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澳大利亚人发明这款神器英国不要美国却很看重,最终却被我军缴获

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采用炮口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诞生了斯托克斯迫击炮后,这种全新的步兵支援武器很快为各国所接受,但这种武器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因为是滑膛武器,使得其精度相对线膛炮来说比较差,因此为了满足准确命中目标的需要,又导致每次作战需要发射大量的炮弹,但部队携带的炮弹是有限的,也就导致了有限的弹药携带同低下的精度的矛盾。

澳大利亚人发明这款神器英国不要美国却很看重,最终却被我军缴获

(英国迫击炮部队)

那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其实是有的,1919年,澳大利亚陆军上尉艾伯特提出了一个想法,将滑膛的迫击炮改为线膛炮,可明显提升火炮的精度,但英国军方对此不感兴趣,认为线膛炮制造复杂,会削弱生产能力,而导致部队装备迫击炮的数量不足,于是艾伯特转而与美军合作,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很快同意了艾伯特的线膛迫击炮计划,5年后的1924年夏季,第一门线膛迫击炮制造完成,口径是107mm,在此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最后于1942年定型为M2型4.2英寸(也就是公制的107毫米)迫击炮,因为此炮配备化学弹药并且多数时候由化学战部队使用,因此得名“化学迫击炮”。

澳大利亚人发明这款神器英国不要美国却很看重,最终却被我军缴获

(M2型化学迫击炮)

M2型迫击炮重151千克,最大射程4000米,定型后很快投入实战,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其采用了线膛设计,因此精度很不错,而美军又弹药充足,故而常常能给于德国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除了美军自用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化学迫击炮被作为租借法案的军事援助送到了蒋军手里,帮助其武装了4个迫击炮团,但是腐败的蒋军士气和战术都很底下,经过了三年解放战争后,这些火炮大部分又为解放军所有,并运用到了朝战上,去打击它的创造者。

澳大利亚人发明这款神器英国不要美国却很看重,最终却被我军缴获

(解放军缴获的M2型化学迫击炮)

1950年10月,我军入朝参战,当时部队装备的4.2寸化学迫击炮有一百多门,是重迫击炮部队的绝对主力,而弹药供应也有保障,当时东北的兵工厂每个月可制造上万发美式重迫弹,部队有充足的弹药供应,我军迫击炮手充分发挥美国重迫击炮的大威力和高精度,在一次次的战斗中给于美军以沉重的打击。1951年10月,步兵第415团在朔宁东南地区的防御战中,就充分的利用了重迫击炮优势,不畏惧美军的高密度炮火袭击,美军每次进攻,便用密集的重迫弹将其击溃,10月7日下午3时,被击溃的美军集结于222高地准备重新进攻时,被我重迫击炮兵侦知,随即以数十发炮弹进行袭击,毙敌百余人,在经过了10天的激烈战斗后,我军坚守住了大部阵地,而给美军造成了五千多人的重大伤亡。参考资料:《火炮历史的见证》《援朝战争经验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