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寶寶帶到多大給婆婆帶會比較好一點?

李冉靜


自從有了孩子後,“”孩子由誰帶”就成了熱門話題了,到底是婆婆帶好,還是自己犧牲事業迴歸家庭?我想很多寶媽們都為這事徘徊過!



到底寶寶帶到多大給婆婆帶會比較好一點?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覺得當然一直帶在自己身邊比較好,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如果因為家庭的種種原因沒辦法親自帶,起碼也要把寶寶帶到三週歲再給婆婆帶!



原因有以下幾點:

1、0-3週歲是寶寶最關鍵的教育時期,包括寶寶的行為習慣,性格培養,都在這一時期體現,如果這個時期是自己帶的話,能夠很好的培養寶寶的良好習慣!

2、建立安全感,3歲之前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果這時期寶寶能得到父母無微不至少的關愛與照顧,讓孩子得到更多充足的心理營養,那麼寶寶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基本來源於父母的陪伴!



3、孩子的身體發育,孩子一歲前基本都是母乳餵養,母乳餵養的寶寶抵抗力要強,少生病,自己帶起來也會比較輕鬆,所以說媽媽的愛是誰也替代不了的!

4、避免了隔代教育,隔代親,爺爺奶奶一般都比較溺愛孩子,在老人家面前孩子就更像個小霸王,不管任何要求老人家都會滿足孩子,這樣長期下去就會容易鑄成孩子的很多壞毛病!

綜上所述,孩子還是由自己親自帶的比較好,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的愛是一定不能缺失的!


葡萄媽育兒


其實,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覺得自己帶孩子比較好,都說老人帶娃都是隔代親,為了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和性格,哪就自己帶。

專家都不建議隔代,畢竟在教育和餵養孩子方面都是很有差異的。

這段時間,由於疫情的情況,我們一家人都會老家生活,全家老小都聚在一起的。

我婆婆就說讓我孩子和她一睡,她晚上給我帶,不好拒絕,我就讓孩子和她一起睡了,孩子現在才一歲,還有夜奶的習慣,晚上她起來給孩子衝奶的時候,完全沒有按照比例來充,她都是按她得想法來充,一般她都是覺得這點水要多少奶粉,她就會充多少,完全是按照她的意識做事情,還有就是衝奶的時候是先倒水在放奶,她確實相反的。我見到的時候我給她解釋不能這樣充,當時的她是記得的,但當孩子哭起來的時候,她一慌,完全就忘記了。

介於我又不好把孩子要回來跟我一起睡,我只能搬到離她比較近的房間睡,當孩子醒的時候我就能及時趕過來幫孩子衝奶,她只需負責哄哄孩子就行,然後白天基本都是我在帶孩子。

雖然是一家人在一起,但在老家都有土地,他們覺得無聊,把幾年不做的土地給打掃一番,我就負責在家帶孩子做做飯。

所以我覺得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


樹洞媽媽說育兒


孩子最好是自己帶,如果迫不得已非得婆婆帶,那麼斷奶後就可以給婆婆帶了,但是6歲以後,上小學前,孩子最好還是由父母來帶比較好。

這裡講個自己的故事,我小的時候由於父親在當兵,母親在紡織廠工作,都挺忙的,所以把我交給了奶奶帶。那時候只有週末偶爾能見到父母,我還有個表哥,情況和我差不多,也是奶奶帶著。奶奶出門牽著表哥,揹著我這樣的畫面我記不太清了。但是家庭聚餐的時候,經常被家裡的長輩搬到飯桌上作為談資,我也能夠回憶起一些。

後來表哥去上了幼兒園,我還是奶奶爺爺帶著,奶奶爺爺給我的印象都是勤勞慈祥的。小的時候奶奶自己做米涼蝦和木瓜水出去賣,有了一定積蓄後,又開了個包子鋪。當時奶奶包子鋪每天都是爆滿,還有很多人排長隊等著買奶奶做的小籠包,不大的店面卻請了十多個工人幫忙,所有的包子餡都是奶奶親子製作的。爺爺每天都會帶我寫毛筆字,從來也沒對我發過脾氣。

後來長大了,我發現我的脾氣比同齡的孩子要溫和的多,從來也不闖禍,到是校裡校外有名的乖寶寶,這應該和奶奶爺爺的性格分不開。


後來5歲的時候,我被接回去上了一年幼兒園大班,這時候我的母親親自帶我了,因為母親調到了市委工作,有了帶我的時間。我也很慶幸在這個歲數的時候,父母能回來帶我,因為我發現,因為奶奶爺爺什麼都依著我,所以我很不習慣被拒絕,開始有一些嬌慣的表現。

而恰恰在5歲開始能夠記住一些事的時候,媽媽把我嬌慣的脾氣給改了過來,讓我知道無理取鬧是沒有用的,不是什麼事情長輩都會為我說話,學會了自己反省自己。如果上了小學還是爺爺奶奶帶,可能性格上會比較叛逆吧,畢竟習慣已經養成,加上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在改變自己的習慣上面和父母的衝突會更大一些。

爺爺奶奶始終要比父母更容易“溺愛”孩子一些,6歲以前,這種關愛可能會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溫暖,但是如果一直這樣“溺愛”下去,孩子的反而可能變的更加叛逆和敏感,畢竟他已經習慣了那份溫暖,突然離開了溫室,自然會極力反抗。

所以我建議,孩子入學前可以給婆婆帶。入學後,一定得接回來自己帶,這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你們以後少受點“折磨”......


學海壹葉帆


因為現在生活成本快速提升,很多家庭為了給寶寶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把寶寶交給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不過也不是說寶寶一出生就交給老人照顧的,作為媽媽生下寶寶,還是要有一定的時間親自照顧寶寶,體驗下當母親的生活。


那麼,寶寶帶到多大給婆婆帶會比較好呢?

先說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大寶是在外婆那邊醫院出生的,生完大寶不到2個月我就出遠門回去公司上班了,孩子給外婆帶著。由於寶寶身體不好,在4個多月的時候得了肺炎,然後我就請了假回孃家照顧寶寶,這樣帶到6個多月我就帶寶寶回了婆婆家裡,和婆婆一起帶到8個月我又去上班了,然後就是婆婆幫我一直帶到孩子3歲上幼兒園。

我家二寶就是我全職在家帶的,因為有個大寶要照顧,那我索性就辭職再家裡帶孩子了,沒理由讓老人家一直幫我帶孩子的,雖然人家不說辛苦,但我們也懂的帶孩子的心酸。


所以,我的建議:

如果媽媽要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那產假休完肯定要按時回去上班的;如果新媽媽要重新找工作,那最早也應該哺乳到寶寶6個月後再交給婆婆帶;如果新媽媽家裡條件優越,那最好親自陪伴寶寶成長,這對孩子各方面發展都是有好處的;如果新媽媽不喜歡帶孩子,那也可以和婆婆一起帶或者找個保姆一起帶。

反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你的生活也是你自己做主,別人說的都只可參考,合適不合適還是自己知道。


慧說育兒


這個要看婆婆的態度嘍,大寶的時候婆婆很寵孩子 我怕給慣壞了就帶到六歲,等孩子一些道理都懂了就放手給婆婆了,二寶不打算給婆婆帶了因為二寶也是女孩,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不停的說她:你怎麼不再長二兩肉再出來,咋就不是個小子。現在孩子一歲多了還在說,我怕孩子被她帶著自卑所以就算沒工作也要親自帶她,如果找工作也要找不耽誤接送孩子的活


柚子9802


寶寶帶到多大給婆婆帶會比較好一點?

我認為三歲以後交給婆婆帶比較好。因為孩子在三歲之前跟父母比較好,比較有利於感情的鏈接,有利於親子關係。




孩子在三歲之前是最需要父母的關愛的。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知道,而且三歲之前的孩子特別難帶,就交給婆婆帶,等孩子大了再自己帶,其實,這樣就錯過了最佳親子關係的培養階段。

我認識一個媽媽就是這樣,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是婆婆帶,後來自己帶,孩子還是跟婆婆親,媽媽就很傷心,其實這都是自己造成的。

你付出了多少就會得到多少。




孩子三歲之前確實很難帶,自己帶會很累,但會獲得孩子的愛。

還有就是,孩子太小了,交給婆婆帶,婆婆也帶不好,也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特別是農村,交給婆婆帶的孩子,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各方面都會比較差,因為兩代人的育兒觀念不一樣,婆婆那代人都是散養孩子,做事情為主,帶孩子為輔。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婆婆那代人帶孩子都是憑經驗,憑感覺,不懂得科學育兒,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性格。

所以,帶孩子最好還是父母自己帶,如果萬一自己帶不了,也儘量等孩子大了,再讓婆婆幫忙帶。

自己帶孩子,對孩子好,對自己也好。


周凌溧育兒問答


不知道你說的給婆婆帶,指的是什麼樣的限度。是讓婆婆協助你帶,還是完全扔給婆婆去帶?


1、0—3歲是孩子的各種敏感期,口欲敏感期、語言敏感期、依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等等,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段,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是絕對不可以缺席的。

這個時間段無論婆婆是否在幫你帶娃,你都不可以全部放給婆婆,可以讓婆婆幫你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你來陪孩子玩耍,陪孩子早期閱讀,晚上陪孩子睡覺,建立良好的親子感情,既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助於建立親密的母子關係;


2、3歲以後—6歲,是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養成、優良品格塑造、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父母可以短期與孩子分開(比如媽媽上班,孩子上幼兒園,或者讓孩子去奶奶家、姥姥家住幾天等等),但是並不能長時間分開(每個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孩子適合父母一起度過的),更不能把孩子放在老家,夫妻外出工作之類的,一旦孩子的習慣和性格沒有建立好,將會影向孩子一生,當然你和愛人也會後悔一生。


總之,老人可以幫助帶孩子,切記是幫助,只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幼兒園接送和短期外出遊玩工作,親子陪伴、親子教育等工作是必須由爸爸媽媽來做的。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擅長領域:家庭教育、親子交流技巧、兒童習慣養成、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心理諮詢;心理成長相關培訓等。歡迎搜索、關注《葫蘆爸爸談育兒》為名的抖音、快手、喜瑪拉雅、千聊等!

葫蘆爸爸談育兒


本著對寶寶負責的原則,我建議寶寶還是媽媽帶比較好,最好至少能帶到三歲上幼兒園,因為:

1、有利於語言、人際的發展,因為媽媽精力比老人旺盛,活動區域較老人更大,婆婆的活動範圍多在公園、廣場、小區附近,婆婆接觸的人群大多數也是婆婆,即便是媽媽,但因為婆婆與媽媽是隔代原因,婆婆跟媽媽人群也是很少能夠搭上話的,而媽媽就不同了,媽媽年輕,接觸到的人群都是跟自己一樣年齡的男女,他們有做各種各樣的工作,對現下的社會行業比較瞭解,帶給孩子的有關一切,都是現在社會還在用的一些東西,更加貼近社會發展,跟這樣的人群在一起,明顯佔優勢。


2、有利於自理能力的培養,婆婆比較疼愛孫子輩,孩子做什麼事都會想要去代勞,或者孫子孫女說什麼,就是什麼,極盡可能的寵,容易把孩子慣壞,時間一長,孩子產生依賴,自理能力差或沒有自理能力。而媽媽則是不同的,我相信大多數的媽媽,都會從小教自己的孩子吃飯、坐姿、走路和禮貌行為等等,我自己就是這樣,我家寶寶在一歲多點,剛學會走路沒多久,我和孩子推車出去玩累回來,我會先讓孩子坐車上推回到快到家的地方,就把她放下來,讓她自己跟著我走路回家;孩子犯錯,我會直接打她手心,並告知她錯的原因,如果再犯,我還打你手心,我不會去溺愛孩子,該寵時,得寵,該教育時,得教育。

3、有利於性格塑造,媽媽帶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對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更有益處,婆婆的話很多都是老思想,容易忽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每次和孩子在外面玩累想回家前,我都會教孩子跟其他的孩子和寶媽一邊說再見,一邊拿起她的手教她掰掰,到後來,我只要一說回家,口頭說讓她跟小哥哥小姐姐掰掰,她就知道擺擺手,做出掰掰的手勢了,好像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一般了。


人們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三歲前的孩子的心裡特點和個性傾向,是孩子以後長大成為青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說直白點,就是孩子在三歲前,正是開始塑造一個人的性格的好時機,沒有一個好的開端,不利於長大後的性格養成。

當然如果家庭因為工作或經濟原因,需要老人帶,建議儘可能帶到一歲,再交給婆婆帶,因為這時候孩子長大點了,不容易生病,戒奶也沒問題,但孩子成長的路上缺少爸媽,確實多少對孩子都有些影響,而且有句話叫“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不知道孩子小時,爸媽不在身邊陪伴會不會都不幸,但我卻知道,如果孩子的童年真過得不好,就真的如上面所說的,以後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了。


楊謐說


在考慮寶寶誰帶的時候,也要考慮這些實質性的問題:

1. 老人到子女的城市看小孩。 犧牲的是老人的利益,離鄉背井成為“老漂”一族。

2. 老人在老家帶孩子。犧牲的是孩子,以及年輕夫妻對孩子的思念。老人也辛苦,但起碼是在自己家。

3. 請保姆。犧牲的是孩子,保姆無論如何不如家人放心,以及自己的生活品質,畢竟要多花一筆錢請人。

4. 辭職自己看。犧牲的是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品質,畢竟少了一個人工作。

一般情況下當寶寶過了斷奶期,3歲左右給婆婆帶比較好

1、寶寶有了自己的意識

寶寶有了意識,知道奶奶是自家人,和身邊的親戚也不認生,這個時候交給婆婆帶,可以緩解家庭的壓力,減輕一些負擔,寶爸寶媽也可以安心的工作了。

2、寶寶有了很好的習慣

1-3歲之前是寶寶的生長、發育階段,離不開母乳的餵養,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而且還要接受斷奶、輔食、如廁等等一系列的教育。到了三歲之後,寶寶差不多會形成自己的一種習慣。


但是老人帶孩子的缺點:

1、老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差異很大,矛盾重重。

2.老人和自己的育兒觀念衝突太大,自下而上的溝通太難了,內耗太多!老人比起年輕人,知識相對已經陳舊,且學習的精力和動力不足,真的很難科學育兒。

3.老人精力有限,讓他們帶孩子太累了,晚年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但還是要溫馨建議一下下,寶寶要是能夠自己帶的,還是自己帶:

1、育兒理念一致,性格乖巧懂事

人多口雜,家庭一群人帶孩子,往往每個人帶法都不相同,很難統一規則。孩子又是天生會觀察,善於在不同的意見中鑽空子,已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自己帶孩子就有可能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

2、可以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更願意去探索和嘗試,而愛的最好境界是充分放手卻暗中保護,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他會越來越強大,獨立性越來越強。

如果你對寶寶是自己帶還是婆婆帶,還有疑慮,推薦你可以去了解下留守兒童,或者被老人帶大的孩子有什麼不同,你心中自然就知道了!

歡迎關注@孕享時光網,更多孕媽育兒經驗與你一起分享哦!

孕享時光


寶寶我們親自帶到多大,再交給老人帶比較好,這個問題很有現實意義,因為母親工作亦或全職帶娃是當前很多寶媽關注的問題。在我看來,孩子性格和行為養成的幾個關鍵期,我們要陪著孩子,親自教導更好些。


孩子成長中三個關鍵期需注意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在多年對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很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與他幼年心理有密切關係,大部分成年人的極端行為可追溯到早期的心理經歷,而人的心理問題則與6歲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孩子教育不僅是物資滿足,還有早期的心理撫養。

所以李玫瑾老師強調:0-6歲,孩子情感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應給與孩子更多的心理撫養。0-3歲有恩於他,3-6歲立威與他,方能心理健康的快樂成長。

  • 1、0-3歲,孩子情感建立的關鍵期。

心理學家哈洛曾用恆河猴做過一個試驗:恆河猴94%的基因和人類相同,哈洛將剛出生的的小恆河猴帶離母親身邊,關在籠子裡由兩個代理母親照顧。一邊是24小時提供奶水的金屬媽媽,另一邊是裹了一層泡沫塑料罩上絨布的媽媽。

實驗發現:小猴子只有在餓的時候才去金屬媽媽那裡喝奶,平時喜歡和溫暖的絨布媽媽在一起,一旦受到驚嚇會直奔絨布媽媽。這些小猴子長大後,性情冷漠,不能融入正常的族群生活,更是拒絕與任何同類相處、交配,即使懷孕,對生下來的孩子也非常冷漠,甚至出現殺死自己孩子的情況。

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充分說明:身體的碰觸比奶水養育更重要,孩子更需要的是愛。所以,0-3歲孩子情感建立的關鍵期,此時,我們最應陪在孩子身邊,親自養一養。要愛你,必須讓我知道你的存在。

  • 2、3-6歲,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寶寶2歲後,自我意識萌芽,當孩子的獨立意願受到大人的限制時,語言表達不完善、自控力又差,孩子會以發脾氣的形式和家人對抗,這時孩子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而到了3歲,孩子的行為極易受情緒支配,但還不能用理智的情緒來支配行為,需要我們陪在孩子身邊,對他們的性格和情緒加以正確引導。此時,也是孩子性格養成、是非觀建立的關鍵期,也是我們“立威”和管教孩子的重要時期。

  • 3、6-12歲,孩子行為和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6-12歲,孩子進入勤奮對自卑的心理發展階段。這時他們不僅需要學習大量的知識、找準社會中所處的位置,還要適應學校的生活,會與他人合作,能協調好和老師、同學的關係。

進入學校生活後,對孩子的心理調節能力要求更高,若能熟練應對此挑戰,孩子會越來越自信,從而越來越勤奮。

6歲的孩子還易模仿、崇尚力量,會有獨立人格的想法,渴望被父母理解。此時父母的作用凸顯,母親更為細膩的情感慰藉,幫孩子成功緩解入學後的心理焦慮;父親的正確引導,教給孩子果敢和堅強,能從容的應對學習和朋友溝通中的各種挑戰。

此外,6-12歲也是學習習慣建立的關鍵期,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會受益一生。待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追求思想獨立,以自我為中心,極其厭煩父母的嘮叨,所以,我們能認真教導孩子的也就這12年。

總之,0-6歲,建議陪孩子一起,給與孩子更多的心理營養;6-12歲,最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此階段父母的積極參與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那麼孩子養育中,應如何高效的陪著孩子,給您些建議。


如何高效的撫養和陪伴孩子

1、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所謂的情感依戀關係,也就是一對一的情感依靠。孩子大約從4個月到1歲半,和母親建立起依戀關係,9-18個月,和父親、爺爺奶奶產生多重依戀關係,此時孩子有多個依戀對象,也有了更多的情感寄託。

我們可以通過細心餵養、積極的互動、回應孩子的需求,提供有趣的刺激,多些溫暖的愛撫和擁抱,和孩子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關係。早期的依戀關係越好,孩子會有歸屬感和價值感,低焦慮、更積極,心理調節能力越強,社會能力也越強。早期的情感培養,對孩子的未來影響至深。

2、身教大於言傳,堅定而和善的教導。

3-6歲時,父母在孩子眼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我們說對的,孩子一定會認為是對的。此時是我們對孩子行為教導的重要時期。

和孩子溝通中,態度堅定而和善,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不一味否定、不壓抑、不忽視也不溺愛,孩子做的好的,及時鼓勵;做的錯的,第一次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不對,應該如何做,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環境薰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3、幫孩子應對入學的心理焦慮,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孩子會有較大的心理變化,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此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幫孩子完成心理過渡,鼓勵孩子大膽結交朋友,學習之初有困難時,教孩子如何思考,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都是此時我們應重點關注的,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真的會受益一生。

4、多些高效的陪伴。

有時孩子自己看著電視或玩著具,我們刷著手機或幹著家務,這都是無效的陪伴,真正的高效陪伴是放下手機或拖把,15分鐘專注的和孩子在一起,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表現出好奇,引導啟發孩子和我們說一說,聽聽孩子的問題,一起討論。

或花半小時和孩子一起拼搭積木;又或者和孩子一起讀個故事,讀到會心之處一起哈哈大笑,孩子能體會得到被接納和被愛著,我們這樣和孩子的情感聯結遠好於長期無效的陪伴。

5、若無法親自養育孩子,應每天關注孩子,多些互動,讓孩子始終感受到我們的愛。

現實生活中很多寶媽迫於一些原因,不得不將孩子交老人撫養,可能一週、一個月甚至更久才能和孩子團聚一次。對此,我們更應每天多關注孩子,打個視頻電話,和孩子聊一聊。

▲為消除距離產生的陌生感,3-6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啟發的問問他,在幼兒園有什麼高興的事、分享些學到的新本領、小夥伴的趣事等,對孩子學到的新本領多些鼓勵和讚賞,父母的肯定會是孩子最大的動力。

▲小學的孩子,更重視友誼,我們要了解孩子的朋友,引導他聊聊好友、班裡同學的趣事。也可以和孩子互換角色,比如今天我們當孩子,他當父母,說些他對我們的要求,孩子要求的我們認真對待一定做到。角色轉換孩子更能說出自己的心聲,一位朋友親測,孩子的想法很特別,會意想不到。

▲另外,把孩子當成我們的朋友。將我們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是很棘手的問題和孩子說說,讓孩子給我們出出主意,孩子出主意或勸慰我們後,及時的表達感激,讓孩子體會到他的作用,感知我們需要他,這也能增進我們和孩子感情,消除陌生感。


結語

綜上所述,寶寶帶到多大交給老人帶比較好,我認為0-6歲孩子情感性格培養的關鍵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若有條件,建議孩子在我們身邊親自撫養的好。若不得已離開孩子,也要定期回去陪陪他們,聽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孩子小時我們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學,孩子長大後我們也會越省心、越有成就感。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心理健康的快樂長大,加油,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