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風一樣的小菇涼


呂不韋是戰國末期最著名的一個政治家,在我看來,這個人對秦國的重要程度,可以和商鞅相提並論。有趣的是,這兩個人還是老鄉,都是衛國人。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時,對衛國十分寬厚。

如果說商鞅創造了一種大爭之世的國家政策趨向,那麼,呂不韋則嘗試著思考在秦國統一之後的治國方略。

和商鞅以及以後諸多君王的嚴刑峻法不同,呂不韋所處的時代,秦國已經具備絕對的壓倒性優勢,統一天下只是時間的問題。

與此同時,秦國內部也發生了一些非常嚴重的矛盾,就好像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說過的,軍人的地位,在大爭之時,越發的崇高,整個秦國變得十分好戰。這樣的好戰,讓秦軍的戰鬥力相當強悍。這是六國所不能及的。

這種好戰的背後,是秦國文治的衰退,軍事強悍而文治衰退的危機,已經出現了。白起和范雎一個死了,一個辭官,而整個秦國在秦昭王晚年,變得極度衰弱,就是這種危機的集中體現。

第一個考慮改變這一現象的並不是呂不韋,而是蔡澤,這是一個東方的名士,他來到了秦國,在秦國百廢待興之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開放了和六國的經濟往來,利用六國商人的財力,來讓秦國從危機中重生。

但隨著秦昭王的死去,當了一年丞相的蔡澤,遺憾的辭去相位,但他依然享有榮耀和地位。

取而代之的就是呂不韋。呂不韋的上位,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個商人,和蔡澤一樣,也敏銳的嗅到了秦國軍事時期大爆發之後的文治衰落問題,也看到了在秦國嚴刑峻法的環境下,秦國的民力,已經接近崩潰。

呂不韋沿用了大量蔡澤留下來的政策,並且開始嘗試對秦國法律進行二次改良,讓嚴刑峻法變得相對來說比較溫和一些。同時,開始廣招門客,吸引山東各國的人才來到秦國,同時通過經商,以及休養生息,有效的利用六國資源,來讓整個國家得到休養。

從秦昭王末年到秦始皇初年,秦國和山東六國一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十年時間,讓秦國國力得到飛速的恢復,也有了相當雄厚的基礎。因此,呂不韋的地位急劇提升。

對於這樣一個功臣,秦始皇嬴政,並沒有想要解決他的意思,但嫪毐事件,讓秦始皇感到了極大的羞辱,也間接導致了嚴刑峻法和寬仁法令之間的衝突。

因為這種羞恥的事件,讓秦始皇發掘,國家在執行秦法,並不像以前那般的嚴格,尤其是居然讓一個沒有閹割過的男人進了宮。這已經不是一個個體案件,而是整個政府部門運轉出現了大問題,呂不韋的身份地位,可以凌駕於秦法之上。

這個時候,嬴政也沒有想要殺死呂不韋,只是讓他離開了咸陽,回到自己封地洛陽去了,但呂不韋因為廣招門客,在咸陽地位極為尊崇,送呂不韋的人絡繹不絕,而洛陽城,也成了呂不韋的天下。

這次,秦始皇再也忍不住了,決定給呂不韋一個警告,於是,呂不韋在洛陽還沒有待多長時間,就被貶到了四川。

如果說嬴政想要殺呂不韋,早就殺了,而且,也有足夠的理由去殺呂不韋。但嬴政依然沒有動手,或者說,沒有直接動手。他只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的內容,在歷史上都有記錄,這裡就不引用原文了。只是說明一下,這封信隱含的殺機。

第一、你對秦國,一點功勞也沒有。

這句話說的非常過分,也一下子擊碎了呂不韋的榮耀和尊嚴,呂不韋雖然是個商人,卻有著政治野心,也想要建功立業。而他真的做到了,無數的榮耀光環加在他的身上,這是呂不韋應得的榮譽。

但當呂不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是個被貶官的罪犯。以往的功勞,成了他唯一的安慰,但遺憾的是,唯一的安慰也被擊碎,蕩然無存。呂不韋的心一定如同落在了冰窟窿裡。

第二、你和我已經沒有了父子情義。

在嬴政小的時候,呂不韋是他的仲父,嬴政像是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著呂不韋。如果說,前一句話是公事,那麼,這一句話就是私情。呂不韋培養輔佐嬴政多年,如今,卻恩斷義絕,讓他不但失去了榮耀,也失去了尊嚴。更意味著,呂不韋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後臺,沒有了所有的政治基礎。

短短的三十個字,實際上是嬴政殺人誅心的手段,擊碎了呂不韋一直以來的榮耀和驕傲,這比賜死更殘酷,一向都是萬人之上的呂不韋,明白帝王的心思,也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甚至,他如果不死,也會痛苦的活著。

呂不韋依然是驕傲的人,嬴政雖然已經打碎了他絕大多數的驕傲,但呂不韋依然要表現出自己的驕傲,他所要做的,只有一死而已。這是唯一還能夠比較體面的結局,總好過了苟延殘喘。

呂不韋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的改革,實際上可以讓秦國長治久安,甚至有可能在一統天下之後,和平的過度。或許,這是一種激進和保守的對抗,呂不韋保守而穩定的推進秦國前進,而嬴政選擇了激進的方式,推進秦國前進。歷史證明了當時的嬴政是勝利者,但在後來,秦國的嚴刑峻法,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直到將秦國送進墳墓。誰也不知道,最終的勝利者到底是誰。


小小嬴政


在家“養老”的呂不韋收到秦始皇的來信,臉色大變,思前慮後,選擇服毒自盡。信中只有三十個字,意思也很簡單明瞭,沒什麼晦澀難懂的地方。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這一看就是絕交信啊,語氣很堅決。

開口就是你對秦朝有什麼功勞,卻佔著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讓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短短几十字,既抹去了呂不韋的功勞,還不讓人家攀親戚。

這呂不韋可能沒有那麼出名,好些人不認識他。他可不是真像秦始皇說的那樣無用,他對秦朝還真有大作用。

可以說,秦朝能夠一統六國,呂不韋有很大一部分作用,他本是一屆商人,後來做到權傾朝野的宰相,能力可想而知。

秦莊襄王運氣不佳,好不容易繼承王位,沒幾年就去世了。當時呂不韋推波助瀾,讓嬴政繼承王位,可惜他年紀還小。這樣一來,大權不就都落到呂不韋手中了嗎?


其實這其中還牽扯出一段醜聞,甚至到現在還有人懷疑秦始皇血統不正,說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事被人們添油加醋,已經說不清了,不過筆者推測秦始皇還真應該是秦莊襄王所生。

秦莊襄王死後,當年嬴政還小,呂不韋整天過的跟個皇上似的,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呂不韋和趙姬舊情復燃。

這趙姬曾經就是呂不韋獻給秦莊襄王的,據說趙姬去的時候就已經懷孕了。眾說紛紜,還好《史記》破案了,書中清楚地寫道,秦始皇是秦莊湘鄉楚王的兒子。民間也更傾向於這一說法,不過真假與否,已經難以考證了。

不管怎樣,和皇太后不清不楚的罪名,呂不韋是逃不掉了。這讓秦始皇情何以堪,他那時候小不懂事,可他漸漸長大了,這樣的事情敗露,呂不韋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呂不韋也開始擔心了,他就想了一計,也就是這一辦法,直接推動了他的死亡。本意是自己脫身,讓門客嫪毐去敷衍趙姬。可沒想到這個門客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反手就把呂不韋賣了,他也想當皇上。


可惜嫪毐運氣不佳,趕上了秦始皇大有作為的時候,事情敗露後,他就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攻擊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也是很有才幹的一個人:“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

這樣一來,大家當然支持秦始皇,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可憐嫪毐還曾經幻想過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呢。

該事件後,呂不韋也被罷相,其實秦始皇也是網開一面了,讓他回家養老。可是呂不韋這一生太愛權利了,他還想摻和政事,養著大批食客。

此外,很多人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這些人還妄想著他能翻身。這樣一來,徹底的激怒了秦始皇,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秦始皇這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他死,呂不韋即便不自殺,秦始皇也不會留他了。

其實呂不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迫“養老”,他就應該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本來他這一生賺的錢財,幾輩子都花不完,舒舒服服養老多好。自己功高震主,皇帝又怎麼能留他?

自殺的消息傳入秦始皇耳中,呂不韋死後秦始皇下令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努力一生,苦心經營的財富化為泡影,最後兩手空空離世。倒真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史之策


這都拜秦始皇那不著調且不靠譜的母親趙姬所賜!

奇人呂不韋

在商人的眼中,只要具有潛在利潤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人亦如此。

說起呂不韋,他可謂是一個奇人。凡是研究戰國末期和秦國曆史,必然繞不過他,他是第一個以賤商身份封侯拜相者,他也是第一個以商人身份撰寫史書者,他更是第一個商賈身份投資帝王者,他熟練運用資本,駕馭權謀,成為秦國不可多得的政治人物,所有故事必須要從“奇貨可居”說起。

公元前十一世紀,陽翟人呂不韋來往各國,低買高賣,積累了鉅額財富。公元前265年,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遇到了秦國落魄質子子楚,他以敏銳的眼光看出“此奇貨可居也”,於是幫其運作安國君嫡子之位,不久後果然成功。

為了將子楚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治投資成功,呂不韋更是以為自己懷了孕的趙姬為賭注,加大投資力度和保險係數,“獻姬邯鄲,欲以釣奇”,呂不韋充分運用了錢、色的手段,將子楚徹底與自己捆綁。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成為孝文王,呂不韋的投資將要得到巨大回報,這讓他興奮不已,然而這一天似乎比預想來的更快。沒過多久,孝文王因病去世,子楚作為嫡子順理成章的即位,是為莊襄王。他即位後第一道政令便是對呂不韋的任命。

以呂不韋為本相,封爵文信侯,蘭田十二縣為其食邑。

以此,呂不韋的政治投資已千百倍的賺了回來,集官、爵、食邑為一身的呂不韋很清楚,這些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呂不韋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他很冷靜的將留居邯鄲的趙姬與嬴政接回了秦國。莊襄王見到分別六年之久的美姬回到身邊,從此沉迷於溫柔鄉之中,再也無心過問政事。

自此,秦國進入了呂不韋時代。

盛極一時,由盛而衰

莊襄王僅僅即位三年後,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留下年輕的趙姬和幼小的兒子駕鶴西去。趙姬的兒子即位為王,還是尊呂不韋為相,並稱他為“仲父”。

呂不韋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他的報復遠遠不止眼前點芝麻綠豆的蠅頭小利,他更期盼的是青史留名,為此他大召門客三千,編著了著名的《呂氏春秋》,開創了雜家書史的先河,此時的呂不韋可謂是錢權色皆收,志得意滿,事業達到了巔峰。

但是有一個問題時時困擾著他,那就是“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秦王年少也就罷了,但隨著秦王一天天長大成人,呂不韋深知這種關係被秦王得知,遲早是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和趙姬陳述了厲害關係,奈何“是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深為頭疼,想尋求脫身之計。

思來想去,只有一種脫身辦法,那就是找人代替自己滿足趙姬的需求即可。於是多方尋求房中術異人,果然不久後便發現這麼一個高人,史書上是這樣說。

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呂不韋把這個“大陰人”嫪毐獻於趙姬,果然趙姬很滿意,再也不糾纏他,一心一意的在宮中享樂,嫪毐與趙姬關係迅速升溫,不久之後居然接連生下兩個孩子。

不久之後,呂不韋才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他為趙姬推薦的面首不僅僅是想當個面首那麼簡單!這個嫪毐深受趙姬所寵,封爵長信侯,還把秦軍流血犧牲打下來的太原封給他。如果光是這樣也還罷了,嫪毐狂妄的到處宣稱自己是秦王“假父”,並且在雍城另外成立了辦公地點,國家大事皆決於這個面首。

嫪毐不光如此,他利令智昏,尤其在太后的支持下居然想陰謀加害秦王嬴政,以自己的孩子取而代之。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離開咸陽去雍城舉行加冠大典,“長信侯嫪作亂而覺,矯王玉璽及太后璽以發兵卒攻蘄年宮為亂”,秦王派昌平君平亂,嫪毐兵敗後被滅門,與趙姬生的兩個孩子也被秦王親手摔死,嫪毐本人被五馬分屍。

嫪毐謀反期間呂不韋在幹嘛呢?史書上沒寫,我們不得而知,但《史記》中有一句話代表他與嫪毐一樣,處境不太好。

事連呂不韋……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免相國呂不韋,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一封信要了呂不韋的命

秦始皇本想連呂不韋一起給收拾了,但考慮到他擁立莊襄王確有大功,加上眾多大臣為其講情,於是只好作罷,但也免除了他的丞相職位,並讓其回封地。

本來如果呂不韋回到封國閉門謝客,低調行事則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卻是不斷的派門客往來於咸陽與長安之間,而各國的諸侯們也派使臣經常特意去看望呂不韋,甚至有的諸侯國想請呂不韋到他們國家去任職,於是賓客盈門,絡繹不絕,甚是熱鬧。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在嬴政眼裡,呂不韋雖在河南,但對朝廷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絕對不允許咸陽以外還要出現第二個權利中心,於是他便給呂不韋寫了這麼一封信。

站在秦王嬴政的角度上,呂不韋是自己什麼人,他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用最原始的粗暴方式行事,要想集權,必要除掉呂不韋,就算驅逐他去了屬地一樣遲早要死,但方式方法就是要讓呂不韋自己選擇了。

而現在呂不韋的角度上來看,秦王一封信不可能要了他的命,他完全可以出逃,東方六國對他可是掃榻以待,然而他不能這樣做,所以他看到秦王這封信後,便慨然赴死,這樣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秦王嬴政是他投資最成功的一筆天使投資,他惟有成全嬴政這筆買賣才算完全成功。

第二,依照嬴政暴虐的性格,他要叛逃,自己的家小將會淪落到萬劫不復之境,顯然呂不韋不願意這樣。

第三,呂不韋已經絕望了,“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鴆而死”,想到自己被親生兒子逐漸逼迫,將來遲早會被殺,遲死是罪,早死是功,作為最成功的商人,他不會看不出這點,對於他來說政治生命的結束,與人生末路無異,絕望之下,一杯毒酒了卻塵緣。

結語:呂不韋用經商之道經營秦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本來君臣二人,或者說是父子二人本可以走到最後,就是因為權利慾過盛而最終走向末路。他在秦國主政十二年,秦國國勢大漲,軍威大振,不得不說呂不韋實乃繼商鞅之後又一位秦國奠基者。


望風瑟瑟


呂不韋可以稱得上是最早的風投專家,他用金錢和美色作為投資,換來了權傾天下的秦國丞相職務,可惜最後投資失敗血本無歸,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呂不韋原來姓姜,是姜子牙的嫡系後人。他雖然通過經商成為富甲一方的土豪,但心裡仍然想效法先祖,完成輔佐君王平定天下的偉業,所以在趙國遇到做人質的秦國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子楚,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後,馬上意識到這是上天給他的機會。

呂不韋的基因中,既有商人的精明更有政治家的敏銳,他認識到異人是他所遇到的最有價值的商品,但心裡還是有些猶豫,於是回家問他的老爹:種地的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十倍。呂不韋再問:販賣珠寶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百倍。呂不韋最後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的利潤是多少?老爹明確說:無數倍。

於是呂不韋決定幹一票大的。

他先拿出五百金給異人,供給他日常花銷和結交趙國的權貴,然後自己帶著五百金入秦,去替異人打通關係,成功地說服了安國君最寵愛的夫人,讓她收異人做了兒子,最後又在秦趙發生戰爭時,用六百金買通了守城官吏,順利的讓異人脫身返回了秦國。

他和異人交往過程中,異人看中了他的美麗姬妾,他開始十分憤怒,後來一想大把的錢都花了,也不在乎多送出去一個女人,就滿足了異人的要求。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趙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親。有人說她到異人身邊後,十個月生了秦始皇,也有人說是十二個月,這已經成為歷史上的一段公案了!

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也開始了順風順水的人生,並最後在異人繼位成為秦莊襄王之後,當年就被任命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

一千六百金加上趙姬,呂不韋完成了投資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異人當了三年秦王就病逝了,嬴政繼位。呂不韋是趙姬的老情人,又是位高權重的丞相,身份變得愈加顯赫,甚至被稱為“仲父”。

歷史證明,想給給秦始皇當爹,是沒有好結果的。

呂不韋畢竟年紀大了,面對趙姬有心無力,於是弄出個假宦官嫪毐送給了趙姬。這嫪毐天賦異稟本錢驚人,十分得趙姬的寵愛,甚至以太后之尊還連著給嫪毐生了兩個兒子。嫪毐十分得意,想著呂不韋能當“仲父”,自己就弄個“假父”的身份吧!他夢想著能讓自己的兒子取代秦始皇,最後帶著門客和家人發動叛亂,被秦始皇無情地幹掉了,還被誅滅三族。

嫪毐被五馬分屍,他的兩個兒子被活活摔死,趙姬也被軟禁終身。

“假父”死了,該輪到“仲父”了!

嫪毐的叛亂讓秦始皇十分憤怒,也心生警惕。呂不韋這個與太后有私情的“仲父”,同時還是秦國的丞相,這對君權來說,威脅比嫪毐更加嚴重。以秦始皇大有為之君的性格,自然不能留著這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

於是秦始皇將呂不韋趕回了封地,並讓人給他送了張小紙條: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給你封了十萬戶人家做食邑!你和秦國有什麼親厚的地方?居然說是我的二爹!你們全家都在蜀中老實點!

呂不韋明白,這是秦始皇要對他下狠手了!而且信裡透漏出的信息很清楚:他和趙姬的關係引起了秦國朝野的巨大非議,並且讓秦始皇的身份受到了巨大質疑,而這一切,只能用他的死來平息!

呂不韋投資失敗,選擇了自殺!

後人有詩嘆息他:謀立儲君誰孕姬,鉅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李飛叨


嬴政即位的第九個年頭,長信侯嫪毐跟太后私通的事情被人舉報,言及兩人亂搞生子兩人,並且嫪毐野心勃勃與太后謀劃,讓私生子取代嬴政當秦王。

此時親政的秦始皇對此展開徹查,發現了嫪毐走的是呂不韋的路子,才得以進入宮中。於是在夷嫪毐三族,殺太后兩子,並將其遷到壅地後,便想要幹掉呂不韋。但念及呂不韋輔佐先王功高,加之呂不韋門下賓客辯士多方遊說,礙於輿論及其勢力,嬴政最終選擇罷免了呂不韋的相位,將其打發到洛陽封地就國。

呂不韋被罷相後,各諸侯的使者們來邀請呂不韋跳槽的絡繹不絕,嬴政忌憚呂不韋這麼大的影響力,怕其造反或者直接跑到敵國,於是寫信給呂不韋說: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嬴政的話,充滿了威脅。雖然書中沒有直言要呂不韋死,但蠻橫地要求他全家遷移到偏遠的蜀地,讓其感受到了深深的逼迫,於是呂不韋飲鴆而死。

作為權傾一時的秦國丞相,在去相位之後無論在秦國還是諸侯之間都擁有極大影響力的呂不韋,為何就因為一封簡短的書信,就自殺了呢?

這不得不從呂不韋的思想傾向說起。

呂不韋處於戰國末年,這一時期的社會意識總體上渴望七國一統。無論是儒家、墨家,或者後來居上的法家,他們此時的政治傾向,都認為“天下一統”是結束戰亂的唯一途徑。呂不韋作為一個活躍在法家大本營秦國的政客,自然也抱有這種心理。

“天下一統”的核心基礎是君主集權,在秦國君主集權的思想深入人心。作為天下第一強國的丞相,呂不韋的心裡,自始至終也都認為設置君主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曾在《呂氏春秋》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忠君”的思想,即不但要有國君,而且應該提倡臣下忠於國君。

呂不韋雖然“忠君”,但商賈出身的他,自幼就養成了一種現實主義眼光觀察事物的自覺性,使得他在考慮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會產生極端思想。

他在“忠君”方面也是這樣,雖然認為君主對國家至關重要,但卻並非事事“唯君”。所以他又認為設天子並不是奉承天子,天下也並非天子一人所有,甚至為了國家利益考慮,必要時候可以廢掉不合格的君主而擁立有本事、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上位。

這種觀點,是主張絕對君權的嬴政所萬萬不能接受的,兩人思想上的分歧,必然會導致兩人關係的勢同水火。

除此之外,呂不韋還擁有極強的權力慾望,權力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具有難以割捨的誘惑力。

為了長期佔有秦國頂級權力,呂不韋對嬴政恩威並施,首先舉薦嫪毐進宮,讓自己從跟太后的不正當關係中金蟬脫殼,其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嬴政對他成見。

另外,呂不韋集三千門客著《呂氏春秋》,用來訓導秦王,讓他學會做一個“無為之君”。這種軟硬兼施的措施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現有權力,使其不受侵犯。

這就是呂不韋的心理,忠於君主,但卻又為了權位試圖將君主改造成一個不管事的“無為之君”。這兩種矛盾的心理,最終使得呂不韋在秦始皇親政後進退失據。

嬴政親政後,另外設了兩個丞相來分散呂不韋的權力。如果說,呂不韋是一個野心家,想要取秦王而代之,那麼這個時候無疑是發動叛亂最好的時機。因為羽翼未豐,而呂不韋丞相之權雖被削弱,但還擁有多年來積蓄的雄厚勢力。

但在忠君思想的影響下,呂不韋並沒有走上造反之路。後來呂不韋到洛陽封地,也只是利用諸侯對他的重視來造勢,試圖重新回到秦國權力中心,骨子裡也沒有背叛秦國的想法。

但嬴政短短30個字的書信,字字如刀,把呂不韋十多年的功勞完全否決,逼著他最後選擇了自殺。


劇透歷史


說起來,這是呂不韋咎由自取,他是一個成功的經濟、政治二重投機商,並從中獲取鉅額回報,然而最終還是葬送了他的性命,正所謂“成也投機,敗也投機”。

很多人懷疑,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絕非空穴來風。

正史記載,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子楚的兒子,子楚早年有一段特殊經歷,也讓秦始皇的身世成為一個千古謎團。

子楚本名異人,是安國君(時為秦國太子)庶出的兒子,但因為和母親孃倆都不受安國君待見,被秦國作為人質送到了趙國,由於秦、趙兩國頻頻開戰,子楚在趙國生活地很鬱悶,生命安全屢屢遭到威脅,也沒人關心他。

這個時候,趙國有一個商人叫呂不韋,得知了子楚的身世,他覺得子楚“奇貨可居”,決定像平時做生意一樣,大膽投機一把,主動結交了子楚,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還把自己一個美豔的侍女送給子楚做了老婆,解決了子楚的寂寞生活。

這個美豔的侍女是趙國人,姓名不詳,史稱趙姬。趙姬她嫁給子楚後,很快給子楚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但有些史料說趙姬本是呂不韋禁臠,嫁給子楚時已經懷了呂不韋的種,可憐的子楚當了接盤俠,所以才有“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只是這一猜測根本無法求證。

呂不韋擁有雄厚財力,也極具政治眼光,他派人到處說子楚的好話,把子楚包裝成一個極具前途的年輕人,最後說動安國君的老婆華陽夫人把子楚收為嗣子(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樣一來,從禮法上而言,子楚就成了安國君的嫡子。

接下來,安國君繼位成了秦孝文王,子楚也終於從趙國安全迴歸到秦國。

再接下來,秦孝文王死了,子楚順理成章繼位,成了秦莊襄王。

又接下來,秦莊襄王死了,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這個時候,嬴政的母親趙姬成了太后,做了未亡人的趙姬正值虎狼之年,作風十分豪放,很快和老情人呂不韋舊情復燃,打得火熱,而年輕的嬴政啥也不懂,只能事事倚仗自己的恩人呂不韋,呂不韋為秦國相,趁機把大權獨攬手中,迎來政治生涯的巔峰。

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八年之久,等嬴政21歲時,已經成年的他終於親攬國政,呂不韋和趙姬偷情之事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再加上呂不韋專擅國政,嬴政早對他怨恨已久,時刻想要找到機會一舉拔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這個時候,精明的呂不韋覺察到危險,為求自保,他向趙姬推薦了有“特異功能”的嫪毐替代自己,供趙姬淫樂,一方面繼續討趙姬歡心,另一方面轉移嬴政的視線。

但嬴政對他們都不放過,他先從嫪毐下手,抓住嫪毐“謀反”之機,先把嫪毐車裂示眾,將其勢力一網打盡,又把生母趙姬關了禁閉。

呂不韋唇亡齒寒,但為時已晚,嬴政念及呂不韋的恩情功勞,對他“網開一面”,沒有趕盡殺絕,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嬴政賜給他一封信,信中有一句: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你何德何能何功,封你為侯,食邑十萬戶?你有什麼親戚關係,敢號稱“仲父”?

罵完呂不韋后,嬴政下令免除呂不韋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呂不韋很清楚,自己的政治生命已徹底終結,即便到了巴蜀,嬴政也不會放過自己。想來想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呂不韋乾脆選擇了飲毒酒自殺。

這就是投機鉅商呂不韋的一生,起於投機,亡於投機,這便是投機者的最終結局,因為投機總是這樣利潤與風險同在,有多大利潤,就有多大風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呂不韋的一生可以說在整個中國五千年曆史上都是傳奇一般的存在,他以倒買倒賣發家,一眼相中做人質的秦國質子異人,隨後拿出千金做了歷史上最划算的一筆投資。

一千金的投資,在異人登上秦國王位上之後竟然收穫了:被封文信侯,在洛陽有食邑十萬戶!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搞風險投資的祖師爺,也是最成功的一位了。

呂不韋一生以商轉政,留下了奇貨可居,一字千金的故事,也有和趙姬的風流韻事,還有《呂氏春秋》裡包含的思想主張,可以說是一生傳奇,跌宕起伏。但是他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在收到異人繼位者秦王嬴政的一封信後,選擇了服毒自殺,這中間有怎樣的曲折呢?

下面以史為鑑,簡單介紹一下呂不韋掌權後的故事。

一、權傾天下

在呂不韋的運作下,秦莊襄王子楚(異人)從一個最不受歡迎的兒子變成了秦國的繼任國君,呂不韋出力極大,也受到了秦莊襄王的極度信任,封侯拜相,門客盈庭,可謂風光一時。

不過,秦莊襄王活的不夠長,三年之後就死去了,王位留給了他年幼的兒子嬴政,也就是後來我們極為熟悉的秦始皇。

秦莊襄王死的早,嬴政年紀還小,因此呂不韋大權在握,整個秦國甚至天下大勢都取決於呂不韋。加上嬴政的母親趙姬和呂不韋大有淵源,在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傳統狗血劇情下,在秦國宮室裡不斷上演了妙齡寡婦和慧眼伯樂的私通故事;

而且兩千年來這個狗血故事經過歷朝歷代人的改編,呂不韋、趙姬、子楚的三角關係從子楚還叫異人的時候就有,一直到他死去,趙姬變成了趙太后,一個掌握朝堂、一個掌握宮室,呂不韋和趙姬的故事走向距離被GM封號越來越近了……

二、淫亂宮室

對於“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件事,呂不韋雖然很快樂(不是),但是也很頭禿,畢竟嬴政越來越大,這件事一旦被曝光,自己的政治生命必定完蛋。

於是為了自己的後路考慮,加上為了安撫趙太后,呂不韋找了個技能點非常特殊的門客嫪毐(音[lào ǎi]),以自身優越的身體特徵吸引了趙太后,從而代替呂不韋成為了趙太后翻牌第一選擇。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呂不韋本意只是送個男寵,可是嫪毐卻貪心不足,認為憑什麼自己只能“醉臥美人膝”,而不能像呂不韋一樣“醒掌天下權”?

於是嫪毐同學開始以呂不韋為榜樣以及對手,逐漸培育了自己的勢力,據記載,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家中童僕就多達千人,而來投奔嫪毐的門客也多達千餘人。

嫪毐被這種表象衝昏了頭腦,準備從後宮走向前臺,自稱秦王“假父”開始干政,甚至開始想象自己和趙太后所生的孩子在嬴政死後繼位。

三、嫪毐之亂

然而嫪毐這種一聽就是炮灰的反派配角顯然走不到最後,長大後的嬴政天時地利人和齊備,趙太后和嫪毐通姦的事情更是紙裡包不住火。當嬴政開始調查嫪毐的時候,嫪毐知道大禍臨頭的時候到了。於是嫪毐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調動縣卒和宮衛士卒宮騎,攻擊嬴政所居住的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於是命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動咸陽士卒平定叛亂!秦王嬴政為了鼓舞士氣下令:“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結果這場在秦國首都咸陽爆發的內戰,迅速以嫪毐的失敗而告終。秦王嬴政又下令:“生擒嫪毐者賜錢百萬,殺死嫪毐者賜錢五十萬。”於是嫪毐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嫪毐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

嫪毐被車裂,嫪毐家族被夷三族,嫪毐的親信死黨衛尉竭、內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都被梟首,追隨嫪毐造反的賓客舍人四千餘人被廢除爵位,統統趕到蜀國服勞役;罪行較輕的賓客僕役都被罰沒為鬼薪。

四、追究責任

處理完畢嫪毐造反的事情,秦王嬴政於是開始追究責任。

嬴政乾脆把自己目前太后趙姬逐出咸陽,遷住城外的貢陽宮,聲明斷絕母子關係,永不再見。但是這種做法不符合孝道,經常有人上書求情。

嬴政大怒,明令朝臣以後再敢有為太后事進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背”。但是大臣還以為年輕的秦王是說著玩的,而且關於孝道這種事情一定要進諫的。

結果很不理想,秦王嬴政說到做到,連續殺了二十七個進諫大臣,並把他們的屍首掛在宮牆示眾。

處理了太后,自然就開始追究引薦嫪毐的呂不韋的責任了。

呂不韋對自己的父母都有大功,而且呂不韋掌握朝堂不是嫪毐這樣的草包可言,嬴政這時候還不方便直接動手,於是秦王沒有殺呂不韋,只是罷了他的相位,讓他回家養老。


這件事發展到這裡,呂不韋已經嚴重冒犯到了王權,對嬴政的王位有了比較直接的威脅,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一個君主所不能接受的,哪怕是懷疑都可以成為新心頭刺,更不要說是石錘了。如果這個時候,呂不韋選擇安心養老每天種田,可能還能安度晚年;但他一生弄權,自然是不甘於告老還鄉的結局,在洛陽發展勢力,想要東山再起。

這一套操作簡直是給了嬴政一錘子,本來就已經十分忌憚呂不韋,此時又看到他似有不臣之心,自然是毫不留情地選擇與呂不韋恩斷義絕。因此,就有了來自秦王的一封三十字的信件,內容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你對秦國有什麼功績?卻有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們秦國王室有什麼親緣關係,值得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

這一段話可以說是毫不留情,抹去了呂不韋的所有功績和地位,堪稱絕交信典範,這也可以看出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的手腕和鐵血。呂不韋看到信件,自然也明白自己捋到了虎鬚,已經不可能安寧地生活下去了,於是選擇了飲鴆自盡。

呂不韋心裡很清楚,如果他不自殺,嬴政自然會動手,到時候他可能死得更慘,而且家人也不可能逃過一劫。若是自己自殺,還可以落得一個乾淨利落的死法,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全家族。因此,在絕境中,呂不韋選擇自殺是保全自己最後的臉面和家人的唯一選擇。“既然一定會死,不如自己決定死法吧”,這大約就是絕望的呂不韋選擇自殺時的想法。

縱觀呂不韋的一生,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早年他的眼光犀利,投資成功;但是後期,他沒有完全認清形勢,和趙姬糾纏不清,還保留了商人見利就上的一些思路,最終讓他失去了性命,也令人嘆惋。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不少人推測呂不韋實為嬴政生父,所以為著兒子的事業前途,呂不韋收到嬴政的譴責信後,沒有多加分辯就自殺了。

嬴政發給呂不韋的那三十個字翻成大白話就是:“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說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那真是太冤枉呂不韋了。

想當年嬴政之父異人在趙國為質,那真是爹不疼娘管不著,吃穿都發愁。若不是呂不韋那“奇貨可居”的設想和實施,哪有嬴政的出身?雖說呂不韋據此從商人一躍而成權貴,自己確實做了筆劃算的大買賣,但也正是這番運作,讓秦國得了個強大的君主,嬴政絕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吧,所以,呂不韋對於嬴政,對於秦國,是功不可沒的。

呂不韋的傳奇,是由他驚人的洞察力和遠見造就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彼時炙手可熱的華陽夫人及其弟陽泉君的後顧之憂,藉此將異人推給他們,又用異人成為嗣君的可能來說服趙國禮遇這個本無人待見的庶王孫。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個奇人,深謀遠慮,執行力也強。這樣一個人,為何會因為嬴政的一封信而自盡呢?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呂不韋的勢力和聲望都很高,即便因嫪毐之事被遣回封地,拜訪他的人仍然很多,這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慣於審時度勢的呂不韋知道,他的富貴與權勢跟做生意一樣,跟市場需求相關,此時的嬴政,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也無從再找到當年的那些“奇貨”了,他的存在,已經不是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阻礙。嬴政甚至不願再稱他“仲父”,從私人感情上也要隔絕他了。


此時的呂不韋,像生意人一樣,沒了客戶,又沒有新產品開發,已瀕臨破產,惟有一死以存體面。至於嬴政是不是他的血脈,已經不是他活下去的理由了。


錢多多讀文史


先來個語出驚人的結論吧,呂不韋真不一定是服毒自殺的。

秦王與呂不韋

秦始皇親政之前,秦國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國家大事,贏政基本上會聽從“仲父”的安排。

秦王年幼時,呂不韋公務完畢後,就會去後宮與太后斯混。太后趙姬和他是老情人。可自從當了宰相後,一是政務繁忙,二是年齡也大了,力不從心,他便開始冷淡太后。為了擺脫她的糾纏,便介紹了一個奇才嫪毐來代替自己,讓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進宮,陪太后縱情歡樂。

嫪毐依靠自己的“長處”,獲得太后歡心,居然撈到了長信侯的封號,勢力大有超過呂不韋之勢。這個市井無賴在與太后生下兩個兒子後,慾望膨脹,居然想謀權奪位。

嫪毐與太后

公元前238年,嫪毐利用太后的玉璽調兵發動叛亂,但他手下的烏合之眾哪能成事?嫪毐車裂於咸陽,兩個私生子也被殺,太后則被收回璽印,軟禁在雍宮之中。

嫪毐失敗後,牽連的人也不少,慢慢的這事就查到呂不韋頭上了。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職,逐到河南封地。但呂在河南仍廣交賓客,門上各國使者絡繹不絕。秦王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收到信後不久,呂不韋就神秘死亡。  

呂不韋對贏政父子有大功,雖然被免職,但始皇並沒有殺他,可以說對他夠意思了。當時也盛傳“仲父”便是秦王生父,免職只是暫時的,將來必然會東山再起。呂如能就此韜光養晦,閉門謝客,也許不會是後來的下場。要知道此時的嬴政早已不是當年的孩童了。呂不韋罷相後仍然是“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他不能不產生聯想。很奇怪的是他並沒有下令殺仲父,只是把他遷到蜀地。

  給呂不韋的信上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位仲父接到書信,方知嬴政真實的心意。短短二十九個字,卻字字誅心。

呂不韋

“君何功於秦?”“君何親於秦?”是冷冰冰的質問,如同重錘狠狠地擊在心上。呂不韋此時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清楚,也許自己到不了蜀地便會死去,畢竟自己已是六旬高齡。就算躲過這次,以始皇的為人,絕對躲不過下次,也許下次會更慘。所以他 “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請大家注意,呂不韋是“乃飲酖而死”,並不是“飲鳩而死”,鳩酒是毒酒,這個沒有疑問, 但在古文中“酖”通“耽”字,是“沉溺”、“過度“的意思。我們要分析“乃飲酖而死”到底是 “喝鴆酒而死”,還是“耽酒”過度而死?

《說文解字》中:“酖:樂酒也。從從酉冘聲。”註釋為:“酒樂者,因酒而樂,樂酒所及湛以為酖。

“酖”字本意是即喜歡酒。所以《史記》中說呂不韋“乃飲酖而死”,不一定是服毒酒自殺,而很可能是拼命飲酒而死,是痛飲慷慨而死。以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和智謀,死也要死得與眾不同,才不負一生抱負。

秦始皇

嫪毐死了,呂不韋也死了,嬴政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呂不韋輸了嗎?也許沒有,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權力之巔,可他原本只是個商人,他才是贏家。


宰少


呂不韋乃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後來轉商從政,但是由於嫪毐的叛亂讓呂不韋也受此牽連,繼嫪毐事件不久之後,秦始皇便書信一封給了呂不韋,信上所說讓呂不韋全家都搬去蜀地,可是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之後,便服毒而亡,這是為何呢?

呂不韋之死

首先我們不得不肯定呂不韋的能力,他的投資眼光讓他從一個商人成為了一個國家宰相,但也正是利慾薰心讓呂不韋不得不拋棄趙姬,而為了擺脫趙姬,呂不韋又得藉助嫪毐的幫助。事發之後秦始皇書信一封給了呂不韋,《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的 ,信上是這麼說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大概得意思就是,你呂不韋對我們大秦有何功勞?秦國給你河南十萬戶的租稅,而你呂不韋又何秦朝毫無血緣關係,如何稱為仲父?你與家人一起去蜀地吧!



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立馬就服毒而亡,其實這件事情說來話長,秦始皇自幼便對自己母親的事情是有所瞭解的,可是他基於國家的發展和政治的考慮,並沒有對呂不韋有過什麼過分的處理,但是避免自己的母親和呂不韋再有瓜葛,他便讓呂不韋離開咸陽前去洛陽,依然享受十萬戶租稅,保證了呂不韋可以安穩的度過晚年,這樣呂不韋也就不用死。


可是呂不韋並不安穩,他來到洛陽以後更是高調的大肆揮霍,門庭若市,還想著發展自己的勢力,本來如果呂不韋安分守己的安度晚年,秦始皇定然不會加以計較,可是呂不韋如此這般的傳到了秦始皇的耳裡,敏感的秦始皇自然是不會放過他,於是秦始皇便修書信一封給呂不韋,看到這封信呂不韋也就服毒自殺。

司徒看法

在我看來的呂不韋還是自己咎由自取的,本來私底下所做的一些事情也是非常的不光彩的,實在是妄為一國丞相,當秦始皇放他一馬,可是他仍然不知道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