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忻府區:特色風貌整治打造農民幸福家園


忻府區:特色風貌整治打造農民幸福家園

忻府區:特色風貌整治打造農民幸福家園

  2019年,是忻府區廣大農村有史以來村容村貌變化最大的一年。這一年,忻府區下大力氣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新時代宜居宜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按照市委“3366”農村特色風貌整治要點,在40個村實施了特色風貌整治和貧困村整村提升工程;這一年,忻府區投入創歷年之最的9000餘萬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整治、全方位保障,全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科學規劃 突出功能定位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空心化”的狀況日益加劇。如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村重新煥發生機,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重要課題。

  2019年以來,忻府區委、區政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和忻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十整”要求,全面推進農村建築特色風貌整治、貧困村整村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為了科學、合理推進這些工作,忻府區堅持規劃引領,聘請山西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的團隊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村莊清潔行動、鄉村旅遊發展、易地搬遷等工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體現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標”的忻府區特色。

  在西張鄉鴉兒坑村,記者見到77歲的王貴祥老人。老人站在村裡的主幹道旁感慨:“我26歲從內蒙回到家鄉,今年是村裡變化最大的一年。牆面粉刷了,道路兩邊綠化美化了,還建了兩處小遊園。在村裡生活,不比城裡差。”

  鴉兒坑村地處系舟山下,是禹王洞旅遊線的景觀節點。此次農村特色風貌整治,該村的主題立意為“小球競技體育特色村”,著重打造了“一軸”即沿Z047縣道打造的南北向景觀軸;“四帶”即沿021鄉道及村莊東西向3條主幹路打造的景觀帶;“兩節點”即西北側新建的入口標識及南側遊園,形成了“一軸四帶兩節點”的景觀結構。

  在西張鄉,與鴉兒坑村一同打造的還有木芝村和韓巖村。這些村莊整治後,共同構成了西張片區“市區—木芝—韓巖—鴉兒坑—禹王洞名人古蹟觀光帶”,並按木芝貂蟬、韓巖元好問名人文化旅遊村、鴉兒坑小球競技體育特色村功能定位進行了整治提升。

  讓每個村莊保留原有特色,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是忻府區特色風貌整治的初衷。除西張片區外,其他片區也統一進行了規劃設計。蘭村片區沿北楊線打造“蘭村—前野峪—後野峪—北堡—南堡山野鄉土博覽帶”,按野峪鄉土物種基因庫、古堡風情傳統村落功能定位整治提升;合索片區打造“市區—北合索—陀羅—黃龍王溝—陀羅山旅遊區”溫泉康養休閒帶,按北合索溫泉康養小鎮、黃龍王溝靜心康養谷功能定位整治提升;奇村片區打造“市區—奇村—石家莊—楊胡—井溝—米家寨水庫旅遊休閒帶”,按奇村溫泉康養小鎮、石家莊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楊胡傳統村落、井溝鄉土風光攝影基地、米家寨休閒農莊功能定位整治提升;高城曹張片區沿忻金線打造“市區—金山鋪—高城—代郡村—真檀村特色農業種養殖產業帶”,按金山鋪果蔬小鎮、高城華北辣椒第一村、代郡華北奶牛第一村、真檀村華北二手車交易市場功能定位整治提升;三交片區打造“市區—官莊—牛尾—付家莊—於家溝山區原生態旅遊帶”,按官莊紅色教育基地、牛尾傳統特色村落、付家莊鄉土特色觀光村、於家溝鄉土農趣體驗區功能定位整治提升;播明片區打造“市區—盧家窯—陽村—後播明城郊特色旅遊帶”,按盧家窯小食品特色村、陽村近郊特色旅遊村、後播明雲中河生態小鎮功能定位整治提升。其中,高標準打造的奇村鎮石家莊村、米家寨村,西張鄉鴉兒坑村、韓巖村,三交鎮官莊村,合索鄉黃龍王溝村、北合索村,成為全區特色風貌整治示範村。同時,忻府區對各村莊連接公路的景觀風貌也進行了綜合整治提升。

  優中擇優 打造特色農村

  “臘八”這天,記者來到官莊村。

  村邊的小河衝破冰凌,穿過去年新修的進村橋樑環村緩緩流淌。順著村主幹道進村,一幅農村生活的畫卷徐徐展開。

  “門前這條路,以前是水泥打的,不到3米寬。現在你看看,變成6米來寬的柏油路啦!”三交鎮官莊村民索豔鮮站在家門口,興沖沖地向記者介紹。

  除了這條鋪到家門口的柏油路,一份送上門的工作也讓索豔鮮高興。有綠化工作經驗的索豔鮮,去年受僱於綠化施工隊,打日工一天能掙100塊。

  西忻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就是在官莊成立的。1937年12月下旬,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政治部張芝俊等人創建了西忻縣第一個黨的基層組織,第一任支部書記就是官莊村的蘇吉升。支部舊址前,新建的黨徽標誌鮮紅奪目。小院中石磨、舊窯洞一如當年,置身小院,恍若時光倒流。

  對於像官莊這樣獨具特色的村莊,忻府區進行了著重打造,比如奇村鎮石家莊村。小英雄岳雲貴忻州人耳熟能詳,16歲就寧死不屈壯烈犧牲。石家莊村將岳雲貴的事蹟製成浮雕陳列於村莊道路兩邊,讓這段紅色歷史激勵後人。

  正如官莊與石家莊村一樣,忻府區對於特色風貌村的選定,都有慎重的考量。去年,忻府區在全區365個行政村中選定40個村作為特色風貌整治村,其中17個貧困村將整村提升與特色風貌整治相融合,依託各村旅遊資源優勢,打造特色主題村,助力旅遊扶貧。

  因村制宜 煥發農村活力

  在特色風貌整治工作中,忻府區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大拆大建”“大轟大嗡”,始終注重突出主題元素,抓住鄉思印象,突出鄉風文明,體現人文內涵,真實反映“首善之區”新面貌。

  合索鄉黃龍王溝村坐落在陀螺山腳下。70歲的阮存喜是黃龍王溝村的老支書。阮支書帶記者參觀了村裡(陀羅山景區內)的“三星級廁所”、新建的遊客接待中心和黨支部辦公室,最後來到景區道路一側的停車場。“你們看!這裡有100個小車停車位,10個大巴停車位,以後遊客來了再不用愁堵車了。”老支書指著整齊劃一的停車位對記者說,“去年,區裡在我們村實施了特色風貌整治和貧困村整村提升工程。把進景區的路拓寬到10米,重鋪了柏油,還全部整修了景區周邊的半截牆……”

  古“忻州八景”中,“陀羅避暑”排在首位,是因為這一帶三伏天也是濃廕庇日,涼風習習。村裡抓住農村特色風貌整治和貧困村整村提升的機會,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上檔次、上水平,增強了遊客接待能力。

  整村提升工程與特色風貌整治齊頭並進,依託各村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特色主題村”:三交鎮官莊村、奇村鎮石家莊村、陽坡鄉蒲閣寨村提升工程圍繞忻縣(西)第一黨支部、岳雲貴陵園、蒲閣寨圍困戰舊址,修復遺址、修建紀念館、陳設布展,開發紅色旅遊;奇村鎮井溝提升工程圍繞“杏花節”,開發特色鄉村旅遊。通過實施兩項工程,相關貧困村的特色產業正在形成,農民收入將得到有效增加。同時,兩項工程的實施也促進了相關各村的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實施飲水安全提升工程13處,惠及貧困人口1870人;農村道路提升27處,新改建農村道路60.2公里,惠及27個貧困村。去年,忻府區實施危房改造的374戶已全面開工,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通過整村提升工程,一大批貧困村村莊形象大大改善,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三交鎮於家溝村在去年實現了整村脫貧。“全村97戶21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119人,產業以養牛、羊、蜜蜂為主。”於家溝村第一書記李飛向記者介紹,“以前村裡有亂堆亂放現象,去年整村提升後,村民的行為自覺了,拆除了違建後的村莊道路整潔寬敞了不少。”該村5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高雙寶說:“我養牛3年了,一開始貸款買牛,現在連大帶小共有19頭。前兩天,賣了6頭小牛。這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了。”

  鄉村美了,才留得住鄉親,留得住鄉愁;鄉村宜居了,鄉村振興才有前提和基礎。忻府區以特色風貌整治和貧困村整村提升工程為農民打造幸福家園,利在當下,功在千秋。本報記者 郭劍峰 通訊員 馮 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