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47期,原文標題《鳥類圖鑑小簡史》,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今天的鳥類圖鑑,是從鳥類畫演變而來。鳥類畫誕生之初,最大的功能是替代標本。

實習記者/李秀莉

主筆/丘濂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奧杜邦筆下的雪鵐,包括成鳥和幼鳥 (法新社供圖)

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和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是19世紀兩個最著名的鳥類畫家。翻譯過《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的鳥類學生態博士朱磊告訴本刊,在奧杜邦和古爾德時代,當科學家描述一個他人尚未發現的新種時,最簡單的依據就是一幅圖畫。以古爾德為例,他在1838到1840年期間遊歷澳大利亞,發現了包括虎皮鸚鵡在內的許多新鳥類,這些新種大多以畫作形式記錄在他的鉅著《澳大利亞及鄰近島嶼的鳥類》(A Synopsis of the Birds of Australia,and the Adjacent Islands)中。雖然兩人的部分圖畫作品在科學性上值得商榷,但他們至少親眼見過那些鳥。

1934年,美國人羅傑·托里·彼得森(Rodger Tory Peterson)所著《鳥類野外手冊》(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出版。在以往鳥類畫中,鳥類有各種各樣天然的姿態,從這本書開始,鳥類的姿態開始有了統一的形制。並且對於關鍵的識別特徵,諸如翅膀上的白色斑塊和黑冠,還有箭頭加以標註。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古爾德繪製的大極樂鳥,左雌右雄(法新社供圖)

正是這本書的出版,標誌著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本鳥類圖鑑誕生,鳥類畫從古典邁入現代。鳥類畫的功能從標本的替代品,變為要為觀鳥者在野外識別野生鳥類而服務。這本書自出版後長盛不衰,至今已銷售超過300萬冊。

當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充斥市場,評判一本好圖鑑的標準是什麼?

首先,一本手繪圖鑑的作用仍然要優於照片圖鑑。儘管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來看,但去野外要考慮便攜性,還是手繪圖鑑優先。“照片容易受到角度、遠近和光線的影響。而且國內現有水平,無法做到系統拍攝一種鳥,去完全覆蓋雌性和雄性、幼年與成年、繁殖羽與非繁殖羽等差異。”朱磊介紹說。手繪圖鑑則不僅可以體現差異,還可以放大處理差異。

就手繪圖鑑來說,真實、準確和全面是三個評價維度。《博物》雜誌插圖編輯鄭秋暘平時觀鳥,製作過鳥類標本,也為鳥類圖鑑提供作品。她告訴本刊,如呈現鳥的身體比例、腿部關節的位置、不同姿態下羽毛的狀態時必須符合真實情況,所以對照標本來畫就會極大地遜色於見過真鳥後所能呈現的樣子。並且細節越豐富的手繪圖鑑質量就越好。鄭秋暘以一組柳鶯的圖畫舉例,從中清晰可見鳥的頂冠紋、眉斑、三級飛羽、次級飛羽、初級飛羽等部位,有的還會配上某個局部的放大描繪。與圖片相配合,相應文字則需要精確和凝練,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

以下精選的鳥類圖鑑,奧杜邦的《北美鳥類》和古爾德的《天堂飛鳥》屬於古典時代,代表著鳥類圖鑑的1.0版本;《柯林斯鳥類圖鑑》《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臺灣野鳥手繪圖鑑》歸屬現代,稱得上鳥類圖鑑的2.0版本。另外還有一本曾孝濂的《雲南花鳥》,朱磊形容是1.5版本,從所處時代看,曾孝濂和19世紀的奧杜邦及古爾德雖相隔久遠,但其藝術風格同樣屬於西方古典體系。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北美鳥類》

(Audubon's Birds of America)

[美]約翰·詹姆斯·奧杜邦著/繪

在一張背景呈青灰色的版畫中,一隻體格碩大的金雕自山巔一躍而起,雙翅後張,頸部朝天,彷彿要衝破天際,彎鉤狀的短喙大開,銳爪牢牢抓著一隻北美野兔。這張名為《金雕》的作品,一如奧杜邦一貫的繪畫風格:生動、有力、極具衝擊性。

喬納森在《畫筆下的鳥類學》中這樣評價他:“奧杜邦描繪鳥類的方法代表著一個重大的飛躍。相比於之前的鳥類畫家所畫的許多靜態影像,奧杜邦筆下的鳥兒充滿了生命力:他的鷹、鷂、雕朝獵物呼嘯而下,或將獵物撕成碎片;鳴禽伸著脖子採摘莓果或抓取蝴蝶;其他鳥兒也總是在展翅、整羽、戰鬥或鳴唱。”

生動的筆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奧杜邦的野外觀察經歷。3歲時,他被送往法國居住,在那裡他開始對大自然產生興趣。1806年,他乘船回到美國,在父親的農場裡,將大部分時間用來觀察並收集鳥類,並把它們用文字和素描的方式記錄下來。1820年,他乘坐一艘平底船沿俄亥俄河順流而下,開啟了人生的首次尋鳥之旅。他還發明瞭早期版本的鳥類環志,通過將“一圈細銀絲”戴在綠霸鶲的腿上來長期追蹤並觀察它們的行為,觀察成果大多被呈現在《北美鳥類》一書中。

奧杜邦喜歡描繪剛剛被殺死的鳥類。上述《金雕》的標本據說就是奧杜邦通過“將一根尖頭長鋼條插進它的心臟”而獲得的,為的是“當這位高傲的囚犯死去時,它甚至一根羽毛也不會弄亂”。奧杜邦通過仔細觀察和擺弄這些特殊的標本來增加畫作的藝術性、展示鳥的標誌性特徵。但是,有時奧杜邦手動為鳥擺出的誇張造型完全不符合科學真實,這也是他招致批評的原因之一。

《北美鳥類》的成書包括435張彩色版畫,代表491個種類的1065只鳥畫像。書中還記錄了一些在今天已經永久消失的鳥類,例如黑胸蟲森鶯、北美旅鴿等,讓現在的人得以一覽。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

(Gould's Fairest Birds)

[英]約翰·古爾德著/繪

北京大學出版社

在地球的西南部,有一座神秘古老的熱帶島嶼——新幾內亞島。它不到7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分佈了近600種獨特的鳥類,被很多鳥類愛好者奉為觀鳥聖地。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主要聚焦的就是這片土地,它翻譯自古爾德的《新幾內亞島及鄰近島嶼的鳥類》(The Birds of New Guinea and the Adjacent Papuan Islands),原版書共記載新幾內亞島及周邊區域的超過300種鳥類,包括一些在今天廣為人知的明星鳥種,如極樂鳥。

古爾德是19世紀在奧杜邦之外的另一位著名鳥類畫家。與奧杜邦僅專注於北美鳥類不同,古爾德的鳥類學作品涉及除非洲和南極洲外的各個大陸,為人們瞭解異域鳥類做出了重要貢獻。

比奧杜邦更進一步的是,古爾德擅長捕捉鳥的關鍵特徵,並追求畫作的精確性,為鳥類學研究提供了實際的幫助。例如在兩張名為《粉腳雁》的草圖裡,他分別描繪了鳥的喙部、頭部、爪等關鍵部位,並在旁邊配上詳細的文字解說,以確保它們被準確呈現。當時的鳥類繪畫已相對成熟,如果一種鳥的雌性和雄性的形態不同,會分別畫出來。但在古爾德的畫裡,有時還會出現雛鳥,這在當時並不常見。

本書的校譯者朱磊介紹,書中的文字內容都經過重新編寫,包括對原著中鳥類所涉及的分類按照最新的分類系統重新排序,介紹了每種的分佈信息,還為書中的每個科編寫了相應的簡介。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柯林斯鳥類圖鑑(第2修訂版)》

(Collins Bird Guide)2nd Revised Edition

Lars Svensson

在現代鳥類圖鑑中,《柯林斯鳥類圖鑑》是繞不過去的經典。

鄭秋暘告訴本刊,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以小圖的方式展示了幾乎所有鳥的生活環境和行為。其次,對不同鳥類從大小、棲息地、分佈區、類別和聲音等方面進行了內容詳盡的記錄。同時,高水平地歸納整理了鳥的標準姿勢,還展示了雄性、雌性、未成年鳥類在飛行、休息、進食等不同狀態下的羽態。僅僅從藝術層面來看,本書繪畫也極具觀賞性。

“細節豐富”是朱磊認為本書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和市場認可的主要原因。“如本書在鷗科的開篇就以文字和繪圖形象地展示了2年、3年或4年獲得完全成體羽飾鷗類不同年齡時期體羽變化的大致情況,對於理解和掌握這一公認的野外辨識高難類群有很大的幫助。每種鳥都以至少3幅以上的插畫來反映成幼、雌雄等方面的差異,還有很多帶有生境的繪圖。”

本書的地理範圍主要在歐洲,但所涉鳥種與中國的中、西、北部地區多有重合,因此對中國觀鳥者極有參考價值。

目前,本書在國內已經有引進的計劃,預計很快就能看到中文版。除此以外,可以下載它的APP——Collins Bird Guide,內容是對紙質書的電子化移植,可以放大查閱。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英]馬敬能(John Mackinnon)等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在2000年出版,它的出現直接推動了中國觀鳥活動的發展,至今依然被國內的觀鳥者當作“聖經”。

本書作者馬敬能是位英國動物學家。他向本刊回憶,1986年第一次來中國時,這裡既沒有本土的觀鳥者,也沒有野外指南這樣的書。那時他剛剛完成《印度尼西亞野鳥手冊》一書,正好又和香港一位優秀的圖鑑畫者卡倫·菲利普斯相識。菲利普斯女士本人有著豐富的觀鳥經歷,馬敬能描述她,做鳥類環志的過程中,五分鐘就可以用畫筆記錄下鳥類的樣子。於是兩人開始了合作。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描繪了1329種鳥,是中國關於鳥類的圖鑑中數量最多的一本。每種鳥配有彩色繪圖和分佈圖,另描述了幾百種亞種。分佈圖顯示每種鳥在中國及鄰近國家和地區的夏候、冬候及居留期的分佈。文字部分除介紹不同鳥種的外部形態、分佈範圍、習性、叫聲等基本信息外,還介紹了中國的重要觀鳥地點和時間,以及不同鳥類的保護狀況等。

馬敬能一直處在對圖書進行修訂的過程中。除了調整部分圖畫外,一些鳥種分類發生的變化,以及由於氣候變暖引起的鳥類分佈地的改變,都是本次修訂的重點。馬敬能還設想在文字旁邊增加聲音的二維碼,讓讀者感受鳥鳴更為直接。該書修訂版有望2020年出版。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第二版)

蕭木吉/主撰,李政霖/繪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和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出版

在由國人自寫自繪的鳥類圖鑑中,文字和圖畫質量都屬上乘的要數這本《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本書圖畫對細節的描繪可謂做到了極致。例如,不僅繪製了成鳥、幼鳥和未成年鳥的羽色差異,還補充了部分鳥類的特殊羽色特徵。包括數年才能完成換羽的鳥的一齡冬羽,在繁殖初期、繁殖期、繁殖後期等階段的羽色,雛鳥羽色等。還通過展示鳥的飛行剪影來呈現指叉數、翼緣色、翼尖色、尾帶形態等細微信息。本書在記錄鳥的生境方面也極為出色,通過對比生境信息,幫助讀者辨識外形和羽色都極為相近的鳥。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中有超過2500只的野鳥插圖,對大陸觀鳥愛好者同樣有實際意義。“除了臺灣的留鳥和特有鳥之外,在遷徙的候鳥方面,臺灣和大陸幾乎都是共享的。如果觀鳥者在北京、上海及整個華東一帶,選臺灣這本書完全沒有問題。”朱磊說。本書在編寫時,為方便大陸觀鳥者使用,還特地備註了大陸地區通用鳥名。

如何甄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鳥類圖鑑?

《雲南花鳥》

曾孝濂著

新星出版社

作為中國著名的植物科學畫家之一,曾孝濂會為筆下的每一種鳥精心搭配相應的植物:在藍喉太陽鳥的四周畫上一叢杜鵑花,因為這種鳥會在杜鵑花盛開的時節翩翩起舞;黃胸織雀腳下踩的正是自己用白茅草搭建的精緻巢窩;有著燦爛羽毛的藍孔雀身處枝藤密佈的熱帶雨林,散發著神秘氣息。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曾孝濂深入西南邊陲的熱帶雨林,在那裡近距離接觸了無數的“深山俊鳥”。90年代,藉著在北京植物所短暫工作的機會,他每天到北京植物所內的動物園裡觀察鳥的姿態、習性等,為畫鳥積累資料。正式動筆後,他又經常前往昆明動物所的標本館尋求參照,並求助鳥類學家把關其繪畫的細節,以保證鳥兒們被準確呈現。

(參考資料:《畫筆下的鳥類學》,[英]喬納森·埃爾菲克著,許輝輝譯,商務印書館;《叢中鳥:觀鳥的社會史》,[英]斯蒂芬·莫斯著,劉天天、王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走,觀鳥去》,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