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米格21(歼7)被称为空中的ak47?它到底好在哪里?又有什么不足?

戴钢盔的ZZZ


AK-47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使用操作简单,可靠性好。所以产量大,学习掌握快,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

米格-21也是如此。由于体积小,外形简单,结构也简单,制造成本很低,可以大批量生产。全世界累计生产超过10000架。而美国的F-4和苏联的米格-23,分别生产5000架。米格-21是超音速战斗机的产量冠军。

其次是米格-21维护简单,使用广泛,有50个国家使用。相比最成功的三代战斗机F-16才20个国家出头,不到米格-21的一半国家。

米格-21的有点就是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缺点也是体积小、重量轻,造成航程短,作战火力弱,不能全天候作战,只能白天作战。越南曾经用米格-21在夜间拦截美国B-52轰炸机,结果因为没有机载雷达,在地面雷达引导下,撞上了B-52后坠毁,飞行员死亡。米格-21航程1000多公里,还是二战时期的水平,作战半径只有2、3百公里,早期型号机载导弹直邮枚近程红外导引的空对空导弹,后来增加到4枚。没有机载雷达,只能白天作战。作战时无线电测距仪只能提供距离数据,飞行员必须自己瞄准,判断发射时机。很多时候容易错过最佳发射时机。

歼七机头进气道的唇口比较尖锐,要求飞行员操作的时候动作轻柔,不能做剧烈动作。否则容易造成进气道气流畸变,发动机空中停车。中国飞行员多数是飞歼教五和歼六的,亚音速进气道不怕动作粗猛。飞歼七时习惯要有很大改变。中国歼七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弹射座椅性能太差,弹射相当于自杀。弹射一次死一次,轻者重伤。这是中国航空技术不过关的表现之一。


在技术上,米格-21由于发动机推力小,作战推重比不高。米格-21安装的R-11发动机推力不到6吨,相当于英国的萨菲尔和法国的阿塔9发动机,与英国埃文发动机、美国的J79发动机在推力上少了1吨多。西方三大发动机普拉特惠特尼J-57、通用电气J79和罗尔斯罗伊斯Avon的推力都在7吨以上。

所以米格-21的技术水平相当于法国的幻影III战斗机,只能依靠减少载油量,牺牲航程来提高作战性能。这也是促使中国研制歼八的原因之一——增加航程、增加升限、增加速度、增加武器载弹量、增加中距离导弹发射能力。只是由于中国的技术水平不够,歼八只实现了前三项,最关键、最有技术含量的载弹量和中距弹没有实现。要等到歼八II服役多年以后,在歼八F上才实现。距离歼八首飞过去了30年!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时至今日,世界上还保留着4000架米格21战斗机,夸张不夸张?

其实它的总产量超过1万架,是有史以来一种型号生产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米格21是苏联50年代研究成功的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战斗机。

它的总体性能同美国的鬼怪战斗机相差不大,是同一个时代的武器。

米格21就性能上来说,有很多特点。

它的速度很快,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马赫多,也就是时速2300公里。这个速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它的最大航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如果携带外挂油箱就更高,也基本能够满足作战需要。

它的使用升限可以达到1万8000,相当的高,对于轻型战斗机来说也足够了。

飞机载重高达10吨,可以携带各种类型的武器,后期可以使用精确制导武器。

它的机动性颇强,在北越上空同美军战机的缠斗中,米格21面对鬼怪则在狗斗中占据上风。

另外,米格21还是操纵性较好的战机。

很多人不知道,米格21之前的米格15到17战斗机,操纵性都有非常严重的缺陷。

以我军的歼6战斗机为例,只要操纵不慎就容易陷入致命的尾旋,机毁人亡。

同时,它在亚音速和超音速的操纵有很大区别。亚音速可以做大幅度机动,超音速需要动作很小,飞行员需要严格看速度表,决定执行什么工作。如果没有看准速度,在超音速动作过大,很容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然而,米格21就彻底改变了这点。

其实,米格21的实战众多,证明它非常实用。

1971年,印度军队实用米格21,击落了巴基斯坦空军的4架美制F-104战斗机。

越战中,就像上面说的,米格21也狠狠修理了美军战机一把。

当时北越飞行员采用正确的战术,也就是高速逼近,打了就跑。

米格21快速接近美军轰炸机群,释放导弹或者果断近距离狗斗,一次袭击以后立即返航。

这种作战模式,让美军难以应付。尤其是战斗轰炸机,很多时候看到机动性优秀的米格21接近,就只能扔掉炸弹,准备空战。

然而,米格21的目的就实现了,减弱了敌人轰炸。

北越的空战王牌中,13名王牌驾驶的是米格21,只有4人驾驶的是米格17.

然而,米格21也有很多问题。

其一是,米格21的设计特殊,它的进气口在机头,这样就无法在机头安装大功率雷达。

这个设计问题是致命的。

因为从80年代开始,空战进入了超视距时代,近距离狗斗越来越少。

而米格21在雷达方面的缺陷,让它在超视距空战中极为不利。

比如苏联在1971年精心研究了改良版的米格21比斯战斗机,安装了雷达。

然而,受到设计限制,它无法使用更先进的大口径雷达,不具备使用超视距空空导弹的能力。因为雷达没有连续波照射功能!


另外,米格21的设计非常紧凑,留下的改进空间不多,也限制了它的发展。

不过,米格21进行基本的空战、对地攻击甚至对海攻击,在低强度作战条件下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而且,米格21的结构简单,造价非常低廉。

所以,今天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仍然保留米格21战斗机。


萨沙



歼7 ! 我国仿制前苏联米格21的一款战机,这款战机的可靠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很多国家的绝对当家主力。不过我国的歼7已经停产,最后一架出厂的歼7是在2013年。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歼7还会在很多国家的空军里服役。



很多人都把歼7称为是空中的AK47。AK47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使用得最多的自动步枪就是AK47。世界各国的手中包括仿制的AK47已超过1亿支,而歼7从定型生产至今已有超过1.3万件歼7在各国空军部队中服役过。这和AK47一样,因为好用,所以很多国家的空军都装备过歼7战机。

歼7战机的优点和AK47一样,皮实耐用,平时只需要简单的维护。而且歼7战机的操作更容易通俗易懂可操控性强。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空军部队没有其他发达国家的那么系统的训练。所以歼7无疑是当时第三世界国家最好的选择。

而歼7的缺点也和AK47一样,虽然平时耐用可操控性强,但是歼7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来说,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同一代战机来说技术性能无疑是最大的缺点。载弹量小、航程短、格斗机动性差等问题无疑是近期最大的缺点。

这和M16与AK47的对比是一样的,前者是射程远,精度准,但是保养难度大、对各种战场上恶劣的环境适应性差。而后者就和歼7一样,精度没有那么好,但是不易卡壳、在战场上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都能使用。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二战前日本的实力有多强?] 私信回复: 二战 领取二战秘闻。

军器战位:关注军器战位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军器战位


在1970年曾盛传:““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日本出口的是索尼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卡拉什尼科夫(AK系列)”,足以见AK-47多受欢迎。AK-47属于突击步枪,枪身短小、射程短,适合近距离作战,而且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保养、操作简单,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枪械之一,全球有超过82个国家装备了AK系列,制造数量超过1亿只,是当之无愧的“枪王”。米格-21则是前苏联时期研制的一款单发单座轻型超音速战斗机,在近30年的生产周期内,产量达1.1万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21是前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在1950年初生产的超音速战斗机,其扬名于越南战场,曾和美国F-4交过手,在中东地区也和以色列空军战斗机过过招,也门战场和印巴战场也能看到它的身影。除了前苏联生产的“原版”米格-21,东欧国家也掀起了“大改潮”,我国引进了以后,也成为歼-7的主要参照物。衍生的歼-8看起来更像大了一号的米格-21。

从另外一角度来看,米格-21还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的巅峰之作。早在1953年,米高扬就研发一款最高时速2000公里的Ye系列防空截击机。最终米高扬在Ye-5系列的基础上研发出了Ye-6,就是米格-21的前身。不久后,米高扬便推出了首款实用性米格-21:米格-21F-13,其最大起飞重量9.6吨,搭载一具R-13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2.1马赫,作战半径270公里。

米格-21还是很好地研发平台,前苏联凭借它研发出一系列验证机,例如重型战斗机验证机Ye-150,其搭载一具99.5千牛的R-15涡轮发动机,曾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垂直短距起降研究机米格-21PD。鸭式布局研究机Ye-8。超音速技术研究机米格-211和第五代技术验证机等。


航空之家


轻小啊。这既是它的优点又是它的致命弱点。

优点

米格21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轻型截击机设计的:从机场以亚音速爬升至10000米,然后做加速上升转弯,大约在13000米达到马赫数1.8,再以马赫数1.8爬高到19000米高度进行超音速截击,战斗结束后减速下滑返航。这一战术可以根据目标性质进行灵活调整:如目标速度不是超音速且在较低高度巡航飞行,米格21可以在爬升至一万米左右后视情调整截击方式为浅俯冲加速至超音速,进行尾追攻击后以超音速转弯脱离。

但是米格21的机动性也不错:过载和同时期的死对头F4“鬼怪”是一样的:7g。定常盘旋角速度和F4也相当,两者的飞行包线几乎完全吻合。也就爬升率米格21不如鬼怪,但米格21是单发机,有天生的滚转加速度优势。所以,在越南,米格21和F4斗得难解难分。北越空军在制定战略方面很精明,放弃了打空中正规战夺取制空权的执念,而是搞起了空中游击战。这样一来,北越的米格21摆脱了数量少,飞行员更少的束缚,一心一意地开始抽冷子偷袭美军空袭机群,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戳中了美军的软肋,使美军在整场越南战争中虽然制空权在手,却始终找不出防范米格21的灵丹妙药。

缺陷

对于苏联而言,在只用一台P11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超音两倍,也只有设计成米格21这样的皮贴皮,皮打皮,皮里裹着发动机了。这么局促导致航程也不得不小点,带副油箱也就不到1500公里。当年沈飞一干专家去部队了解到62式(对引进米格21的称呼)从起飞到着陆的时间也就25分钟,可见米格21从油量上看也就是打完了就走的。

不光航程小,载弹量也小,只有区区1吨,还往往要付出航程缩短的代价。对比鬼怪,米格21在多用途方面只能甘拜下风。机载设备更是没法说,只有无线电罗盘,瞄准具之类玩意,看看F4的轰炸计算机、惯性导航平台、平视显示器还有……APQ120雷达,米格21真是寒酸到了家。简陋的机载设备决定了米格21只能在晴好天气下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就得面对跑远了认不出回家的路这种尴尬事。

总之,轻小灵活之于米格21既是成全其高空截击能力的基础,也是限制了其远程独立打击能力的第一因素。因此,对米格21的用法就要适合其特点,北越空军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后来者借鉴。


asiavikin


米格-21是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的一款第二代高速轻型战斗机,他的各方面性能比较均衡,价格低廉,性能非常可靠,皮实耐用,是世界军售市场上难得的低价就能飞2马赫的战斗机,因此总产量高达11490多架,就像是AK-47步枪一样,属于低价步枪里射速最快、威力最大的型号,因此得到了大量生产,堪称是空中“AK-47”。

上图为歼-7战斗机,也属于米格21家族;下图为印度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1战机空重仅仅5.9吨,雷达只有测距仪,用来为近程格斗导弹制导,机头内尖状物为马赫锥,可以刺穿气流,形成激波效应,减小飞机飞行的阻力。他使用苏联早期喷气式战机常见的机头进气方式,因此机首内部空间较小,无法容纳大孔径雷达。我国的歼-7系列战斗机对此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步KLJ-6脉冲多普勒雷达,使得歼-7成为全天候作战的战斗机,可以进行更远距离的目标发现和打击。

上图为歼-7换装KLJ-6脉冲多普勒雷达,下图为米格-21战斗机,他的雷达就要差很多了。


米格-21机身很轻,加之使用了三角翼布局,因此高速飞行中机翼诱导阻力很小,最快速度达到2.2马赫,在标准空战挂载下,最大速度为1.6马赫,作战半径达到600公里左右,实用升限1.8万米,作为一种老久的轻型战机,米格-21这几个数据就是放在今天的轻型战机中,也是领先的,何况他的价格还那么低,在当时简直就是神器一般,成为弱国对抗强国的必备武器,曾在越南上空多次打败美军先进、昂贵的F-4“鬼怪”战机,一战成名。

图为米格-21战斗机,是一款飞行速度极快的轻型战机。


米格-21战斗机非常擅长滚转机动,而且没有明显的短板。他的加速、减速比同时代西方的F-4战机要灵敏的多,而且爬升迅速,只是盘旋输于对方,但是依然可以靠滚转来进行弥补,他的滚转速度可以超过360°/秒,在实战中,米格-21击落过F-4、F-104、F-106等美国空军第二代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打出了威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空军曾经使用米格-21战斗机和巴基斯坦的F-104战斗机打出7比1的优秀战绩。

图为印度空军米格-21战斗机,今年的印巴边境空战中被巴基斯坦JF-17战斗机击落了一架。


当然,米格-21的不足也很明显,那就是航电实在是太差了,这也是他相比于曾经的手下败将F-4战斗机要更早落伍的原因。米格-21战斗机的航电设备只能保证基本的导航、火控和通讯,加上机体空间小、飞机载重小,他的改进余地也不大。F-4“鬼怪”战斗机当年打不过米格-21,但是巨大的机头可以快速更快最新的雷达设备,较大的机体和双发布局,可以给飞机增加设备、提升基本性能留下空间,因此F-4一路改进,在现在依然还有大量服役,而且担当主力,米格-21却在大多数国家退居二线。

图为F-4“鬼怪”战斗机,他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算是不错的对地攻击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尤其是难以对抗预警机、数据链、无人机、地面雷达、战斗机组成的空中网络化作战体系,在后来发生的以色列、叙利亚贝卡谷地空战,南联盟空战,伊拉克战争中,米格-21表现平平。最近,号称最强米格-21的印度空军米格-21BIS战斗机被巴基斯坦的JF-17“雷电”战斗机击落,再次铩羽而归,印度也宣布开始将这些飞机全部退役,由此可见,米格-21的时代现在已经结束了。

图为F-4战斗机,他的气动布局设计也有缺陷,但是机头雷达空间很充足,改进余地较大。


这就是米格-21,一个诞生于超级大国对抗,以世界大战为基本设想的战斗机,一个以廉价、易生产、适合全面战争闻名的战斗机,但是正如大部分的苏联武器装备一样,糟糕的电子性能让他们迅速在21世纪落伍,如今米高扬设计局已经走过巅峰,在米格-29战斗机之后再也没有经典产品推出,逐渐成为了世界空战史中一抹记忆。


海事先锋


头一次听说米格21是空中AK47,不过挺切实,不过没有AK47那么好。

第一,便宜皮实,AK47在哪里都能用,不怕脏不怕累。在当年的越战中,美国士兵在战斗中缴获AK47就扔掉自己的M16,换枪!米格21也十分皮实,可以在简易机场起飞降落,因为它本身就是前线战斗机。

第二,简单易用。AK47都不用说了,枪拿回来就能打。米格21也是如此,当然是相对的,相对于西方战斗机。战斗机第一性能好,第二飞修简单。米格21符合这种规律,西方战斗机精密,需要专门的机场,专门的车库进行维护保养修理。当然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AK47射击精度不好,扩散面积大,有效射程300米,低于西方的400米。不过话又说回来,据外国统计,在现代战场上,消灭一个敌人,需要10万发子弹,不知道是真是假,有点夸张,不过也说明,突击步枪第一是火力强,耐用。米格21也是如此,虽然不先进,组合好,发挥出了飞机的卓越性能,打出了赫赫威名,成为世界名机。

第三,就是遍布世界。AK47属于真的遍布全世界,而仿制品有的是。中国就有五六式冲锋枪,中国用了几十年,现在世界各地还有他密布的身影,估计也会下世纪,发扬光大了。米格21应该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喷气战斗机,而且中国进行了仿制生产。并且中国进行了魔改,巴基斯坦的枭龙,就是中国把二代机改到了三代机。从侧面也说明米格21根基是多么的丰厚。

总之,武器是十分优秀的,武器再优秀也会随着时间慢慢老去,更关键是怎么用,什么人用,你说呢?


大志远思想空间


应该说,米格-21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军用飞机之一,无论航空专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听到过她的大名。即便在二战中也没有一种飞机有她那么多种改型(30多种),被那么多国家空军采用(49个国家)并被用于那么多实战中。

在苏联,共有15种主要改型的米格-21在三处工厂里被大量的生产了28年(从1959年到1987年)。捷克、印度和我国都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并在自己的国家大量生产。米格-21的几种原型机曾创下了不下17个世界纪录。根据统计,米格-21的总产量超过8000架,现在还在各国空军服役的尚有5500多架。

该型飞机空重5.7吨,正常起飞重量7.8吨。飞机全长14.5米,翼展7.15米,机翼面积23平方米,最大速度M2.05(1万米高度),实用升限18700米,作战半径350公里左右。

与米格-17比较,米格-21在近距离格斗中,高空高速性能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其灵活性也要比米格-17稍逊一筹。而米格-21为了高速飞行所设计的座舱会限制飞行员视野-这在格斗中是致命的。

在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空军经过不断经验总结,采取了适合米格-21的战术-高空掠袭!

此战术的基本要求就是高速进退,突然予敌致命一击后迅速脱离,不给敌方以反击的机会。在这种战斗中,越军决定使用小机群米格-21,通常2-4架,最多不超过10架,发挥自身目标较小,不易被察觉的优势,隐蔽接敌,速度加到2马赫后从敌人的后上方高速接近,用导弹对目标实施攻击后,依靠速度优势脱离接触返航。从实际效果看,越军在1967年5-8月通过这一战术击落美军7架飞机,而自身无一损失,而美军在自己档案中都将飞机被击落归于防空导弹,看来在被击落前根本没有看到对手。

此后,美军在60年代末,基本摸清了这型飞机的性能。美军发现,在拥有高空优势的同时,它的低空性能并不卓越,特别是在5000米以下超音速速度时。在这样的环境下,F-4绝对可以克制对方。此外,还发现米格-21的座舱视野不佳。美军据此制定的原则是:尽量低飞,不要在8000米以上与对方近距离交战。


荣华之武器堂


米格-21性能较均衡,滚转鬼畜,非常适合弱国进行一击脱离战术

在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十款战机中,米格-21是唯一一款二战后,且喷气式飞机,总产量达到11496架,这足以说明该机型的成功和经典。

米格-21产量如此之大,也说明该机型相当廉价和易产性。该机空重5.9吨,非常轻巧。几乎没有什么雷达电子设备,航电极其简单。机首进气方式,激波锥能够容纳电子设备非常有限,就使用一部雷达测距仪,后期截击型加装了PN-21搜索雷达,发现距离只有20公里。
中国的歼-7系列一直到1999年的歼-7G型,为了能打大离轴发射格斗弹需要,加装了KJL-6火控雷达,结束了雷达测距仪打天下的历史

米格-21机身修长,机长达到15.4米,主机翼采用三角翼布局,翼展只有7.14米,由此高速飞行情况下机翼的诱导阻力小,利于高速飞行,因而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并且可以在携带一个中线油箱和空空导弹情况下飞出1.6马赫的速度。而且米格-21的减速性能非常不错,可以控制机首激波锥伸缩的方式增加机首的激波阻力,美军在越战时多次报告称,当美军战机怒气冲冲的拼命加速追击北越米格-21时,人家却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把速度降低到325节(602公里/小时),让自己一不小心冲过头。

在机动性能方面,米格-21是相当均衡,没有明显的缺点,但是滚转灵活性十分突出。越战时美军的重型战斗机F-4E等加速、爬升方面要优于米格-21,但水平盘旋不如对方。F-5E等轻型战机水平盘旋要比米格-21优秀,但速度和爬升方面吃亏。F-106等高速性能要优秀,但低速被吊打。印度空军表现一向远不如巴基斯坦,但是在印巴战争中,印度的米格-21对巴基斯坦的高速战机F-104取得了7:1的绝对优势,逼得巴基斯坦引进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与其对抗。

而米格-21的滚转极为鬼畜,单发、轻型、中单翼、翼展小、机首进气等特点让米格-21的滚转惯量极低,可以轻松超过360°每秒,并且在1.9马赫情况下,依旧可以做出166°/秒的滚转速率。对方极难跟得上米格-21的滚转,难以持续尾追攻击,这有点像二战时德军的Fw-190 屠夫鸟,综合性能均衡的同时,鬼畜的滚转可以一招鲜。二战德军的Fw-190同样是较均衡的性能,加上鬼畜的滚转性能,成为出色的一击脱离型战机,从而成为二战最出色的五大战斗机之一。

所以综合起来,米格-21是款非常适合偷袭,一击脱离的战机,非常适合弱势空军与强敌对抗。越战时,北越空军的米格-21在地面雷达引导下,利用群山做掩护偷偷接近对方,然后加速到高速后发动掠袭,对方机群反应之后,马上利用鬼畜的滚转性能和“空气刹车”等摆脱追杀,然后逃之夭夭。双方空战交换比一度达到接近1:1,而且美军这边都是5星精英飞行员,北越都是放下锄头没几周的猴子。

美军当时主力战机F-4鬼怪,不仅双发间隔远、下方上单翼布局让滚转惯性非常大,而且因为舰载机改进,机翼远端没有副翼,滚转力矩也较短,让其滚转性能非常差,根本抓不住米格-21。

幸好这时候,伊拉克空军一位飞行员驾驶米格-21-F13叛逃以色列,美军马上从以色列那边要了过来,进行代号为“甜甜圈行动”的详细分析测试。寻找米格-21的弱点,包括雷达和驾驶舱视野糟糕,极度依赖地面雷达引导;翼载荷太高,低速盘旋性能差;可以攻角和失速仰角都差,最大攻角只有15°。

搜集之后美军改进自己的技战术打法,其中最有效一招就是层层掩护战术。始终保持一队战机在攻击编队后上方高空活动,当米格-21掠袭低空编队时,高空编队战机马上向下俯冲从上方攻击对方。而低空编队战机不进行尾追,而是马上爬升,获取高度进行发动下一轮攻击。依靠这些技战术改进,美军把对米格-21的空战损失比拉回到1:3左右。

顺带一提,美军的“甜甜圈”行动最大成果实际上是催生了一支特殊部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假想敌中队”,菜鸟飞行员们先被假想敌中队虐习惯了载送去前线。上图为美军从以色列购买一批幼狮战斗机并加以改进,给假想敌中队试图用来模拟歼-10。

综合来讲,称米格-21为空中AK-47是没问题,他够廉价,非常适合进行打了就跑的空中游击战,适合弱势空军对抗强权。但是可惜,随着航电技术发展,预警机的使用,让空中战场感知能力也转向强势空军单方面透明,弱势国家空军想要进行偷袭越来越难,反而要担心被对方隐身战斗机们偷袭。这有点像当年志愿军控制了夜晚,而现在各种夜视设备让夜晚成为优势方最好舞台。


五岳掩赤城


米格21被称为空中AK47,咱得从T34坦克开始谈!这是一个司机、厨子和裁缝的故事。

苏联人击败德国人,赢得二战,T34坦克是重要的功臣。T34坦克既是一款明星装备,也是苏联人对武器理解的一种体现。德国人研制出精美的虎式坦克,生产一千多辆,苏联人研制出简陋的T34,生产几万辆。上了战场,10辆、20辆T34打1辆虎式。这是苏德两国在武器观念上的差别,而最终胜利的是苏联人。

研制T34这类简单、皮实,便宜的武器,然后大量的装备,靠数量赢得战争,是苏联人在二战期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所以在战后,这种经验也就自然成了其他武器的指导思想。

AK步枪、T72坦克、米格21战斗机......都是这种思想下的产物。

所以米格21的优势并不在它的性能上,它的最大优势是:便宜。

便宜到什么程度?它比同时代的主战坦克还便宜,甚至比一些高档的步兵战车还便宜。

这放到现在敢想象吗?F15战斗机比M1坦克还便宜?

米格21总共生产了1万多架。但是,这里面是有前提的:和平时期,世界大战没打起来。实际上米格21并没有展现出它的真正价值,这是很多苏制武器的悲哀。苏联的武器都是为打世界大战设计的,而世界大战没爆发,这些武器也就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世界大战没打起来,米格21生产了1万架,要是打起来了呢?地面1万辆坦克,2万辆装甲车,天上2万架米格21,前方战术核弹开路,2周推平西欧,这是苏联的设计。如果当时真打起来,苏联是天上地下两条洪流。依靠米格21的巨大数量和西方战斗机进行空战,防止他们轰炸地面的装甲部队,然后苏联的地面装甲集群卯足劲往前冲,这是一整套的打法。所以说单独把米格21拿出来,比较参数,根本看不出它的价值。

苏联战机的发动机寿命只有几百小时,米格21的廉价,道理就在这。对这些战机没什么要求,数量多,能纠缠住西方战机,不让他们攻击自己地面的坦克部队,目的就达到了。说米格21是一次性飞机有点夸张,但要是能起飞3次,作战3次,这架飞机就是赚的。当然,这指的是世界大战的情况下。

而依靠数量优势,米格21的空战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在欧洲,苏军如果真准备打,空中完全可以形成4架米格21打1架F4的局面,还是T34围殴虎式的效果。谁输谁赢?

AK47、T34坦克、T72和米格21都是一样的思路:因为简单所以便宜,因为便宜所以可以大量装备,因为装备量大,所以在战场上形成优势。都是靠量来取胜的武器。

这些武器都是为群殴准备的,所以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最怕单挑。

这咱就不详谈了。可以说不怕单挑,但最初设计的先天优势肯定是发挥不出来了。米格21这种武器,战争规模越大,它的优势就越明显。反之亦然。

只有先脑补一下1万架米格21从头顶飞过去的景象你才能理解它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