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知刘贺对自己毫无威胁,为何汉宣帝还要将刘贺一贬再贬?

伤心在所难免


汉宣帝对海昏侯时刻戒备是真的,但是如果说刘贺对汉宣帝毫无威胁,这点就不对了,刘贺实际上对汉宣帝威胁力十足,从汉宣帝对刘贺的处置来看,汉宣帝实际上可以算作是宅心仁厚,仁义之君了。

首先,刘贺虽说在霍光的策划下,以倒行逆施的名义给废除了,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件冤案,刘贺被废的真正原因是在被立为皇帝后,急于从霍光手里夺权,要做第二个汉文帝,结果惹恼了霍光及其党羽,自己也被废黜。

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特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

在汉昭帝死后,原本最合适的继承人是汉昭帝的兄长,汉武帝当时唯一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但是霍光担心刘胥年长,当了皇帝之后自己不好摆布,因此,以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就不喜欢刘胥为借口,坚决反对立刘胥为帝。反而选择了汉昭帝的侄子,第二代昌邑王刘贺。


在被立为皇帝后,刘贺随即展开自己的夺权行动,他亲自到保管皇帝符玺的地方取走十六根符节,连去昭帝灵柩前哭祭时,也让亲信官员轮换着拿着符节跟随;


同时,刘贺对跟随他到长安的亲信进行了大面积的封赏,并开始任用他们夺取实权部门控制权,数百名昌邑郎官,都被刘贺赐予列侯或二千石官员的墨缓、黄绶;

刘贺的举动过于激进,惹恼了霍光,当刘贺任命亲信为长乐卫尉、意图控制上官太后一举,更是图穷匕见。因为上官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作为当朝太后,她也是霍光能够把持朝政的权柄所在。

所以霍光果断行动,废黜了刘贺,并且斩杀了刘贺从昌邑国带来的亲信二百来人,这些人从天子亲随一朝沦为冤鬼,在刑场上大呼:“皇帝糊涂了,应该果断对霍光下手,现在不但没能夺取权利,自己还反被霍光作乱废黜。”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废黜刘贺后,霍光选择了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来当皇帝,当时刘病已不过是一个闲散宗室。对于刘贺的冤屈,朝廷上报以同情的人并不少,在汉宣帝清除霍家之后,朝廷上有为刘贺翻案的声音存在,连刘贺自己都认为,汉宣帝知道他的冤屈,他觉得自己应该很快再次封王。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昭帝对刘贺充满戒心是正常的。

其次,从宗法制度上来讲,刘贺继承汉昭帝皇位比汉宣帝更加合适,更何况汉宣帝是废太子刘据的孙子,终汉武帝之世,实际上并没有给刘据平反,汉宣帝实际上算是罪人之后,皇位来的更是底气不足。

汉宣帝幼年生活坎坷,尚在襁褓之中就被捕入狱,在廷尉监丙吉的安排下,被两个女囚喂养,才没有饿死,孤苦伶仃,又多亏了刘据的旧臣掖庭令张贺的帮助,才娶妻生子,生活无忧,按照正常人生轨迹,他本与皇位无缘。


汉宣帝是刘据的孙子,汉昭帝就是他的叔爷,但是汉宣帝是以汉昭帝儿子的身份,继承汉昭帝皇位的,这本身和宗法制不合。

另一方面,因为汉宣帝早年生活的坎坷,他并不像其他皇室成员一样生活在深宫大院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相反早年的汉宣帝行踪不定,爱好游历,一直有传言汉宣帝来路不正,不是刘氏子孙,这也难怪,当年廷尉监丙吉就可以随便找来一个幼儿来冒充汉宣帝,外人也无从考证。

在这种情况下,汉宣帝对待刘贺,包括他的另一位叔爷广陵王刘胥都是充满了戒备。

最后,汉宣帝虽然防备乃至敲打刘贺,但是并没有要谋害他,这点已经算是难得。

刘贺死后,他的海昏侯国被废除,但是随即在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手上被恢复,刘贺的儿子继承了海昏侯的爵位,此后一直传承到东汉。


醉美木渎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严谨。汉宣帝确实一直防着刘贺,但是汉宣帝并没有一直贬斥刘贺。

刘贺曾经在两次震惊世人,一次是前几年海昏墓被发掘之时,一次是他当皇帝之时。汉昭帝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也没有为大汉留下储君。于是在霍光的主持下,选定了刘贺为下一任大汉皇帝。年纪轻轻的刘贺,不甘心做霍光手下的一个傀儡,他在位期间不断挑战霍光的权威。此外,刘贺当皇帝之后,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在皇宫里面吃喝玩乐无恶不作,短短二十七天,刘贺竟然做出一千多件荒唐事。最终霍光在张安世和皇太后等人的支持下废除了刘贺。

刘贺一共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刘贺当了一圈皇帝,不仅没有保住自己的皇位,连自己的昌邑王位也没有保住。被废之后的刘贺被贬为庶人,逐回昌邑,成了一个普通平民。刘贺被废以后,霍光又选择了刘询做为大汉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汉宣帝。

虽然刘贺被已经被贬为庶人,霍光和汉宣帝都不放心这位汉废帝。汉宣帝一直都派人暗中监视刘贺。山阳太守张敞会定期向汉宣帝汇报刘贺的一举一动,直到张敞告诉汉宣帝:“故昌邑王二十六七岁,为人脸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胡须很少,身材高大,患风湿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裤,戴着惠文冠,佩玉环,插笔在头,手持木简趋前谒见。”汉宣帝得到这个信息以后基本上解除了对刘贺的戒备之心,甚至觉得刘贺非常可怜。

汉宣帝绝对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他也不忍心看着刘贺一直都是庶民,所以在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刘贺的身份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他又由平民变成侯爷。刘贺的一生绝对丰富,先是王子,再是诸侯王,再到皇帝,再到平民,最后又当了侯爷。从这件事上看,汉宣帝对刘贺还算不错,并没有赶尽杀绝。但是后来,刘贺因为出言不逊又被削去三千户食邑。刘贺于公元前59年去世。

也就是说汉宣帝确实一直在防着刘贺。但当他确定刘贺对自己没有威胁之后,也给予了刘贺相应的尊重及优待。所以说这个问题并不严谨。我们暂且认为这个问题完全正确,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汉宣帝要这样做。

首先,无论任何皇帝都会防着刘贺,都会不停地打击刘贺,能放过刘贺一命的绝对算好皇帝。皇帝是人人羡慕的职业,前皇帝却是一个非常棘手且尴尬的身份,肯定比前女(男)友更尴尬。前皇帝虽然已经没有任何实权,但是他曾经皇帝的名号会成为现任皇帝的一大威胁。有前任皇帝在,现任皇帝的皇位始终有可能坐不稳。看看明英宗和明景帝就知道,为什么现任皇帝会坐不稳。

其次,汉宣帝并没有掌权之前,实权一直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一直打击刘贺,汉宣帝就只能跟着他一起贬斥刘贺。

第三,受到史书的影响,我们都认为刘贺是一个特别荒淫无道的君主。但是海昏侯墓被发现以后,改变了不少史学家的看法。不少史学家认为刘贺被废的根本原因是他触动了霍光的权力,而不是因为他荒淫无道。我们细细考究起来也可以发现史书在诬陷刘贺。史书记载刘贺在二十七天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等于说刘贺一天要做近四十二件荒唐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除了睡觉的八个小时,吃饭的三个小时,剩下的十三个小时他要做近四十二件荒唐事,一个小时要做三件荒唐事。这怎么可能!其实刘贺绝对是一个有才华的君主,只不过他太沉不住气,而且锋芒太露。所以,引起了霍光的警惕而被废。正是由于刘贺有才华,所以汉宣帝才一直不放心他,才要一直贬斥他。

第四、刘贺有一定势力。刘贺继任皇帝的时候,从昌邑国带了两百多名随从。后来这些随从全部都被霍光一网打尽。这两百多个人被杀之后,刘贺的势力受到了极大打击。但是刘贺的势力并没有被铲除殆尽。刘贺父子在昌邑经营几十年,有一定根基,有不少人拥护刘贺。即使在朝廷中也有不少人同情刘贺。这些人平时不敢和刘贺接触,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还真不能保证他们不有所行动。所以汉宣帝才把刘贺改封到偏远的豫章郡,让他远离昌邑。

汉宣帝做为现任皇帝有意识地防着前任皇帝合情合理。做为中兴之主的汉宣帝能够不对刘贺赶尽杀绝,并且加封刘贺为侯爷已经算是深明大义。

欢迎各位小伙伴阅读、关注!


依稀说史


汉宣帝顾忌刘贺是实,多次打压暗中出手,却没有一贬再贬,在对待霍光家族和刘贺之事,刘病已手腕尽露,仔细推敲,他对刘贺的态度与霍家的动向互相呼应,此消彼长,并非只是空穴来风,对霍刘的处理也如出一辙,明捧暗踩,达成巩固权位的目的。


受汉武帝托孤的大权臣霍光,终于在大权独揽近二十年后撒手西去,如芒刺在背的汉宣帝如释重负,汉宣帝与霍光外甥女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把霍光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谥号宣成。推崇备至,又在二年后,以谋反罪对霍光家满门抄斩,霍禹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光遗孀显及儿子,侄子,三族除了女婿女婿金赏因告发谋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杀或者自杀,霍光女儿霍成君也被废居昭台宫。(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宣帝对权臣霍家祭出雷霆手段后,与之呼应的是对前废帝刘贺的警惕,在元康二年即前64年,汉宣帝派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说“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要太守注意刘贺的动向,报告备查,不得泄露。当时霍光与群臣请上官太后废掉刘贺时,把他原有的昌邑封国剔除设郡,安置在山阳郡。张敞接诏,于是分条禀奏刘贺平日行为,除了派人侦查监视,有时还亲自上门拜访,察看刘贺的动向。对刘贺的相貌,平时上门的人等,府内侍婢诸事都详细上奏。

为什么会这么在乎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霍光族灭,霍光是权臣震主不假,但他也是汉武托孤大臣,辅政大臣之首,最重要一点,刘病已能当上皇帝,是他一手促成,可以说没有霍光就没有宣帝,霍光若是乱臣贼子,他拥立的难道会是好人?名份会受到极大挑战,显而可见的就是刘贺,刘贺之废也是霍光一手促成,霍光是奸人,那么似可以反证刘贺就是好人。以此类推,汉宣打击霍家,无意间动摇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才会在霍家灭亡后,非常重视刘贺的动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病已于是对刘贺表面更加恩遇,把他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在上任途中,刘贺因为语言不慎,被人密报,再被削去三千户,在宣帝的一收一放中,刘贺战战兢兢,四年后去世。刘贺死后五年,霍成君死后三年。汉宣以南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尊崇其功业,肯定其成绩,把他与霍家谋反的其他人剥离开来,两全其美,巩固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从此高枕无忧。


南方鹏


实际上并非一贬再贬,在刘贺被废除帝位后,被当时的西汉朝廷以太后的名义(实际上是霍光的意思)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原昌邑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到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汉宣帝从亲情角度考虑,又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名义上的待遇有所增加。后来由于听闻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汉宣帝才下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

对于汉宣帝而言,毕竟刘贺是做过名正言顺皇帝的,这本身对汉宣帝就是一个威胁。古代历来讲究天无二日,历来皇位的更替或者以前任帝王的自然传承、或者以朝代的灭亡更替、或者以军事叛乱取得帝王,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部分的前任君主会以生命的结束为代价,因为这有这样,新皇帝才没有了忌惮之心。

对于刘贺而言,或许已经退位的他对于汉宣帝没有任何的威胁,但是只要他活着本身就是汉宣帝皇位的最大威胁,即使自己没有任何想法,难保会没有别有用心之心利用他的名义对汉宣帝的皇位提出挑战。

从客观上评价,对于一个曾经的皇帝,而且从血统上来说不比自己差的人,汉宣帝对待废帝刘贺已经算是优待了,没有第一时间就从肉体上将其消除,从这一点上来说,汉宣帝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史海小白丁


刘贺对于汉宣帝来说,还是有威胁的,这是一位做过皇帝的人。

刘贺登基27天,做下了一千多件荒淫之事,遂被废除。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刘贺这些行为极有可能就是霍光安排的,毕竟要废除一位皇帝,你需要借口,哪怕是只手遮天的权臣。

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等物,也证明了刘贺是一位有修养的人。

同样被霍光压迫过的汉宣帝,自然明白其中因由,迎合霍光的大臣们,肯定也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那既然刘贺是冤枉的,又做过皇帝,还很年轻,他的威胁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忽略了。

汉宣帝将其一贬再贬,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而且他足够聪明,没有为刘贺进行翻案。

保持现状就挺好,如果有必要的话,他都不介意再加一点东西。

刘贺的下场算好的了,只是被打击,待遇上没有受到苛刻。

历来对太上皇或者逊帝的防范,无不慎重严密之极,唐玄宗、宋徽宗、明英宗皆被软禁。

刘贺能够安度晚年,他应该要感谢汉宣帝,这是位明君,也是仁君。


浮沉于史


虽然没邀请,我还是来回答一下!

若论辈分,刘贺应当是汉宣帝刘病已的叔叔。但皇室之内亲情淡化,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刘贺当了短暂的27天皇帝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在历史上,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引发大混乱。霍光征召刘贺来京城主持汉昭帝的葬礼,并在汉昭帝的灵柩前立刘贺为帝。

刘贺也实在悲催,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群臣集体弹劾。最后在上官太后的主持下,刘贺被废。



刘贺被废,刘病已被立为皇帝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贺被废黜皇帝位后,霍光又找到了当年巫蛊之祸唯一幸存的皇室血脉刘病已,很快刘病已被立为皇帝。

汉宣帝为何对刘贺一贬再贬?

汉宣帝刘病已掌管大权之后,完全没有必要再针对废帝刘贺,可以说刘贺完全没有能力影响汉宣帝刘病已的统治。



到汉宣帝刘病已深知皇权争夺的残酷,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安稳地坐江山,汉宣帝则只好对废帝刘贺一贬再贬,直到完全消除废帝刘贺对政权的威胁。


6栋501


还真不能说“刘贺对汉宣帝毫无威胁”。

首先刘贺被废,有很深的政治内幕。

按正史说法是他为非作歹,短短二十七天就犯下1127条罪状!仔细想想可能吗?明显带有欲加之罪的痕迹。如果他真是这么一个混蛋,当初朝廷考察他的时候,为什么竟然丝毫没有发现?

按史学家考证,实际上刘贺被废,很可能是他跟霍光发生了政治冲突,威胁到了霍光的地位,也就是说,刘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他是有理想有能力的,这样的废帝真的对汉宣帝毫无威胁?

其次,即便刘贺本人无意再参与政治角逐,但他曾经的身份就是一个可怕的政治符号。

一个可以利用的政治符号,一个有可能引爆政治危机的符号!刘贺可以不主动,不代表没人利用他。你能说他对汉宣帝毫无威胁吗?实际上别说废帝,自古废太子的结局有几个好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承继帝位的汉宣帝来说,他毕竟不是按宗法制规定,以嫡长子身份继位,那么他就要验证他的帝位的合法性问题。

这对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都必须要做的,否则人们就可以质疑他得位不正,就可以有样学样。尽管在今天的人看来很好笑,但古代的状况就是这样。

那么汉宣帝如何验证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呢?除了把自己过继给汉昭帝为嫡孙外,宣传刘贺的非法性就成为必然选择,所以刘贺必须一黑再黑,一贬再贬!

综上,汉宣帝贬刘贺就是两个目的,一是防止刘贺可能的威胁,二是为了验证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寻根拜祖


一段阴谋论

回答这个这个,先来一段阴谋论。巫蛊之祸后史书记载,汉武帝反悔了,并且杀了那些当年不帮太子的人,建了思子宫,当年帮助太子的受到封赏。试问这时候为什么不把刘询在狱中的消息告诉刘贺?反而等到发生“天子之气”的时候才有丙吉透露刘询的身份力保不杀。

此时使者应该报告给了汉武帝,有亲孙子刘询在世,汉武帝若是真的思念太子,那么为什么此时不把刘询迎回去?而是让其流落民间,最后被霍光又找了回来,所以要知道刘询忌惮刘贺的关键,就在刘询的身份上,因此让人怀疑刘询到底是不是宗室。毕竟参与事件的关键人物霍光、丙吉最后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或者更可怕就是霍光下的一盘很大的棋,而刘询这个汉武帝的亲孙子一开始就成为了霍光的棋子在备用。

汉宣帝为什么忌惮刘贺?

现在有一种论断就是,刘贺并不是因为史书上说的那么昏庸而废掉的,而是因为想从霍光手里面夺权因而被废掉的。

照此等论断推演的话,那么刘询忌惮刘贺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毕竟刘贺得帝位也是很正的,帝位得的正,废的不一定正,那么就是巨大的威胁。之前有霍光监视着刘贺可以不用担心,故刘询忌惮刘贺是在霍光死后的事情了。

霍光一死,“不昏庸”的刘贺大可打着霍光是逆臣贼子,说刘询的身份有问题,自己是正统的旗号,起兵造反。

不管刘询是不是真的宗室,刘贺都可以说其来路不正,因为这“天子之气”多半也是汉宣帝即位之后才有的。这样刘询才会忌惮刘贺,怕其一呼百应,推翻自己。



霍光还在世的时候,刘贺的地位被降到了低点。之后汉宣帝见其没有威胁,就又封了四千户食邑给他,并且封了一个海昏侯。然后刘贺又因为自嘲言论,惹得汉献帝再次忌惮,削了其三千户食邑,最后没几年就挂了。


淡看天上月


刘贺虽然被废,但是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再说了,霍光在位的时候,由于霍光专权,借着托孤大臣的身份,在杀了桑弘羊和上官桀之后,霍光大权独揽,汉昭帝一直被打压,直到汉昭帝逝世,都没能摆脱霍光的阴影,汉宣帝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霍氏子弟把握了政府各个要害部门和羽林军,跟随霍光出行汉宣帝时刻感觉如芒刺在背,所以他事事顺从霍光。


刘贺从宗亲关系上来讲比汉宣帝更有资格继承帝位,他是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是汉武帝的孙子,而汉宣帝的祖父是故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儿子,因巫蛊之祸被诬陷,起兵失败被杀,可以说汉宣帝是罪臣的子孙。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他较之于刘贺关系要疏远一些,正常皇位继承上还轮不到他,所以他对刘贺很放心不下。

刘贺不知是太昏庸无道还是玩心太重,在宫中干了很多坏事,并且想要发动政变除掉霍光,但是霍光先发制人,废除了刘贺。身为昌邑王的刘贺居然敢跟霍光叫板,说明刘贺绝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也并非史书上所载是庸才一个,只是太急功近利了,自己还没站稳脚跟,就想搬动霍光这座大山,最终连带自己的皇帝位一下赔了个精光。


鉴于刘贺的表现,在霍光死后,汉宣帝任然不放心刘贺,怕他东山再起,同时也怕朝中别有用心的人打刘贺这张牌,来讨论自己这个皇位继承人的合法性。所以派人时刻监督他,只要刘贺有一点越轨的举动,汉宣帝就会第一时间知道,最终刘贺由昌邑被贬到南昌做了海昏侯,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大飞哥爱历史


首先,题主的一贬再贬,这个论点是立不住脚的,刘贺被废为庶人后,被迁往之前的昌邑监视居住,昌邑国撤销,设为山阳郡,有郡守张敞监视,也就是被软禁起来11年后,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赶他到更为偏远的南昌就藩,4年后刘贺病逝。



刘贺剧照

其次,刘贺父亲在他四五岁时就死了,作为一个小王爷,在朝中没有根基,这也是霍光看中他的一个原因。刘贺被贬为庶人时,他的亲信随从200余人尽数被杀,之前讨好他的人,唯恐避之不及,俗语说得好“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可以说他没有任何翻身的政治资本。在昌邑监视居住期间,张敞 给汉宣帝的报告是这样说的:观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语、白痴呆傻,一如废人。虽然刘贺有伪装的嫌疑,但也说明经此变故,刘贺已噤若寒蝉,夹起尾巴做人,不敢造次了。

第三,刘贺被废,对刘恂已不再造成任何威胁,那汉宣帝还一再监视呢?大家记得明英宗朱祁镇的事吗,土木之变朱祁镇被俘,后放回后,被景帝朱祁钰软禁起来,可是他却咸鱼翻身,二次做了皇帝,汉宣帝明知刘贺已不足为虑,缺时刻提防,这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假如刘贺真有觊觎皇位之心,他决不可能善终。

汉宣帝刘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