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



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

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

更臻醇厚;


1958年夏,浙江杭州,夜灯明亮。毛泽东主席正细细阅读6月30日《人民日报》关于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

当读完这则缺粮区变余粮区、贫困户变富裕户、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报道后,毛主席“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一口气写下两首七律诗:《送瘟神二首》。

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苈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


这两首诗用鲜明对比的手法,一忧一喜,一抑一扬,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长年遭受病痛折磨的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最终送走横行一方的“瘟神”的无比畅快之情。

第一首诗写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第二首诗反映新社会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举和驱逐瘟神的盛况。“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毛泽东只用两句话就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场面,已经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改天换地,洋溢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

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瘟神:古人迷信,谓人间瘟疫之散播有鬼神主宰。

⑵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血吸虫: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引发血吸虫病。患病者起初时下痢,继而食欲减退,精神萎弱,四体消瘦,逐渐削弱以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剧时、腹部膨大如鼓,俗称鼓胀,进入晚期后肝硬化,死亡率很高。

⑶华佗:指东汉年至三国时期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的名医,这里泛指旧社会的医生。

⑷薜荔(bì lì):亦称木莲、鬼馒头。是一种蔓生的、多生长在墙壁上的野生藤本植物。这里比喻村庄被薜荔等杂草覆盖,一片荒芜败落的景象。遗矢:遗屎,指血吸虫病后期人常腹泻的症状。化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

⑸“坐地”二句:毛泽东1965年10月25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价,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⑹牛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⑺逐逝波:追逐流光逝水,一去而不复返。

⑻舜尧: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圣人贤君。

⑼红雨:落花缤纷的景象。语出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⑽五岭:指五岭山脉,泛指南方的大山。

⑾三河:原指黄河、淮河、洛河,此处泛指北方广阔的原野。

⑿纸船明烛:民间习俗,送神送鬼时往往点燃蜡烛,烧化纸船等。


白话译文

读了六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心绪难平,浮想联翩,睡不着觉。早晨微风吹拂,朝阳照耀窗前,遥望南国天空,欣然提笔作诗。

其一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许多村庄荒草从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其二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创作背景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社论。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这两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8年10月号和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同日第八版发表毛泽东这两首诗手稿。发表时,题为《送瘟神二首》。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