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來源|喜馬拉雅FM 聲行漫步1617 的《聲行漫步之哈爾濱》

地鐵口的丁香花開了,每天上班經過都很開心。北京的丁香開得早些,小時候在哈爾濱,丁香花開的時候,基本已經盛夏。哈爾濱作為中國最北邊的省會城市,冬天可以說是非常漫長了。雖然冬天才是哈爾濱旅遊的最大賣點,但是作為一個本地人,我最喜歡的從來都是夏天。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哈爾濱之夏:燈火輝煌的中央大街

哈爾濱的建城歷史其實很短,從前號稱是沒有城牆的城市。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哈爾濱周圍才開始聚居人群,逐漸發展成城市。

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那個時候,哈爾濱的外籍人口甚至超過了中國人。也許正是這樣的歷史奠定了哈爾濱開放兼容的性格,人們對於外來事物和新興事物的接受度很高。

哈爾濱的街道留下了僑居他國人們的思想情懷,這種建築風格被稱為“中華巴洛克”。由於地處中俄邊境的黑龍江省,濃濃的俄式風情令哈爾濱與眾不同。

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最初只是在江邊的泥窪地區開出一條土路來,1924年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以87萬塊形如俄式麵包的方石為街道鋪設。當時,一塊方石的價格是一塊銀元左右,這條街可謂價值連城了。

當時由於哈爾濱地區也聚集著很多猶太商人,他們最擅長做生意,也讓中央大街十分繁華。這些外國人都將店鋪裝修的十分華麗,也保留了各自國家的特色。中央大街也許稱不上“萬國建築博覽”,但是也算是豐富多彩了。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在大眾的感官裡,哈爾濱這座城市是冰城。但是,我卻一向覺得哈爾濱的夏天最美。沒有江南潮熱的暑氣,卻有江南怡人的風光。

中央大街的盡頭,就是哈爾濱的母親河松花江。哈爾濱人特別喜歡去江邊,冬天去、夏天去,哪怕只是在江邊坐會兒發發呆,都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這裡有世界反侵略先驅的故事

哈爾濱是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當初電影《建國大業》中討論政治協商會議在哪開的情節,就提過中共手裡只有哈爾濱的事。哈爾濱一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前沿,這裡曾經發生過驚天動地的大事。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1909年,日俄戰爭結束後,為了解決仍存在的爭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哈爾濱與俄國財政總長談判。當時的東北雖然還沒有全部淪陷,但是日本侵略軍的爪牙已經深入。日本和俄國為了在東北的利益仍舊劍拔弩張,彷彿這裡不是中國的領土而是他們的附屬品。

這還不是最慘的,起碼中國仍舊是一個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而那時候的朝鮮半島已經完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和中國一樣,朝鮮半島也有很多仁人義士,為了朝鮮半島的獨立而奮鬥。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為了能夠朝鮮獨立,這裡有一位英雄人物隆重登場了。安重根,出生於朝鮮海州,早年已經皈依天主教。

1909年,為了解救祖國,他決定隻身去做一件大事。9月26日,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親赴哈爾濱貪慾談判。安重根混進哈爾濱火車站的歡迎人群中,槍殺了伊藤。伊藤身中四槍,不久斃命。作為侵略的元兇,伊藤罪有應得,而哈爾濱也因此在反侵略的戰鬥中,預先寫上了一筆。

風景或者歷史,這裡都獨一無二。歡迎來這裡,聽聽斯大林公園的風聲。

——end——

夜幕下的哈爾濱,沒有諜戰片裡的緊張,只有異域風情

關於主播:

聲行漫步1617,用聲音帶你旅行,這裡有我們私藏的旅行記憶,沾著時間醇厚的味道。聽過這個,你會對遠方的北國冰城哈爾濱更加了解。身體和心靈都應該在路上,不止旅行、不止讀書,而是一路同行。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