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天性凉薄是什么样子的?

De-zhong


说到天性凉薄这件事。

凉薄代表的是一种淡淡的冷漠,他不是绝对的没有情感,他也不是绝对的麻木。天性凉薄,包含了一种比较淡然的感觉,有点像慢热,但是他好像又热不起来。当你发现他有一点慢慢进入状态的时候,他又特别容易的逃走。当你和天性凉薄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你对她有那种热烈的表达,热情的动作,或者是波动的情绪,他的表现往往是,见怪不怪,处事不惊,好像你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也或者是热脸贴冷屁股。还有些人是属于那种。他们往往非常轻松的说分手。而分手之后也会往往轻松的要求复合。分分合合之间,他们来去自如,很少投入60%以上的情感,和这样的人交往,就会有一种他天性凉薄的感觉,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凉薄,包含了过度的自我。对外界的感受,别人的眼光,不屑一顾。以至于过度的时候。这种不屑一顾变成了,稍稍的冷漠。

说说凉薄的心理机制吧。有的时候我们要好好考虑的,真的有人天生天性凉薄吗?还是因为在原生家庭或者成长过程里。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没能解决而留存在心里,表现成了性格。有些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童年时期,遇到了创伤,就会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别人的表达,或是别人的热情,都会采用防御的心理模式。不敢打开自己,也不容易让别人进来。不敢相信别人的真实,当别人过于靠近,会本能的无视甚至逃离。这样的人给人就是感觉,有些天性薄了。还有些人呢,经历过很多大的生活事件,比如说生离死别,经历过这些东西之后,一些小的情绪,一些小的挫折,在他看上去都不再是问题,或者说不会引起巨大的心理波动,可能看上去年纪很小,但是内心的心路历程,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人就会让人感觉他天性凉薄,好像走不到他心里去,也好像处给不了他什么触动。
所以无论是否真的天性凉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每一个的独特的自我,有些人天生做不了朋友,有些人天生不适合做情侣,有的人天生不重视情感,有些人是后天的经历如此,保持尊重,保持自然不强求。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马海明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有很多人喜欢自称凉薄,其实大多是自卑或是自夸。有人害怕多情反被无情所伤,先端出凉薄姿态,比如张爱玲,有人是觉得凉薄显得逼格高,不求人,但是他们希望别人看见自己有这种姿态,其实也是一种诉求,心仍是热的,算不得真的凉薄。

即使那些真的很凉薄的人,也大多是后天的,各种刺激中产生的某种戒备防范,要说一个真正的天性凉薄之人,不好意思,我要旧话重提地说是刘鑫。

不觉得江歌是替刘鑫而死,刘鑫本人也是受害者,刘鑫犯众怒,也许就是因为她天性凉薄,缺乏同理心。

大多数人具有一种感情,叫做“幸存者内疚”,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但如果凑巧是对方而不是自己被不幸的概率挑中,通常都会生出负疚之心。比如我的一个朋友饭后送人回家,对方下车后,她再开车回自己家时,出了一个小车祸,对方就很内疚,还给了她一笔钱,尽管这完全不是对方的责任。

幸存者内疚并不是这种大事件发生时才会有的情绪,有时我们行善,捐助,也是因为感到那些不幸也可能挑中自己,不幸的人替我们承担了那个小概率。

但是刘鑫凑巧就没有。江歌去世之后,江歌的妈妈跟人说凶手可能是刘鑫前男友,这确实给刘鑫生活造成了某种困扰,但如果刘鑫具有同理心和幸存者内疚,她就会愿意付出这代价,忍耐那些麻烦,会试着做出补偿,而不是出言威胁江歌妈妈。

天性凉薄也许是一种先天残缺,是某种断裂,对于他人的处境缺乏体察,只能感觉到你影响我吃饭了,影响我睡觉了,你给我造成麻烦了,只有那种想要推开他人而不是拥抱世界的欲望。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是凉薄,觉得自己很正常很有道理,被指责了就会很愤怒,这才是天性凉薄。这样的人当然很可恶,但也很不幸。


闫红说


大概就是丧失了对任何事情的共情力吧。

1.任何事情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跟他相关的事情他才会过问一二,见到有人遇到困难,会毫不犹豫的忽略

2.没有任何朋友,因为他从来不会主动跟别人说话,任何交流都是以目的为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3.哭与笑都是只为自己而表达的情感,任何幽默的东西,苦情的东西,都无法打动他,甚至会对这些产生情绪的东西远离之

你是生性凉薄的人吗?欢迎一起交流~~


黑口说


天性凉薄是好是坏?

天性凉薄的人有什么特点?

对人对事都淡淡的。

其实没有好坏之别,可是这样的人在骨子里是寂寞的,很可怜。当然,他们也不会卷入是非,代价是朋友少。他们通常很文雅,很冷静,知识面宽,如果能成为朋友是好事。但相处时一定要礼让,给彼此空间,慢慢靠近。渐渐你会发现自己的层次在提升,对方也开始有了改变,更加可亲--因为他们朋友少,所以对知己很亲近信任。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温暖,没有天性凉薄的人。他们通常是受了伤,伤口平复后,他们会很完美。

生性凉薄究其原因大约是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的看淡吧。

对于家人、朋友,不会因为他们的疏远或亲近而伤心或是愉悦

对于身份、地位,不会刻意的追求或整日的惶惶不安

对于恋人、伴侣,不会为他付出生命的百分之一百

凉薄的人奉行那种冷眼看世界的方式方法,。当然,凉薄的人并不是冷血,更不是情商弱智之辈。很多时候,凉薄的人属于那种外冷内热之流,因为,凉薄的只是表面,只不过他们表达的方式与他人不同而已。甚至,比那些看起来热情似火的人心更暖、情更热。因为凉薄的人遵循客观的、理性的、审时度势地分析社会这一法则。

凉薄的人可能会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搞笑逗趣,尽显风流,但是他们不会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的私人空间,不会应为别人的离开而难过而伤心,毕竟世界很大,他们永远都是为自己而活着,在你所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依旧如沐春风,潇洒自在。


孙远远


我认为,没有人一开始生性凉薄,之所以会变得生性凉薄,更多的是生活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后期的生性凉薄,那什么样的人算生性凉薄呢?我认为:



底层穷苦人民,他们干着最累的人活,拿着最便宜的工资,受尽白眼。他们更能体会到人情冷暖,更能明白这个社会的赤裸裸的现实。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慢慢麻木自己,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性情逐渐凉薄。当然了,现在祖国繁荣强盛,穷苦人民是有,但他们都活得有尊严,不像旧社会那样。



经历过巨大变故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经历过巨大变故的人,他的心里已经遭受过非常大的打击,有时候很难走出困境,心如死灰。他们面对一切都是一样的性情,莫不关己的态度,很多时候看来,他们就是生性凉薄,但是,但你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却让人感到心疼。



一个融洽,温暖的环境会带给人富有爱心,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好的或者说偏向灰色系的环境,则很可能将人带向冷淡,凉薄,他们看得多了,见怪不怪,所以生性凉薄。

其实,并不是说生性凉薄就是冷漠,它更多的是反应一种看透世事的生活态度。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使然,很多的时候,是人们关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生性凉薄的人,或许外表冷淡,不理不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他们的内心很多时候还是火热的,只是被人情冷暖挤压到了边边角角,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或许正是你认为生性凉薄的人挺身而出。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小观点 你又有什么更好的看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认为还行,点个赞呗,如果你认为小差,希望指正噢。


亦喜亦悲欢


也许,我就是生性凉薄之人吧!以冷眼看世界,与世无争,表面看似孤傲冷淡,其实内心火热,只是你没能让他表现出热情的条件罢了!

凉薄之人并非冷血,他甚至比那些表面热情似火的人更为热心!

凉薄之人,看待问题与事物是遵循客观事实的,理性,冷静的,他不会冲动或者说很少冲动。

凉薄之人,与人相处,他可能一直扮演的是一个听者,而非说者,他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他只会静静的听着,内心中自有他自己独到切一针见血的判断,可能他说出来,呵呵!

凉薄之人,爱他所爱之人,非常爱!也恶他所恶之人,非常恶!

他对爱的人,会默默的关注着ta,你甚至感觉不到凉薄之人的爱,那种爱是默默的,暖暖的!

对他恶之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针见血,见血封喉的话让你哑口无言,你还没办法反驳,这是被他厌恶至极的表现

另一种是:就和平常一样,但是你还是很感觉到他比平常更加冷淡的表现。

凉薄之人,在集体活动中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属于边缘化的人物,似乎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距离感。


段家飞少


在心理学上,有一类人被称为“述情障碍”者,他们既无法感受情绪,也无法表达情绪。这大概是最能符合题主说的“天性凉薄”了。

心理学调查显示,在人群中约有10%的人有述情障碍,其中男性有述情障碍的概率要高于女性。

有述情障碍的人,一方面,他们很难从别人的的表情中解读情绪,也无法理解是什么引发了这些情绪。另一方面,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和人沟通的时候,脸上表情单一,说话语气平平,没有起伏。

因此,有述情障碍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误会为高冷、孤僻,其实他们并非真的如此,只是确实没有表达情绪的能力。

同时,由于没有情绪起伏,他们基本上只关注外部世界的事实,想象力比较匮乏,非常现实;并且他们用理性思考,逻辑思维通常很好。

没有情绪的另一面是,他们会在身体感官方面高度敏感,体会到的感觉会比常人更加放大;但是由于这种过度敏感,很多人的身体有慢性、长年的疼痛。

述情障碍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能造成影响,而影响最为明显的,恐怕还要数亲密关系。

一位述情障碍者曾经如此描述:

“我并不会真的想念他人。无论是在与家人分别时,还是和朋友很久没有见面,虽然我告诉他们‘我想念你’,但在内心里,我并没有这么想。”

不过,他的身体是能够感知这一切变化的,当离开妻子、孩子一段时间时,会感到整个人很紧张,压力很大。

自然而然地,对于述情障碍者来说,维系一段情感关系是十分困难的。述情障碍者很难与他人产生联系,在亲密的对话中会感觉不舒服,所以他们也经常回避与情感相关的话题。

不过,很多述情障碍者还是会步入婚姻,因为他们保持着人类对于归属感的基本需求。并且,在婚姻中,述情障碍者反倒有一些他们的“优势”:

因为他们只用理性来做决定,很少有情绪起伏或“不讲道理”的时候,甚至遇到婴儿整夜哭闹的情况,也不会心烦意乱。他们还是会完成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显得很“通情达理”。

当然,在婚姻中述情障碍者很难做出情感的交流,所以对于另一方来说,始终会在关系中感到孤单,继而影响两人的婚姻质量。

有心理学家这样形容感情中的述情障碍者:

“他们总是在用理性的方式,权衡这段关系的得失与利弊,所以可以很轻易地走入或离开一段感情。他们不认为别人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也不会去尝试满足他人的需求。”

你在生活中有遇到疑似“述情障碍“的人吗,如果有,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Aust, S., Alkan Härtwig, E., Heuser, I. & Bajbouj, M. (2012). The role of early emotional neglect in alexithymia. Psychological Trauma: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Bermond, B. et. al. (2007). A cognitive and an affective dimension of alexithymia in six languages and seven populations. Cognition and Emotion, 21, 1125-1136.

Frye-Cox, N. E., & Hesse, C. R. (2013). Alexithymia and marital qual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loneliness and intimat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7(2), 203-211.

Humphreys, T. P., Wood, L. M., & Parker, J. D. (2009). Alexithymia and satisfactio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1), 43-47.

Karukivi, M. (2014). Development of alexithymic personality features.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4(4), 91.

Kerr, L. K. (2012). Alexithymia, Emotional Neglect & Capitalism: How are they related? Retrieved January 28, 2016.

Samur, D. et. al. (2013). Four decades on research on alexithymia. Moving towards clinical implica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9.

Serani, D. (2014, April 3). The Emotional Blindness of Alexithymia. Scientific American.

Schwartz, A. (2011, December 11). The Loneliness of Alexithymia. MentalHelp.

Taylor G. J., Bagby, M. R., Parker, J. D. A. (1999). Disorders of Affect Regulation: Alexithymia in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知我心理学


一个大学男同学,和女朋友恋爱4年后,迈入婚姻的殿堂,婚后有个可爱的女儿。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他们也不例外。在第七个年头,男方出轨了,女方知道后毫不犹豫的离婚了。虽然离婚了,但作为父亲,仍有抚养女儿的义务。当时离婚时,说好了每月给女儿抚养费2000元,但他拒绝给钱。朋友圈删除了前妻和女儿的各种动态。虎毒不食子,何况是高级动物的人呢?这种人真是生性薄凉。


温吉焕专家


不是谁想生性薄凉,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不明白他为何变得是在你眼中所谓的生性薄凉。

生性薄凉的人不会轻易表现出大喜或者大悲,大部分的事物在他们看来就像话剧一样,会假装附和,但不会放在心上,对待不同的人也是如此,如同过眼烟云,但更多的是自己背后默默承受,可伶又可悲,小心的隐藏自己内心,害怕它再次受到伤害。

理性,对待不同的人相处方式也各不相同,不会轻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大多时候处理问题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的选择,不对自身产生影响的事物都不会放在心里,很难去记住一个人,除非那人很重要,交际能手,能以各种性格对待不同的人群,但却很少能深交。

随性,很多事不是正确的他也会选择,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旁人怎么劝说都没用,完全由着自己性子来。

这就是你眼中的生性薄凉

我的自我解读


胡一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92c000bd47ff352436e\


分享到:


相關文章: