的重型魚雷;但是全球能造航母的國家卻不超過10個,能造6萬噸級以上航母的國家只有3個,能造10萬噸級核動力彈射航母的只有美國一家。

重型魚雷比導彈難造倒是真的,因為前者是在水下運動,要想跑得快、打得遠、潛得深、打得準,就要克服水的阻力、背壓、水下導航和制導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水的阻力是空氣的800多倍,重型魚雷在水中要跑出35節到70節的速度,還要有數十公里的射程,以及能打水下數百米的潛艇目標,其中的技術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因為重型魚雷直徑通常就是533毫米,長度不超過7米,所以對動力和推進系統的要求極高。重型魚雷的動力主要是熱動力和電動力,但不管是熱動力的單組元、三組元燃料以及斜盤、渦輪等發動機,還是電動力的永磁電機和電池組,技術都很高。魚雷在水下航行,深度越大需要克服的背壓越大。一般10米一個大氣壓,下潛500米就50個大氣壓,也就是說在500米水下,魚雷如果採用熱動力,先要一部分功率把這50個背壓克服了,剩下的功率才能用於魚雷前進。電動力的功率倒是不受背壓影響,而且安靜,但是航速和航程不如熱動力。到底選擇哪種動力,要看各國國家的戰術需求和技術實力了。
魚雷在水下運動,只能依靠聲自導。但是這種制導距離不遠,而且受海底地形、海洋環境噪聲、溫度、深度、鹽度、魚雷航行自噪聲、人工干擾噪聲等影響大,所以要研製高性能聲吶導引頭難度比導彈的導引頭大多了。現在的自導魚雷普遍還採用導線傳輸指令,這對導線的纏繞、放線機構、線的抗拉伸能力等等都有很高要求。(S)


聯合防務


魚雷是一種能在水 中航行、主動尋的,毀傷目標 的武器,有“水中導彈”之稱。

魚雷具有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性大的特點。魚雷主要用艦船和飛機攜帶,主要用於攻擊 艦船和潛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 水道。

重型魚雷由於自重大,要求推進系統高效給力,新型泵噴發動機是關鍵。

魚雷在水中航行,受到水的阻力較大,要求它既要航程遠,又要速度快,是很難做到的。燃料裝載多了,又影響戰鬥部的裝藥量,會大大削弱它的威力。

最重要的還在於能有效探測潛艇的方位,速度和潛深,快速識別真假目標,有效地發射、跟蹤和擊毀目標。

魚雷上的各種傳感器,必須十分精巧智能,不僅能適應各種海洋環境,而且要求靈敏和耐用。

魚雷對潛艇的攻擊,其尾流探測自尋的技術非常複雜,一般國家連相關的實驗設備都造不出來,更談不上造重型魚雷了。

總之,魚雷集水聲技術、電子技術、動力技術、流體技術、智控技術、探測技術之大成,學科交叉密集,技術錯綜複雜,所以,世界上能研製重型魚雷的國家屈指可數。


江山64466859


誇張了,能造重型魚雷的國家確實不多,但是技術難度應該還不至於達到航母這個高度,畢竟在航母中也是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之分的,看排水量同樣也是有重型、中型和小型航母這樣的劃分,一句話概括,目前能造重型核動力航母的只有美國一家,但是能造重型魚雷國家除了五常之外,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同樣也可以製造,這麼說吧,世界上能造重型魚雷的基本上都是工業強國,比如大家較熟悉的那幾個西方列強,都具備製造重型魚雷的能力,下圖為北約國家中主要服役在主要幾種重型魚雷:

▲北約主要幾種型號重型魚雷

從圖中可以看到,北約的領頭羊,美國有MK48型重型魚雷;接著意大利有“黑鯊”和A.184這兩款重型魚雷,其中“黑鯊”是意大利和法國共同研製的;然後英國的重型魚雷則是MK24型,德國也有兩款重型魚雷,分別是SUT和SST4,除了這幾個國家之外,我們國家則是有魚-6型重型魚雷,俄羅斯也有自己的65型、53型重型魚雷,至於日本,則是有89型(G-RX2)重型魚雷,不過日本的這款89型魚雷其實也是在美國的MK48 ADCAP重型魚雷的基礎上山寨出來的,其實不止是魚雷,日本大部分武器都能從美國那裡找到原型。

▲魚-6重型魚雷(網圖)

言歸正傳,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除了法國外的其他四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重型魚雷,而法國則是和意大利一起研製的,其實“黑鯊”重型魚雷一開始是德意法三國共同研製的(抱團研發某種先進武器是目前歐洲國家的傳統,而且重型魚雷的研發成本高、難度大,抱團合作確實比獨自研發更加划算),不過到後面德國自己出來單幹了,法國也因為經濟問題曾經退出了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重新加入了與意大利的合作,然後就搞出來“黑鯊”這款重型魚雷。那麼,重型魚雷的研發難度究竟有多大?為什麼連法國這樣的大國都需要和其他國家抱團合作,主要有這幾點:


1、首先是研發成本很高,技術難度很大,從德意法三國抱團合作,共同研發重型魚雷就能看出來,並且其中法國還因為經濟問題退出來一段時間;


2、所謂的重型魚雷,其實體積相對來說還是很小的,長度不過六七米、直徑大概在半米左右,然後需要在這個小小的空間內裝進各種設備,比如動力系統、制導系統、戰鬥部等,同時需要保證魚雷有四五十節以上的速度和最少幾十公里以上的射程;


3、重型魚雷的工作環境更加惡劣,導致對抗壓材料性的能要求很高,因為魚雷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承受劇烈的水壓變化,比如在幾百米深的水下發射,然後魚雷需要在短時間內上浮到幾米深的海面,打擊水面艦艇;或者是從水面發射,然後迅速下潛到深海打擊潛艇,也就意味著,魚雷在短時間內需要承受因為數百米的深度變化而帶來的巨大壓力差,單單是這一點對魚雷外殼材料的性能要求就沒幾個國家能做到,難度可以參考潛艇耐壓殼;


4、水下通行問題,水下通信其實是目前世界各國都急需突破的一個難點,在這一點上連潛艇的水下通信問題都還沒解決,因為尋常的電磁波通信在水下是行不通的,海水對電磁波能量有著很好的吸收作用,即意味著普通的電磁波在水下衰減非常嚴重。


▲MK48 ADCAP重型魚雷

除了上面說到的幾點以外,重型魚雷動力系統的燃料選擇也是一個問題,因為考慮到射程,重型魚雷採用的是熱動力方式,即燃料驅動,而對於如何選擇燃料又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需要保證魚雷的安全性,舉個例子,俄羅斯沉沒的那艘“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原因就是由於艇上的魚雷發生了爆炸,而魚雷爆炸的原因則是跟它的燃料過氧化氫有關。因此,重型魚雷的研發確實很難,除了技術難度之外,還要考慮成本,所以真正有需求的國家才會花大精力去研發的,而這些國家無一不是世界有數的強國。


哨兵ZH


這個說法也許不是很正確,因為能夠製造魚雷的國家不算很少,中,美,英,法,德,俄,瑞典,日本等,相比之下,能造航母的國家卻不算多,所以能造魚雷的國家可能要比能建造航母的國家還要多一點,但是確實不是很多,這個技術難度確實很高,魚雷設計並不是很難,關鍵於在能夠製造了。

現代魚雷技術本身的變化不大,往往許多舊型號的魚雷可以用上幾十年,真正的難度不是如何設計,原理與結構什麼的都是很簡單的,關鍵技術還是在製造上,因為現代魚雷不是技術複雜,而是標準太高,技術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可以這麼說,它是在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能力的標杆物。

它應用的技術都是許多相當成熟的東西,但是這類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很多東西都是非常複雜的要求,高標準,這造成魚雷的製造是非常複雜的,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特種設備,更會使用一些特殊的工藝,僅僅就設備就對許多國家就是頭痛事,這類專用設備幾乎是不會出口的,許多工藝又是特殊工藝,更是許多國家難以解決的問題。

目前來說,魚雷製造需要用到的許多東西都不是一般國家可能擁有的,自然讓許多國家造不了。


浴火


魚雷和航母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器裝備,但是他們都屬於對軍工科技要求極高的武器,世界上能夠製造重型魚雷的國家確實很少,但是能造航母的國家比能造魚雷的還要少,航母作為大型系統化的軍事工程,目前只有中美俄英法5個大國可以完全的國產航空母艦,能夠研發重型魚雷的國家也不多,滿打滿算不到10個,主要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德國、意大利等8個國家。

圖為MK48魚雷,他是目前美軍唯一裝備的重型魚雷。


魚雷那麼小,卻那麼難以研發製造,主要是因為研發魚雷需要非常高端的機械設計製造能力,他是非常精緻的機器,同時現代魚雷又加入了自導能力,需要有先進的電子科技才能完成研製,並且魚雷需要在深水中使用,對於冶金工業也有很高的要求。魚雷上最難的部分應該就是推進系統了,他是魚雷是否能夠獲得高航速的關鍵。

圖為蘭金閉環發動機,他對於機械的設計製造能力要求很高。


目前,現役的魚雷主要有兩種推進方式,一種是以銀鋅電池、鉛酸電池等為基礎的燃料電池動力,但是電動魚雷的推力有限。世界上主要大國都是使用另外一種推進方式製造重型魚雷,那就是熱動力。熱動力魚雷的熱動力機是非常精密的機械裝置,一般的533毫米魚雷的斜盤式熱動力機最高功率能夠達到500馬力以上,這個推動力都足夠推動二戰時期的坦克了,但是要知道這個馬力可是在一個小小的魚雷上釋放的。

圖為工作中的斜盤式魚雷熱動力機。


由於海水具有腐蝕性,而且內部雜質很多,因此精密的魚雷熱動力機還需要很好的耐腐蝕和耐磨損能力,其內部的金屬機械要有很好的工作穩定性,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正常的運轉。要加工這樣的機械,還需要先進的機床設備,而一般的國家連機床設備都研發不出來,何況去利用精密機床製造精密的魚雷熱動力機了,要做出這樣精密的機械,需要很長時間的探索和測試。

圖為現代魚雷使用的陀螺儀,同樣是非常精密的機械設備。


魚雷要在洶湧的海水中,以穩定、可控的路線命中目標,保持前進的姿態,保持平衡的狀態,就需要有先進的陀螺儀。陀螺儀可以讓魚雷精確感知自身的姿態,從而做出調整,然而陀螺儀加工的難度非常高,設計的難度也很高,其實光是他的運作原理很多國家就搞不清楚,如何加工製造更是談不上了,由於陀螺儀和熱動力機的存在,讓魚雷成為一件“工業藝術品”,很難製造。

圖為電動魚雷的推進機構,也是比較複雜的電磁結構。

圖為世界上主要的533毫米魚雷一覽表(不包括我國和俄羅斯)。

別看魚雷小,他也像是一艘潛艇,不但要推進裝置,而且也需要聲吶裝置。現代魚雷都是聲自導魚雷、尾流自導魚雷,線導魚雷都已經是過去時了,無導引魚雷更是不存在。自導魚雷就需要聲吶裝置,裝備在魚雷小小的頭部,依靠內部的電池供電,不斷的探測和搜索目標,然後確定和跟蹤目標,這樣即便是射擊方向稍有偏差,魚雷自己也可以修正航向。這樣的小型聲吶裝置能夠研發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

圖為魚雷的結構,可見其內部複雜的結構以及彈頭的小型聲吶基陣。


所以,最後就導致了能夠研發製造魚雷的國家也非常少,別看他誕生了100多年,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研製的,我國現在能夠研發空基發射、水下發射、水面發射、陸基發射等多種魚雷,還能夠發展魚10這樣能夠在1000米深度作戰的熱動力魚雷,而且是尾流自導魚雷,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我們應該為之驕傲。


海事先鋒


▲現代先進魚雷的代表之作-美國MK48魚雷(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軍事武器的圈子裡,向來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即能造導彈的國家比能造魚雷的國家還要多,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導彈看上去更加的高大上,而魚雷這種誕生在1866年的武器,似乎已經是非常年代久遠了,那為何能生產導彈的國家比能生產魚雷的國家還要多呢?

▲MK48魚雷的總體佈置圖,其設計難度主要在制導和導航系統(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啊,所謂能早魚雷的國家比能造導彈的國家少的說法,針對的只是現代化的先進魚雷而言,對於此前那些無制導的直航魚雷來講,其建造難度是比較小的,而對於現代化的先進魚雷來講,其製造的難度主要在於其制導系統和導航系統,我們都知道,魚雷是在水中航行的,而在水中要讓其準確的命中目標,就必須讓它儘可能的“聰明”起來,不僅要讓其能夠準確鎖定跟蹤命中目標,還要能夠規避水中的一些障礙物,故而這對於制導系統和導航設備來說的難度是比較大的,那對於現代化的魚雷來說,其一般主要採用的是主/被動結合的制導方式(包括尾流制導,聲制導外加線導等),這樣就可以比較好的保證其“聰明”度,而對於導彈來說,由於其在空中飛行時幾乎沒有啥障礙物,故而對於其制導和導航系統來說,所需的難度係數就比較小了。

▲現代魚雷除了得擁有先進得制導系統讓自己打得準外,還得有先進的導航系統,從而讓自己不至於在大海里迷失方向或者撞到障礙物(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綜上述而言,現代有的國家不能夠生產先進的魚雷也就不難理解了。


軍武次位面


一般來說,在軍工裝備領域,最易實現快速發展的是空中武器系統,而最難實現快速發展的是海上武器系統。這主要是由於客觀環境所制約,以及其作為一個作戰與生活平臺的複雜性所決定的。一艘航母,甚至一艘普通護衛艦,囊括了幾乎如今所有高技術與頂尖工業門類,其複雜性可見一斑。

魚雷,屬於海上武器系統之一,也是海軍最重要的武器系統,它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發射與投擲,去如從潛艇,水面艦船,以及直升飛機上發射等。說到底,魚雷就是一個高端水下機器人系統,它必須具有高速度,準確性,以及儘可能續航力。因此,魚雷上就必須裝備最先進的動力系統和多種綜合控制系統。根據動力系統的不同,魚雷分為兩種類型。使用熱機的叫做熱雷,屬於傳統魚雷,使用高能特殊電池的叫做電雷。兩種魚雷也各有特點。總之,新型電動魚雷具有熱雷不具備的優勢,如靜音與紅外信號特性就遠比熱雷具有優勢。

不管是熱雷還是電雷,都是非常複雜的武器系統,涉及很多海洋和軍事工程學領域,因此造價也非常昂貴。

在今天的世界海軍裝備方面,也僅僅只有少數國家能真正進行魚雷的研發製造。從公開的信息發現,美國海軍根據其作戰使命,主要還是使用熱雷,當然也有電雷。歐洲國家,如法國,近年來在開發輕型,甚至重型電動魚雷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其電雷技術領先世界。


gautier6


按照破壞力,魚雷分為輕型和重型。作為一種能夠在水上或水下發射,並且能夠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水線以下或潛艇的武器,魚雷一直以來也都受到各國的厚愛。所以能夠造魚雷的國家也不再少數,至於為什麼能夠造重型魚雷的國家會比造航母的國家少,其實還是主要有以下原因:

資料圖:軍艦上三聯裝的魚雷發射管


首先,重型魚雷的直徑大多在533mm以上,主要裝備在潛艇上,而且是戰略核潛艇。魚雷本身是潛艇最常見的武器,在潛艇的歷史上也是最悠久的武器,可以說如今每一艘潛艇上少不了的非魚雷莫屬。之所以說重型魚雷主要裝備在戰略核潛艇上,由於常規潛艇在排水量上就已經處於劣勢了,如果說要讓常規潛艇選帶多一點輕型魚雷或者少帶一點重型魚雷,我想誰都會選多帶輕型魚雷。戰略核潛艇在排水量以及戰略地位上就註定要攜帶更大威力當量的重型魚雷,然而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也就中、美、俄、英、法、印。即使造好了“子彈”,也會面臨有彈無槍的尷尬場面。

資料圖:英阿馬島戰爭被魚雷擊沉的貝爾格拉諾將軍好


其次,如今的魚雷和一戰二戰時期的魚雷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而此前時期的魚雷在發射前要將航向和深度設定號,發射之後一頭腦的向前撞去,直到撞擊被引爆或者動力耗盡沉入大海;如今的魚雷都已經具備導引功能,在命中率和殺傷率都提高了一大截。這就需要將魚雷的尋標頭做到及其精緻,而這需要的不僅是製造工藝,更需要有材料。高標準就已經將很大一部分國家難倒了,更何況是重型魚雷。況且可以花點錢去買現成更好的,很多國家對那東西需求又不同於軍事大國,幹嘛還要花錢去研製那東西。

資料圖:從軍艦上發射的魚雷


造重型魚雷受制的不僅僅是造魚雷技術方面,還包括經費、材料等等,對於很大一部分國家,是沒有技術和經費支持的,這些東西也只有軍事大國能夠玩轉得來的。雖然航母也是軍事大國才能玩得開的,但是造航母歸造航母,能夠把航母造好的國家也真的沒有幾個。

資料圖:三哥的維克蘭特號



本問答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