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爱动手打大人,该如何处理?

寒门大队


您好,非常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爱动手打人,是一种常态。这是孩子生理以及心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一般会出现在0-3岁,3—7岁以及7岁之后。

0-3岁的孩子打人原因

每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状态、认知程度都不同,打人也会有不同的原因。像0—2岁的婴幼儿出现打人的状况,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点原因。

▶好奇心

0—3岁年龄段的孩子,在脑海中并没有是非对错,其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来源于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个性强烈。

孩子爱动手打大人,也是出于这种好奇心,想要去感受打人之后的感触、他人的看法等等。

▶模仿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婴幼儿百分之90的打人行为都是从成年人模仿而来,婴幼儿本身并没有打人的想法。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揍你”,然后在孩子屁股上假装拍两下。

这个情境是不是特别的熟悉,这就是父母影响下的一种结果。

▶故意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婴幼儿的安全感非常低,需要家长时刻的关注。

当宝宝打打人的时候,大人反应特别的强烈,孩子就觉得原来这样可以唤起父母对我的关注。

久而久之,宝宝就把打人当成了召唤家长的方式。

0—3岁孩子打人的解决方式

1)在家中杜绝打人的行为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会影响他的一生,同时也决定了他的一生。

父母吓孩子,并且打孩子,并不能够起到管教孩子的作用,反而还会让孩子学习到不良的行为。

因此在家中父母要收起暴力的行为,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教育孩子。

2)不刻意关注孩子的打人行为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的行为时,家长不要表现出夸张,可以示意孩子:“宝宝可以这样摸一摸妈妈哦。”然后握着宝宝的手来做个示范。

3)告诉孩子打人之后他人的情绪

1岁半左右的孩子几乎已经知道共情了,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做,妈妈会很疼,心里也会很难受。我希望你下次不要打妈妈了,可以吗?”

一边说一边做出疼的动作,让孩子摸摸被打的地方,产生共情感。

3—7岁孩子打人的原因

▶获得某种利益

3—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学前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打人大多是出于获得某种利益。比如通过打人来获得他人的玩具,占据某种主动性地位。

在游乐场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某个孩子正在聚精会神的玩着某类玩具,另外一个孩子突然进来,这个孩子就可能会通过打人来占据主动。

▶模仿

模仿性的影响,上文已经说过了,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会打人的原因,父母在家中一定要注意,父母吵架或者打架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3—7岁孩子打人处理方式

1)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好习惯和坏习惯就在一念之间,当孩子产生坏的行为,使家长如果不去制止,那么坏的行为就逐步会成为一种习惯。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打人时,就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这个社会并不能够完全的用武力征服,霸道的占据。打人也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还会使得他人远离。

2)让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行为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感受,如果自己被别人打了,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妈妈:如果小明今天在玩玩具的时候打了你,你会开心吗?

孩子:不会。

妈妈:那你还愿意和小明做朋友吗?

孩子:不会。

妈妈:那你今天打了小明,小明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他会喜欢你吗?

孩子:……

引导孩子产生同理心。

7岁之后打人的原因

▶被欺负

7岁之后的孩子,一般不会出于好奇心或者喜爱而打人,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在处理问题时,采用了错误的方式。

比如遇到校园的冷暴力或者直接暴力,并没有采取很好的措施,直接通过武力解决。

可能是从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亦或是家庭中,父母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给予了孩子错误的观念。

▶发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开心的情绪,于孩子而言也是一样,比如成绩考的不好,被老师批评了,内心愤愤不平,又不知道该如何发泄,因此而迁怒他人。

7岁之后孩子打人的处理方式

1)教会孩子如何自保

武力对武力绝对不是一个处理问题的好方法,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家长应教会孩子如何自保。

首先在学校中被欺负的绝对都是被集体孤立的那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多交朋友,和同学之间打好关系。

其次多锻炼身体,增强孩子的体质。可以给孩子报跆拳道等兴趣班,不是为了打人,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自保。

遇到像社会中的地痞流氓类的,千万不要硬碰硬。有任何事情要及时的和老师或者家长沟通。

2)教会孩子正确发泄的方式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在这个时候就有内部的负面情绪需要发泄。憋在心里对孩子而言并不好。

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发泄情绪的方式。

比如可以通过跑步、和父母倾诉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内心中的不满。

在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有时候也是孩子情绪放松的一种方式。

赫赫妈妈育儿日记:欢迎大家一起在屏幕下方提出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赫赫妈妈育儿日记


孩子爱动手打人,这确实不是一种好的性格和习惯。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组爱攻击人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性格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在环境中模仿、学习。人类生活的环境可以说充满了暴力,大到战争,小到邻居打架,再小到父母经常性地责打孩子,这都成为他学习的内容,更何况还有电视上各式各样打斗剧烈、以力服人的卡通片或武侠片,这也是他模仿的对象。

(2)攻击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目的。因为他知道通过攻击会达到他的目的,所以他通过打人而让其他孩子服从于他,听他支配;通过攻击别人可以取得很多小朋友的敬畏。频频地使用攻击这种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坏习惯。

(3)挫折时的发泄。当他做某个事遇到大的失败,他的愤怒无处发泄时就会通过打人、骂人、强占别的孩子玩具等来平衡他的心境。

(4)攻击也是他吸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通常情况下爱打人的孩子不会得到老师、同学,甚至包括父母的关心、注意,这时他的内心却需要这种感觉,他就会通过攻击别人来引起父母、老师的注意。

(5)孩子在自己的天性中就有好勇斗狠的一面。这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孩子喜欢动手打人其实跟他们的年龄及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在学龄前孩子乐于“以拳服人”。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这种“好勇斗狠”的性格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这些孩子父母如果采取粗暴的做法比如打骂,有可能会使他的攻击性更为变本加厉,正确的做法是:

(1)父母应当观察了解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攻击行为,然后否定他的攻击性。比如孩子以抢的方式获得的玩具,父母就应将抢来的玩具没收,并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以此减低他攻击行为的内心动机。

(2)如果孩子天性喜欢攻击人,父母可适当让他学习一些安静、平和的游戏、运动,比如教孩子下棋、教孩子练毛笔字,如果有进步就应适度地肯定、赞扬,这样就可以转移他的兴趣,逐渐培养他有益的性格特征。

(3)如果孩子是由于挫折而产生攻击行为,则应帮助孩子减少挫折感,这就要求父母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可以身作则展示父母和邻居、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告诉孩子人生来应属于群体,群体需要协作而不是敌意,比如要让别人服你,动手动脚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聪明、友好、团结,同样也可让小朋友佩服你。上述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孩子的攻击行为逐渐减少,则一定要给他鼓励,增加他的信心,当然如果孩子百般劝说无效,父母就应对他进行处罚。




花开的声音8241


作为家长,首先是要制止孩子动手。制止的方式方法要有讲究,比较反对的是以暴治暴,或者是用粗暴的语言来威胁,吓唬。

一些小建议吧:

1.分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打人这个事情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低龄的孩子尚无法很好的分辨打人是怎么回事,得好好告知,或适当的小小的惩戒,或示弱,示疼,对打人后果形成认识。稍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除了和孩子好好的交流外,可以做些小小的约定,或者打手心等明确的惩戒方式给与一些惩戒。如果孩子再大些的,比如都上初中了,再有这种状况的话,应该好好反思大人的教育了。

2.分析原因,是无故的?还是习惯性的?还是一发脾气就动手。如果是无缘无故的,亦或是不合理的。那家长得注意观察小孩的日常,不能养成习惯。如果是因为个人不开心,需要做好沟通;或者有得不到满足的,得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动手打人。如果孩子觉得大人有做错的,也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大人做错的话得向小孩子认错,但是不能打人。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的要求比较高。

3.做好日常的教育,而不是意识到已经形成习惯了,再着急。小孩举动的果,也是周围环境造成的因。家长要做好榜样,不单纯的用动手解决问题,一打了之。做好孩子的心里建设,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


爸爸老戚


孩子爱动手打大人,首先我们需要反思在我们的家庭内部中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可有打人的现象,一般来讲,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之所以爱打人,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潜移默化下觉得打人没什么,是正常的行为;2.孩子爱打人说明孩子不懂如何表达自己不满,对情绪和行为的管控出现偏差,有部分原因可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比如你是否怂恿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后你是否只是嘴上说说,却没有及时给到惩戒,又或者在孩子刚开始出现打人的情况下,你还去给他找理由,觉得孩子只是孩子,不懂事,给大人道个歉就完事了?这些情况反复出现,孩子大脑里接受到了这些怂恿的信号,自然就会有下一次下下次了,所以总结一点就是出现这种打人倾向,一定需要言传身教,讲清楚道理并且给到相应的惩罚;3.是否孩子具有攻击性性格?这个需要到专门的机构去进行一些检查和测试,不管是不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孩子沟通好,以身作则,全体家庭成员互相提醒和作出之前所述处理办法,相信会有所收敛,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自然就会从根本上认识到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也会自发地放弃去打大人。





临海听风hxq


孩子打大人这个习惯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要意识到它的严重性。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爱打大人,它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在他幼儿的时期,我们大人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可能大人觉得现在孩子还小,没什么要紧,等他大了就知道了,如果我们大人是这种思想的话,那么对孩子是百害无益的。

第二,可能我们让小孩子给老人家带,自己没有去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隔代教育也是很大的问题。

至于这样情况,我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要制止他的行为。接下来分享几个语言的沟通方式:

第一,亲爱的孩子,你这个行为不文明,打人是不对的。打人的行为,警察叔叔是非常不喜欢的。

第二,儿子,你觉得你打别人打的疼不疼?我打一下,你试一试看好不好?孩子疼吗?疼,那你打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疼的。别人也会伤心的,我打你的时候你也觉得很伤心是吧?

第三,孩子你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如果你生气了,你可以说我生气了,请你不要这样跟我说话,请你这样跟我说话行吗?

第四,孩子你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如果你生气了,你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你生气的感受,可以画出你内心不开心的事。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去抒发自己不开心的感受。可以通过听歌的方式释放自己。

不管通过任何的方式,我们不能通过打人的这种行为去伤害别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加文明的行为,这样子的话大家都非常乐意跟你交朋友。加油吧,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爱你的。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相信家长也知道一些解决的方案了,希望家长从现在开始好好的教导我们的孩子。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得优秀。





Ellen小辣妈


3岁之前的宝宝出现打人的行为,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行为,并不是家长所认为的“暴力”。

1岁左右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频繁地出现打人行为,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手部敏感期”。

这时,孩子突然发现原来“手”还可以打人,就像游戏一样觉得很好玩。孩子在用“口”和“手”探索世界,在他们心里,咬人、打人和咬物品、打物品是一样的概念。孩子打人的时候并不知道哪里能打、哪里不能打。

这个阶段家长不用太生气,只需要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或者轻轻抓住孩子的手稍微阻止一下,不用把这个行为当作是孩子品行不好,处理的时候也不用太严肃,过了这个阶段孩子自然会减少打人行为。

2~3岁的宝宝处于建立自我意识的时期,非常看重对所有权的保护,敌意和攻击行为是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反应。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全,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所以常常用打人来宣泄情绪。

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再忽视孩子打人的行为了。要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例如:

奶奶很爱你,每天陪你玩很辛苦,你不可以打奶奶。

打人是会疼的,别的小朋友打你,你也会疼,会不开心的,所以我们不能打别的小朋友。

家长此时的态度非常重要,及时干预,切忌“以暴制暴”。如果孩子在愤怒时出现打人的行为,先带Ta离开“案发现场”,给Ta一些时间和空间冷静下来,再坚定且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之后再带孩子向被打者道歉,事后家长别忘了鼓励孩子的勇敢和进步。



A花姐


每个人都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奈何在碰到自己的小魔王的时候,一切都化为暴力,对别人的母慈子孝异常羡慕。

有一次,胡可的两个儿子小鱼儿和安吉在做蛋糕的时候产生了矛盾。小鱼儿先动手打了安吉一巴掌,安吉气不过,回了他一拳头,两人开始掐架。胡可看到这场景,并没有发火或指责谁,而是先把他们拉开,然后轻声安慰先被打的哥哥,任先动手的弟弟抱着自己撒娇。没过多久,哥哥和弟弟便和好如初了。

如果胡可直接指责哥哥或者弟弟,大发雷霆,只会让双方的敌对更深,也会让被斥责的孩子觉得妈妈不公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出现打人这些我们看来是暴力倾向的行为时,家长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因为小小年纪的孩子,哪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去用暴力解决,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而已。

而那些对孩子大吼大叫,试图制止或者呵责孩子动手动脚行为的家长,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孩子可能真的朝着小魔王或者是小绵羊发展,但无论哪种结果,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和亲子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可能就是一位暴脾气的妈妈,有一次因为自己的暴脾气导致本就调皮的宝宝摔在了台阶上,直接在脑门上摔出一个包,鼻子也出血。事后自己后悔极了,而孩子也并没有因此就变得乖乖听话,所以,家长的暴脾气解决不了孩子的任何问题,你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满足他们简单的需求,或许这种同理心会让孩子更加安心,不会再用危险的动作去吸引大人的注意。

那么,当我们思考如何处理孩子动手大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分析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行为,想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些什么育儿理念呢,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又该怎么做?

一、为什么?

从理论上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口手部敏感期,也就是用口和手去探索世界的一个过程,口部表现为咬东西,手部表现为打人不等。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不是干涉制止,而是恰当的引导,告诉他们这么做的好处,坏处,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更合适等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孩子动手打人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

1、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中的大人经常动手,无论是摔东西还是家庭暴力,都会让孩子看在眼里,并表现出来。

2.、孩子语言发育迟钝,很多需要无法表达,情急之下,只能通过动作引起大人的注意。

3、曾经出现过类似打人的行为,被默认,或者没有逃避惩罚,潜意识中认为这种行为是合理的,孩子自动将他归类到正确行为中去,并加以扩大。

4、小孩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本意可能只是轻轻碰一下,结果表现出来的就成了别人眼中看到的暴力行为。

5、孩子慢慢有了自我意识,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意愿遭到违背的时候,处于自我保护而进行的反击。

二、怎么做呢?

对于家长来说,一旦孩子有这种行为,想必大家都会担心,怎么办,可不能让自己的宝宝变成这么不讨喜的宝宝。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遇到这种情况恐慌一定是有的,但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孩子毕竟还小,无论是教育,还是强制纠正他的行为,其实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不能大吼大叫,要么吓着孩子,要么让孩子更加暴躁,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接下来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一个核心关键点,那就是“爱”。

如果说孩子是一块橡皮泥,那么“爱'就是将他塑造为完美个体的那双巧手。

所以,在具体行动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方式都要用“爱”来贯穿其中。

1、不发火,也不要过多指责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才能控制全局。也只要家长收住自己的脾气,才能更清晰理智的去处理问题。千万不要以暴制暴,先把孩子呵斥一顿或者打一顿再说。

2、了解孩子动手的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

出现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这里的干预是正向干预,即温和的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要向别人道歉,然后问清楚孩子这么做得原因,看看他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试着去解决孩子的需求问题。

3、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了解他们的需求

很多孩子动手大人,摔东西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比如父母常常不在家,或者一到家就玩手机之类的,孩子无聊,心中也会抑郁,烦闷,总要找到一个宣泄点,去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还可能是因为在外边受了委屈等等。家长在家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虽然在外工作很忙,很累,但家中的温馨同样重要,不可缺失。给予孩子关注,才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

4、转移孩子注意力,释放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焦躁不安,想要摔东西,打人的时候,可以尝试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发泄孩子的情绪,比如打球,打沙包之类的,毕竟这些对物的拳打脚踢,要优于对人的暴力动作,还可以培养孩子学会发泄情绪的好方式,在玩乐中忘掉烦恼,找寻新的快乐点。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明确提到:经常挨打的孩子最终很容易成为一个喜欢打人的人,因为他们在挨打中学到,暴力是一种表达愤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在这个时期家长的处理方式不当,真的可能会重新造就一个熊孩子。

家长不注意,后果很严重。


三闲故事


宝妈先找一下孩子学会动手的源头。

孩子一片空白的来到这个世界,以极强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汲取周边的各种信息。如果把孩子的学习模仿比作输入信息,把孩子的行为表现视作输出信息,那现在他的输出端出现了问题,自然是因为输入端有了问题。

是家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过体罚行为?还是说家人之间有过动手行为?还是从动画片里看到的?小朋友身上学到的?

小孩子的心智还在生长发育期。遇到挫折不满等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因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处理,就会从认知中找相似情况下,那些看起来比较厉害的人所做出的行为来模仿学习。

这种情况大人没有必要上岗上线,认为孩子的品性有问题,或是家庭的教育出了问题。

找到根源后,先从源头上切断。

如果是家人之间的行为,那家长首先要改正自己的行为,诚恳的向小朋友道歉,承诺改正并确实做到,改正的阶段让小朋友来做监督管理。

如果是从别的小朋友或动画片里学到的,就要教会孩子辨识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并引导孩子学习小朋友身上的优点,以小朋友身上的缺点为戒。

现在有很多绘本及动画片,都讲述的是爱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行为,家长可以买回来给孩子看。告诉小朋友,真正的英雄是能保护爸爸妈妈及好人的,小拳头只能保护大家,绝不可伤害大家。

同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把心中的情绪和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帮助孩子去疏导情绪、解决问题。慢慢的,孩子也就会找到正确的发泄不满、表达情绪的方式了。





锘锘和妈妈的幸福生活


首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就是一面镜子!

孩子爱动手打人,这确实不是一种好的性格和习惯。

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组爱攻击人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性格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在环境中模仿、学习。人类生活的环境可以说充满了暴力,大到战争,小到邻居打架,再小到父母经常性地责打孩子,这都成为他学习的内容,更何况还有电视上各式各样打斗剧烈、以力服人的卡通片或武侠片,这也是他模仿的对象。

(2)攻击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目的。因为他知道通过攻击会达到他的目的,所以他通过打人而让其他孩子服从于他,听他支配;通过攻击别人可以取得很多小朋友的敬畏。频频地使用攻击这种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坏习惯。

(3)挫折时的发泄。当他做某个事遇到大的失败,他的愤怒无处发泄时就会通过打人、骂人、强占别的孩子玩具等来平衡他的心境。

(4)攻击也是他吸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通常情况下爱打人的孩子不会得到老师、同学,甚至包括父母的关心、注意,这时他的内心却需要这种感觉,他就会通过攻击别人来引起父母、老师的注意。

(5)孩子在自己的天性中就有好勇斗狠的一面。这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孩子喜欢动手打人其实跟他们的年龄及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在学龄前孩子乐于“以拳服人”。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这种“好勇斗狠”的性格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这些孩子父母如果采取粗暴的做法比如打骂,有可能会使他的攻击性更为变本加厉

正确的做法是:

(1)父母应当观察了解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攻击行为,然后否定他的攻击性。比如孩子以抢的方式获得的玩具,父母就应将抢来的玩具没收,并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以此减低他攻击行为的内心动机。

(2)如果孩子天性喜欢攻击人,父母可适当让他学习一些安静、平和的游戏、运动,比如教孩子下棋、教孩子练毛笔字,如果有进步就应适度地肯定、赞扬,这样就可以转移他的兴趣,逐渐培养他有益的性格特征。

(3)如果孩子是由于挫折而产生攻击行为,则应帮助孩子减少挫折感,这就要求父母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可以身作则展示父母和邻居、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告诉孩子人生来应属于群体,群体需要协作而不是敌意,比如要让别人服你,动手动脚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聪明、友好、团结,同样也可让小朋友佩服你。

上述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孩子的攻击行为逐渐减少,则一定要给他鼓励,增加他的信心,当然如果孩子百般劝说无效,父母就应对他进行处罚(当然要事先讲好规则)



樱缨子


孩子爱动手打人令一些家长非常烦恼。有些家长也很无奈,夫妻俩温和敦厚,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我们所看到的孩子所有的不好的行为,都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问题的本质,我们必须真正的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帮助孩子去纠正和改善。

事出必有因,大一点的孩子不会莫名其妙的就打人,咬人,发脾气的,孩子打人一定是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玩具被抢了?想吃糖没得到?爸爸妈妈没有听懂他的话?等等。

孩子打人的原因是复杂的,总结一下无外乎这几点:

1.孩子受身边人的影响

比如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有爱打人的孩子,他就会不自觉的去模仿这种行为,并且在这种模仿中尝到了甜头,觉得自己很厉害,别的小朋友都害怕他。

2.暴力的动画片看多了

孩子看的动画片,一定要经过家长的精心筛选,当前的动画片市场比较杂乱,暴力镜头很是常见,《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用平底锅打人,灰太狼烤羊等场景,都很容易让孩子模仿。

3.孩子想得到家长的关注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相处互动时间不够,情感上有所疏离,孩子一打人就会引来爸爸妈妈强烈关注,所以,孩子就用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关注。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块成长中的'绊脚石'呢?

1.坚决杜绝以暴制暴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的种种'恶习',说教无用,非得打才有效。既然你觉得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同时你又用武力的方式去制服孩子,告诉孩子打人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矛盾和逆反心理,弊大于利,也要让孩子在内心进一步的确定:想要让别的小朋友'顺从'自己,就要打!

2.帮孩子消化情绪

如果孩子打人了,我们不妨蹲下来问问孩子:我看到你跟别的小朋友动手了,你们刚才一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你愿意告诉我吗?

只有让孩子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他的行为才有可能被理解和调试。帮助孩子梳理好情绪之后,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3.用绘本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家长可以买些相关的绘本,通过亲自阅读,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

总之,孩子打人必有原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的观察孩子,一旦孩子出现情绪上的'失控',要及时帮孩子走出'情绪困境'。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能用暴力的方式给孩子做'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