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这场中日战争,平均我军阵亡1人换15个日军,打得日军心胆俱裂

中国和日本自唐代开始,就发生了交锋,当时的唐朝在白江口大败日本军队,打得倭寇消停了几百年时间。到了明朝时,日本又开始蠢蠢欲动,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在明神宗年间,还爆发了万历朝鲜战争。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统一日本,野心勃勃,发兵侵犯朝鲜,明朝应朝鲜之请求,出兵救援,当时的明朝统帅是名将李如松。战争之初,双方在平壤进行了一场大战。

这场中日战争,平均我军阵亡1人换15个日军,打得日军心胆俱裂

李如松擅长谋略,骁勇善战,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出色将领。而日军的主将名叫小西行长,虽然在丰臣秀吉麾下屡立战功,但在李如松面前,他还是显得不够看。小西行长带领2万5千人坚守平壤城,李如松所带领的明军,则有3万5千人,这是由曾经让倭寇闻风丧胆的三千戚家军为主干组成的精锐之师。经过数轮的猛攻,日军在明军的炮轰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在火炮的配合下,明军奋勇攻城,李如松为鼓舞士气,身先士卒,奋勇冲杀,战士们个个拼命冲锋,最终攻上了城头。

这场中日战争,平均我军阵亡1人换15个日军,打得日军心胆俱裂

进入城中后,明军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交战中李如松两次换马,悍不畏死的带领士兵砍杀日寇。在明军的猛烈攻势面前,嚣张的日寇终于不支,小股残余部队退入城中的各个堡垒负隅顽抗,眼看要被全歼。不过,李如松考虑到离平壤不远的凤山还有数千日军驻扎,随时可能来救援,为免腹背受敌,选择了对小西行长进行劝降。

这场中日战争,平均我军阵亡1人换15个日军,打得日军心胆俱裂

小西行长请求李如松留出一条路,以便他率领残部离开,李如松表面答应,却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布下伏兵,小西行长带领残部撤离时,遇到伏兵,再次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后落荒而逃,平壤之战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战,明军阵亡796人,斩获日寇首级一千二百多级,加上被炮火轰炸等原因死亡的日寇,此战日军共损失了近12000人,阵亡人数是明军的15倍,日军被明军打得心胆俱裂。此战过后,战局扭转,日寇的野心被遏止,宣告了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吞并大陆计划的彻底破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