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在西方影视中很常见,但在中国武术枪法里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莫折念生


不请自来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在西方影视中很常见。

这个情况是有的,不过这个情况主要集中于古希腊时代。当时希腊方阵的主要作战方式就是一手持盾一手持矛进行作战。而且要说明的是,希腊方阵那种不是长矛,而是短矛。

当时一个希腊武士的装备是这样的:

18公斤重的胸甲,在小腿上穿上胫甲;直径一米,包裹着青铜的阿尔戈斯盾是他们的左手武器。1.5米或2.5米的白腊木短矛是他们的右手武器。

而当时希腊方阵的主要作战方式是古希腊重步兵列阵冲锋。而给造成敌人严重伤亡的真正杀手锏,其实是由一面面沉重盾牌所组成的盾墙,以及其所带来的冲撞、挤压和践踏。

希腊方阵的集群冲锋就像一排排盾牌和长矛组成的波浪,依靠重装士兵的装备优势和密切配合挤压对方的阵线,让对手的战术无从施展。具体到每个士兵身上由于阿尔戈斯盾牌只能保护士兵的左侧,因此希腊方阵中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盾牌相互交叠,靠着自己战友的保护冲锋,靠着盾牌顶着盾牌,肩并肩地向前推挤。当成排的盾牌挤压过来之时,敌人个人的武勇也无从发挥。而在这种紧密队形下,希腊士兵也无法在身侧使用长矛,因为缺乏使用的空间,而且矛尾锋利的青铜尾钉还可能伤到身后的战友。因此,希腊士兵基本只能将长矛举过头顶来刺杀,更多则是用矛尖或尾钉杀死被挤到的敌人。

显然,这种战术非常简单笨重,是一种“一力降十会”的套路。特别适合古希腊那种多山地丘陵,中间有间或有小平原的地形。因为这样的地形,你不需要考虑侧翼和身后,平推过去就可以了。

一开始,后来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也都使用这种盾牌+短矛的战术。

但随着骑兵的发展和作战环境的改变,马其顿方阵因为需要在大平原作战,采用了双手长矛的战术,最后装备了著名的4~5米,甚至长达6米的萨里沙长矛。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兵马俑的一号坑,也以类似这样的长矛步兵方阵为主。体现了当时中国北方军队的特点。

而罗马军团由于需要在崎岖的山地和密布的森林里作战,于是走向了剑盾兵之路。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在春秋时代,南方的军队就开始走剑盾兵之路了。“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

说到底,战术和武器都是为作战环境服务的,中国地域广阔。欧洲有的地形,中国有,欧洲没有的地形,中国也有。所以,武器和战术的异同就很明显了。


那么,中国就没有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了吗?

这说法可太武断了。

首先,“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听过吧?

里面的人可是一手矛,一手盾的。当时要没有这种战术和武术,他这么拿和这么卖干嘛?

其次,明代兵书上就有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作战方式与记载。

所以有时候说话不要武断,因为有时候很多事物不是没有,而是说这话的人不知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