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番茄栽培發生猝倒病是什麼原因?有哪些措施預防番茄發生猝倒病?

高老慢


問:番茄栽培發生猝倒病是什麼原因?有哪些措施預防番茄發生猝倒病?

番茄的猝倒病多發生在春、秋的育苗期,幼苗出土後、真葉尚未展開前,以及定植後不久的幼苗。這對於即將定植的幼苗以及定植不久的幼苗來說都造成了及大的損失。那麼如何做到“猝倒病”的防治工作呢?有哪些措施預防呢?詳情如下:

◆ 一:首先來認識什麼是番茄的猝倒病

番茄的猝倒病我們當地農民稱它為“爛腳瘟”,意思就是基腳腐爛了。其病屬於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常期存活。猝倒病是育苗期的病害之一,不過定植後遇降雨量增多,氣溫不穩定也會發生猝倒病。【1】番茄種子感染猝倒病時,可導致爛種;幼苗出土後發生猝倒病時,可導致幼苗大片死亡,甚至整個苗床的苗全部死亡。【2】“猝倒病”危害廣,不但危害番茄幼苗,還能傳染給附近田塊的瓜果類、茄科類等幼苗。發病嚴重的年份,還能傳染給掛果期的黃瓜、茄子等蔬菜的果實導致爛果發生。初春氣溫多變,時冷時熱;秋天氣溫漸涼,天氣乾燥是“猝倒病”的高發期,育苗時要加強防範。

◆ 二:番茄猝倒病的症狀

【1】幼苗出土前的症狀:在種子發芽出土時染病,造成胚莖和子葉腐爛。嚴重時全部不能出苗,導致育苗失敗。

【2】幼苗出土後的症狀:首先是幼苗莖基部感染呈水漬狀病斑,病部慢慢變為綠黃褐色,縊縮成線狀,表皮部分脫落,並迅速擴展蔓延繞嫩莖一週,在子葉還沒有凋謝之前幼苗即猝倒,造成大片腐爛而亡。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寄主病殘體表面及床體周圍,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的菌絲。

◆ 三:造成番茄猝倒病發生的原因

【1】溫度原因:最容易引起猝倒病發病的溫度是10-15度。當土壤的溫度在10度以上時,猝倒病開始發生與流行;當15度左右時,病原菌繁殖加快;當溫度在28度以上時,病原菌生長將會受倒抑制。由此說明番茄猝倒病是一種喜溫暖不耐高溫的病菌。

【2】溼度原因:溼度對猝倒病發生也有關係,在適溫的條件下遇陰雨綿綿或者苗床的地下水位過高又或者空氣相對溼度在80-85%以上時,都有利於猝倒病的發生與流行。由此說明猝倒病是喜溼病害,溫度越高病害越嚴重。

【3】苗床管理不當:【3-1】床土的土壤黏重、潮溼,播種時又缺少精耕細耙,導致床土瀝水功能不好,引起猝倒病發生。【3-2】育苗的過程當中,如果苗床的頂棚漏風、漏雨,導致苗床的溫度過低,又或者給苗床澆水過多形成積水窩,導致床土溼度過大,都會使苗床處於低溫高溼的狀態,從而引起猝倒病的發生。【3-3】日照是保證綠色幼苗生長的條件之一,如果頂棚的透光效果不好,導致苗床的光照不足或者光照過短,也會引起猝倒病的發生。【3-4】播種時播得過密,導致幼株間相互擁擠、株間之均面積不足,生長受到抑制,透風透氣性能差,也會引起猝倒病發生。

◆ 四:番茄猝倒病是怎樣進行傳播的

【1】最先浸染:猝倒病的病原菌菌核產生孢子囊和遊動性孢子出來能在土壤中及病殘體、腐殖質中長期存活。當春季、秋季溫度和溼度適宜時,土壤或病殘體上的孢子囊和遊動孢子直接浸染種子或者幼苗以及定植後的幼苗,使種子腐爛和幼苗發病。這就是導致下茬(翌年)育苗或者定植的田間最先浸染源。

【2】二次或多次浸染:當猝倒病病原菌導致幼苗發病後不但使細苗大面積的死亡,而且病菌可藉助雨水、農具、不潔的肥料、灌溉水、種子傳播,使就近田塊的十字花科、瓜類、茄科類染病,使葉球和果子腐爛。這就是猝倒病二次或多次浸染的危害。

◆五: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措施,以農業防治為主,藥物為輔的原則進行。

【五-1】農業防治辦法

【1】苗床選擇:因為猝倒病在田間存活時間久,所以要選擇2-3年沒有種過十字科、茄科類、瓜類的土地做苗床育苗的土地,以免土壤中夾雜著猝倒病病菌,引起病害。要求苗床的土壤土層深厚肥沃、上下蓬鬆、瀝水功能良好、地勢高燥、排灌方便、避風向陽的地塊。請勿選擇舊苗床或前茬種過易感染猝倒病作物的土地。

【2】精耕苗床,把土塊整細整平整後做畦,並把畦面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用多菌靈配成苗土,1/3下鋪,2/3上鋪;也可以配成藥液噴施床面,這樣可以殺死土壤中的猝倒病菌,從面減少發病機率。(關於多菌靈和水的配給比例一定要詳細看說明書,這裡就不加以說明,以下所有藥水的配方一樣參考說明書)。

【3】種子消毒,可以減少猝倒病發生機率。一般有3種方法。[3-1】溫水浸種:可以將沒包衣的種子放入50-52度溫水中浸泡30-35分鐘,並不停的用棍子攪動,使種子全部受熱均勻從而全部殺死種子帶菌。【3-2】藥劑拌種:用多菌錄可溼性粉劑、笨來特(笨菌靈)拌種(拌種用量詳細照說明書進行)。【3-3】藥劑浸種:把種子放到清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最後瀝乾後放入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溶液比例詳細看說明書進行)中浸泡10分鐘左右撈出,再放入到清水中漂洗乾淨後晾乾播種。

【4】育苗管理

【4-1】給苗床施肥時要用潔淨的肥料,特別是施農家有機肥時,一定要高溫腐熟才可用,這樣可少減少肥料帶菌。

【4-2】給苗床澆底水時,一定要澆潔淨的溫水,儘量選用井水澆,勿選用稻田水、池塘水等澆幼苗,這樣可以減少病源,從而減少發病。

【4-3】撒種子時要均勻稀撒,不能太密,這樣幼株間隔有一定的株面積,自然就發病少。

【4-4】苗床的頂棚要完好無缺不能漏水透風,免得溫度低引起猝倒病發生。並且要求頂棚光潔無汙染物,透光性能強,如果連續遇陰雨霧天,需要採取增光措施,使苗床的光照度得以保證,從而減少發病的機率。

【4-5】苗床的溫度白天控制到22-25度,晚上控制在18-20度,如果溫度達不到要採取增溫措施,這樣可以防治溫度過低引起猝倒病發生。出苗後要揭開薄膜適當給幼苗通風散氣,晚上及時蓋住,這樣可以排溼,免得溫度高誘發猝倒病發生。

【4-6】如果給苗床補水時要用噴霧器補水,切勿大水澆灌,免得形成積水窩造成溫度低、溼度大引起發病。

【4-7】不能隨意給幼苗亂補肥,要看苗補肥,免得肥贏引起幼苗旺長,幼株抗病力下降導致猝倒病發生。

【五-2】◆ 藥物防治辦法

發現少量的患病幼株應立即拔除,並立即施用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甲霜靈可溼性粉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等兌水噴施幼株,噴1-3次可見效。(藥劑兌水比例詳細看說明書進行)

綜上:番茄發生猝倒病的原因跟天氣、溫度、溼度、光照、育苗期管理有關,以農業防治為主和藥物防治為輔的原則進行。


留守傅姐


我三舅家一直都用塑料大棚種植番茄,我記得去年就發生了育苗盤上番茄猝倒病的狀況,那一次發病,基本上整整三盤的番茄苗全都爛掉了,原因是我三舅和三舅媽出門兩天,我表妹想替爸媽乾點活分擔一下,結果水澆的太多,等我三舅回來發現就來不及了,只好重新育苗。



一、番茄猝倒病的發病原因

栽培番茄在育苗期間最容易發生猝倒病,小苗剛出來的時候,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灌溉過多,土壤溼度過大,光照不足,氣溫比較低,是最容易大面積發生猝倒病的。

番茄的幼苗一旦被猝倒病病毒侵害,發病率極大,而且還有傳染性,通過多年來種植番茄的經驗來看,溼度越大,傳播率越大,發病率越高,一般來講,在幼苗的第一片真葉出現的時候,最容易被感染番茄猝倒病。

尤其在早春或者冬季返季節種植番茄的時間裡,氣溫偏低,掌握不好溫度,然後溼度再過大,極容易大片的發生猝倒病。


二、番茄猝倒病的發病症狀

別以為苗床育苗的時候,我們把土壤消毒了,然後環境也剛剛好就不會出問題。苗床上幼苗出土之後,很容易被病菌侵染,在我們東北種大棚的農戶,很多農民的大棚都是禁止陌生人進去的,恐怕攜帶了病毒感染了幼苗。

番茄幼苗被侵染了猝倒病病毒之後,剛開始會在莖葉交接處,或者莖中間的位置,發生小圓點,一般都是淡黃色,也有墨綠色的,呈水漬狀,然後很快就會破皮,腐爛,擴展,然後整株幼苗倒伏。空氣溼度大的情況下,折斷部位還會有白色的黴變。


三、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1、苗床消毒

種植番茄之前,對苗床進行充分的消毒,可以用40%惡毒.菌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對床土進行消毒,然後用花園土混雜完全腐熟的農家肥,經過篩子篩細的土壤充分攪拌之後晾曬兩天後,再進行播種。

2、培育壯苗

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消毒,可以用清水浸泡三四個小時,再用再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分鐘,然後晾乾放置到器皿中進行催芽,種子出芽之後再進行播種。播種要均勻,注意間距,別太密集,避免未來通風差的現象,播種後覆蓋土壤在一個瓶蓋的厚度左右,別太厚,影響出苗。

3、控制溫溼度

育苗的暖窖或者棚中棚裡,要保持溫度在白天20-25度,夜間10-15度。幼苗期對水分的要求並不大,相對溼度的要求在45%-50%,不要溼度過大。


4、農業管理

要做好棚內的保溫工作,防治冷風和突然降溫,發現有弱苗,病苗要及時清理,遠離,移栽之前要適時通風,鍛鍊幼苗抗性。

5、化學防治

番茄猝倒病的發病初期,可以用64%惡霜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對苗盤進行噴霧防治,對於番茄猝倒病的藥劑,農資商店有很多種類的防治藥劑,我們在這裡不做過多介紹,要提醒的是,要去正規的公司購買,切不可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劑,以免耽誤防治時間帶來損失。

如果苗盤溼度大,但不至於發生猝倒病,為了防治和降低溼度,可以撒施一些草木灰,效果也特別好。


高老慢


對於您的提問,番茄猝倒病是番茄苗期常見的一種病害,嚴重會導致番茄苗全部死亡,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番茄猝倒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番茄一般採用移栽的方法,在育苗時是該病的高發期。猝倒病,顧名思義就是幼苗猝倒在地。最開始是幼苗中部出現病斑,像是被水泡過的一樣,隨6著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漸擴大範圍,病斑也開始變成褐色,最後導致幼苗猝倒,而且染病幼周圍往往會出現白色菌絲。



猝倒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能潛伏在土壤中,等條件成熟後就會大規模侵染。如果苗床內溫度較低,而且溼度比較大的話是最容易引發猝倒病害的,還有在幼苗剛長出來後,根部尚未扎牢,葉片過少,這也是猝倒病高發期。後期種植後病菌還會伴著雨水和施肥進行侵染。



下面再說說防治方法,首先要選用具有抗病性的品種,在播種前可用溫水浸泡消毒,人工催芽後再進行播種。由於病菌可以潛伏在土中,所以對育苗所用土壤要嚴格把控,選用新土並對土壤進行消毒,可用苗菌敵或代森錳鋅等藥物拌土後撒入苗床,殺滅土中的病菌。



育苗期間做好管理,保證苗床良好的排水性,經常對其進行通風處理,在保證溫度的同時降低溼度,防止像猝倒病等喜溼病菌發作,做好水肥管理,提高幼苗的抵抗力。若病害已經發作,要及時的清除染病植株,兵噴灑普力克、安克等藥物進行控制。



對於番茄猝倒病的防治,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意見嗎?


農事百態


猝倒病屬於苗期病害,主要發生在育苗過程中和菜苗定植後的前期。番茄猝倒病和其他蔬菜苗期猝倒病一樣,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病原是瓜果腐黴菌,另外還有德里腐黴菌和畸雌腐黴菌等病菌。

腐黴菌如何侵染番茄誘發猝倒病?

腐黴菌是土壤中的習居菌,在土壤里長期存活,以卵孢子和菌絲體在土壤中,或者是以菌絲體在農作物的病殘體上越冬、越夏。在番茄育苗苗床條件達到病菌適宜的萌發條件時,病菌的卵孢子和菌絲體形成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並萌發出芽管,或者是由卵孢子直接萌生芽管,用芽管侵染番茄幼苗,引起猝倒。

瓜果腐黴菌等引起菜苗猝倒的病菌生長髮育的適溫是10——30℃,土壤溫度15——16℃,病菌繁殖很快。番茄幼苗子葉期到2片真葉期是幼苗的感病階段,反季節栽培番茄育苗時尤其容易發生。

育苗期間遭遇寒流和陰雨雪,光照不足,苗床保溫差,種子質量不好,育苗過密,間苗不及時,澆水不當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會誘發番茄猝倒病。

番茄幼苗猝倒時有什麼症狀表現呢?

可見的番茄猝倒,主要發生在育苗盤中或反季節栽培的幼苗的莖基部,感病部位開始時出現水漬狀軟化,發展後成為黃褐色病斑,隨後繞莖擴展,感病部位縊縮,呈褐色線狀,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

不可見的番茄猝倒,是因為種子受到病菌侵染,或不能萌發,或在種子發芽到幼苗出土之前染病,引起子葉、幼根及幼莖部呈水浸狀褐變,擴展後腐爛,在未出土之前爛種和爛芽。

防治猝倒病可以採取什麼辦法?

1、育苗床和基質消毒。苗床每平米床土用70%噁黴靈可溼性粉劑1.4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7——8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10克等,加培養土10——15公斤拌勻,施藥前澆透水,隨後將1/3藥土撒在床面上,播種後用其餘2/3藥土覆蓋種子。使用草木灰和蛭石作為基質的,每立方米基質用70%噁黴靈可溼性粉劑15克兌水3升,或用30%甲霜•噁黴靈可溼性粉劑15克兌水3升噴灑,隨後裝入營養缽育苗播種。

2、種子消毒。播種前用種子重量5——6倍的55℃溫水浸種,並不斷攪拌和補充溫水,使之保持55℃水溫10——15分鐘,經催芽後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3——0.4%的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對適量水稀釋後為種子包衣,晾乾後播種。

3、加強苗床管理。番茄是喜溫蔬菜,苗床溫度白天適宜保持土溫23——25℃,氣溫保持28——30℃,夜間保持土溫20℃,出苗後適度降溫,防止徒長。1——3片真葉的小苗期保持土溫20℃左右,白天氣溫20——25℃,夜間約18℃。適時分苗,進入成苗後適當降溫煉苗。育苗房,注意保溫設施的使用或撤除,合理通風換氣,增強光照,促使幼苗健壯生長。

4、藥劑防治。苗床或定植田發病,及時拔除病苗和病株,使用72.2%霜黴威水劑600倍液,或15%噁黴靈水劑450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3%甲霜•噁黴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幼苗嫩莖及附近病土。一般7——10天1次,防治1——2次。育苗地用藥後注意採收保溫措施,提高土壤溫度,以增強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關於題主“番茄栽培發生猝倒病是什麼原因,有哪些措施預防番茄發生猝倒病”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番茄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蔬菜,也是比較受大眾喜愛的。番茄的烹飪過程花樣多,吃法也多。

那麼我們在種植番茄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很多的病害,番茄猝倒病屬於傳染性的病害。那麼番茄常見的傳染性病害,主要就有早疫病,晚疫病,立枯病,枯萎病,灰黴病,病毒病,白粉病和猝倒病。這幾種病害,就是在番茄種植當中比較常見的。

那麼我們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猝倒病的話,應該怎麼防治呢?

1:症狀的表現

一般情況下,番茄猝倒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爛種,死苗和猝倒。這個病害一般就是在早春育苗的時候發生,播種以後種子在沒有萌發,或者是已經發芽的期間種子就開始腐爛,這種情況就稱為爛種。如果說種子萌發後還未出土就已經被病菌侵染然後死亡的就稱為死苗。如果說幼苗出土以後,葉子還沒有展開之前發病的話就稱為猝倒。

如果說染上猝倒病的幼苗,它的莖基部分就會出現水漬形狀的病斑,然後呢就會繞著莖部擴展,最終的結果就是讓番茄失去支撐的一個能力,這樣子了就會讓幼苗倒伏,就會造成猝倒病的發生。

2:發病原因

番茄猝倒病的發生,溫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正常的,在高溫低溼的條件下是比較容易發病的,病菌主要的條件比較喜歡這種低溫高溼的環境,病菌可以直接進入牙管,從傷口貨有破損的表皮進行侵染,病菌適合34度到36度的高溫。

3:如何防治

那麼我們在種植蕃茄的時候就要進行苗床的一個加強管理,可以根據幼苗的生長需要,然後進行變換溫度的辦法進行管理。

在播種和分苗以後進行溫度管理,適時提溫;那麼在出苗和緩苗以後呢?我們要進行適量的通風,慢慢地降溫,這樣可以控制病菌悄然滋生侵染,如果發現發病,我們就要及時的清理病苗,同時在苗床上撒乾的草木灰或者撒細乾土降低苗床的溼度,防治病害的發生。

番茄猝倒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如果是在種植過程中,我們加強管理,及時檢查幼苗發病情況,也可以很好地預防病害的發生。


川農君妹


番茄猝倒病多發生在育苗期間和移栽定植緩苗前後這段時間,主要是因為番茄苗期組織細嫩脆弱,免疫能力弱,抗病能力低,極容易受病菌侵染,再加上種植管理各方面的粗放因素誘發,致使番茄猝倒病更加危害嚴重,幼苗成片倒伏,給生產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在農業上就要採取以提前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才能更大程度的防止和降低番茄猝倒病發生,為了能夠更好更精準的預防和防治番茄猝倒病,我們先來了解番茄猝倒病的病源、症狀表現及發病規律,對預防猝倒病會有更大幫助。


◇猝倒病病菌及發病規律:

猝倒病屬土傳性病害,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組織上越冬,腐生性很強,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和繁衍,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菌就從傷口或幼莖表皮侵入,危害莖基部,使苗株折倒,土壤含水量過高時會加快蔓延速度。

◇猝倒病症狀表現:

猝倒病菜農都叫“卡脖子”病,是因為病發剛開始,苗株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的暗色病斑,當病斑在蔓延擴大後會繞幼莖一週,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病部會慢慢收縮變細,最後折倒,折而不斷,抑制營養輸送,直至最後死亡。


◇防治措施:

①,首先在育苗時要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播前用50%的多菌靈粉劑按每方米10克,拌幹細土15千克混合均勻後,一半均勻鋪撒在育苗床土上,一半播種後均勻鋪撒覆土。

②,苗株移栽時,除用以上方式拌毒土撒施定植畦面外,還可對移栽苗根、莖進行藥液消毒處理,用25%的百菌清800倍液,從根至葉下進行浸蘸,再就是移栽田一定避免重茬或和茄科作物連作,可防止和降低移栽後猝倒病發生。

③,加強育苗期管理,通過通風透光,調節育苗床的溫度和溼度,適量控制苗床澆水量,苗床土壤含水量超過40%時會誘發和加快猝倒病的蔓延,同時施肥過多,澆水過多,幼苗徒長高腳苗形成,都會使幼苗降低抗逆能力,易受猝倒病菌感染,因此苗期施肥澆水要適量合理,通風排溼要及時,可防止和降低番茄猝倒病發生。

④,農藥防治,及時發現及時拔除遠離深埋,並對拔除後病株根部土壤消毒及所有健康植株噴藥預防,可用70%的代森錳鋅16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800倍液噴霧防治。


基層農人


我是鄉村達人小劉,家中從事種植行業,並且本人有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致力於傳播三農知識,若有三農方面的任何疑問,請關注我留言,有問必答!

番茄猝倒病在早春的時候經常會發生,這種病的症狀是番茄的幼苗沒有展開他們的葉子,這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疾病,他們一般會向其他番茄的種子傳播,發生猝倒病的番茄都會發生倒伏,那麼在栽培番茄的時候應當注意什麼呢。

引發猝倒病的原因

在早春的時候瓜果腐黴菌開始萌發,它們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長時間,並且傷害番茄的胚根,一般是在溫度較高且溼度較大的時候,番茄的幼苗發生這種病的概率比較大,還有就是當番茄開始分苗的時候,這種瓜果腐黴菌可能會從番茄根的傷口處進行傳播,進而危害番茄使番茄發生倒伏。

猝倒病應該如何防治

第一,要選擇品質較為優良的番茄種子,可以選擇熟期比較早的,對低溫度不敏感的,還有抗性比較好的種子。

第二,番茄的種子表面一般會帶有這種病菌,要學會對這些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一般是把這些種子用溫水泡過,當種子快要發芽的時候,再把它們放到比較低的溫度靜置,這樣可以提高番茄的抗低溫的能力。

第三,要給種植番茄的土地消毒,在快要播種的前半個月左右,要使用一些藥物對苗床進行除菌消毒,另外在培育番茄幼苗的時候還要經常通風,控制土壤的溫度和溼度,如果看到壞已經壞掉的番茄幼苗,要及時去除掉,與此同時還要在土壤中噴灑一些減少土壤溼度的藥物。

總之,番茄猝倒病並可能會使番茄出現爛種、死苗或者倒伏的現象,而且這種病菌還會發生傳染,所以要想得到比較高產的番茄,還是需要採用正確和科學的方法來處理。


高小白同學


番茄,也就是西紅柿,猝倒病是其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屬真菌性病害。

一,症狀

秧苗感染此疾時,莖基部呈現黃褐色水漬狀,病部組織腐爛乾枯而凹陷,子葉沒有萎縮就倒伏,然後萎縮失水,進而乾枯呈線狀,發病嚴重時,幼苗成片倒伏死亡。


二,防治方法

1,苗床應該選擇地勢高燥,通風向陽,排水良好,土質肥沃而疏鬆的無病地塊。施用腐熟好的有機肥。

2,如果用老苗床育苗,要用多菌靈做土壤處理,每平方米用50%的多菌靈粉劑10克左右,用細土拌勻,1/3做墊層,2/3做覆土。



3,種子要進行清選,55℃的熱水消毒,浸種,25-30℃的恆溫下催芽,加強苗創管理,促苗健壯生長,發現病株及時拔掉,集中銷燬,以防蔓延。

4,猝倒病的發病初期,可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600倍液,或70%的代森鋅500倍液,或代森錳鋅500倍液,或惡黴靈等,一般7天一次,連用2-3次。

西紅柿的猝倒病的防治,一定要做好苗床的管理工作,要做好通風,覆土,間苗,煉苗,分苗等事項,保證健壯。

好,歡迎各位留言指導,不勝感激!


努力就好


番茄,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比較常見蔬菜,也是許多菜農熱衷種植的蔬菜之一。番茄生即可生吃,又可熟食,且營養豐富,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的熱門蔬菜。

但是隨著番茄種植面積的擴大,特別是各種大棚溫室番茄的種植,大大的提高了我們食用無公害蔬菜的便利性,也改善了我們的飲食質量。但是有些種植戶在種植番茄時卻因管理不當導致番茄苗期出現猝倒病,損失十分嚴重,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番茄得了猝倒病以後有哪些症狀?

通常,番茄的猝倒病的發病時間在早春育苗期時發生。主要表現症狀為爛種、死苗和猝倒。播種後,種子還未萌發或者剛開始發芽時種子就開始腐爛,稱為爛種。種子萌發後沒有出土前被感染停止生長稱為死苗。

而番茄幼苗出土後真葉尚無完全展開之前發病稱為猝倒。發生猝倒病的番茄幼苗基部會出現水漬狀的病斑,並隨著幼苗莖幹擴展,最終導致幼苗失去支撐力而發生倒伏,乾枯而亡。

番茄為什麼會發生猝倒病,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其實,這跟溫度的管控不合理有很大的關係。

番茄猝倒病的原因分析

【1】土壤:番茄猝倒病的病源生命力頑強,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在春季氣溫適宜時,病源會藉助雨水、施肥或者農事操作進行傳播引發猝倒病。

【2】溫度:番茄猝倒病的適宜溫度為32—36攝氏度高溫,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發病緩慢。當土壤溫度低於15攝氏度,溼度大於80%時,猝倒病發病嚴重。

【3】光照:在番茄育苗期間,由於溫度長期低溫高溼、或者過於密植導致光照條件差、通風不良、幼苗徒長都易出現猝倒病。

番茄猝倒病的防治措施

  • 做好育苗時苗床的消毒和管理工作,避免高溼低溫等不良因素,做好通風排溼。
  • 番茄種植前要對種子進行拌種消毒,催芽後採用營養缽來進行育苗。
  • 在番茄猝倒病發病初期,可以用72%的克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64%的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隔10天噴灑一次,連續三次即可防治。

要點總結:番茄發生猝倒病對農戶造成的損失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育苗期,一定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防止出現猝倒病,造成損失。


鄉村小名


番茄猝倒病又稱瓜果腐黴菌,番茄發生猝倒病多發生於種子入土後至幼苗破土後,定植後也會有幾率感染。下面先來了解下番茄播種後感染生猝倒病的症狀。



番茄猝倒病發病症狀

種子破土前發生猝倒病。栽種番茄的土壤中帶有猝倒病菌,播入的種子會被病菌入浸,種子感染病菌後首先變軟,然後皺縮,最後解體,導致種子於地下腐爛不能萌芽。

種子萌芽時發生猝倒病。番茄種子萌芽後被猝倒病菌入浸,被侵染部位呈現褐變水漬狀,病菌逐漸擴散,導致植株細胞崩潰而死。

幼苗破土後發生猝倒病。幼苗受猝倒病菌浸害時,多發生於幼苗莖基部或者地下根部,被浸染部位呈現褐變水漬狀,病部位皺縮腐爛,幼苗失去支撐力猝倒萎蔫死亡。



番茄猝倒病發病原因及傳播方式

猝倒病病菌主要是通過土壤、雨水、地下害蟲傳播,連茬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3年內發生過猝倒病害的田塊,遇低溫氣候、土壤潮溼、天氣悶溼、通風不暢、光照不足、播種過密、氮肥過多等等的因素都會誘發病菌甦醒過來。

猝倒病菌(瓜果腐黴菌)能長期潛伏於土壤中,可潛伏3年左右。病菌以菌卵孢子或者菌絲體潛伏於土壤中越冬,當溫度、溼度適宜時,病菌卵孢子便會甦醒釋放出遊動孢子,遊動孢子釋放出來後會活動幾分鐘,然後進入休止狀態,同時進化為圓形孢子囊。

圓形孢子囊在溫度、溼度適宜時,便孕育出芽管入侵種子或者幼苗,被浸染的部位會生成孢子囊,孢子囊又會繁生出菌卵孢子,兩者重複浸染擴散。



預防番茄發生猝倒病的措施

☆為減少番茄發生猝倒病的幾率,在選擇栽種田塊時,應選擇近3年無發生過猝倒病的田塊,同時附近的田地在近3年未發生過猝倒病。

☆育苗時,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搶在適播期採用穴盤育苗方法播種育苗,能減少土傳病引發的猝倒病。

☆播種後,每天保持有7小時以上的日光照,白天溫度在25℃左右,夜間溫度在20℃左右,土壤溼度在65%即可;幼苗破土後,用0.2%磷酸二氫鉀噴施1次能提高其抗病能力,白天溫度控制在23%左右,夜間溫度在15℃左右,土壤溼度在65%左右即可,棚內要經常通風換氣。

☆引入的幼苗,要選擇至少有3葉1心的健壯幼苗,幼苗引入後先放在隔離場進行一次清毒滅菌滅蟲,可用45%多菌靈600倍液加7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根部;滅菌滅蟲處理後,要儘快定植,否則植株根系容易受傷,影響其定植後成活率。


☆番茄定植時,栽種密度要適宜,大棚冬春茬多數是栽種中晚熟品種,每畝定植3500株左右;大棚秋延後栽培多數是栽種早熟品種,每畝定植5500株左右。

☆定植後的幼苗成活後用人尿按1:6的比例兌水淋施一次,可提高植株的抗逆性,防止植株的葉片黃化。植株長勢弱可噴灑蕓薹素加0.3%尿素來恢復長勢;對於徒長的幼苗,減少氮肥的施入量,將植株臥倒抑制植株生長,控制其長勢。

☆番茄定植後的生長週期裡,每天至少要保持7小時以上的日光照,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8℃左右,土壤溼度達到75%左右;進入緩苗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7℃左右,夜間溫度在20℃左右,土壤溼度在85%左右,可用0.2%磷酸二氫鉀噴施1次,提高其抗病效果。



染藥後藥劑防治

植株感染猝倒病後,可用64%惡霜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9%烯酰嗎啉▪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2.2%霜黴威水劑600倍液噴灑,每8天噴灑1次,需噴灑2次;在防治猝倒病害期間,如栽種地的空氣溼度較大時,可撒施草木灰來吸溼達到除溼效果,草木灰還能起到殺菌效果,能阻隔病菌傳播。


關於番茄猝倒症狀、發生原因、防治措施就講解到這,感謝大家的閱讀!!!

【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農業種植經驗,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