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職場裡什麼人最容易被排擠?最不受待見?

大運談球


職場不是個人的獨角舞臺,是群體相互作用的舞臺。是彼此之間通過工作與行為相互影響、為了共同或者不同的目的追求結果的場所。職場之上,同事之間、下屬與領導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總是或多或少的發生關聯。有的人比較受大家的歡迎,有的人不受大家的歡迎,有的人為大家所尊重,而有的人則被大家所排擠。

一個人被排擠,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原因不同,被排擠的對象也不同。而且員工關係的走向受到企業大環境的影響。所以,想搞明白到底什麼樣的人容易被排擠,先要看企業的大環境。

1.文化正常、正能量比較充足的企業造就正能量的團隊

一個企業在價值取向方面比較積極,格局比較大,在日常的行為過程中傳遞和主張的是積極向上、坦誠陽光的風氣。那麼,企業團隊的主流也應該是開放積極的,有包容心的,是以正能量為工作的基本價值方向。

但是有光明就有黑暗。即使再陽光的企業,也存在少數相對“陰暗”的角落。那些做事見不得人,不能夠光明正大面對他人的人,自然容易被人排擠。

2.文化扭曲、急功近利的企業造就的是價值偏離的團隊

有些企業因為決策者個人價值觀的原因,喜歡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喜歡用一些不正常的方法進行團隊管理,這種企業帶來的事文化的扭曲。因為整體環境的不正常,導致員工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以保障利益不受損失。所以主流價值觀發生偏移。

這個時候,一些積極正直的員工,一些坦誠直言的員工,便脫離主流,容易受到排擠。

我就親身接觸過一家民營企業,老闆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人,小學文化,在改革開放之初靠膽兒大發了家。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人數越來越多。老闆的“擔心”便出現了,他擔心能力強的員工權力太大會“架空”自己,但是不授權又無法開展工作。於是,不希望高管之間團結,通過各種手段挑起他們的爭鬥,以便實現自己“權力”的平衡。這種風氣傳遍整個公司,於是很多抱有事業心態、積極能幹的員工便經常受到打擊,最後含恨離職。

觀點一:企業的價值取向是何種員工受到排擠的環境因素,決定了哪些員工最容易受到排擠。

觀點二:企業塑造的是大環境,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交往與同事相處過程中,每個員工又面臨自己實際工作的小環境。小環境同事之間關係更為敏感,影響因素更加直接。總體上來說,員工之間的利益取向、價值導向和行為習慣的不同,導致一些人容易受到排擠。

首先,利益的互斥性是一些人受到排擠的重要原因。

在一個小團隊內部,雖然都是為一個公司的共同目標工作,但是因為工作能力、崗位重要性和實際績效的不同等原因,會導致大家在利益獲取上並不一致。其中一些人在利益上明顯與其他人不同,甚至因為個人的利益影響到了大家的利益。自然容易受到排擠。

比如,在公司某部門,一員工因為經常犯錯誤導致自己當月績效被扣光,他的不良表現影響到了部門績效得分,當月部門所有員工可分配的績效獎金金額大幅下降。這個時候,該員工就犯了“眾怒”。因為自己的不良表現影響到大家的利益,自然容易被排擠,不受待見。

“侵犯”群體利益的員工在利益獲得上與其他人員有明顯的邊界劃分,並具有相互排斥的特徵。因為損害大部分人利益,成了眾矢之的。


其次,價值取向的不同,也容易使一些員工受到排擠,不受待見。

所謂價值取向,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兩個方面。

1.職業興趣

俗話說人各有志,大家在職業上有不同的愛好,不同的追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出現“人以群分”的圈子現象。在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工作小組,當某員工的個人職業興趣與他人明顯不同的時候,自然受到冷落,不受待見。

比如某企業部門的員工,身在其崗但不喜歡崗位的工作,當看到其他人認真工作的時候就冷言冷語。自己不認真工作甚至懈怠工作,看到他人認真工作就挖苦嘲諷。這樣的人,大家都不喜歡,損人不利己,不受人待見。

2.工作價值取向

員工工作的動機各不相同,不同的工作動機形成各自的工作價值取向。有些人希望通過正當勞動換取收入回報,而有些人則總想投機取巧。投機取巧的人不把重心放到工作上,而是找一些“捷徑”,耍一些“小聰明”,甚至不惜坑害別人的利益。

這樣的員工不是團隊的主流,與大家的基本職業認知有很大差異,不受人喜歡,容易受到排擠。

最後,行為習慣的不同導致大家在工作上的排斥性和工作關係上的冷落

因為教育背景的不同,成長環境的差異等各種原因,不同的人真的是有不同的行為習慣。在一個團隊內部,大部分人的行為與他人是不相排斥的,所以能夠得到尊重。但是,有些人的行為卻是比較“怪異”而不能為人容忍。

行為互斥表現在三個方面:

A.語言表達

在一些企業,有個別員工在語言表達上不同於一般人,成為“異類”。

比如,有些員工說話容易爆粗口,帶髒字,讓人討厭;而一些員工說話的時候動不動就出現一些不健康的詞彙,而且不分場合,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B.動作習慣

動作,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的行為,卻能體現出一個員工的修養和個性。比如,有些員工不分場合大聲說話,甚至胡說八道;比如一些員工隨地吐痰,而且習以為常;比如有些員工不喜歡刷牙,說話的時候一嘴口臭。

這樣的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行為對他人帶來的窘迫和不方便,容易不受待見,甚至遭到排擠。

C.工作習慣

在職場上,工作習慣也是個人行為的一種表現。不動的工作習慣對個人業績的影響較大,同時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其他員工。

比如,有些員工抗壓能力較弱,工作壓力一大,就不停的發牢騷、發脾氣;比如一些員工沒有守時的習慣,無論開會、工作溝通還是正常的工作配合,總是讓別人等甚至等不到他的人;比如有些員工工作喜歡拖沓,從不按時按成,只要到他手的工作,一時半刻不會有結果。

這樣的員工,直接影響了自己,間接影響了他人。不受人歡迎,容易受到排擠。


結論:綜合來說,一個人容易受到排擠,有企業環境的原因,也有個人價值取向、工作習慣和利益動機等多方面原因。不能簡單下結論。

但是無論什麼原因,個人受到排擠總不是一個好現象,企業應該站到管理的角度進行反思,而員工個人則更應該檢點自己的行為,深思自己的短板與缺點,不斷改進,追求進步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指尖視野


最不受待見的是在同事群裡笑呵呵,背後卻跑到老闆面前邀功的人,踩著一群同事往上爬。

我之前的公司就有這麼一個同事,當時我們有一個公司群,還有一個私底下建的群,公司群裡有領導,行政發通知啊都會在那個群,大家附和著會發一些官方語,“好的”“收到”之類的。私底下建的群,就比較熱鬧,會討論“午飯吃什麼”,或者“今天感覺氣氛不對啊”,“老闆和老闆娘是不是又吵架啦”,或者是,“今天頭條是什麼新聞”,或者追劇的感慨等等等。

有著一段時間,老闆為了提高業績,讓運營和銷售都加班,午睡時間取消,下午下班之後自動加班一小時,合著每天工作12個小時。當時正是8月的酷暑,我們幾個都吃不消了,於是就在小群裡大家商量著,中午都回家,下午都適當晚到半小時。因為如果一個人晚到,那是遲到,如果大家都一起晚到,說明老闆的制度確實 有問題。

可是每次同事小王總是按時到,雖然他在群裡抱怨的最多,但是他從來不跟我們一起“晚到”。後來因為業績沒有達到老闆預期的理想,老闆直接提出來讓我們的工資降薪,每人降1000元,正好是公司給交保險的成本,也可以理解成,公司交了保險算作成本,底薪扣一千。

當時我們幾個銷售,都有點委屈,工作這麼久,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制度,以往沒有訂單的時候,領導們都會詢問情況,找到原因,鼓勵支持,團隊合力讓你出單。而如今,業績不夠,拿扣錢來懲罰員工,第一次遇見。小高初生牛犢不怕虎,直接去找老闆問原因,意思是,業績不夠,可以想辦法解決,靠強制加班和降薪,反而會讓員工士氣低落。

結果很令我們失望,小高被批評,老闆說是不養閒人,並且當眾表揚了小王,不僅主動加班,還主動跟領導提出降薪的想法,領導覺得小王家庭環境困難,不容易,於是免了小王的降薪。出於對小王的欣賞,提拔他為運營主管,而降薪的只有我們幾個。

那段時間,我也是真正見識到了這類人的厲害,顯然老闆更喜歡小王這樣的人,不管他工作做的怎樣,他會在老闆面前擺態度。所以老闆信任他。

而我們這群人,嘴上雖然抱怨,但是踏踏實實的工作,即便業績做的比小王出色,但是做人沒有他出色,所以結果就是被降薪。

但是在職場裡,小王並不受待見,見面說話幾分真你都不知道。真正的職場技能,不是增加內耗,也不是踩著別人上位,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能聚集人心,能做出業績。

最終,我們這些人都離開了價值觀不同的那個公司,新人換舊人,小王依然跟著老闆賣命,據說現在已經混為老闆之下,萬人之上了。

我們這些人也依然在我們所喜歡的職場裡奮鬥著,守望著我們所認同的價值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感謝點個贊。

歡迎關注@言時姑娘,關注個人成長,分享人生百態。


言時姑娘


我是李莫非,看職場風雲,談箇中乾坤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曾經的一位同事,職場裡最容易被排擠和最不受待見的人是什麼類型不好說,但我這位同事屬於的那種類型應該能夠名列前茅。

她在公司工作了幾年,算是一位老員工。但是她的能力並不是很強,關於工作的一些知識和技巧還停留在舊模式上,不太能跟得上團隊的節奏。老闆為什麼不把她裁掉我們不得而知,但她卻覺得自己有經驗,很多事情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應該聽她的。

比如我們要做一個項目,想要採取一種比較新的方式來完成。她就不同意,說這樣子不夠穩妥,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可實際上她的擔心是源於她的無知。如果我們反駁她,她就會說“是你們做得久還是我做得久,我經驗比你們豐富多了”。最後我們就只能讓老闆來定奪。

除此之外,她經常使喚公司的男同事幫她做事。打印文件、整理資料、領取物資,明明是她的工作,她卻要找男同事來做。比較有心機的是,她總會找那些剛好正在做這項工作的男同事幫忙,這樣大家基本都不會拒絕。

但是如果有時候大家比較急,不想幫她,她就會來一句“一個大男人,這麼點小事都不肯幫”。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喜歡跟她一起工作,也很少會參考她的意見。她要找我們幫忙,我們也會直接拒絕,任由她怎麼說。後來她就離職了,我們整個團隊都覺得工作輕鬆了許多。

這位同事屬於哪類人?

從我這位同事身上,我們可以得出她這類人的特徵。

一、把經驗當作能力,以為自己比別人懂得多

職場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工作得比較久,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便也覺得自己能力很強,就如我的同事一樣。

但事實上,經驗並不等於能力,經驗是我們對於工作經歷的分析和總結,卻不能直接決定我們完成工作的好壞。而且它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如果不與時俱進,那麼經驗再豐富,也只是一堆鐵鏽。

而這類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雖然經驗豐富,卻排斥新的技術和知識,總用他們老一套的東西來看待問題,並把這當作他們的能力。然後以經驗豐富為由去指揮別人工作,不肯聽取與他們的經驗不相符合的意見。

這就會導致與他們一起工作的人,效率很低且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還得花費精力去想辦法說服他們接受新的事物。這在職場是非常讓人討厭的。

二、根據性別去評判工作

這個問題要分為男性和女性來講。

職場中有這樣一類男性,他們思想比較老,骨子裡覺得女人不如男人。所以他們對於女性的工作總會低看一頭,如果女性工作做得好,他們會說運氣好或者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完成的。如果女性做得不好,他們就會不屑地說“一個女人能做什麼,這樣重要的工作還是得交給男人來做”。

這樣的男性比較少,但確實存在。如果女性遇到這樣的同事,估計每天都會想要撕碎他的嘴。

而女性呢,就是像我同事這樣,認為男性就應該幫女性做事的人。

她們喜歡通過體現自己的弱勢來讓男性幫她們完成一些工作,或者以“你是男的就應該幫女的忙”這樣毫無依據可言的話語來指揮男性。如果男性不同意或者做得不好,她們就會嘲諷“一個男的這點小事都不會做”。

這樣的女性也不多,但是男性遇到了,也會恨得牙癢癢。

其實在職場中如果遇到被排擠和不受待見的人,我們一開始可以先去了解背後的原因,有時候可能他們也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做出不好的行為。但如果確實是個人的素質或者工作問題,那麼我們可以不去排擠TA,但也儘量避而遠之。


李莫非


哈哈哈哈評論情況都有。

排擠無處不在,誰都會有。

挺過來就好。

世界之大,慢慢接觸事物跟人,你會發現,彼此互相都是深深的厭惡啊~~

像我這麼善良隨和的人,😂髒話都很少說的,有個同事,好心的姐姐嫌棄¬_¬`我,總是告訴我要有性格,可我不喜歡那樣做自己,我也不覺得動不動吵架就很牛逼,😰。就畢業上班兩年了,我們一起努力啦~~


溫暖如依


刨去本身就很厭惡的行為,職場上最吃力不討好的,恐怕就是跟別人掏心掏肺的講道理。

找我諮詢的小紅說她很苦惱,感覺自己在公司被同事孤立了,跟人說話同事愛搭不理的。小紅在一傢俬企當財務,是個本本分分的乖寶寶,可就是這麼一個乖寶寶,怎麼會不受人待見呢?我也很疑惑,就問他最近有沒有什麼苦惱的事情?小紅就講:前兩天同事小李因為客戶那邊要改需求,導致項目可能會延期,特別忐忑害怕被領導批評,就找小紅哭訴。小紅作為一枚積極的新員工,立刻告訴這位同事:和客戶必須換位思考,對領導必須精益求精,一頓雞湯大道理。這種好心講道理,會讓別人感受到被強迫。

還記得大話西遊裡面的唐三藏嗎?隨時隨地的說教"悟空,你也太調皮了,我跟你說過不要亂扔東西,你把它扔掉會汙染環境,要是砸到花花草草怎麼辦呢,你這樣子不對……"每一句話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如果真的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我真希望自己就是孫悟空,拿出金箍棒把他一通亂棍。

為什麼明明是好心,但別人就不接受呢?

人和機器不一樣,人是有情感的。說服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觀念強加,而是理解情緒。想想看,我們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因為情緒作祟。不談工作,說一下最親近的人。同樣是媽媽關心想要你好好吃飯,"你從來就不聽我的,你不按時吃飯,日後胃疼可別怪我……"跟"按時吃飯才有力氣幹好別的,否則我會心疼的"你會喜歡哪種媽媽呢?職場更是這樣,比起單純就事論事,我們更應該懂當事人的弦外之音。

我們普通人該如何聽懂弦外之音,受人歡迎呢?

改善關係,從情緒入手。

與其無休無止的糾結於對和不對,不如先把不爽變為爽。這個情緒既是說話人的情緒,也是自己的情緒。調動感性思維去想對方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又是帶著怎樣的情緒呢,這樣換位思考更能設身處地產生共情。

迴歸目標,慢慢疏導。

跟別人爭的面紅耳赤不是自己說話的目的,解決問題才是。所以比起情緒爆發,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解決完情緒,如果有過不愉快,不妨就中性地說”我們不是來爭吵的,是來解決問題的對不對?“,再客觀地去說事情可能更好。

綜上,不要再吃力不討好地講道理了,先讓人爽,事才會順!職場才會受歡迎!


為好優姐姐


職場中最容易被排擠,最不受待見的有四類人。

一、傳播流言,惹事生非的人

職場上有一種人,就很喜歡越界,愛管閒事,無論做什麼,都喜歡插上一腳,這種人最讓人討厭。

小莉是某廣告公司的客服,她有一個同事,平常一副熱心腸的面孔,經常幫她整理文件什麼的,還常常推心置腹的謀劃主意,有一次小莉不小心說漏嘴,說自己子宮裡長了一點東西,男朋友因為這件事和她鬧分手。

這個秘密堵在小莉心中太久了,很難受,她想釋放一下,就和同事說了,千囑咐萬囑咐的告訴她,不能說出去,同事也答應了,並保證絕對不會說出去。

誰知一回頭,那個同事就拿她的事情和其他人談論,說她生育有問題,男朋友不要她了。其實,小莉的身體問題很小,做一個微創手術就能治好了。卻沒想到被同事當成笑話說出去了,還傳播她不能生育。小莉覺得很難堪,抬不起頭來。

像小莉同事這種人,表面上跟你很友好,經常過來噓寒問暖,分享一些小秘密,還向天保證絕對不會說出去。但轉過身後,就會將你秘密添油加醋地說出去,,把消息散播至周圍,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嘲笑你。

二、凡事大包大攬,行動推三阻四的人

職場上有一種人叫嘴強王者,他們話說得非常好聽,但如果讓他們落實到行動上來,卻始終不見影子。這種人,一旦你遇到困難尋求幫助時,他就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推脫,讓你陷於被動中。

小張是一名電腦銷售員,由於生意火爆,日子過得好不滋潤,但他最近卻不好受。原來是他誇海口誇習慣了,接手了公司開展的新業務,他本以為隨便糊弄糊弄,就過去了。

沒想到,公司對此事非常重視,,硬要他交上一份有工作方案。結果一拖再拖,新業務失去最佳的開展時機,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很多公司都有像小張這樣的人,光說不會做,遇到問題只會找藉口拖延。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人,你可以吃第一次虧,但不應該再上第二次當。

三、無所不知,自以為是的人

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的腦子是最聰明的,沒有事情是他們解決不了的。這種人,過於驕傲自大,遇到問題,從來不會重視。

小李是一個211畢業生,憑藉諸多想法,畢業一年就當上了新媒體公司的策劃經理,自信心暴漲,認為自己只要想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一次,小李在跟進一個重大項目時,出現了工作失誤,導致整個項目的生產線崩掉,給公司還造成了300多萬的損失。

為此,公司召開了緊急會議,對問題進行分析。原來因為小李認為自己的方案會更好,就私自改動公司定下的方案,導致出現問題。

自以為是,總將自己當做第一,不聽勸告。面對這種人要格外小心,即使他們的能力再強,也不能一味地選擇相信和依賴。

四、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的人

有一種人是沒有骨頭的,稱之為“牆頭草”,無論誰給出意見,他都會大喊:“我同意”。

在職場中有一些“老好人”,他們天生弱小,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不論別人提出的意見是對的還是錯的,他們都只會選擇遵從。

小麗是一名前臺客服,他工作七年以來,從未得到過升職加薪。為此她覺得很鬱悶,為什麼會這樣?明明對別人那麼好,卻被公司冷落和拋棄。

原來是因為她沒有個人的價值觀,更沒有自己的立場,當別人提出建議時,她都選擇贊同,這個主意好,那個建議也不錯,一視同仁地答應每件事,鬧到最後,兩邊都不討好。

久而久之,自然越來越不受待見,甚至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


黃小語


職場是個人心的江湖,在這個江湖裡面,你做的好會被排擠,你做的不好也會被排擠,只要你不是人/民/幣,你都會排擠,只是看被哪些人排擠。但一般說來的話,在職場裡面,被排擠邊緣化的人往往都是比較特立獨行的人,那麼是哪些人呢?

職場裡面容易遭到排擠的人

①首先就是嘴巴毒,說話口無遮攔,不管別人什麼黑事糗事,都拿來當成自己的談資,平時也不顧別人的感受,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弄到別人下不了臺,這種人就是職場裡面很不受歡迎的一批人。

②其次就是在工作當中拖延,並且損害團隊利益的人,職場是一個利益場,在這個地方,利益永遠至上,你損害了團隊的利益,讓其他的人遭到了損失,那麼你就是千夫所指,所以這種人在職場裡面的人也是容易受到別人攻擊的人。


③再然後就是和領導走的近,其實在職場裡面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不願意和領導接觸,甚至是不屑於和領導接觸,覺得丟臉,所以如果你和領導走得近的話,那麼自然就會有人對你心生不滿,覺得,你是一條喜歡跪舔領導的狗,但這種想法我覺得是非常極端的,但是不得不否認有這類人的存在

④並且除此之外在職場裡面混的好的人,優秀的人也容易遭人嫉妒排擠甚至人身攻擊,因為在職場裡面只要你優秀,你就已經得罪人了,有一句話說得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毀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職場深如海,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如想了解更多關於職場領域的知識,乾貨和套路,不妨點波右上角的【關注】,我會持續更新。


這次的分享就先到這裡,非常感謝你能夠在百忙之中讀完這篇問答,祝你生活愉快!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職場的心得,套路,乾貨,也可以順便點波右上角的【關注】,我會持續更新,不要錯過精彩哦,你們的支持就是我落筆的巨大動力!


風雨載人間


你要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利益,有利益就會有紛爭。在職場上什麼人最容易被 排擠,不受待見?

一、拿雞毛當令箭的人

在職場上總有這樣的一人種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比別人懂得多,以為獲得老闆多一點的認可,指手畫腳指揮別人幹活。


之前有一個同事就這樣,她是老闆的遠房親戚,可能是因為這個身份她很喜歡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別人做事,開始同事都礙於面子應和著,後來所有同事看見她都要往後躲。後來都沒有人願意在她身邊做事。


二、喜歡打小報告的人

在職場打滾難免會遇到有人在背後捅刀子的事,TA可能表面假裝和人很合得來,但是很會在背地裡打小報告,造些無中生有的謠,搬弄是非,在領導面前說你壞話。


特別是在你想大展身手,放手一博時,你一個小動作都有可能被他惡意解讀,伺機去領導那裡小報告。


這種人在職場也很常見,但是在同事中裡特別不受待見。


三、不靠譜的人

做事拖拉,沒有主動性,關鍵時刻掉鏈子,工作錯漏百出,錯了又只會推卸責任的人。


最近公司來了一個新同事,也是這樣的狀態,一個團隊分工完成一件工作,別人的都能在約定的時間交上來,而她的總要一拖再拖。


交上來的東西也總是做得不到位,需要有別人跟著她後面解決問題。


現在整個組都有排擠她的意思,因為一個團隊各人有各人需要完成的工作,沒有人有時間時刻盯著你,加上你的工資不是和別人分,人家有什麼義務幫你收拾爛攤子呢?


我是螺螄姐,北漂老阿姨,10年外企。幹過百餘種副業,關注@螺螄姐聊下班後 ,陪你嘮8小時外賺錢


螺螄姐聊下班後


職場猶如戰場,很多人在這場戰爭中,打你死我活,就為了爭奪利益,有朋友,也有敵人,紛繁複雜。

但是,無論做什麼,我都覺得有時間去想辦法對付別人,不如留出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當然,也要做好自己,通常,這幾類人是職場最不受待見的。

1.心胸狹窄的人

這種就是見不得人家好的典型代表,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見不得自己落在人下。這種人自私,愛記仇,一旦結下樑子,就不會輕易原諒別人。

職場這種人,自己未必能夠有足夠的能力,也沒有時間放在提升自己身上,而是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和自己關係不好或意見不同,或者強過的自己身上,把他們視為敵人,並且伺機報復。

2.勢利眼的人

勢利眼的人,我在職場上也遇到過不少。這些人在心裡有一杆明晃晃的秤,用職位,官職,錢財來衡量和人的交往。看到比自己厲害的,崇敬的不得了,看到比自己低的人,恨不得踩上幾腳。

這種人往往明白,抱大腿很重要,所以,拍馬屁是最重要的功課之意,領導當然也非常接受。所以,這類人也要遠離,哪天他對你好的時候,就是你成為他利用工具的時候。

3.心計重的人

平時我們看宮鬥劇看的津津有味,但是真的遇到這類人的時候,防不勝防。畢竟,大家是來上班的,職場有競爭很正常,能者上,但是這種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走正路太過於麻煩,不如這種方法來的方便快捷。所以,他們會關注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等著抓小辮子,一旦時機來了,立刻緊抓不放。

4.經常抱怨的人

這類人在職場也不少,工作肯定有不順心的,大家都會一點點梳理,去處理,但是這類人,稍微有不順心,就開始不斷地埋怨,不公平或者誰對自己不滿,自己埋怨還不夠,還要拉著人埋怨,和祥林嫂一樣,到處散播負能量。

和這種人在一起工作,真的是一種折磨和煎熬,他說完了沒事了,但是負能量卻被傳遞在我們身上,影響自己的心態。

職場江湖險惡,我們要小心謹慎的走好每一步,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方面我們不去針對被人,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自己,提升自己上。

歡迎關注苑燕兒,一起分享職場收穫,一起成長。


苑燕兒


在職場上一個人被排擠的主要表現是什麼?普遍情況下,一個人被排擠有幾個特徵:1)受排擠的人被孤立起來;2)受排擠的人遭受周邊大多數同事的共同牴觸;3)幾乎沒有人配合被排擠人的工作,或者多數人故意刁難受排擠的人。職場上到底什麼樣的人最容易遭受排擠?如果我們仔細回想一下那些受排擠的人的境地,就不難發現下列人員最容易遭受排擠。

一、與領導走得最近但又沒什麼真本事的人。

職場上的人往往最討厭與領導走得很近的人,但不包括那些有真本事的人。有真本事的人儘管會遭人嫉妒,但還不至於遭受排擠,畢竟大家心裡還是佩服有真本事的人的。但那些沒什麼真本事,但與領導走得很近的人,往往會被眾人看作“告密者”和“奉承者”,而這兩種特性,幾乎沒有人會喜歡,所以會遭致多數人的牴觸、排擠和不配合。於是,這種人被眾人有意或無意地孤立起來,而且眾人對於這樣的人的態度會達成莫名其妙的默契,因為大家對於“告密”、“奉承”的態度相互之間心知肚明。

二、經常搶別人風頭的人。

職場上的人現在學的越來越聰明,但就是架不住會遇到這樣一種人:喜歡在諸多的事情上搶他人的風頭,似乎自己最聰明、最能幹、最瞭解實情,但最後都要靠大家一起“勞累”獲得成果。而“搶別人風頭”的習性是被職場上多數人所不齒。經常遭惹眾怒(儘管這種“怒”秘而不宣),就會很自然地被眾人非難和排擠。

三、沒權但喜歡指手劃腳的人。

職場上偶爾會出現這樣一種人:沒有任何權力的一個普通員工,不知何故,常常會對他人指手劃腳,發號施令,於是周邊的眾人鬼使神差、心照不宣地達成一致:排擠他!職場上,我們儘管可能會不喜歡一位領導或上級,但他手裡有著公司賦予的權力,於是大家迫於這種權力,無法做到排擠的一致性,畢竟升職加薪都要靠領導和上級。但在這個講究獨立人格的年代,眾人被一個沒有任何權力的人指手劃腳、呼來喝去,自然“群起而攻之”,一致性地牴觸這樣的人。

至於最不受待見的人,各有各地不同。人和人的層次不一樣,人和人的喜好不一樣,眼裡“最不受待見”的人也不一樣,我們無法總結成一系列標準來表達。如果站在高維度來嘗試著做解釋,所有人能達成一致的、最不受待見的人或許就是那些充滿私心的人,這樣的人從不為他人著想,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並採取行動。自私其實是每個人骨子裡都或多或少都具有的一種“天性”,但自私的邊界超出了他人的“常識”,便會遭到職場上所有人的蔑視和“攻擊”。

小結:職場上,其實也講究共生。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讓自己和他人之間達成一種平衡。但有些人,或許是因為家庭的影響,或許是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或許是因為遭受的一些特殊事件的變故,讓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眾人排擠的對象,或者不受待見的對象。當然,在一些特殊場景下,或許受排擠的人或不受待見的人是有情可原的,比如,在一個大家都“平庸”的環境裡,能力突出的人往往會被一幫平庸的人孤立起來,平庸環境裡的平庸人試圖把這樣的人趕出自己的“勢力範圍”,所謂的“槍打出頭鳥”。好在現在的信息和知識獲取極其容易,多數人對於職場的忌諱瞭如指掌,但性格或某種壓力的確會讓某些人成為職場上的孤家寡人。但被排擠的人或者最不受待見的人不一定最後都有不好的下場,因為只要能被一棵大樹頂著,就會安然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