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西影老演员智一桐,扮演张治中专业户,全家都是艺人


西影老演员智一桐,扮演张治中专业户,全家都是艺人

昨晚重看八一厂1982年拍的《风雨下钟山》后,我上网搜索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扮演者、西影老演员智一桐的情况,信息几乎没有,也几乎没人提及他。我感觉奇怪,按理说智一桐也是西影元老级演员了,拍过的影视剧少说也有70多部,怎么会这样被“冷落”呢?有点想不通,哎。这部片子讲1949年国共两个最高统帅部的决策人物对中华民族命运的不同态度,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蒋家王朝灭亡、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那时,尽管我“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仍不放弃一切机会进行和谈,尽可能分化敌人,争取民主人士,对全国人民进行舆论动员。

西影老演员智一桐,扮演张治中专业户,全家都是艺人


智一桐那个张治中,戴金丝眼镜,不论穿着挂满勋章的上将军服,还是西装革履、黑色中山装,都是温文尔雅,一派儒将风范。他忧郁严峻,喜怒不形于色,为和谈奔走疾呼,周旋于国共双方之间。在国民党顽固派的一片叫嚣中,他力排众议,舌战群僚,清醒地提出要面对现实,民心不能战,士气不能战,政治、经济亦不能战的明智论断。他力主老蒋下野,大胆提出“请君流亡”主张,讲出了别人不敢讲的话。过江后,面对围得水泄不通的记者,他严峻声称,心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谈判桌上,一反平日明智、进步、豁达之常态,处处为蒋辩护,为国民党的命运力争。闻听我军渡江纵深发展,隔江而治付之流水时,一声长叹,完了、全完了。面临光明与黑暗的抉择,去与留的问题上,他难于决断,担心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一再犹豫、徬徨。感觉他把张治中那种明智而难决断,欲投光明而难忘旧主,多面的复杂心情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西影老演员智一桐,扮演张治中专业户,全家都是艺人


智一桐(1932年生,籍山西忻县,生于北京)早年是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学生。17年时期,无论在西安话剧院还是在西影厂,他都是演话剧为主,《丽人行》《青春之歌》《东进序曲》《年轻的一代》等演过的话剧七十多部,前前后后将近二十年。60年代演出影片仅《永恒的友谊》等4部。以后在银屏上塑造了一系列党、政、军、商各界要员及高级知识分子形象,一个较大的角色类型,就是上层人物,或说是上层知识型领导阶层人物。各类省市级领导人、国共军政领导人,科技、经济及教授等,林林总总近百个。还有一批真实的历史人物,如《红军留下的儿子》邓子恢、《肝胆相照》张澜等。《西安事变》中饰进步人士杜重远,只有坐着不动的一场戏,但表演出色,获西影厂“小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西影老演员智一桐,扮演张治中专业户,全家都是艺人


他也有反面人物,如电影《延安游击队》敌保安队长,《蓝色的海湾》《生活的颤音》四人帮的记者、党羽,《黑面人》国军中校;电视剧如《荒原城堡七三一》日本陆军中将石井四郎,《梦的天使》上海大老板等。他塑造的各类上层人物或威严或儒雅,或稳重或含蓄,就是反面角色也透着一股儒雅气质。这些人物形象中,尤以饰张治中出名,《大决战》《大转折》系列以及《开国大典》《周恩来》《决战之后》等至少10余部影视剧扮演过。这些影片,我都看过。也许戏份较多原因,我个人感觉,《风雨下钟山》演得最好。

西影老演员智一桐,扮演张治中专业户,全家都是艺人


前些年,杖朝之年的智一桐老师还在拍电视剧。如果从1953年入西安话剧院算起,从艺将近60年、从影50多年(1958年入西影),算得上是资深老演员了。他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温馨之家。爱人温熙云是西安话剧院老演员,《日出》《杜鹃山》等话剧中有她精彩演出,当年跟智一桐是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同班同学,要比智一桐出名,哈。大儿子智磊是西影摄影师,早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就读时,跟张艺谋、顾长卫那批人是同窗。他经常跟导演滕文骥搭档,《海滩》《黄河谣》等片合作,称得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拍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获过金鹰奖最佳摄像奖。媳妇迟蓬是山东省话剧团演员,演技派。我看过她演的《红线》《黄河谣》等几部电影,印象比较深的是《野妈妈》,把一个善良而命运坎坷的农村女子塑造得丰厚、真实、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