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记者陈伟报道 吴伟超,他是首位效力中超的香港球员,申花和绿城都曾留下他的身影。作为中后卫,他曾和范志毅,杜威和李玮锋都做过搭档,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很少有人像他这样,能跟中国三代最好的中后卫搭档。


退役之后,吴伟超和自己的老队友孙吉合作,成为吉祥青训的青训总监,转型成为教练。这个冬天,吴伟超参加了B级教练员培训班,又把自己的教练员层次提升了一个档。对于中国足球,吴伟超一直抱有希望,他直言中国足球还有起码50%的上升空间。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足球》: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吴伟超:我退役大概一年了,老大(孙吉)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来他的俱乐部(上海吉祥青训)当技术总监。这个机会非常不错,我这个岗位要和教练团队对接管理,也要和队员们聊天、谈谈技战术。现在让我直接当教练的话,今年我可能还达不到要求,现在的我需要多实践磨合,慢慢提高。


这一年来我也学了很多,我可以观看教练带队,也有机会跟外教沟通。之前暑假时我跟他们一起参加比赛,先是在广州参加了恒大杯,但是踢得并不理想,5战3负2平倒数第二,随后我们在五星荣耀青少年冠军赛金盘组U12组别中获得了冠军,五星荣耀是一个水平很高的比赛,最后我们打了七场比赛赢了冠军。这一年下来,我跟孙吉总结,我觉得自己带队的结果比较好,胜率比较高,这次带队经验也给我很大的信心。


去年,我作为吉祥青训携手合作浦东校园足球联盟的教练,率领上师大附中足球队夺得浦东中小学足球联赛U17组冠军,打破了申花合作学校江镇中学对这一冠军十多年的垄断。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中小学组)高中组比赛,上师大附中获得了第二名,此前,咱们学校从来没有进过上海前三,更没赢过冠军,上海市内比较厉害的队就是同济中学和大同中学,虽然咱们没能打破他们的垄断,但是能够获得第二,这个成绩也可以接受。


这一年下来,我很感谢孙吉给我这个机会,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别人给你平台施展,我从球员转为教练,相关经验一片空白。在我刚带队时,学校的老师也会好奇,吴伟超带队到底行不行?这种看法很正常,毕竟球员是球员,教练是教练。去年我经历了很多考验,得到了很多机会,我一步一步走来,虽然不敢说有很大进步的提高,但还是取得一个好的开始。从去年到现在,不管当教练、还是管理,我都学到很多。我感觉自己走在这路上还是可以的。


你还作为上海U13的助理教练参加了青运会?


去年青运会,我也去当助理教练了。我跟上海U13去了云南昆明,我们上海队拿了全国第二。一开始我们没给自己定什么目标,感觉能出线就不错了。全国第二名的成绩,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咱们的参赛球员都不是最拔尖的,最优秀的球员都被调去备战全运会了,所以咱们也没定啥比赛目标。第一名是青岛,他们大部分是国少主力,咱们才输了个1比2。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吴伟超、杜威、孙吉(via Osports)


孙吉是怎么找到你的呢?


很巧合的。2006年我在中邦踢球,刚好有一场比赛,是上海联队出战,队内是上海各俱乐部的球员,尤其是申花的球员,他们很多都是国脚,他们不一定知道我是谁。当时大名单一出,他们都是国脚级球员,最没有名气的就是我了。有一天,我看见孙吉和孙祥,孙吉就跟我打招呼了,孙祥也有和我打招呼,但他相对内向一点。我跟孙吉经常聊天,慢慢就熟了。


后来我转会申花,孙吉是右后卫,我是右中卫,经常能够搭档,经常交流就有了默契。我跟他交流多了,发现双方很多想法都很一致。后来我去绿城踢球,孙吉也去了。我踢了一年后,又回到香港,孙吉也受伤退役了。那段时间我们见面机会也少了,离开香港我又去天津踢了五年。然后我跟他在微信重新联系上,自从离开绿城后,我们俩起码有三四年没联系了。


孙吉在五六年前就成立了现在冠博这家公司,我快退役前两三年,也在考虑退役后该干嘛。当时香港有好多俱乐部邀请我去当助教,他们感觉我的经历比较丰富。我也跟他们吃饭聊了聊,有一个香港球员,他退役后沉淀下来搞青训,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取得蛮不错的成绩。我认为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太难了,太多球员的职业生涯只会踢球,对社会很多东西比较脱节,但他走下来很成功,他转变得如此大,工作还干得这么好,让我很吃惊。


做青训、做教练你短期内的追求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说球员踢球为钱,不是这样的,有些球员,像我和我朋友,都是出于对足球的爱。我能来到上海踢球,也要感谢上海的俱乐部给我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机会,我只能普普通通地踢球,可能只能混迹中甲,职业生涯就很平淡了。现在回来上海,我希望回报上海,帮助当地的青少年,我们也是从青少年过来,也有自己的足球梦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帮助青少年达到自己的高度。


青训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以后要靠他们一步一步往上走。我现在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现在很多教练都有教练证,有的A级,有的职业级,但也没有俱乐部请他们带队,毕竟队伍就这么多。我相信自己一步一步来,就像我跟孙吉都是有同一想法的人,感觉都是脚踏实地的人。


如果现在有职业队让我来带,我也不敢去,我知道自己还没这个能力,很多东西没能把控好。即便我到了那个位置,也学不到东西,最多也就是钱多一点待遇好一点,但那种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一步一步来。像我在香港踢球时,怎么会想到自己能踢中超呢?怎么会想到自己会在虹口首发登场呢?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吴伟超参加B级教练员培训班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足球》:还记得自己首次在虹口首发的场景吗?刚刚到康桥基地呢?


吴伟超:记得,我第一次代表申花在虹口比赛,赛前我都激动得流眼泪了,真正站在场地也确实比较紧张。其实,我刚刚到申花基地的时候,都怀疑自己在做梦。我拖着两个行李箱进康桥,我的房间是302,左边房间是成亮,年纪大一点的球员都是一人一间,年纪小一点像毛剑卿他们就两人一间。我走出露台,经常能看到媒体,我们三点半训练,他们两点半来采访,我有时候跟他们打招呼。在申花的首秀我记得我是替补,代表申花首发出场是2006年足协杯对阵河南建业,那场比赛我进了两个球。


2006年、2008年我在虹口上场,球队就没输过球,2006年杜威受伤以后,我跟李玮锋踢了15场比赛丢了七个球,媒体说是申花历史丢球最少的。媒体写我是幸运星,上场以后申花没输过,说要给我机会,这些我都记得。


我在申花第一年是很开心的,当时申花很强,郜林、毛剑卿、张玉宁、于涛、谢晖都要上看台坐替补的,这些人去别的队都能打上主力的,每次公布18人名单都有人不开心的,坐替补都是国脚。当时在申花,我压力好大,该怎么处理这种关系呀?首发只能上11个球员。当时应该是球员实力最强的时候,球迷文化也很棒。


每次开场前热身,看见球迷们我都很兴奋,很热血沸腾,每次赢球以后,都有球迷围着大巴给我们加油。我感觉足球需要这种氛围,能激励球员们的兴奋度,让他们踢出来。我爸跟我说,他在越秀山踢球也是,座位上人山人海,他们训练时都很期待比赛那一天。比赛一踢不好,所有人就骂,如果赢了,他们走回家几分钟的路程至少需要三十分钟,球迷们一直护送他们。他们那个年代球员钱不多,但这种热情是一样的,是球员渴望得到的。


一开始踢球,绝大部分人都不是为了钱的。我也是,踢到年纪大了,我也还保持这种心情。钱固然是一种动力,但保持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是很难的。国外有这种气氛,每周几万人来看球,当作是一种信仰。踢足球的人肯定好胜不想输,还有不想丢脸。如果每次对抗你都输,你也不想踢,球迷也骂。就算球迷不骂,你也过意不去。


现在我作为教练,也很看重小孩子们有没有这种好胜心,这种胜负心。你看看梅西,球队踢得不好的时候,他那种眼神,像说“我一定要赢回来”。C罗就更不用说了,他的眼睛他的表情,光看电视都知道他有多想赢。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和李玮锋夹防王晓龙(via Osports)


◆从球员到教练,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你觉得现在对正在学踢球的小孩来说,什么最重要?



我相信,只要怀有梦想,并且脚踏实地,都会实现梦想。我在孙吉的俱乐部也是,不仅教孩子踢球,也教他们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这些细节都影响到他们日后的人生。即便他以后当不了球员,但到了社会上工作、学习,也能够无缝对接。团体运动能够给人很好的教育,有助于他到了社会跟同事、老板交流,跟人对接,我们希望教他们学会这些小细节,比踢球更重要。


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刚开始学踢球时,我的教练就告诉我,学踢球要先学会做人,如果做人都不会,你怎么去踢球?所以说足球对小孩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的作用。进入社会,你就得学会合作,跟人沟通,这都是非常重要。我有次跟孙吉聊天,问他小时候一起踢球的伙伴有几个踢出来,他说不是很多。我们都发现,小时候踢得厉害的小伙伴很少有踢出来的,现在踢出来的多数是小时候勤奋努力类型的,不管在香港还是在内地都是这样。


孙吉跟我不一样,他出道就在中国的豪门俱乐部申花,而我是从香港比较差的队出来,再往内地发展,一步步来到申花。像孙吉、孙祥两位国脚,以前都是只能看电视看到的人,我竟然能跟他们当队友。2005年我跟范志毅搭档,他曾经是英冠队的队长。这些经历都是我没想到的。


在十几年里,很少有人像我这样,能跟中国三代最好的中后卫搭档,先是范导,然后是李玮锋,再是杜威,这种机会应该很少了。这也是我人生中很大一笔财富。范导退役后,国家队中卫搭档铁打是李玮锋和杜威,替补是谁我都不知道,因为替补总是没出场机会。


我的球员职业生涯经历比较丰富,看到很多球员看不到的东西,这也给我带队带来好处。我就告诉我的队员遇事要冷静,去年我记得带队踢比赛,有一场球踢得很困难,五五开的球我们会被吹犯规,进攻会被吹越位,如果其他教练带可能有几个球员已经被红牌罚下了,但那场比赛我的球员们从头到尾都很沉得住气,很冷静,裁判错判漏判从不争执,到最后夺得冠军,很多球员都哭了。很多球员领奖下来以后都说“感谢吴指导,这个冠军是你的。”这个冠军是球员们踢出来的,不是我的,要靠他们在场上沉得住气,最后才能赢球,这是他们的一段宝贵经历。


以后他们进入社会,可能还会看到很多公平不公平的事情,但他们已经学会如何面对了。这种经历他们在升学读书的时候可能不会遇到,但通过踢球他们能学到很多足球以外的东西。


以前我作为球员,觉得教练不重要,无论谁带队也差不了多少。后来自己年龄变大,特别是我在天津做队长的时候,可能想法和思考角度就不一样了。当球员只需要顾好自己,自己踢好就行了,当队长就不一样了,还要管好周围的队友,还有跟教练沟通,跟裁判沟通,当中也能学到很多。


从前我性格比较沉稳,但沟通不太擅长,自个儿闷着踢球。去到天津当队长,我就试着去沟通。一开始我很不习惯,觉得很困难,加上我不是内地球员,去到北方天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觉得我必须要去主动交流,不然我怎么以身作则。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效力天津松江时期(via Osports)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足球》:说说看,当初你怎么回来踢球的?


吴伟超:我有的时候跟我爸交流说,香港球员有能力回内地踢球的真没几个,我14岁才开始踢真草,连长传都不会。很多香港的前辈都不觉得我能达到现在的高度。我从香港回内地踢球时,算是放弃高薪的,当时港币兑人民币是100比106,我19岁的时候在香港最好的俱乐部,工资是两万港币一个月,回内地拿四千人民币一个月。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去广州,我19岁时,队友们抢圈根本不太带我。这很正常,他们水平比我高很多。后来,我在这支队伍站稳了、立足了,他们也能接受我了。后来去南京,当时我知道,没几个广东球员能出去外面踢球的,成功案例不多。我就想,既然自己从香港到广州能够站稳了,为什么不出外省试试看?


后来一步一步去中邦,然后去申花,之后绿城、天津。我记得我退役时发了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很多人的帮助,我就达不到这段美妙的职业生涯。当我回到家,看着自己的每一件球衣,我会流眼泪,想起很多细节,我这人比较感性,回想起很多美好的事情,从前的挫败都是宝贵的经历,每个帮助我的人,我都记得住。


当初为什么选择放弃高薪,来内地闯荡?


因为我喜欢足球,不仅仅是喜欢,已经是爱了。我希望趁年轻多做点事,如果看钱的话,我待在香港拿两万月薪就很不错了,这是香港白领的工资了,我才19岁。我当时已经是香港代表队主力了,如果我留在香港,或许22岁我就已经成了香港最好的中后卫了。但内地足球水平高,我想看看自己的天花板在哪。我刚到广州,大概20岁,当时队内从六十几个球员筛选剩下三十几个球员,我留了下来,虽然拿着4000块一个月,但很开心。


其实,我见到合同已经开心得不得了了,我经过了残酷的淘汰脱颖而出,拿到这份合同。对方说4000块一个月,我要是谈钱,会跟对方讨价还价,说自己在香港两万一个月,我回来试训也要自掏腰包买机票,伙食费也要自己给,但当时竞争很激烈,每天都有很多球员来试训,淘汰了很多人,我就想自己不能被淘汰掉。


每天必须很勤奋训练,当时六十几个球员分A,B,C,D四个队,我在D队。后来我从D去到C,再去到B,在B队里面排第六名,能进最后二十几人的名单。所以最后能留下来时,我整个人好开心。


我家里还藏着我跟俱乐部签的每一份合同。有时拿出来翻一翻,不是看俱乐部给自己多少工资,而是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吧,好开心,从四千到两万、三万,我不是特别看重钱,而是看到自己的进步,我也不会跟别人比较。我不会想“我拿一万,他怎么拿两万”这种事,我希望自己好好踢,以后拿两万、两万五千这样子。我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是说我想要这么多钱。钱固然我需要,我不是出生于富裕家庭,但是能够回到内地踢球,我还挺开心的,起码不用吃家里用家里的。


你父亲是著名球员,你小时候踢球是否感受到来自这方面的压力?


我15岁以后就没要家里一分钱了,我16岁拿第一份合同,月薪3000港币,我要出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我父母对我影响很大,我爸是个很厉害的球员,我踢球时周围的人认为我踢不出来,我爸受的打击比我还大。他听到这种话肯定比我更不开心,我听到就像没事儿一样,但是我就回家躲被窝里哭。


这些话我每听一次就哭一次,然后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一定要踢出来。在没踢出来之前,我的手骨折过,以前我比较瘦,三年骨折了三次。因为没恢复好又去比赛,又断了。我妈抱怨,说我还没踢出来,钱还没赚到,就已经一身伤了,还踢干什么呢?她也听到那些冷言冷语也不高兴,问我要不要不踢球干别的事。自从我妈跟我说这事以后,我就没再哭过了。我就想着越是艰苦,越是困难,我就非要踢出来。


我17岁进了职业队,之后去英国踢了四个月,那段时间我就真正见识到了高水平足球。我看到一线队、预备队、青年队都是在一块儿训练,吃饭的,但是青年队要帮预备队刷鞋,预备队要帮一线队刷鞋。我看到有个教练在训一个预备队球员,为什么呢,原来周五有一场比赛,他忘记给一线队球员刷鞋,后来一场比赛都没得踢了。当时我才知道他们对足球的概念是这样子的,一层一层的,这是遵循足球规律的。我认为给前辈刷鞋不是不好,而是一种激励,通过你的努力,你以后也能这样。


去年我跟孙吉去西班牙瓦伦西亚,瓦伦西亚一线队训练场地在基地的中心,预备队在旁边,青年队是最远的,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年轻球员通过努力进入到最中心。人家不会直接跟你说,而是用待遇告诉你,你要通过努力,进入中心。


我15岁代表香港跟印尼踢了一场,输了个1比4。我疑问为什么我们踢得这么差,我们已经是全香港最好的球员了。赛后很多球员嘻嘻哈哈的,我就不服气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就不开心了。现在也是如此,我对球员的教育,不会是直接批评指出他的问题,而是让他慢慢看到、悟出来。每个球员都知道自己优点缺点的,你多鼓励他,他肯定会越来越好。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少年吴伟超和父亲以及成龙合影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足球》:你是被鼓励成长起来的吗?


吴伟超:我是需要打压的。我19岁的老师是郭家明郭导,他改变了我一辈子。我19岁也是嘻嘻哈哈的,他给我的评价是“笑看风云、享受人生”,说我这人不认真。我需要这种打压,可能我平常爱开玩笑,但我被逼着会很认真,我很感谢这些教练对我的鞭策。如果没有他这种伯乐,我就不会变成这样。我在青年队时,我就每天加练。后来他看我勤奋,就把我提拔上一队。一队练体能,我每次都跑第一。


有一场球,郭导让我打主力,踢了三个月,我就进了香港代表队。那应该是2001年,我还拿了全香港最佳青年运动员。后来我也很感谢内地俱乐部提供我这么好的平台,不然激发不出我的潜能。我在广州第二年就打上主力了,于是我就想出去看看,尝试其他平台。当时广州队想留我,要我开个价,我说不是钱的问题。随后我就一步一步走,来到申花,钱和待遇固然好了,但更重要的是,像申花这种豪门,别说我这种香港球员,很多内地球员也挤不进去。每次坐大巴进球场,我都想,自己必须要拼命,无论代表香港还是上海。


我职业生涯的每个平台都很好,但申花这个平台对我的命运影响最大。我身边全是国家队的,替补席上都是郜林、毛剑卿、王洪亮、邱胜炯、谢晖,当时还有张玉宁,我每次踢球都像做梦一样。每次上场比赛我都很珍惜,哪怕只有一分钟、五分钟,我都会拼命踢。这五分钟是我在平常训练比赛中付出很多才能赢回来的。现在当了教练,无论面对U13、U14、U17的球员,我都告诉他们必须珍惜上场机会,每天训练拼命才能获得替补机会的,从五分钟到十分钟。这种机会是买不来的,不像别的东西能花钱买到。


说难听点,假如你花钱买出场,你上场以后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你这次表现不好,你还敢踢下一次?我在英国几个月,我跟我爸说,假如我能踢英超,我踢个十分钟就要举手喊下场了,我踢不来啊。第一我的能力不行,第二我的队友、球迷、媒体无法接受我的表现。为什么我一直告诫他们训练要勤奋,因为上场以后大家都看着你,压力很大的,但是对我来说是动力,上场的宝贵机会是靠平常训练付出赢回来的。


踢了这么长时间足球,觉得自己哪方面做的最好?


我踢出来以后,很多老前辈说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是听得进别人的话。谁给我建议我都喜欢听,静下心来听,大家角度不一样,对我帮助会很大。现在当教练,很多时候我都会听身边别的教练的意见,因为大家角度不一样,然后我再去总结,这样下来自己会变的客观很多。


我爸以前在国家二队,在北京打了两年还是三年,就偷偷回广州了,因为寂寞,后来他很后悔,说留在那儿可能就不一样了。他总鼓励我有机会就出去,不要留遗憾。我十几岁时经常跟我爸他们那群四十几岁的人一起踢球,听他们聊天。我喜欢听他们说故事,他们来自不同行业,谈自己的经历和道理。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听老人说故事。现在的小孩很聪明,你说什么他都能理解,关键是他想不想听你的,能不能听得进。他听进去了,就会有很多改变。


带U13、U17时,有些球员听进我的话会有很大改变,他们的家长会来谢谢我。我爸说,他只给我建议,最后我的路还是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现在轮到我,我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让他们一步一步走自己的人生。不过时代不一样,孩子听了会有自己的选择,不是说我就一定对。现在足球能让我交到很多不一样的朋友,听到很多不一样的事情,给我很多财富。所以我说孙吉很厉害,他退役后当老板,又干这么多事,接触这么多人,还做的这么好,他给我很大影响。


吴伟超:拼命训练赢得的上场机会,哪怕5分钟,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吴伟超和老爹


看你发朋友圈,你爸爸获得了广东足球70年荣誉奖?


我知道我爸以前有名,他踢到40岁才退役,但我没看过。在我爸的年代,半个国家队都是广东队上去的。以前虽然媒体不如现在发达,但我爸走在路上大家都知道他是谁。现在倒过来,媒体报道得多了,但大家娱乐也多了,不会特别去关注足球了。


我十岁的时候,我爸带我上越秀山,那是他踢过球的地方。到我21岁,我就在越秀山踢球了,我第一次上场我就哭了。奏国歌的时候我开始流眼泪了,感觉好奇妙,好不可思议。这场球我爸还去看了。我认为我爸的职业生涯比我成功,我爸觉得我比他懒,哈哈哈。在我爸的年代,踢球的人更加多。每个年代的人都不一样,假如我爸是这个年代的人,他不一定踢得比我好。我爸承认我有一点比他厉害,我在虹口踢过球。


我很感谢我爸,在我十七八岁时,每天都要训练,但我觉得训练量不够。我会叫我爸陪我去踢球,一对一练长传,大概一周会练三天这样子,另外两天我就去跑步,我希望自己在足球有所成就,这就是我加练的目的。我和他练球的时候总是踢不准,要他捡球,他就调侃说,到底是他练我还是我练他,他传球比我准,我也不好意思了。于是我就偷偷去练了,等我脚法好一点了,他就不用总是捡球了。我爸这种激励对我挺有效。等我右脚练好了,他就让我试试练左脚,再练头球,一年下来,我的训练量比同龄人多了很多。


我有时候会问我爸,有没有感觉我能踢出来,他说不能。我就开玩笑说,世界上有眼光的教练确实少。因此为什么我现在对我效力过的俱乐部如此感恩呢?因为愿意给你机会的人还是非常少。一个教练手下二三十个球员,他为什么会给机会给你?有的球员比较早踢出来,教练肯定愿意给机会他们。我从小到大,不能说最差,但也是吊车尾那种,进23人名单里,排第22名那种。


像咱们去打青运会时,咱队里也有这样的球员,是个胖胖的孩子。我告诉他,我跟他一样大时比他还差,他现在比我以前好多了,现在教练还会让你上去踢个五分钟,我那时连五分钟都没有。我总激励他多动一动跑一跑,他就乖乖去跑了。给孩子多点鼓励,他会进步的。青运会里面,有一场我们已经5比0领先,我就建议主教练让这孩子上去踢一踢,毕竟他一直跟着大家训练。我十九岁回广州,大家抢圈也不带我,我就笑嘻嘻问他们能不能带上自己。


现在我反过来思考,自己当教练我愿意给大家机会,但我严厉起来时是很严厉的,要求每一次传球都要很认真。现在有的球员也是如此,毕竟不是每个球员都像C罗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场训练,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不过世界上总是有天才球员嘛,像我爸说容志行容叔叔,他早上从来不训练,别人跑圈他睡觉,但他在体校找柔道运动员踢球,人家抱住他,他依然能运球过人,因此他在身体对抗这一块很强,每个球员都有不一样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