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寶寶四個月,母乳不夠吃,奶粉不喝,有沒有什麼靠譜的下奶方法?

遠妄152682699


寶寶才四個月,母乳不足又不喝奶粉,肯定能愁死寶媽,那有什麼方法解決呢?

說實話,對於我這類母乳越吃越多的寶媽,估計會拉仇恨的。

其實,不管是大寶還是二寶,剛開始奶水沒下來的時候,我也是很發愁有沒有母乳給寶寶吃。尤其是生二寶,由於我是剖腹產,醫生說得排氣後才能進食,結果我三天後才排氣,還是藉助於藥物才排的氣。那三天就靠喝水過來的,居然也沒覺得餓,就別說會有奶水下來了。

第三天開始喝些粥,奶水也逐漸下來了。主治醫生跟我說,一天至少要讓寶寶吸吮12次,乳頭刺激次數越多,就越刺激母乳分泌。至此,只要寶寶要吃奶,我就讓寶寶吸吮。在醫院的時候,母乳也是少的可憐,我媽都替我擔心母乳不夠寶寶吃。出院回家後,每天換著各種湯喝,母乳多的吃不完,就一直吃到現在,二寶22個月了,還在母乳期呢。

要說到下奶的方法,不一定百分百適合每一個人,根據自身體質而言吧。據我所知的下奶方法基本上都是從飲食方面著手,眾所周知的就是各樣的湯水了。比較常見的有鯽魚湯,雞湯,豬蹄木瓜花生湯等等。

說起坐月子,生過兩胎,我從來都沒有喝過雞湯和鯽魚湯,一胎是條件限制(大冬天在老公北方農村老家坐月子,買不到食材,婆婆也不會做),月子就喝了整整一個月的瘦肉湯,奶水居然還多到擠掉;二胎雖回城裡坐月子,可惜我自己照顧自己還看孩子,處理雞魚嫌麻煩,所以喝的最多的就是排骨湯和豬蹄花生木瓜湯。尤其是豬蹄花生木瓜湯,這是公認最下奶的一道湯,做法也很簡單,你可以試試看。

要想奶水多,哺乳期的寶媽真的有必要從飲食上改善的。不能因為不習慣或者不喜歡就去拒絕改善,畢竟母乳就是給寶寶最好的愛護,是不?舉個例子,我小姑子生完寶寶後是有奶水的,結果奶水越來越少,出了月子後基本沒有奶水,無奈只好給寶寶吃奶粉。我問她月子都吃啥,她說她家婆就是弄的幹饃稀飯鹹菜或者麵條(北方人),跟著一大家子吃,別說什麼湯了,再加上她自己也不愛喝牛奶之類的,所以硬邦邦的把母乳給吃回去了。



C媽育上娃


我哺乳期也遇到母乳不夠,寶寶不喝奶粉的情況。我的經驗有以下4點:

1、一直母乳喂,按需喂。

一直喂,寶寶餓了就給寶寶吸,兩三天後,母乳量和寶寶需求量又打成了新的平衡點。我的二寶小花也是四五個月一滴奶粉都不肯喝,之前都是一半母乳一半奶粉的喂,那幾天只要她要喝就給她喝,現在9個月了,還是純母乳餵養,沒有加奶粉。



2、下奶茶

這一定我是在月子裡,母乳不夠朋友推薦的,喝過以後,效果是真的不錯,會有漲奶的反應。下奶茶可以在網上搜到,最好是中藥型的,像路路通、通草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可以煎熬水直接喝,也可以放到湯裡喝。親測有效。


3、多喝水

不管愛不愛喝水,想要母乳多,肯定要多喝水,水果茶,蜂蜜茶,寶媽都可以添加一些增加味覺,總之就是要多喝水。

4、及時排奶

這一點蠻重要的,假如寶媽因為外出,上班等原因不能及時母乳餵養時,一定要記得擠出母乳。這裡建議手擠,市面上賣的電動吸奶器回幫助寶媽省時省力,但經常電動吸母乳會使奶量減少,而手動擠奶在擠奶的時候還有按摩疏通乳腺的作用,有助於母乳量增加。我在給二寶餵母乳的時候,手動擠奶過會兒會有漲奶的效果。


喬治和小花生活研究所


你好!我家小兒子也是四個多月的時候突然奶水變少。寶寶現在五個月二十天,在月子裡的時候奶水不夠,混合餵養(一天一夜兩到三頓奶粉)突然有一天他也是不吃奶粉了,我就堅持母乳餵養,各種喝湯,他一想吃就喂,那幾天由於奶水不足導致晚上的時候每隔一個小時就要吃一次,

簡直要崩潰,但是就過了三四天奶水慢慢多起來了,出了月子奶水就充足了,終於實現了純母乳餵養(看來醫生跟催乳師一直強調的多給寶寶吸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四個多月的時候奶水突然就變少了,都感覺不到奶漲,接著幾天都這樣,寶寶從之前四五個小時吃一次變成兩三個小時就要吃一次,當時我很焦慮,心想難道不到半歲就要回奶了?但是真心不想讓寶寶那麼小就斷奶,我就積極調整心態,找原因。


我覺得那一久好像是水喝少了,湯也沒怎麼喝(我平時就是個不愛喝水的人)不知道寶媽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然後我就開始每天讓自己多喝水,多喝湯,讓寶寶吸,寶寶不吃的時候還用吸奶器吸,以刺激乳房產奶,湯的話我喝的是鯽魚燉豆腐,無花果燉雞,還有木瓜燉牛奶。一個星期後開始感覺到漲了,慢慢的就恢復了,追奶成功!希望對寶媽有用!加油!


你好呀萌寶


您好!我也有同樣的問題,我寶寶5月12號生的現在也差不多快兩個月了,在月子裡我的奶也是不夠吃的,都是混合喂。也試了很多方法,豬蹄湯啊,鯽魚湯,甚至穿山甲也吃了就是不夠,我婆婆是北方人不會做,我只能自己做了醪糟,每天就煮醪糟吃。堅持了半個月我的奶夠吃了!

每個媽媽都不會沒有奶,不要給自己壓力,心情放輕鬆些,心情對母乳的產生影響很大的!你看看你的乳腺有沒有硬塊,有硬塊就是沒有揉開,我當時寶寶也會吸但是擠就一個孔能出乳汁,我每天晚上用熱水敷,揉。揉了幾天再加上寶寶吸我一擠能像花灑似的幾個孔都出乳汁了,當時我都激動的流出淚了,我寶寶終於可以吃到母乳了。乳腺是通了,但還是不夠吃我就自己做醪糟來吃,吃了一個星期差不多就夠了,現在我沒餵奶粉了,我寶寶吃奶粉鬧肚子,還不願意吃奶瓶。

醪糟放點枸杞,紅棗,玫瑰花,煮開了放個雞蛋!挺好的,醪糟自己做的好些



實體經濟守望者內蒙站



大黑和二白


首先呢,寶寶已經四個月了,很多媽媽的奶水四個月都會變少的,你不用著急,因為心情跟奶水量也有很大關係,要保持心情愉悅。然後再試試下面的方法。

1、要讓寶寶多吮吸,這樣才能把乳腺吸通,乳汁也會更多,孩子的嘴是最好的“通乳器”。

2、同時也要注意營養的補充,比方說多喝一些骨頭湯,鯽魚湯,豬蹄湯,這些食物都是增加奶量的好方法。

3、保持心情愉快也是促進乳汁分泌的好方法。


麥芽兒健康


每個媽媽都會有遇到母乳不夠吃的情況,遇到這個情況想要繼續母乳餵養,建議媽媽能夠注意到一下幾點哦;

1.首先媽媽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如果媽媽焦慮,甚至哭的較多,那奶量會自動的回縮,所以媽媽的心情也是比較重要的;

2.適當補充水分,奶液中含有大量的水,所以水的補充是很重要的哦;

3.喝下奶的湯,更多的建議不要太油膩,除了喝湯還要吃肉,補充蛋白質,提升母乳質量;

4.關鍵的操作,堅持讓寶寶吸奶,這樣會刺激乳房產奶;一般建議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

總之,媽媽一定要耐心的堅持,保持愉悅的心情。


中億孕嬰


摘自頭條號:【小評果快樂育兒】

每位媽媽都希望能母乳餵養寶寶。而奶水不足,就是媽媽哺乳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奶水足不足,寶寶說得算

很多媽媽有個誤區,奶水不足從自己身上判斷,其實不然。這應該從寶寶身上判斷。

  1. 哺乳時是否聽到寶寶連續吞嚥聲?
  2. 哺乳後寶寶是否能安然入睡,且睡眠時間較長?
  3. 寶寶體重是否正常增長?
  4. 寶寶的尿液是否是偏透明無色的?
  5. 寶寶醒著的時候是否很靈敏?
  6. 寶寶是否一天要換5-7片紙尿褲?

如果這6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是!",那就說明母乳滿足嬰兒的需要。寶媽就不用再"愁眉苦臉"了。

反之,如果奶水不足,無疑又給了寶媽一記重拳!剛從"鬼門關"逃出,繼而就深陷"藻澤地"。

媽媽只能一邊看著寶寶嗷嗷待哺,哭得撕心裂肺,心疼到不行;另一邊對自己下狠手擠奶,半天也沒出多少。真是欲哭無淚!

教你2招"催奶"術,輕鬆變身"大奶牛"

第一招,最管用的催奶神器

剛開始沒奶水時,醫生都會建議,讓寶寶多吮吸,增加奶量。

寶寶吮吸乳頭的動作,會刺激寶媽大腦分泌泌乳素,促進乳汁的分泌。寶寶吮吸越多,刺激越多,泌乳素也就分泌的越多。因此,寶寶的嘴就是最管用的催奶神器。

一般我們都會想,有奶水才給寶寶吸,不然寶寶吸什麼?可正確催奶恰恰相反,越是奶水不足,越要讓寶寶多吸,是先有吸後有奶。

第二招,從乳汁上追根溯源

乳汁中90%是水分,所以多喝湯水有利於合成、分泌乳汁。

並且母乳中蛋白質含量高,因此媽媽要每天喝酸奶或牛奶,並吃足夠的肉和雞蛋,來獲得充足的優質蛋白質。

而乳汁除了水和蛋白質,還有鈣、微量元素、乳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所以,媽媽也不可偏食挑食,要均衡營養,吃的多樣不多量。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母乳媽媽1天的食物攝入量要達到這樣的標準:

穀類250~300g,薯類75g,全穀物和雜豆不少於1/3;

蔬菜類500g,綠葉蔬菜、紅黃色等有色蔬菜佔2/3以上;

水果200~400g;

魚、禽、蛋、肉類(含動物內臟)每天總量為220g;

牛奶400~500ml;

大豆類25g,堅果10g;

烹調油25g,食鹽不超過6g。

另外,乳汁的分泌,受到媽媽的身體恢復狀況、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所以,媽媽要多休息,保持好心情,促進乳汁分泌。

最後提個醒,這2種下奶方式是"坑娘+坑娃"

第1種,喝各種油膩下奶湯。光長肉,不見奶,還容易堵奶。

第2種,吃米酒"周邊"產品下奶。如紅糖米酒、酒釀雞肉湯、米酒雞蛋等。吃太多,不僅降低乳汁質量,還影響寶寶發育。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學齡前的兒童推薦用“貓小帥學漢字”這款免費的識字軟件,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笨點點


教媽媽們 6 個正確催奶的小妙招,讓媽媽們變身「奶牛」!

多餵奶就能多產奶

要想多產奶,就得多餵奶。

將乳房裡的奶水排空,就是給大腦發出信號:「奶水不夠吃了,要多生產」

別等到漲奶了再去餵奶,漲奶就是在告訴大腦:「產的奶太多,倉庫裝不下了,可以休息了。」

一般來講,建議媽媽們先用一側餵奶,等乳房排空後再換另一側喂。

如果媽媽已經在上班沒法親喂,或是寶寶比較大,不需要喂那麼頻繁,媽媽可以定時用吸奶器或手擠奶的方式,增加排空次數,夜間也要及時排空哦。

用舒服的哺乳姿勢

選擇一個舒服的哺乳姿勢,能讓媽媽更放鬆,有助於刺激乳汁分泌。

媽媽們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可參考國際母乳會推薦的 3 種哺乳姿勢:

搖籃式

適用於順產的足月寶寶

媽媽將寶寶橫抱在身前,寶寶的頭部正好躺在媽媽手臂中。這是最容易上手的姿勢,新手媽媽的首選。

側躺式

適用於分娩後身體較弱、坐著不舒服的媽媽

媽媽側躺,讓寶寶側身面對低側乳房。該姿勢也很適合夜奶哦,注意不要在餵奶時睡覺哦。

橄欖球式

適用:雙胞胎媽媽及剖腹產媽媽

媽媽將寶寶夾在臂彎下,可同時給兩個寶寶餵奶,也可避免寶寶接觸剖腹產傷口。

不管是哪種姿勢,前提都是讓媽媽和寶寶都感覺舒適。

另外,讓寶寶正確銜乳也很重要。

如果寶寶早期用過奶瓶,很可能會使用吃奶嘴的方法銜乳,只含住乳頭,在吸吮過程中,不僅會弄疼媽媽,還不能有效地排空乳房。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寶寶的下嘴唇外翻,下巴貼著乳房,嘴巴含住媽媽的乳頭以及大部分乳暈;如果媽媽的乳暈比較大,那就是寶寶嘴巴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的多。

警惕「催奶偏方」

偏方是否真的有效,只能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用「月子酒」、「下奶湯」、「穿山甲」、「乳房按摩」來催奶……這些統統都是坑。

不僅不靠譜,有些偏方還會給寶寶和媽媽帶來傷害,戳這裡瞭解更多信息:這 5 種「催奶偏方」不靠譜。

多吃優質蛋白

母乳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這些蛋白質大部分都需要從食物中攝取,保證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對提高奶水的質和量都非常重要。[1]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推薦哺乳期的媽媽這樣飲食:

每天魚、禽、蛋和肉類(含動物內臟)總攝入量 200~250 g ,大概就是魚、禽、蛋和瘦肉每類各一兩左右;奶類的推薦攝入量是每天 300~500 克,優選低脂或脫脂奶。[2]

所以,各位新媽媽們千萬不要只喝湯,不吃肉,湯裡的主要成分還是大量的脂肪,真正有用的蛋白質,還是肉裡比較多。

適當補充水分

乳汁中接近 90% 都是水分,所以攝入充足的水分有利於合成、分泌奶水。

媽媽們喝了「催奶」的肉湯後,感覺乳房發脹,就是因為肉湯中有大量水分。

媽媽們如果想喝湯,要注意選擇清淡、少油、少鹽的湯類,也可以用勺子撇去湯上白色脂肪再喝,在補充水分的同時,也不會攝入太多脂肪。

多休息

休息不好會影響奶水分泌,也容易讓媽媽對餵奶產生排斥的情緒。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媽媽可以休個「哺乳假」,和寶寶一起放鬆休息,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哺乳媽媽,奶水才會多多哦。

最後,為媽媽們總結一下:多餵奶就能多產奶,選個最舒服的餵奶姿勢,別信催奶偏方,多喝水,多吃優質蛋白,休息好很重要。

每個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都不容易,掌握這 6 個靠譜的催奶小妙招,讓媽媽們的堅持更輕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完全免費,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刺眼的小兔子


  哺乳期的時候,寶寶四個月之後,因為我要上班,屬於在家裡需要給寶寶備上母乳,很多時候,婆婆都會說:看你的奶水這麼稀,孩子吃的飽嗎?其實很多人都有一樣的誤區,似乎母乳濃稠就是營養充足,奶水稀就是沒營養,事實真的這樣嗎?

  

  奶水稀是沒營養?

  母乳其實是分前奶和後奶的,前奶一般會比較稀,淡淡的乳白色。一般情況下,前奶稀是正常的,它包含的大部分是水、蛋白質和少量礦素質,主要是給寶寶補充水分,所以四個月之前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就是來源於這裡。母乳中的後奶一般是比較濃稠的,後奶中脂肪、維生素、蛋白質、乳糖等營養相較於前奶來說會更多一些,寶寶的營養也主要來源於此,也更容易感覺到飽腹。

  大多數時候,寶寶吃到的前奶都會比較稀,吃完前奶,到了後奶就會比較濃稠,所以媽媽並不需要太擔心,只要寶寶能夠吃到足夠的後奶,營養一般不會缺乏的。

  

  奶水濃稠一定好嗎?

  多數人的認知中,奶水濃稠就是營養多,寶寶吃了會更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的前奶也是濃稠的,寶寶吃後就會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產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濃稠的前奶中其實是包含了太多的脂肪和蛋白質,寶寶吃了很容易飽腹,所以真正有營養的後奶可能就吃不到,長久下去,寶寶可能會遇到長胖、消化不良、便秘、某些營養缺乏的情況,生長髮育也會受影響。

  所以,奶水濃稠並不一定是好事。

  

  奶水稀,如何變濃?

  奶水過於濃稠不好,但是過稀也不好,有些媽媽奶水從前奶到後奶都很稀,寶寶就容易吃不飽,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採取一些措施了:

  莫偏食:有些媽媽產後急於瘦身,飲食上就會減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這種偏食行為對寶寶的成長並不好,要想奶水濃稠,偏食絕對是不可取的;適當增加一些肉類:要說下奶提升奶水質量,還得是肉食,豬蹄湯、排骨湯、雞湯等等,各種肉類做成湯湯水水,下奶效果超級棒,提升奶水濃度也是立竿見影,媽媽們可以試一試;

要吃到後奶,媽媽給寶寶餵奶,儘量讓寶寶吃完一邊再吃另一邊,這樣就能很大程度的吃到後奶,得到更多營養;營養均衡:要想寶寶生長髮育好,母乳營養要均衡,日常飲食,媽媽除了要多補充肉類食物,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豆製品、奶類以及水果和蔬菜。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