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戰國四公子是誰?

西北大地


戰國四公子,是中國歷史上威名赫赫的人物,他們不但對戰國晚期的政治和軍事史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在有著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史上的留下了自己特殊的印記。

"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合稱,他們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

四公子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作為,史書中記載的十分詳盡,雖然他們最終都沒有能夠改變自己所在的國家被秦所滅的歷史趨勢,但他們確實算的上是"盡力了",只是隊友過於CBA。

而在中國的文化史,特別是語言學領域,戰國四公子也做出了卓越貢獻。

他們每一個人,都堪稱成語製造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八個非常著名的成語,每人兩個,十分平均。

首先,是關於孟嘗君田文的兩個成語:狡兔三窟和雞鳴狗盜。

狡兔三窟

孟嘗君田文是齊國的權臣,而歷史上所有的權臣都是當朝君主所忌憚的,更何況,孟嘗君還是一個很得人心的權臣,這就讓齊國的國君齊緡王十分的上火,想找個理由幹掉他。

孟嘗君對自己的處境渾然不知,但他的一個門客馮諼卻政治嗅覺很靈敏。

他找到孟嘗君說:"您現在身居高位,而且深孚人望,這對於國君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您以後會大禍臨頭的。"

孟嘗君大吃一驚,連忙問馮諼自己該怎麼辦。

而馮諼就很有信心的回答:"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我們現在需要給您多找幾個容身之處。"

於是,在馮諼的撮合下,孟嘗君分別在自己的封地薛地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在鄰國魏國得到了魏國國君的青睞,進而讓齊緡王覺得孟嘗君要去其他國家了,齊國就要危險了,也對他消除了疑心。

雞鳴狗盜

這個成語同樣和孟嘗君的門客有關,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載:一次,孟嘗君出使秦國,被秦被昭王扣留,他的一個門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釋放孟嘗君。孟嘗君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他的另一門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才讓孟嘗君得以安全逃回齊國的故事。

然後,是和平原君趙勝有關的兩個成語:毛遂自薦、一言九鼎

這兩個成語來自平原君的門客毛遂的故事,長平之戰之後,秦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危如累卵。平原君趙勝奉命去楚國,請楚考烈王出兵救趙。

趙勝想選擇一兩個自己的門客,一起去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但誰成想,他平時花了不少錢養的這些人在關鍵時刻沒有一個頂用的,只有一個坐在最後面的年輕門客主動站了出來,請求和平原君一起前往楚國。

古代的門客是講究論資排輩的,坐在後面的門客就是地位低的,平原君根本沒聽過他的名字,他就是毛遂。

但毛遂的勇敢和自信還是打動了趙勝,他帶著毛遂前往楚國,遊說楚考烈王。

趙勝和楚考烈王說的口乾舌燥,也沒有能打動考烈王半分,而毛遂登場之後,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搞定了。

趙勝就非常的感慨,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與信陵君魏無忌有關的成語是“虛左以待”和“竊符救趙”。

信陵君魏無忌是平原君趙勝的小舅子,趙國被秦國圍攻,平原君也向魏國發出了求救邀請,但魏安僖王很慫,他派出了援兵,但不久就被秦國嚇的半死,下令軍隊停止前進。

眼看姐夫就要完蛋,魏無忌出馬了。他想到了自己十分倚重的一個門客,侯贏。

信陵君對這個門客倚重到什麼程度呢—虛左以待。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在戰國時期,二人乘車的時候,坐在左邊的人地位是比較尊貴的,而魏無忌為了這個老頭子,居然把屬於自己的尊位讓了出來。

魏無忌對侯贏如此器重,侯贏也以自己的才華幫助了魏無忌。

他們想辦法偷出了藏在王宮中的魏國的兵符,然後去軍營接管了部隊,帶兵去救趙國了。

最後,與春申君黃歇有關的兩個成語:移花接木和無妄之災。

春申君黃歇是楚國晚期的權臣,但和孟嘗君一樣,他也因受到楚王的猜忌而趕到惴惴不安。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門客李園,貌似忠貞的給黃歇出了一個主意。李園的妹妹是黃歇的妾,而且已經懷有身孕。而楚考烈王沒有生育,一直為此發愁。

李園建議黃歇把自己的妹妹獻給楚考烈王,等這個孩子生下來,就可以繼承楚國的王位。就等於,黃歇自己成了楚王的父親,到時候不是更可以為所欲為嗎?

這就是移花接木。

而黃歇這個人腦子糊塗,滿心歡喜的同意了這個建議。黃歇雖然傻,但他的手下還是有明白人的。

一個叫朱英的門客找到黃歇,說你這樣幹會有不可預測的災禍的,李園這個人根本就是為了他自己的榮華富貴,根本不是為你考慮,等楚王死了,他一定會對你不利的。

但黃歇不以為然,在他眼裡,李園就是個軟蛋,根本對自己構成不了威脅,然後他就做著有朝一日成為楚王父親甚至楚王的春秋大夢。最後,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在黃歇之前進宮,埋伏殺手刺殺了黃歇,屠滅了黃歇的家族。


煮酒君


首先要明確,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因為實行的是“嫡長子制度”,所以“公子”通常指的是國王(國君)的親弟弟。

其次是,關於“戰國四公子”比較統一的說法是指: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齊國公子孟嘗君田文;楚國公子春申君黃歇。接下來,就給大家簡要地介紹介紹關於“戰國四公子”的一些情況:

(1)信陵君魏無忌。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最有名的莫過於“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了。該故事曾經入選過我們中學語文課本的,很多人都有得學習過的,可以說都比較熟悉了,就不在這裡再多說了。

(2)平原君趙勝。中學語文課本當中《唐雎不辱使命》的課文裡,也有講述到平原君趙勝的事蹟的。而關於平原君趙勝,大家相對比較陌生的是:據說發生在公元前230年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就是因為平原君趙勝貪圖韓國的“上黨郡”,並且平原君還說動趙王接受了上黨郡而最終引發“長平之戰”的。

(3)孟嘗君田文。與孟嘗君田文有過交集的門客最有名的是毛遂和馮諼;與毛遂、馮諼以及孟嘗君相關的成語主要是:毛遂自薦,脫穎而出,雞鳴狗盜和狡兔三窟等。

(4)春申君黃歇。電視劇《羋月傳》讓許多觀眾知道了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另外據說上海的簡稱“申”就與春申君黃歇有關係,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說法。











騎蝸牛走高速


古代對於公子的定義是:諸侯國國君的兒子,才能稱為公子。那麼孟嘗君不算公子,孟嘗君的爺爺才是齊國國君,孟嘗君算是公孫。正確的叫法應該是:戰國四君子。

四公子是:魏國信陵君 、趙國平原君 、楚國春申君 、齊國孟嘗君

四公子總評

做個比較吧。以下僅僅是個人觀點。

從才能來看,

信陵君 > 平原君 > 春申君 > 孟嘗君

如果春申君沒有後面那個偷樑換柱的事情,最後導致身敗名裂,個人覺得才能不弱於信陵君,但是最後玩大了。姑且排名靠後一點。

從門客的牛逼程度來看

信陵君 > 平原君 >孟嘗君 > 春申君

春申君最後就是被門客害死的,理應排名墊底。

四公子出身

信陵君 = 平原君 >孟嘗君> 春申君

四公子在當代的名氣

羋月傳之前:

孟嘗君> 信陵君 > 平原君 >春申君

羋月傳之後:

春申君>孟嘗君> 信陵君 > 平原君

四公子的人品:

信陵君 > 平原君 >春申君>孟嘗君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東東歷史,一起聊聊歷史中的那些事】


東東歷史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大,有鯨吞山東六國之勢。泰山壓頂之下,六國貴族爭相網羅人才,所為二事:一為擴充帳下幕僚勢力,排擠政敵;二為集思廣益,對抗秦國。



這其中,以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最為勢大,並稱“戰國四公子”,我們一一來看:

一、孟嘗君:

田文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田因齊的小兒子。齊威王在位時,田嬰就輔佐父親處理過很多政務。在後來的齊魏爭霸中,田嬰在馬陵之戰中立有大功。齊威王晚年,田嬰受封到薛地!

田嬰一共有四十多個兒子,所以,出生於五月初五的庶出子田文並不受父親待見,田嬰甚至讓田文的母親不要管田文的死活。九死一生的田文長大後,被其他兄弟帶去拜見父親,卻遭父親輕視。學有所成的田文向父親發難,將父親懟得啞口無言,引起了父親的重視。經過接觸,田嬰發現田文是個很有才能的年輕人,就逐步提拔他,田文在家族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顯赫。

田嬰去世後,田文作為家主,襲承了父親的爵位。與父親田嬰不同的是,田文輕財重義,廣招能人異士,門下食客曾有數千人之多。

齊湣王年間,孟嘗君曾領齊、魏、韓三國之兵,討伐秦國,秦國被迫吐出之前攻佔的魏韓兩國之地。

齊湣王驕橫跋扈,對勢力越來越強大的孟嘗君產生了猜忌,孟嘗君只好出逃到魏國。



孟嘗君去世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爵位互相殘殺,最終無一倖免!

二、信陵君:

魏無忌同樣出身王室,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異母之弟。齊魏爭霸時,魏國慘敗於桂陵、馬陵兩戰,元氣大傷。同時,經過商鞅變法後的後起之秀秦國東出,屢屢攻打魏國。信陵君上臺後,刻苦發展實力,組織抗秦聯盟以應付秦國。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是“竊符救趙”:

長平之戰中,秦國斬首趙軍四十餘萬,趙國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幾年之後,秦國又揮師圍困趙都邯鄲,趙國只好向諸國求救。當時的魏國,已經被秦國打怕了。所以,魏王假意支援,實則按兵不動。“唇亡齒寒”之下,信陵君只好買通魏王寵姬,盜得兵符,魏王才同意發兵。

信陵君率領魏軍趕到,大破秦軍,名望與日俱增。事後,信陵君因怯於被魏王問罪而留在了趙國。秦國攻趙不利,轉而攻魏,焦頭爛額的魏王只好請信陵君回國主持大局。信陵君精通兵法,曾於公元前247年在“河外之戰”中領魏、楚、趙、韓、燕五國聯軍再敗秦師。



為除掉信陵君這個心腹大患,秦國間諜攜重金到魏國活動。久而久之,信陵君遭到罷黜。被免職的信陵君再無心政事,最終聲色犬馬而死!

三、平原君:

趙勝是威名赫赫的趙武靈王的兒子,藉助家財豐厚,養士數千。長平之戰後不久,秦國揮師猛攻趙國,一直打到了邯鄲。平原君為解母國之難,一邊發動邯鄲軍民抵禦秦軍,一邊讓手下門客出使楚國,請求楚國出兵增援。平原君帳下能人毛遂自薦為使臣出使楚國,搬楚國救兵回來、與信陵君率領的魏軍一起擊敗了秦軍,解了趙國之危。

值得一提的是,“馬服君”趙奢就是因對抗平原君而出名——平原君驕縱,不繳納賦稅,還要殺掉當時擔任小吏的趙奢,結果趙奢據理力爭,平原君只好如數上交賦稅。



利令智昏的平原君還曾鼓勵趙王接受韓國上黨這個燙手山芋,令秦趙決戰提前爆發,趙國於長平之戰中被秦擊敗!

四、春申君:

出身於楚國貴族,能言善辯。當時,國力強盛的秦國不斷攻楚,吊打楚國。楚頃襄王聽聞黃歇擅長斡旋,就派他出使秦國。

見到秦昭襄王后,春申君以其三寸不爛之舌,說動秦王,與楚國結盟,並和楚公子熊完質秦,使秦國的兵鋒再一次指向了三晉。

後來,楚頃襄王病重,春申君又設計與熊完回到楚國。楚頃襄王逝世後,熊完繼位,史稱“楚考烈王”!

春申君因擁戴有功,位極人臣,門下食客亦錦衣玉食。

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兒子,令春申君很為他擔心,門客李園施計將自己的妹妹獻給了春申君。不久之後,李園的妹妹懷孕了,李園又勸說春申君把李園妹妹獻給楚考烈王,這樣春申君的後代就能當上楚王了。春申君採納了李園的建議,李園之妹後來生了一個男孩,被楚王立為太子,李園之妹被立為後,李園也得勢受寵。



李園為了奪權,在楚考烈王去世後,設伏將經過棘門的春申君殺死,並將其滿門抄斬!

觀“戰國四公子”四人,孟嘗君和信陵君二人品行尚端。平原君和春申君二人貪圖虛名、私慾強烈,離“賢德”二字尚有差距。信陵君文武雙全,並著有《魏公子兵法》,故而被評為“戰國四公子”之首!


不書公子


在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戰國時期,各國都面臨著強秦的威脅,各種思潮湧現,各種智謀想盡,但最主要的還是網羅人才。各國的有錢的有識之士都這麼幹,他們集賢、才、富於一身,他們多是為了自身利益而為,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戰國四公子”了。這四人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秦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以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術士或食客)圖救國。

信陵君魏無忌(?至前243),戰國四公子之首,魏無忌是魏昭王小兒子,因魏無忌的威名,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不敢舉兵侵犯魏國。他為人仁厚,禮賢下士,曾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王命救助趙國,留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佳話。

平原君趙勝(前308至前251),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他看重義氣,不懼強秦。秦昭襄王任用範睢為相,范雎在魏國時曾受宰相魏齊之辱,秦王要求魏王殺了魏齊。魏齊逃到趙國平原君那裡。秦國知道後,邀平原君宴飲,逼他交出魏齊,趙勝嚴辭拒絕,說道:富貴之友皆為貧賤之交,怎能輕易失之。在亦不交,況不在乎?秦王扣押了趙勝,魏齊知道後,自刎謝罪,趙王取魏齊首級至秦,平原君才得以回國。毛遂自薦的故事就出在平原君門客中。

春申君黃歇(前314至前238),是四公子中唯一一個非貴族出身的人,以辯才著稱。秦楚交戰,楚頃襄王曾派黃歇出使秦國。黃歇與秦王言明利害,願以自身和太子為人質留在秦國。秦王把他們扣押十年,直到楚王病重,黃歇用計讓太子逃回繼位,自己卻是九死一生。由於范雎求情,才免於一死,後為楚王熊完宰相二十五年。

孟嘗君田文(?至前279),媯姓,田氏,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孟嘗君不分貴踐貧富,不分黑白兩道,只要相投,皆以禮相待,天下賢良之士多為趨之。“雞鳴狗盜”的故事就是門客為救田文而想出的辦法,門客學狗叫偷得狐袍獻秦昭王,這才放了田文,半夜過關,門客學雞鳴而過來了。孟嘗君嘆曰: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流納海,累塵成岡。



綺閣書生


戰國四公子,因其封號中皆有“君”字,又稱“戰國四君子”,是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

孟嘗君田文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母親是田嬰的一名妾,地位卑微。田嬰是貴公子出身,他是齊威王少子,齊宣王庶弟。田嬰相齊十一年。田嬰有子四十餘人。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不要撫養他。”其母不忍,偷偷地生下並養大了田文。田嬰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田文不急不躁地問父親:為何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不能養育?田嬰回答說:“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父母。”田文反問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田嬰無言以對。田文又說:“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後田文勸諫田嬰,要注意招納賢者,不要只顧私利,忘記公家的職責。田嬰感到奇異,使田文主家待賓客。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諸侯皆使人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嬰許之。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舍業厚遇之,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後孟嘗君應秦昭王邀請,到秦國為相。但秦昭王又聽信讒言,準備殺害孟嘗君,孟嘗君依靠門下素不為眾人重視的兩名門客,一擅長偷盜,一擅長雞鳴,得以逃脫。成語“雞鳴狗盜”源出此處。

後齊湣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至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孟嘗君為後人所熟知的故事,除前述“雞鳴狗盜”外,還有馮驩為孟嘗君收債,卻盡焚券書,為孟嘗君營造安全遊刃有餘的生存環境,成語“狡兔三窟”即源出此處。

孟嘗君喜招攬士人,時門下食客三千餘人。司馬遷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後人往往將喜歡結交朋友豪傑者,冠以“孟嘗”之號。如演義中隋唐之際的秦瓊就被稱為“賽孟嘗”。

平原君趙勝,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複位。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跛者,走路不便。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明日,跛者至平原君門,對他說:“臣聞君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以君能貴士而賤妾。臣不幸有跛病,卻遭到你寵愛的女子的嘲笑,我希望你殺了她。”平原君笑應曰:“諾。”跛者去,平原君笑曰:“這傢伙,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太過分了!”終不殺。過了一年多餘,平原君發現賓客門下舍人告辭離開者將近一半了。平原君很納悶,對門客們說:“我平常待你們很好,未嘗敢失禮,離開的人為什麼這麼多呢?”一名門客回答曰:“以君之不殺笑跛者,大家都以為你愛色而賤士,所以很多人不屑在你手下,就離開了。”於是平原君斬笑跛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跛者,向他道歉。其後離開的門下又逐漸回來了。

平原君執政時,最大的失誤,就是僅著眼於領土的擴張,而不顧大多數陳臣僚的反對,勸說趙王接受了韓國上黨太守的歸順,從而使攻擊上黨即將得手的秦人非常憤怒,兵峰轉向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平原君作為執政,沒有妥善處理好前線將帥有關事宜,尤其重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為統帥,輕率地放棄廉頗持久作戰消耗秦軍的正確戰略指導思想,聽從趙括盲目出擊的主張。雖然最終的決策是趙王作出的,然作為執政的平原君,也難辭其咎。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幾乎亡國。

長平之戰後,秦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遂有平原君率諸門客至楚國求援之事。“毛遂自薦”的故事即發生在此時。事成回國後,平原君感慨的說:“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這說明平原君在對人才的評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闕失。

魏公子無忌,魏昭王子少子,魏安釐王異母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門下食客三千人。當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其為後人熟知的事蹟,就是“竊符救趙”了。

魏王怒公子盜其兵符,矯殺魏國大將晉鄙,欲待信陵君返國後,重重治罪。信陵君也知道返國後必受嚴厲懲處,故使將領率魏軍歸國,公子獨與客留在趙國,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趣駕歸救魏。魏王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為統帥,各遣兵救魏。公子率五國兵擊敗秦軍,乘勝追擊至函谷關,秦兵不敢出戰。當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行金萬斤於魏,詆譭公子有異心,欲自立為王。魏王整天聽到的都是這些讒言,卻不能不信,使人代公子為統帥。公子自知為魏王猜忌,於是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喜好女色。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病酒而卒。其歲,魏安釐王亦薨。秦國聞公子死,攻魏,十八年後滅亡魏國。

春申君黃歇,楚人,遊學博聞,事楚頃襄王。當時秦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郡,攻陷鄢郢,黃歇於是遊說秦昭王,停止攻擊楚國。由於黃歇善辯,使得秦昭王打消了攻擊楚國的念頭。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於秦。留之數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於是黃歇勸秦相應侯,釋放楚太子歸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秦國的利益。太子完回國後即位,為考烈王。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春申君後被李園利用,將懷有自己孩子的李園的妹妹貢獻給楚考烈王為妃,後春申君被李園殺害滅口。


青年史學家


看了這問題,我覺得提問的的人不是要問戰國四公子是誰?他們的英雄事蹟是什麼?而是要問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戰國四公子,也就是這個些公子的封號是怎麼來的。 所以我覺得圍繞這種問題展開論述,因為即使提問之人確實是想知道四公子是誰,我想這些大家都清楚,再回答也沒有意義,那麼就講述一些更深層的東西,希望各位史迷喜歡。


春秋戰國時期的公子都是各國王親貴族子孫的名號,比如公子小白,公子昂,公子糾,到了戰國時期,除了他們有公子名號外,一些能力強的,對國家有貢獻的,會被國君再封個號,戰國時期最流行的就是封“君”號,其實”君”號,是對春秋時期封“卿大夫”的延續,是替代“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除此之外一些非王親貴胄也可以封君,對國家的貢獻足夠大的話,國君一樣可以給予封君。 因此封君的稱號可以由兩種路徑得到:一種:國君的王親貴胄。一種是按功分封。 關於君的名號分封有以下幾種: 1.按封地,國君賞賜的封地命名,比如商鞅封在商於,封為商君。魏無忌被封信陵,封信陵君。 2.以祖籍或者發跡地為號,田單被封為安平君。 3.以雅號(也簡單理解就當對別人的尊稱),黃歇為春申君。 4.以戰功和德望封號,白起,李牧都被封為武安君。 5.以諡號,人死之後封的,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死後被封為靖果君.


戰國時期如此流行封君和養士,是有其原因的: 第一:封君一般都有自己的封地,與政府相互關聯,但是有相互獨立,有獨立的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就相當與在自己地裡的小朝廷一樣,你還可以自己養士,招募兵員,壯大自己的力量。 第二:顯示自己有能力有威望,不僅在自己的國家,在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都會名揚遠播,以致就經常出現被其他國家的君主挖去當大官,比如宰相。 第三.君主認可,戰國中後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大有掃滅中原各國之勢,為了對付秦國他們希望自己國家有賢能的人幫助自己,然後給其他國家做效仿,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為本國效力。


戰國時期被封君的人有非常多,我們熟悉人物名將其實都有君號,只是我們很少聽過而已,但是唯獨戰國四公子最出名: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為什麼獨獨這個四個公子最出名,因為都有以下兩個共同點: 1.他們都禮賢下士,廣招賓客,其數量之多,各方能人異士都有,而且他們的地位都是處於宰相官職,國君予以厚望。 2.他們都積極走合縱抗秦策略,經常有某個國家某個人發出合縱抗秦的大旗,聯合其他四國一同抗秦或者主動攻打秦國,四大公子齊聚一堂,其規模之大,影響力之大。

這些就是戰國期間關盛行公子封君,公子養士的一些情況,唯獨戰國四公子最為出名,他們詳細事蹟,就請看官看瀏覽其他高人的回答吧,這裡就不在累述。 有更多關於戰國時期一些大事,史迷們請在下方發表你的看法吧。


阿拉美菜


戰國四公子是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 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

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戰國四公子之首,魏昭王少子、 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寧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平原君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的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





平原君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趙武靈王之子, 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

前251年(趙孝成王十五年)趙勝去世。其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



春申君黃歇(前314―前238年),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人, 四公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前去奔喪,李園(楚國權臣)令人埋伏於宮門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孟嘗君田文(?一前279年),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闢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田文去世後(沒查到怎麼去世,應該是正常死亡)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 共同攻滅。



趨望


戰國四大公子分別是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除了春申君黃歇,都是王族公子,出身高貴,他們禮賢下士,門客如雲。



其中平原君三任丞相,為趙國朝政的安穩做出很多貢獻,出名的事件是他的門客“毛遂自薦”,他也算是得了善終;孟嘗君田文連雞鳴狗盜這樣的人,都能委以信任,雖然安安穩穩做了幾十年的相國,死的也安安穩穩,但是兒孫們為爭爵位弄得絕了嗣;信陵君魏無忌合縱抗秦,一度成為風雲人物,卻因得國君猜忌,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春申君黃歇,輔助過楚頃襄王得江山,將幾乎滅亡的楚國拉回來維持了好多年,雖然下場悽慘,那也是他妄求所致,屬於自作孽不可活,不是才能不行。個人覺得,黃歇是最有才的,畢竟人家不是真正的公子,卻能位列其中,這是很不容易的。



推薦一部好看的系列電視劇《大秦帝國》,裡面就有對戰國四公子的詳細介紹。雖然電視劇不排除杜撰,但這部電視劇很有良心。至於春申君黃歇,《羋月傳》裡的不符合歷史,如果單純想了解兒女私情,倒也挺精彩。



最後總體上說說戰國四公子,首先他們都是為各自的諸侯國服務,其次才是戰國史上出名的人物。說到底秦王朝一統天下的過程,他們或多或少都是阻力,不過各自對歷史進程的功績是不該被忘記的。


歷史小小丫


齊國的孟嘗君

孟嘗君,名田文(?-前279年),齊威王的孫子,其父田嬰,曾為齊相,被封薛地,人稱薛公,是一個有名的縱橫家。孟嘗君是田嬰賤妾生的,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他也為齊相,權傾朝野。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去世,諡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趙國的平原君

平原君,名趙勝(?-前253年):,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相,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於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

史記載有他“殺姬留士”“毛遂自薦”“解邯鄲之危”等例子,最大的貢獻就是保了邯鄲.長平之戰,趙國死了四十五萬人,秦國圍了邯鄲,差點滅了趙國,是平原君促成幾國聯合把秦國打回了函谷關。

公元前251年病卒。

魏國的信陵君

信陵君,名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異母弟,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省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當時范雎逃離魏國,在秦為相。因此范雎多次慫恿秦王攻打魏國,信陵君在抵禦外敵中發揮重要作用。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被秦所滅。

楚國的春申君(最為人不恥的出現了)

春申君,名黃歇(前314~前238),楚國貴族。楚頃襄王時,因能言善辯,出使秦國。在他的巧言善辯下,把戰爭禍水引向韓國和魏國。歸楚三月,考列王即位,被任為相,封為春申君。

關於他的死。

考列王在位多年,後宮無子。春申君想當呂不韋了。當時趙人李園帶他的妹妹到春申君家。待到李園妹妹懷孕後,春申君將她帶入楚王宮。李園妹妹隨後被封為王后,李園也就此得勢。

考烈王死,李園率先入宮埋伏,將前來奔喪的春申君殺死。本想當太上皇的春申君終於得到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