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大顺政权的崩溃——一片石之战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然而历史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但恰恰是吴三桂的投靠多尔衮,只是加速了李自成的溃败和灭亡。

当吴三桂率领部下投降李自成的时候,他得到了来自于北京的消息,李自成把他的父亲吴襄抓了起来,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一怒之下而去投靠了多尔衮。这个事情的真实性,需要从当时的历史事实来说。崇祯帝已经上吊死在了万岁山,忠实于大明王朝已经不现实了,因为明朝已经亡国了。本来吴三桂计划投降李自成,但是出现了这个事件,——明显的李自成是没有诚意的,不过李自成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明明当时李自成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吴三桂手中的五万关宁铁骑,而且山海关的重要性,和虎视眈眈的清朝政权,李自成给吴三桂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肯定是李自成不会去抓吴三桂的父亲,也不会有刘宗敏抢陈圆圆的事情,如此弱智的事情不会出现,但是历史已经久远,真相已经无从查起。

从逻辑角度上来说,多尔衮最害怕的就是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的结果,甚至不排除是多尔衮使用的计策,反间计在这里是很容易实现的,本来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没有任何的信任。所以吴三桂投降清朝政权,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阴谋。

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之后,李自成率领十余万精兵去攻打山海关,当然李自成不知道吴三桂投降清朝的事情,吴三桂和李自成在一片石展开了决战,多尔衮答应了吴三桂的投降,并且亲自率领八万精兵,但是多尔衮并没有在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决战初期参战,而是等到两天之后的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下午,吴三桂和李自成双方经过两天的血战,在李自成和吴三桂双方的军队筋疲力尽的时候,清军的八旗铁骑突然出现,李自成的大顺军大败,清军和吴三桂随后掩杀,李自成的十几万精兵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从此一溃千里,北京只是短暂的停留,河北河南山西大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了清朝。因为李自成的精锐已经几乎全部覆灭了,他再也没有能力组织有力的反击,只是在潼关和清军展开了一次决战,但依旧是以失败而告终。

纵观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经过,确实是比较顺利的,但是顺利也是有原因的,李自成的第一次起义失败后,当时满清政权给大明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萨尔许之战,大明王朝的精锐之师几乎全军覆没,一直到了启用袁崇焕,清朝都是采取的战略进攻态势,而大明王朝则是节节败退,而袁崇焕死后,即使没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明朝也会被清朝灭亡。

李自成之所以败给了清军,也是有多方面原因。

因为清军已经消灭了明朝的主力部队,明朝的精锐已经被清军消灭了。从战斗力来说,清军的八旗铁骑的战斗力,是远远胜过明军和李自成的军队的。

因为清军的八旗铁骑,士兵和战马都身披三层铠甲,普通的弓箭不会伤害到士兵和战马,即使在双方交战中,对于弓箭和普通的冷兵器没有杀伤力的情况下,肯定李自成和明朝的军队都不是对手,所以说李自成和吴三桂在一片石决战时,八旗铁骑的突然出现,李自成慌不择路的逃跑,就说明了问题。

而且在潼关,李自成和清军的决战失败,也说明了战斗力的差距。即使吴三桂不投降清朝,吴三桂和李自成联合在一起,他们也不是清军的对手。对付清军有效的战术,是红衣大炮的大量密集使用。

在后来的郑成功反清复明的战争中可以看到,郑成功的战术是有效的,自然也是郑成功得益于他父亲创立的富可敌国的物质基础,郑成功拥有强大的舰队,而且舰队上大批装备了红衣大炮。

在郑成功进攻镇江的时候,陆军和骑兵不是清军的对手,就是因为八旗铁骑的三层铠甲的装备,打不过清军的时候,指挥官挥动白旗,郑成功的军队全部趴在地上,清军正感到纳闷,这时,船上的红衣大炮开始了攻击,清军死伤惨重,大败而归。

而清朝因为郑成功的强大的舰队,给郑成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来劝他投降。而郑成功也因此一直攻打到了南京,由于郑成功的指挥失误,中了缓兵之计,在南京导致失败。

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几个政权争夺天下,逐鹿中原,但是最终还是凭借实力,凭借军事实力,军事力量的强大与否,战斗力的强大与否,决定了在斗争中政权的命运。李自成在山海关虽然失败了,但是从此一蹶不振,实力说明了一切。

但是实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心固然重要,虽然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没有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是不行的。清朝的建立,把中国统一起来,和元朝一样,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性。

用奇兵战术,历史上虽然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邓艾偷渡阴平,比如李愬雪夜入蔡州,比如赵用李牧,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但是只能决定一两次战役的成功与失败,在政权的绝对的军事力量的巨大的差距之下,奇兵谋略也只是暂时的,虽然像袁崇焕虽然用红衣大炮重伤了努尔哈赤,但是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历史上虽然会有投机取巧,但是朝代更迭还是必然性的。但是如果不重视民心,采取高压的统治,所以秦朝、元朝也只是短暂的辉煌存在,清朝如果走元朝的老路,它也会早早的灭亡。

因为满清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因为清朝采取了正确的休养生息的策略,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它才会存在了两百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