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首批14項5G標準發佈,中國通信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2020年1月9日,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5G標準發佈及產業推動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發佈了首批14項5G標準。

首批14項5G標準發佈,中國通信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此次中國發布的14項中國5G標準完全接軌全球5G標準,體現了中國5G標準的開放和透明。涵蓋了核心網、無線接入網、承載網、天線、終端、安全、電磁兼容等領域,將為5G商用提供更好技術支撐。
5G網絡通信技術作為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網絡通信技術之一,網絡傳輸速度將是4G峰值的10-100倍,且具有超低延遲高可靠,大容量的特點。
中國作為第5代通信技術的領航者,在無線靈活系統設計、極化碼、新型網絡架構和大規模天線等關鍵標準制定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中,中國企業聲明專利數量佔比達34%,位居世界前列。

中國通信發展史: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還處於“有線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大部分地區使用電報、書信的聯絡方式,只要少數地方能夠使用到有線固話,直到80年代末期我們才接觸到採用模擬信號技術的第一代移動電話“大哥大”,這也是1G時代的產物。
而早在1973年,美國的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就已經發明瞭世界上的第一部商業化的移動通話手機。中國在初期移動通信時代完全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既沒有技術也沒有相關的專利,所以當時的移動終端設備“大哥大”價格十分昂貴,中國通信比世界晚了4年,當時在全球完全沒有競爭力可言。

2001年,1G模擬電話正式停止服務,愛立信和諾基亞主推的GSM制式2G通信標準時代開啟,以數字語音傳輸技術為核心,黑白手機為主流,短信通信方式興起。
1995年左右,中國開始部署GSM網絡,相比世界其他國家還是已經晚了2年,全球移動通信的標準、專利和核心技術仍是歐美企業所掌握,但是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移動網絡,有了自己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也有了自己的手機制造商,整體而言,處於跟隨狀態。

3G時代,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徵,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信息。初期以歐洲W-CDMA通訊技術標準主導,後來美國主導的CDMA-2000和中國主導的TD-SCDMA脫穎而出,並列全球三大3G標準,雖然中國比美國晚了2年,但也實現了弱勢跟隨。2009年聯通和電信3G牌照獲批,中國也由此進入3G時代。

2013年12月,中國獲得4G運營牌照,正式開啟4G時代,通信進入無線寬帶時代,數據傳輸速率大大提升,智能終端發達,通過APP的形式打通人們的衣食住行,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人們從信息的接收者變成信息的分發者。但最重要的核心通信專利技術依舊基本被美國的高通、愛立信壟斷。

2020年,中國開啟5G商用元年,中國通信核心技術實現彎道超車,引領全球。縱觀中國的通信發展史,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實現了中國通信的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

首批14項5G標準發佈,中國通信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技術革新推動產業發展
從2G開始,移動通信使用的是數字蜂窩網絡硬件結構,我們日常所使用的移動終端設備以無線電波的形式通過固定基站和網絡子系統進行數據的交換,由此也構成了類似於蜂窩一樣的網絡。
在這個“蜂窩”中,移動通信基站是蜂窩網絡硬件結構的基礎和通信交換的中心。
從2G到5G,隨著通信標準的不斷提高,“蜂窩”密度需要不斷增加,基站的發展趨勢也必然是寬帶化、大覆蓋面建設及IP化。而基站信號傳輸方案也需要不斷地優化,具有濾波特性、抑制干擾信號,放大作用的信號輻射器天線也在不斷的創新和變化。

2G時代的傳統宏基站採用BBU(基帶處理單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e)+RF方案,使用的是多頻段天線,濾波器放置在塔底的機房設備內。

3G、4G時代的分佈式基站,採用光纖傳輸的分佈式BBU+RRU(射頻拉遠單元,Remote Radio Unit)方案,並在2013年首次引入了MIMO(多入多出技術,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天線系統,4×4 MIMO天線大大提升了通信容量,同時濾波器也轉移到了天線下方的RRU內,而基帶BBU集中放置在機房。

5G通信採用的是高頻段,障礙物會對信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未來網絡在區域內的布站會更加精細,這就意味著天線要從傳統無源天線向智能化、小型化(共設計)、定製化的有源天線系統發展。天線設計會更加系統化、複雜化和高集成化。

5G時代基站將使用AAU(Active Antenna Unit,RF+天線有源一體化)+CU/DU方案,採用重構天線價值鏈的Massive MIMO技術,濾波器會與天線一起集成到AAU內,從而實現基站雲化。 Massive MIMO(大規模天線技術)作為5G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它和波束成形技術的應用需要單面天線裡集成64 個、128 個甚至更多的天線振子, 5G 所用的高頻率信號又需要更高性能的射頻器件,所以天線振子及濾波器將成為5G天線價值鏈上最受益的環節。

首批14項5G標準發佈,中國通信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5G時代,單站濾波器的價值量大約是4G的1.2倍。4G時代,國內基站數約為389萬個,5G時代基站數將增加到當前的1.3倍,全球濾波器市場容量也將達到4G的1.6倍。 與傳統的腔體濾波器相比,5G主流採用的陶瓷介質濾波器對技術要求更高,陶瓷粉體材料的配方、製備及大規模自動化調試技術是其中的主要難點。

大富科技,未來可期
大富科技自2001年成以來,近二十年的濾波器領域的積累和沉澱,不僅完全具備陶瓷介質濾波器的生產技術和交付能力,且實現了該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2011年,大富科技建立了介質材料博士後工作站,擁有具備介質材料研發、配方工藝、介質射頻整體設計能力,掌握了微波陶瓷生產和調試技術,並形成了全產業鏈佈局及覆蓋。

濾波器生產的傳統機加工工藝單件生產耗時不僅需要2-20分鐘,而且材料利用率僅為12%,而大富科技創新並持續改進的金屬粉末成型MINI/陶瓷(介質)諧振杆生產技術,單件生產耗時僅需要1秒,材料利用率達到96%,不僅生產週期短,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同時更適合大批量生產並降低成本。

濾波器作為天線的核心部件,在保證濾波器實現低功耗、高精度、小體積、多功能、穩定和可靠的方向發展的同時,大富科技還創新出顛覆性的濾波器結構,推出了前所未有的規格及工藝,實現低成本、大批量、高品質交付,自主研發和優化的拉伸、冷鐓工藝徹底顛覆濾波器的製造。

首批14項5G標準發佈,中國通信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從最初的代工,到2010年成功登陸創業板,再到後來收購了意大利弗雷公司,美國Commscope(康普)深圳公司、英國Filtronic(飛創)、瑞典Allgon(傲爾貢)、美國安德魯公司等8家同行公司。大富科技幾乎將歐美各大濾波器及天線公司全面併購且完全承接了其產能,同時為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三星、康普等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主設備商提供濾波器的生產服務,併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濾波器生產供應商。

截至2018年,大富科技已經申請射頻濾波器領域專利761項,其中發明專利253項,PCT專利157項,已獲專利授權428項。

作為華為背後的隱形冠軍,大富科技不僅具備5G時代基站AAU系統的天線掛架、把手、天線殼體、天線罩、天線振子、濾波器等部件的製造能力,還具有AAU的總裝能力。

5G時代的開啟及大面積的商用將為基站濾波器產生巨大的空間。5G建設方面,中國5G宏基站未來5年增量預計將達到500萬個,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210億,較4G增長86%。在通信業務市場高速發展中,大富科技作為濾波器行業的先行者和領導者,將持續發揮多年的創新優勢,正向自主研發,為5G“蜂窩”打實基礎,為中國通信行業創造更多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