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外國人吃火鍋是種怎樣的場面?

Doris-萌


火鍋是中國傳統美食,已經有上千年曆史,可以說對吃火鍋我們已經很有一套講究。

外國人對火鍋的接觸時間不長,還有很多外國人不知道什麼是火鍋。為什麼我們會這樣說?

從飲食習慣上來說:火鍋屬於熱食,外國人喜歡涼食,所以在國外火鍋並不怎麼出名,還沒有糖醋里脊,宮保雞丁出名。

所以只有來過我國的外國人才會吃到火鍋。

那麼外國人吃火鍋是種怎樣的場面?好吧!,面對中國美食,外國人都是頂禮膜拜膝蓋都快磨破了,中國菜豐富,講究吃法,他們完全沒見過啊。

火鍋更是如此,不說別的火鍋湯,外國人都覺得很好喝,曾經有網友說道:吃火鍋,外國同事喜歡上喝火鍋湯,他說這太好喝。服務員每次來加湯,網友表示好丟人,都不敢看她。

記得還有網友講過一個故:老外朋友第一次吃火鍋,並且也知道吃火鍋有鴨血,毛肚這些食物,所有吃火鍋之前就表明自己堅決不吃這些東西,所以網友就給他點了一些豆腐蔬菜,丸子,自己則點了毛肚,羊血,羊肉卷這些食物。

結果吃不到一半,外國朋友覺得網友吃的好香,也要嚐嚐,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外國朋友吃的毛肚比他吃的還多。

吃完後網友問外國朋友:你不是不吃這些東西嗎?外國人朋友無奈的說道:完全沒想到這太好吃了,我相信上帝可以原諒我。

其實我們現在拋開外國人吃火鍋的例子,可以想象的到大部分外國人吃火鍋,更開始會震驚,怎麼這個大口鍋,這些菜是什麼?在一個鍋裡煮東西吃會不會吃到別人口水等等問題,但是當他們吃到火鍋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應該是不可思議,然後捲起袖子在鍋裡搶菜。


吃貨寶雞


在國內呆超過一年的老外已經不算是老外了,如果還能陪你一起吃火鍋更是如此。所以大家如果在電視上看到老外吃火鍋,吃爆肚,吃炸豆腐,千萬不要以為老外對於中國的美食就喜歡的如何如何。

因為大多數來中國的老外,對於中國的文化已經有基本的瞭解,更別提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所以對於這種老外看待中國的飲食文化,當不得真。

在國外,其實老外看待我們的美食是呈現特別明顯的兩極分化的(除了宮保雞丁,老很多老外固執的認為,宮保雞丁足以代表中國美食。。。),提前說清楚,這裡特指歐美國家啊。如果是亞洲國家的話,其實對於中國美食還是接受度比較高的。

下面專門說火鍋,先說國內,我一般比較偏愛四川鍋,國內因為工作關係,原單位也有幾個老外,一個英國的,一個澳大利亞的,關係算是還可以,已經到了可以經常湊攤兒下館子的那種,他倆來北京幾乎都是兩年左右,所以對於大多數帝都的美食都有所瞭解,火鍋當然也不再話下,對於火鍋他倆其實早期都是有一些抗拒的,不是因為辣,而是因為長期分餐制的習慣,不太能夠接受在一個鍋子裡面“搶”東西吃(這一點在國外更明顯,一會說),認為這種方式既不禮貌同時也不衛生,但是自從吃過之後,基本都不管不顧了,英國的那小哥喜歡潮汕鍋,澳大利亞的喜歡小肥羊。。。,所以每次和他們吃火鍋,基本也只能將就吃天壇南門,所謂北京涮肉。地道的四川鍋,他們還是不太能扛得住。

去年初,奉命駐外,遊走在馬來和菲律賓之間,去年中旬美國去了一個月,先說菲律賓吧,那裡的飲食偏油炸,好像什麼東西不炸一下就難以下嚥似的。因為在那邊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也找了個老師教我當地語言,我教他中文,彼此互利,因為他們收入普遍偏低,所以基本都是我請客吃東西(拜很多牛x的福建老闆所賜,菲律賓人眼中,中國人=有錢,不管你是來幹什麼)。我也會在宿舍做一些吃的,食材都是Chinatown那邊採購來的,因為當地的食材還是相對較少的,尤其是調味品,所以我每次都會買各色火鍋調味料,除了可以涮鍋,還可以當做其他菜色的調味品。因此是不是的在家吃一次火鍋也成了一大幸事。

我的老師每週日來我宿舍,午飯基本都是一起吃的,那次我基本一大早就去超市買好各種食材,說起這個就印象深刻,我們住在馬尼拉pasay那邊,算是富人區,超市也算不小了,但你在那邊幾乎買不到什麼可以吃的蔬菜,大多數時候就是白菜、生菜、土豆、番茄、蘆筍、青椒,而且大多數蔬菜貴的要命,比如番茄,發育極度不均衡的那種,雞蛋大小,30塊rmb大概能賣6個,柿子椒20塊能買兩個,其他更貴,生菜算是便宜一些,當然魚和雞肉算是便宜的要命,大概12-15塊錢左右一隻雞。剛剛提到蔬菜很貴,而且那邊除了Chinatown幾乎看不到羊肉片、牛肉片,所以當jack進來的時候,看著一桌子蔬菜和肉的時候(累計花了我6000比索,差不多900人民幣),也是驚呆了。我用的小肥羊麻辣鍋,四川鍋怕他吃不了,但那個味道已經把他迷得神魂顛掉,所以基本在吃之前,他不停的拍照,拍火鍋底料,拍蔬菜、拍羊肉片,更新ig、更fb,聊whatsapp,一堆的信息也在轟炸他,過了快十分鐘才忙完開吃,他說,他知道這是hot pot,但不知道是不是中國特有,我蹩腳的英文解釋了半天,才勉強說明白。看得出對於辣味道他還是能接受的,但一頓火鍋還是喝掉了我10罐啤酒,吃完才和我說,在那裡中餐基本都是高檔餐廳,他們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去吃,即便去也很少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把肉和食材放到一起竟然能煮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後來臨走時我把火鍋調料都給了他,現在時不時聯繫起來還總說,那天是他吃過的最美妙的一餐,希望有機會來中國吃遍好吃的火鍋,因為我和他說了,那頓真的算是簡易版的火鍋,算不得真正的美食,他現在基本每隔一兩個月也會去Chinatown那邊買那些火鍋底料,不過他說最好吃的就是小肥羊麻辣鍋,哈哈哈,可愛吧。

但在美國出差的時候,情況可就不一樣了,我也試著和舍友分享過我的火鍋底料,但是那頓火鍋他基本吃了幾口就吃不下去了,倒是他女朋友對小肥羊還是比較喜歡的,因為他女友比較彪悍,和我們在一起玩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對一個鍋裡吃飯也還ok,但是也是一邊吃一邊不停的喝可樂,其實小肥羊真的不辣,對於我而言頂多算有香味吧,辣真談不上。與火鍋相比,他們更喜歡我包餃子,室友每隔幾天就會問我,什麼時候包餃子,還和我說下次他女友生日的時候,可不可以讓我去給包餃子,肯定特別有面子,balabala。。。

總的來說,在我有限的和老外接觸的機會里,他們對於中國美食充滿著各種神秘和憧憬,因為他們很少自己做飯,所以我幾乎算是神一般的存在,哈哈哈哈。但是對於火鍋真的不能一概而論,分化算是比較明顯的,我的同事在國外駐紮的也說過,火鍋這種東西在國外不算什麼討喜的,無論是吃的方式還是口味,不喜歡的大有人在,而喜歡的那群人,就好像你給他打開了不屬於這個星球的大門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