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孫悟空大鬧天宮,最後是一場雙輸的結局。一方面-瑞靄繽紛,莊嚴祥和的天庭被美猴王攪了個天翻地覆,眾神仙被折騰得精疲力竭,連天宮之主玉帝也為此煩惱不已;另一方面孫大聖最後還是敗於如來手下,困於五指山下500年,自由樂趣盡失。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孫悟空雖有七十二般變化等絕技在身,但是性本單純。因為悟空本是天生的石猴,他的性格不是從繁雜塵世中長成的,沒有沾染上凡俗之人心思的複雜叵測。

而天庭的那些大小神仙,是經歷過幾番塵劫才得以登臨天宮,位列仙班,所以這些人就算如今成仙成聖,他們的心思還是一如在塵世修行時那般複雜,況且天宮其實與凡間的朝廷在階級分明上也沒有多大區別。

“大鬧天宮之前奏”:官封弼馬心不足,第一次招安以失敗告終

孫悟空出世的時候因引發異象而受天宮關注,但是見多識廣的神仙們並沒有把他當個人物。後來悟空拜師菩提祖師,學成歸來,大鬧龍宮搶定海神針,掀翻地府劃生死簿,才真正進入了天上那些大人物眼裡。其實,孫悟空去天宮大鬧之前,已經去龍宮和地府鬧了一通。

他鬧的理由也很簡單,去龍宮是為了找件趁手的兵器,要件披掛只是順手而為的事;去地府是因為自己陽壽已盡,被黑白無常勾了魂去地府,結果就是這位不僅勾了自己的,還把自己的同胞一同勾了。在做這些事時,他都是任心而為,可以說是隨想隨做。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天宮眾神都想去降服這隻猴子,讓他知道個深淺高低,只有太白金星上奏玉帝,希望能夠對其進行招安。太白金星為什麼要出這個主意,有幾層意思:

1.招安可以將其圈在天宮眾神和玉皇大帝的視線裡,便於監視和控制

2.天宮的招安和人間的招安,其實都有一個意思,就是顯示統治者的仁德和唯才是用。

3.從孫悟空隨隨便便就擾亂龍宮,地府來看,他確實有幾分本身,太白金星預料到以天庭的能力,專用武力鎮壓,也許勝算並不很大,那就只能用懷柔手段了。

孫悟空第一次上天宮的雖然言語無狀,行為粗糙,但是這時候的他還是有幾分謙虛的,對這玉帝封的“弼馬溫”也是盡職盡責。自任了這職務以來,孫悟空是晝夜不睡,滋養馬匹。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眼見得御馬監上下相處日漸融洽,馬兒養得也是有幾分肥壯,一切似乎都合招安的和被招安的兩方心意。但是,就在這時,他得知了自己的“弼馬溫”是一個不入流的官,這可氣壞了心高氣傲的悟空,直接掀翻桌案,扯掉官服就反下天去。

從這第一次招安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做事,憑的都是自己的心意,他的確於禮儀不通,於世上貴賤之別無知,但是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他從未長於凡人之中,於這些繁文縟節自然是一竅不通。

可是以玉帝為首的天庭這一方,首先是四海龍王和地府閻王對於悟空的胡攪蠻纏可以說得上是縱容,這兩家想的極其一致,等這猴子走了以後去天庭上報,其次是太白金星招安的法子,可謂是“良苦用心”。這一簡單一複雜兩兩相撞,沒能弄個互相抵消,風平梁靜,所以有了第二次招安。

“大鬧天宮”之好戲正式開場:大聖霸顯神威,眾神束手無策

因為官卑職小撂挑子不幹,直接打出南天門下凡間的,孫悟空怕也是天庭成立以來第一人呢。高傲的神仙們自然不能容忍這般“不知人事”的事情。

於是託塔李天王率領一眾天兵天將就去討伐這個“逆臣”,無奈先鋒巨靈神很快戰敗逃生,連神通廣大的哪吒三太子經過一番激戰後也被打傷胳臂敗回。

這一番試探之後,李天王和手下天兵天將自然知道了孫悟空真是有一番大本事的,知道自己力不能敵,不能建功,乾脆也不再損兵折將,將此上報玉帝。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這時候,太白金星又站不來了。為什麼兩次都是這個太白金星站出來,而且這位神仙為何不在悟空反下天時提出意見呢?

第一條是開始的他不知道孫悟空到底是想做個怎麼樣的高官,不好直接跟玉帝說,萬一他想直接做玉皇大帝呢。

第二條是孫悟空反下天去,掃的是天庭的威嚴,眾神都心中憤慨,如果一開始太白金星就說了求和的話,難免受大家反對。

第三條是在李天王戰敗後再說招安的事情,一是見識了孫悟空的大本事,力爭動武的人心裡已經有幾分怯意;二是給玉帝一個臺階下,眼看這武力威懾要失敗,索性再弄招安的把戲。

多智的太白金星想了什麼法子呢?書中有此描述:

金星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

天庭的如意算盤其實一開始是見效了。孫悟空有了“齊天大聖”這名之後,就開始在天庭瀟灑度日。書中是這麼描述他在天宮的生活的:

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夢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

如果讓這個沒心沒肺的美猴王一直如此也便罷了,不能給天宮帶來好處,至少各自相安無事。可是其他神仙的心思複雜啊。大家覺得任由這隻猴子東遊西蕩非得搞出事情來,於是讓他守蟠桃園。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到蟠桃園就職後,孫悟空一開始也是兢兢業業,每日在園子裡轉悠、視察。一些日子後,老樹上的桃子正好熟了,他按捺不住新奇,就開始偷桃吃。他倒不是看上這九千年一熟的桃子吃了能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估計純粹就是嘴饞。

吃完這些成熟的桃子,已經壞了王母的蟠桃宴大半,可是孫悟空隨後又去蟠桃宴會場上,趁眾仙未到,吃了個杯盤狼藉,酒壺亂倒,還去太上老君宮裡,吃光了人家給玉帝煉的丹藥。

他見勢不妙,又反下天去。至此,第二次招安,又失敗了。

大鬧天宮之結局:如來施計哄大聖,五行山下五百年

二郎真君在太上老君法器的加持下,終於捉住了孫悟空。本以為這次能把這鬧事的膽大包天的猴子處死以絕後患。然而,孫悟空是刀槍不入,雷劈不焦,太上老君扔到爐子裡也煉不壞。

束手無策的天宮之主只好求助於西方極樂世界如來佛祖。

如來到了之後也不用大法力壓人,想了個“看你飛不飛得出我的手掌心”的法子。孫悟空沒想太多,也沒想到如來會耍小心眼,把那手指直接當成了擎天的柱子,為了做個印記,還留了“到此一遊”的經典標記和一泡猴尿。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場人性的單純與複雜之間的較量

如來這舉動也是有深意,人家法力無邊,就是不直接上手,偏偏玩個“如來捉大聖”的遊戲。孫悟空對自己的本事最得心,那就讓他輸在這令他自傲的本事上。

作天作地的孫猴子終於被壓在了五指山下,一壓就是五百年。這一場人性和簡單與複雜之間的較量,在如來出現之前,孫悟空憑著自己本領高強,雖橫衝直撞,毫無打算,但佔盡上風,可惜如來佛祖終究是厲害之人,無論法力,心思都是浩瀚無邊際,孫悟空輸在他手上,也是應當。

一如這真實的世間人性的簡單與複雜之間的種種較量,各有輸贏,不相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