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兒媳生了小孩,農村如果離婚,有些婆家就覺得兒媳跟小孩可以沒有半點關係?

放下過去的一切00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這是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依照傳統的方式來說,媳婦是家裡面的外人,而孫子則成了這個家庭真正的成員,雖然符合傳統風俗,卻不符合法律法規。

正如樓主說,為什麼媳婦生了小孩,農村如果離婚,有些婆家就覺得兒媳婦與小孩可以沒有半點關係的這個問題。只能說這是農村傳統的愚昧,不知法,不懂法才造成的普遍現象。

按照舊的風俗習慣,人們把傳宗接代的責任放在了男人的身上,把嫁出去的姑娘視為潑出去的水,當著外人和客人看待。因為嫁出去的姑娘是為旁姓人傳宗接代延續姓氏的。所以,她們就不是本門本族本家人了。

人們把嫁進門的姑娘當成了家裡人,由於她在這個家庭的實際地位,就是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家庭內部成員又有兩種區分,兒孫永遠是自己人,媳婦就成為了這個家庭裡面的實際外姓人。過好了,白頭偕老的話,她也可以成為這個家庭的老祖宗。過不好,半路被休了的話,這個兒媳婦就真正的成了婆家進不去,孃家回不來的可憐女人了。

由於傳統的陋習根深蒂固,在農村一旦兒子與兒媳婦離婚的話,有很多的農村婆家人,就會認為兒孫是自己的種,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媳婦嫁進門就應該為這個家庭傳宗接代,要離婚把孩子留下,媳婦只配被掃地出門。甚至有很多離婚的丈夫去世,留下可憐的孩子,媳婦依法要孩子的撫養監護權,還被婆家人無理的拒絕。

依據婚煙法的規定,離婚的雙方有共同擔負起對未成年孩子的撫養責任和義務,孩子的監護權可由男方或者是女方擔任。並且法律還明確規定,在孩子哺乳期的監護權是歸女方所有的。並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公公婆婆對孫子有監護撫養權。除非孩子的父母不幸都死亡,爺爺奶奶自願承擔起對孫子的監護責住和撫養義務,法律才不會反對。

總之,要是遇上了這種不懂法的法盲,無理取鬧要剝奪媳婦擔任孩子的監護人,媳婦依法就可以把他們告上當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維權。法院依法就會為媳婦主持公道,還媳婦一個公平正義的。


老蔣閒言


有些人的親情觀很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的親情觀也不重,但對於生我的和我生的,卻是怎麼都不可能淡漠的了。

我一個同事離婚有個孩子,她老公那邊也是不讓她看,她自己似乎也不去看。兩邊都再婚了,屬於老死不相往來的了。我們是在幼兒園的,方圓百里就這一個公辦園,所以她的孩子到年齡了也來我們這裡上學了。我覺得她可以常來看看,可是她沒有,就當不知道一樣。三年幼兒園她就看過那孩子一次,別人問她那孩子是誰,她說是親戚的孩子。其實知道內情的都知道那是她親兒子。就算是怕前夫那邊知道了來鬧,哪怕偷偷看一眼孩子呢?大家都想不通她幹嘛對自己的孩子這樣,真的好像沒關係了一樣。

還有婆家似乎永遠覺得兒媳婦是外人,人家嫁到你家生兒育女,卻什麼也不是。我前幾天遇個事,可能不太切題,可是就想說說。

前幾天我們這一個老太太抑鬱症自殺了,這事比較複雜,就不說了。主要是他家兒子媳婦的事情,我總覺得很不是滋味。老太太有一兒一女,她兒子幾年前急病死了,留下一個不到十歲的女兒,當然還有老婆在。當時老太太就想把這孫女給自己女兒養,把老兩口和兒子的遺產也全都給自己女兒,以後讓女兒養老,等孫女長大把她當女兒的女兒嫁掉,多少給點嫁妝就好,全程沒有兒媳婦什麼事。兒媳婦當時剛死了老公,本來就正傷心著,這事一鬧更是沒了主意。但老公公就不願意把錢給女兒,他的意思是把兒媳婦留住,哪怕再找個老公回來,只要他們好好把孩子養大就行。所有人都覺得老頭子腦子壞掉了,以後一屋子外人,老兩口被他們弄死了都沒人知道。這事情鬧到最後是兒媳婦走了,老頭子強留住了自己和兒子的財產,把房子都轉到孫女名下了,老太太帶著自己的一部分錢離婚投奔女兒去了,女兒和老頭子基本斷絕關係了。

現在所有人都覺得老頭子不對,我也不知道怎麼評論這事,這裡的兒媳婦徹徹底底就是個外人,因為自己也是個兒媳婦,聽到這事總感覺很不舒服。


心心念念冷冷清清


我是農村的,離婚了生了一兒子歸前夫,他家不是很想我去看孩子,經常教育孩子說她沒媽,我是在孩子快四歲離婚的。我一個人把孩子帶大到三歲半。現在10歲了,中間前夫談了一對象後,他家更明確說我不要去看孩子,說影響他跟後媽感情,我前夫姐姐竟教孩子說只有一個媽,是那後媽,我每次回鄉下都買東西去看他,過年給紅包,生日也買東西,跟我孃家好近,不管他以後認不認我,我對得起自己的心。就是家裡那些人說三道四。


飄燃而過


不管結婚還是離婚的,在婆家人的眼裡,媳婦永遠都是外人。這種從古到今仍然沒有人能夠改變的事實。但是有的也不一定,就說我的二叔吧!二叔和二嬸離婚的時侯,堂哥,堂弟才七八歲。但是他們離婚了三十多年了,仍然是最好好的朋友。奶奶快去世的時侯,二嬸還飼侯奶奶,直到去世,奶奶下葬的時侯二嬸哭的撕心裂肺,全村人也跟著哭。但是二叔和二嬸都各自成了家,雖然說二叔一直都是生活在城裡,但是二嬸嫁給外地大山裡,為了愛情二嬸又生了四個孩子,不過現在二嬸每年都會開車來二叔家裡住上幾個月,並且和現在的二嬸關係處理的相當好,象姐妹一樣。孩子們雖然說沒有在同一個家裡長大,但是見了面也特別的親。人人見了都說是在演電視劇似的。作為晚輩的我都羨慕,雖然說他們離婚了,但是由於孩子們,他們還那樣的互相關心,和支持。為了不讓對方受到傷害,二嬸,二叔把之間的關係處理的特別好。其實我覺得離婚了沒有必要把對方當成仇人,因為有孩子在中間作紐帶,應該當成好朋友來相處。


用戶110782967630


不管是有沒有離婚,在很多人眼裡媳婦都是外人,這樣說很多人覺得太偏激,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歸根結底是中國的老思想作怪,提倡男女平等,並不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出生的時候看到是女兒,很少有人發自內心的喜悅,覺得養大總有一天是別人的人,而生了兒子就感覺後繼有人有後了。

岳父母會刻意對女婿好,因為自己家的寶貝要孤身一人去對方家裡生活,能夠依靠也是唯一的就是女婿,作為父母的覺得自己對對方好對方就會因為這份好能多善待自己的女兒,其實兩個人感情如果在於兩個人自己的經營,跟外在的沒有關係。而在公婆心裡,會覺得這個人來我家是依附我家生活,應該以我家兒子為天,生下孩子更是應該擔負的義務責任,孩子流著自家的血,沒有血緣關係的那個就徹底是個外人,離婚了各回各家,脫離依附關係媳婦也就成了外人,孩子當然應該沒有關係。

女人只有自強,自力更生,才能決定自己跟孩子的命運!


NoSeven


表面原因是傳宗接代思想嚴重,深層次原因是生產資料的分配問題:農村女孩子沒有宅基地分配權和繼承權,女孩出嫁以後,孃家是兄弟的家,常住孃家,風俗,嫂子或弟媳也不容呀,說起來男女平等了,城市還好,商品房男孩女孩都可以繼承。農村還沒有做到,有個男孩可以找村長劃一片宅基地,生個女孩試試,誰都不鳥你。女方連個住所也沒有,怎麼養孩子呀,女方父母還要看自己孫子,也沒精力幫女兒帶外孫,所以女方離婚一般都自動放棄孩子的扶養權。


洗頭都是用飄柔


如果彩禮很高的話,農村婆家就會覺得媳婦是買的,彩禮太低的話,就覺得媳婦是白撿的,兩種情況,心理上說,就覺得這媳婦不怎麼樣就是個搞來下崽的工具。


慕容烏蘇裡


這得看男孩還是女孩,男孩留下,女孩帶走;還有甚者,都不要,因為他兒子還要再娶!我這輩子做不了婆婆了,沒機會牛氣哼哼了!


用戶1862673088635


這是觀念問題。很多農村女孩的婚姻,大都認為是嫁進婆家而不是自己結婚成家。所以婚前以婆家的條件為選擇對象,索要大筆彩禮以為自身身價保障。這樣的婚姻結果是把自身作為婆家傳宗接待的工具,所生孩子是婆家子孫,由婆家伺候大小。所以,一旦離婚,孩子的歸屬也成了必然。


默默沉香


沒離婚婆婆就覺得孩子跟我沒關係,在她看來,孩子是她的,就是借用了我的肚子用用而已,孩子生了我存在的意義就更加沒有了。婆婆不是最該理解媳婦的人麼,哎,可憐她老去的只是年齡,一個無知愚蠢自私涼薄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