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養好的紫砂壺外觀應該怎麼樣?養壺的誤區是什麼?

天際雪


親,小常識:由於紅泥壺和朱泥壺收縮比較大,尤其在冬季裡使用時候,務必要先溫壺,再加入熱水,否則可能會發生爆裂,養成溫壺的習慣吧

紫砂壺開壺傳統方法:

 

一、開壺

新壺在使用之前,需要處理,這個過程就叫開壺。開壺也有好多種方法,下面介紹一種

1、用白水煮至少一個小時。具體方法是將壺蓋與壺身分開,放入涼水鍋中,將鍋置於爐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1小時後關火。這一步可以藉熱脹冷縮讓壺身的氣孔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

2、將白水煮過的壺與一塊老豆腐,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一個小時。這個步驟叫做去火氣,目的是為了褪掉制壺時高溫煅燒帶來的火氣。

3、將上面的壺與一段嫩甘蔗頭,也有說老甘蔗的,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一個小時。

4、將上面的壺與茶葉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一個小時。

完成上面四個步驟後,紫砂壺才可以正式開始使用。

 

簡捷開壺的處理方法

壺中注入新燒開的開水,靜置5-10分鐘。 

    再次在壺中注入新燒開的開水,放入1小勺您將使用的茶葉置5-10分鐘。倒去壺中水。

    現在您可以開始使用您的新茶壺了。

(另外一種方法:把新買的紫砂壺浸泡在鍋內冷水裡,水裡放把茶葉,煲上半個小時,先除掉壺上的土味、雜味和蠟質,便可用來泡茶了。)

下面是保養,

一、新壺新泡

先決定這把壺將用來配泡哪種茶?譬如是重香氣的茶還是重滋味的茶,甚至所常品用的各種成茶都有專門備泡的壺等;但是如果不講究的話也無妨。

如果是講究的話,在使用前,可以用茶湯燙煮一番,不僅有去除出窯是帶有土味的作用,也可使紫砂壺接受第一次較隆重的滋養。方法是用乾淨且無異味的鍋器盛水,將新壺置於內,然後用小火加熱一直到滾末滾時,再把茶葉(最好是焙火程度較高的)放入鍋中同煮;等滾沸後,撈出茶渣,再繼續以小火加溫或熄火亦可。然後再待一些時候,取出新壺置於乾燥且無異味的地方讓壺自然陰乾即可。在倒棄茶湯後,鍋裡的茶色就可以直接顯示養壺的道理了。一般而言,如此便可派上用場了。

二、舊壺重泡

每次泡完茶後,將茶渣倒掉,並用熱水滌去殘湯以保持清潔,合乎衛生。

喜歡壺裡茶山的人,往往在泡完茶後,只除去茶渣,而將茶湯留在壺內讓其陰乾,因此累積茶山的速度相當快,但因氣候條件和維護不當,易生異味,所以在泡用前應以滾沸的開水衝燙一番。

以上兩種方式,隨個人喜好參考應用,至於說把茶渣擺存,在紫砂壺裡來養壺的方式,一方面茶渣悶在壺裡易有酸餿異味,有害於吸附熱香茶葉資質,殘渣剩味實也無益於壺。

紫砂壺應經常擦拭,才能煥發出本身泥質的光澤,一把純樸潤雅的壺確實比呆滯無澤的壺來得美觀。但如果揠苗助長而用油劑或茶水塗之,則所產生的光澤就是油光或垢澤,俗稱為“和尚光”。

清洗紫砂壺的表面時,可用乾淨的細棉布或其他較柔細的不擦拭,然後放於乾燥通風且無異味的地方陰乾,久而久之,自會與這把壺發生感情。

三、紫砂壺保養的要領以及注意事項

紫砂壺的保養通常稱為“養壺”,養壺的目的在於使其能善於“蘊味育香”,並使壺能煥發本身純樸的光澤,此乃由於陶壺有吸水性,若是長久吸附茶質,確有“助茶”的功能。

對茶道中人而言,養壺絕不是茗茶的目的,但一把維護得法的紫砂壺,能夠提升品茗目的之時間,卻是被肯定的。

養紫砂壺就如培養樹苗一般,揠苗助長則難免有失自然的無形之功,所以養壺也不必急於一時,只要平時多加使用並維護得法,就能如同接受天地自然滋養的幼苗一般,不必人為附加補養也可成器,而且更加珍貴。

養壺的方法眾說紛紜,首要條件當然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壺的完整。我們所總結的方法為一般認為較方便且實用的,茲列述如下:

1、泡茶之前先衝淋熱水

泡茶前宜先用熱水衝淋茶壺內外,可兼具去黴、消毒與暖壺3種功效。

2、趁熱擦拭壺身

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汽會呈現在茶壺表面。此時,可用一條幹淨的細棉巾,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拭遍,即可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3、泡茶時,勿將茶浸水中

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已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時對養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4、泡完茶後,倒掉茶渣

每次泡完茶後,應倒掉茶渣,用熱水衝去殘留在壺身的茶湯,以保持壺裡壺外的清潔。

5、壺內切勿浸置茶湯

泡完茶後,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衝淋壺裡壺外乾爽,絕對倒淨水分。應保持內乾爽,絕對不可積存溼氣,如此養出來的陶壺,才能發出自然的光澤。

6、陰乾時應打開壺蓋

把茶壺衝淋乾淨後,應打開壺蓋,放在通風易幹之處,等到完全陰乾後妥當收存。

7、避免放在灰塵多之處

存放茶壺時,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以免影響壺面的潤澤感。

8、避免用化學清潔劑清洗

絕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清潔劑刷洗陶壺,不僅會將壺內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刷掉茶壺外表的光澤,所以,應絕對避免。

四、保養前後對比

五、養心養性養好壺

養壺如養心,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是急不來的,首先要擺正心態,靜下心來。

養壺如養性,一把養好的壺,也應該呈“黯然”之色,光澤“內斂”,如何君子,端莊穩重。

怡心養性養好壺,一把真正的好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才能使壺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才能出細、潤、柔的效果,才能神采奕奕,溫潤如美玉。

對於持壺者而言,一定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壺,而不是在養壺的過程中品茶。時間證明,養壺確實有很多講究。很多人日常泡茶的時候喜歡把茶汁澆在壺身上,或者用養壺筆蘸這茶湯來刷壺,更有甚者泡完了茶連茶渣都不倒掉,覺得這樣養壺才會更快更亮。其實,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實不可取的,原因很簡單,潮溼的茶渣在壺內時間長了必然會產生微生物或黴菌,這對人體是有害的,也是不衛生的,到頭來把壺養得斑斑駁駁,這是不可取的養壺方法。

我們能找到一把好壺不容易,但如果使用不得法也會使好黯然失色。當你選擇了一把泥料好的新壺後要先開壺,這個步驟很關鍵。

由於新湖的土味、火氣都比較重,所以首先要把新壺沖洗乾淨,然後再將壺置放在乾淨的鍋裡,注入清水至漫過壺頂,開始用文火燒開,等水滾開40-60分鐘左右關掉火源。候其自然冷卻後把壺撈出陰乾即可。當然,有得人也喜歡放些茶葉一起煮,但茶質不能太差,更不要煮太久,以免茶的苦味,澀味被壺吸走。

開壺後的新壺最好先當茶海使用,經過茶水一個階段的滋養後再拿來泡養。泡茶時,可以趁壺身滾熱時,用開水澆淋壺身,也可以用棉布通擦壺身,但不要用茶湯澆淋壺身,以免茶油附在壺的表面,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泡完茶後,用開水將壺燙洗乾淨,或在水龍頭下用清水沖洗乾淨,將壺身倒扣,讓其自然陰乾即可。日子一長,壺就會養出由內向外、晶瑩剔透、潤而不膩、珠圓玉潤的效果。

我們養壺的目的除了使茶壺更加溫潤亮麗,更因陶壺本身具有吸附茶質的特性,因此一把保養得當的茶壺,不但賞心悅目,更恩給你助茶的功效,才能泡出一壺色、香、味俱全的茶。大家都知道好差配好壺相得益彰的道理,而壺並不在於你有沒有用心去保養它呵護它,只有你用心,它的回報就是把你喝的茶表現到最好的境界,這才是目的。

紫砂素有“紫玉金砂”之稱,即可暖手把玩,又可增加人與壺的感情,其樂無窮。

當你的愛壺在泡養一個階段後,最好“靜養”一段時間,一般要晾乾三五天,使整個壺身(中間有氣孔結構)徹底乾燥。讓壺歇一歇,充分吸收茶油,以便日後更好地泡養。

其實養壺的過程很簡單,只要你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養或急於求成,每個細節都要細心,那麼每個環節都市一個享受。當夜深人靜之時,手執一把愛壺,品一把香茗,傾聽千古絲竹,翻看萬卷詩書,在塵世的喧鬧中享受那份寧靜;那又是何等的愜意生活。


遇緣玉器


一把好的紫砂壺必須型到位,新人可以優先入半手精工壺,一般來講精工半手用料不會差,型體也比普通全手壺好,喝茶與全手壺差異不大。進階就是入些全手細功壺。這類壺料好功細,體現了作者的功底。新手入門階段在1000左右-5000左右這個範圍。原礦紫砂壺開壺方式只需清水洗淨,再用開水燙燙就可泡茶。正宗原礦朱泥壺正常情況(可私聊諮詢)不需要溫壺。連最基本的壺型都不達標,就末談收藏了,只是個實用器,料子吹的再好,換算到壺上也只佔工價10/1-20/1。刻繪再好刻在個工型差的壺上也是本末倒置。玩收藏的玩家記住收藏的四項基本原則為“真”、“精”、“稀”、“絕”,真品具有時代佐證意義的真實感;精品具備藝術價值,富有取悅之情;稀品具備收藏者個人特質的凸顯;絕品具備絕無僅有,且不可取代的獨特價值和天下惟我獨尊之氣勢。品茶玩壺就是一種生活一種樂趣,也不用糾結太多 不用整天想泥料好不好半手全手好不好,陶土,紫砂,瓷等各類製作品都是分等級的,這等級之分來自於作者的創作。現如今自媒體發達,很多商家都通過網絡來賣壺,掛羊頭賣狗肉也不少,套路多多,好自為之[霧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