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需要男人?看看这三位女人的说法

情感导语:当一个男人,可以给女人依靠时,女人就会温柔如水,小鸟依人。女人有爱的时候,才会全心全意的依靠一个男人,男人靠谱的时候,女人才会始终如一的相信他,依靠他。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需要男人?看看这三位女人的说法

有人说,女人的命运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结婚。女人走入一段婚姻,缔结一段姻缘,遇见一个男人,就是一种命运。

走入婚姻的女人,有的幸福,有的不快乐,有的觉得婚姻是乐园,有的觉得是枷锁。

走入婚姻的女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需要男人?听听这三位女士的说法。

01.马女士,30岁,从丧偶婚姻开始,我不再需要男人

结婚之后,公公婆婆和老公,强烈要求马女士立马生孩子,但是马女士事业,正在上升期,她不想那么早要孩子。

老公用尽方法,最后马女士怀孕了,怀孕后的她,却遭遇了职场的瓶颈。

10月怀胎后,马女士终于生下了孩子,孩子生下来后,却成了她一个人的事情。

老公整天忙于工作,公公婆婆也从没说主动要求帮忙,马女士想返回职场,想请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婆婆却不乐意,说他们刚刚退休,要享受好好的晚年生活。

后来马女士想,竟然没有人可以帮忙带孩子,自己又想工作,那我就请阿姨来照顾呀。

谁知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公公婆婆和老公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女人在家里照顾孩子就好,孩子长大之后可以在上班。

马女士的生活,困囿在孩子的屎尿屁中,有次孩子半夜发烧,老公却没有回来,她连续打了老公好几个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

等孩子在医院,医生都已经处理完病情了,老公才来电话。做了全职妈妈的她,发现生活中,想靠老公的时候,完全是靠不上。

从老公在这个家庭中,地位缺失的开始;

从自己做丧偶妻子,自己做妈妈开始,她就不再需要老公了,反正靠不上。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需要男人?看看这三位女人的说法

02.朱女士,40岁,从无性婚姻开始,不再需要男人

四十岁的朱女士,已经有了将近10年的无性婚姻。最开始是因为刚生完孩子,她忙于照顾孩子,疏忽了丈夫的需求。

丈夫却觉得,妻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他不能接受妻子对自己的冷落。

当两个人,再次重温新婚的甜蜜时,却发现了彼此的力不从心。

后来,丈夫一次次找借口,说太忙了,太累了,甚至发展到分居的状态。

明明是夫妻的两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活得比室友还纯洁。

甚至在朱女士,一次次去修复夫妻亲密关系时,丈夫反而态度冷淡,不在意。

婚姻本来是两个人,只有经过彼此的努力,才会走向更好,而其中一个人努力,另外一个人不在乎时,又能怎么修复呢?

慢慢的,朱女士也冷了心,也不再有信心。无性婚姻10年,当老公提出分居的时候,朱女士对婚姻,就不再抱有幻想,而在那一刻,她也觉得自己不再需要男人。

因为,对男人,她早已经不抱希望。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需要男人?看看这三位女人的说法

03.张女士,50岁,从儿子上大学后,不再需要男人

张女士和老公结婚,是父母的意思,两个人不是自由恋爱的结合。

可能天生性格不合,两个人,真的是吵吵闹闹了一辈子。

张女士性格敏感,老公性格大大咧咧,有时候男人一句话,她觉得说完,可能没有什么,张女士却感觉自己备受伤害。

然后就会引发争吵,冷战。几十年的婚姻,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所有的感情都消磨殆尽。

慢慢的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两个人终于吵不动了,但是感情也没有了。

以前感情就不好,只是为了儿子,在勉强维持婚姻,张女士萌生过多次想离婚的念头,看到儿子那张青春的脸,就忍住了。

终于好不容易挨到孩子,参加完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她觉得她的婚姻生活,也该有一个结果。

儿子上大学后,张女士撕破了婚姻的真相,不想再为了婚姻,而勉强维持。

儿子上大学后,她终于勇敢的提出了离婚,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意见,想在余生的时光中只为自己而活。

终于,儿子上大学后,她不再需要这个男人了,而她的人生,也即将获得新生。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需要男人?看看这三位女人的说法

乔木情感寄语:

婚姻好不好,其实真的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所看到的都是表象。

也许在众人眼中,那对很般配的爱人,却过得一点都不幸福。

而往往不般配,明明觉得,高攀或者下嫁的婚姻,反而多了一丝幸福。

所以婚姻到底幸不幸福,适不适合,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

女人在婚姻中,不再需要一个男人,其实是因为,她对这个男人失望了,她对这段婚姻,已经没有信心了。

当一个男人,可以给女人依靠时,女人就会温柔如水,小鸟依人。

当一个男人,不再能给予女人依靠,女人也会立马作出反应,她会强大自己,就算活成女超人,女汉子,也比靠着那个让自己,总伤心的男人要好。

女人有爱的时候,才会全心全意的依靠一个男人,男人靠谱的时候,女人才会始终如一的相信他,依靠他。

千万别做让女人失望的男人,因为你输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